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探讨“复方三七通脉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阴虚阳亢、痰瘀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阴虚阳亢、痰瘀痹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对照组予缬沙坦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中药汤剂“复方三七通脉方”,疗程均为4个月。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夜尿次数、早期肾损害指标、中医症状评分改善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6.67%(P<0.01)。治疗后2组患者各项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组眩晕、膝软、五心烦热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后2组患者动态血压各项指标、夜尿次数及肾损害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1),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三七通脉方”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可更好地控制血压,并减轻肾损害程度,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不同中医证型之间早期肾损害尿蛋白的差异性,为中医辨证分型及早期诊疗高血压肾损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观察研究病例资料的方法,在北京市延庆县井庄镇地区收集122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痰瘀阻络组、阴虚阳亢组及肾虚组3组。留取患者晨起尿液标本,检测早期肾损害指标β2-微球蛋白(β2-MG)、微量白蛋白(MALB)、转铁蛋白(TRF)。将各证型组早期肾损害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所占比例痰瘀阻络组为32%,阴虚阳亢组为36%,肾虚组为32%。3个证型中阴虚阳亢组所占比例稍大,但与另外2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肾虚组尿MALB、TR F、β2-MG与痰瘀阻络组、阴虚阳亢组比较,水平均增高(P<0.05,P<0.01);痰瘀阻络组与阴虚阳亢组比较,3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证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均存在早期肾损害,但肾虚证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程度总体上要重于痰瘀阻络证及阴虚阳亢证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对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55例入选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予单纯西药降压治疗,治疗组予活血利水中药复方加西药降压治疗,疗程8周.观察病人治疗前后血压、血瘀证候评分、尿微量白蛋白(mALB)、血β2微球蛋白(β2-MG )、尿β2-MG、mALB/血肌酐(Cr)的比值等变化.结果 治疗组治疗后血压水平下降,血瘀证候评分明显减轻,尿mALB、尿β2-MG、mALB/ Cr比值均明显下降(P&lt;0.05或P&lt;0.01),与对照组治疗后相比,血瘀证候评分,尿β2-MG水平有所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 活血利水中药复方能改善高血压病早期肾损害的血瘀症状,改善早期肾功能损害的指标,并能起到协同降压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天麻藤玉丸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天麻藤玉丸治疗。治疗12周后观察比较两组血压、中医证候、肾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压均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压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降压疗效、中医证候疗效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总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血Cys C、β2-MG和尿m Alb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SCr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组血Cys C、β2-MG和尿m Alb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藤玉丸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阴虚阳亢证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张国英  郭昕 《河北中医》2014,(2):178-181
目的观察益气化痰活血法治疗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瘀、痰湿壅盛证(简称气虚痰瘀证)患者早期肾损害的临床疗效及时患者纤维蛋白原(FIB)、D一二聚体及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的影响。方法将220例原发性高血压气虚痰瘀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110例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11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化痰活血中药复方汤剂。疗程12周,观察2组治疗前后症状积分、血压、FIB、D-二聚体及血、尿β2-MG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75.5%,对照组总有效率78.2%,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收缩压、舒张压、中医症状积分、FIB及血、尿β2-MG均降低(P〈0.01,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血、尿β2-MG降低明显(P〈0.05),其他指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益气化痰活血中药复方汤剂能有效降低气虚痰瘀证中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减轻高凝状态,减轻早期肾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天麻藤玉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阴虚阳亢)疗效。[方法]使用随机平行对照方法,将120例住院及门诊患者按就诊顺序编号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贝那普利10mg/次,1次/d。治疗组60例天麻藤玉丸(天麻、生地、钩藤、玉米须、徐长卿、川牛膝;院内制剂),9g/次,2次/d;贝那普利治疗同对照组。连续治疗12周为1疗程。观测临床症状、血压、证候积分、肾功能指标、不良反应。治疗1疗程,判定疗效。[结果]降压疗效、证候疗效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SBP、DBP、眩晕、头痛、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心悸、耳鸣、总分、血Cys C、血β2-MG、尿mAlb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天麻藤玉丸联合贝那普利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阴虚阳亢),疗效满意,无严重不良反应,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不同中医证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早期肾功能损害指标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酶(NAG)及血清胱抑素C(Cyst-c)的差异。方法 240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痰瘀阻络型78例、阴虚阳亢型84例及肾虚型78例。留取患者空腹静脉血、晨起尿液标本,检测各证型患者尿NAG及血清Cyst-c水平。结果痰瘀阻络型尿NAG水平显著低于肾虚型(P<0.05),其余证型尿NAG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阻络型、阴虚阳亢型、肾虚型的血清Cyst-c水平依次增高,且两两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中,肾虚证患者的尿NAG、血清Cyst-c水平高于痰瘀阻络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肾虚证患者的早期肾损害程度重于痰瘀阻络证和阴虚阳亢证患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H型高血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将130例H型高血压患者按中医辨证分为风痰上扰、阴虚阳亢、肝火上炎、痰瘀阻窍、气血亏虚、肾精不足6证,检测H型高血压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患者中医各证型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痰瘀阻窍证阴虚阳亢证气血亏虚证肝火上炎证风痰上扰证肾精不足证。结论 H型高血压与中医各证型均有相关,其中与痰瘀阻窍证关系密切,对指导临床辨证论治,提高中医临床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熊伟  李浩 《中医药研究》2011,(9):1025-1026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不同中医辨证分型患者血压负荷的差异。方法入选符合老年高血压1级、2级诊断标准的阴虚阳亢证、痰瘀阻络证及肾虚证的患者共133例,应用24h动态血压监测方法,观察24h血压变化水平,比较分析三个不同中医证型间的血压均值与血压负荷。结果肾虚证组白天平均收缩压均值明显高于阴虚阳亢证组(P〈0.05),肾虚证组白天及夜间收缩压负荷较其他两组均显著增高(P〈0.05),肾虚证组夜间舒张压负荷较阴虚阳亢证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肾虚证组血压负荷明显高于痰瘀阻络、阴虚阳亢组,预示着老年高血压肾虚证血压波动更加明显,临床应重视老年肾虚证高血压的稳定性及其靶器官损害的早期防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养肝降压Ⅱ号方联合耳针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6例诊断为轻中度高血压,辨证属于阴虚阳亢证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8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应用养肝降压Ⅱ号方。结果:治疗组血压控制总有效率为81.6%,明显优于对照组的6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证候改善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9.5%,优于对照组的68.4%(P0.05)。结论:养肝降压Ⅱ号方对控制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1.
李小燕 《光明中医》2016,(15):2261-2262
血管神经性头痛属中医内伤头痛范畴,系因脏腑阴阳的虚损,精神情志的侵扰,精气营血的亏耗,饮食起居的失常,逐渐形成脏虚痰盛,阴虚火旺,阳虚寒凝,气虚血瘀及阳亢风动等病理现象。随着病理的不断发展,风火痰瘀相互交织,最终导致本虚标实之症。临床诊治本病,多从风火痰瘀入手,以"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为治疗原则。  相似文献   

12.
老年高血压病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及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颈动脉粥样硬化、年龄分布。方法选择全国七省市1 311例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观察老年高血压病症候特点、分级分布、证型分布规律,比较各证型动态血压曲线分布、颈动脉硬化分布、年龄分布。结果中医辨证共4个主要证型,共736例(56.15%),分别为痰湿壅盛(210例,16.02%)、阴虚阳亢(177例,13.50%)、肝肾阴虚(79例,6.03%)和气阴两虚型(252例,19.22%),另有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两个亚型。211例患者完成24 h动态血压检测, 152例(72.38%)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异常,以阴虚阳亢、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型多见;660例主要证型患者行颈动脉彩超检测,痰湿壅盛和气阴两虚兼夹瘀血阻络和痰瘀互阻型,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82例(27.58%)和322例(48.79%);60~79岁的患者以阴虚阳亢型为主,而80岁以上患者以气阴两虚和肝肾阴虚型为主。结论痰湿壅盛、阴虚阳亢、肝肾阴虚和气阴两虚是老年高血压病的主要证型,不同中医证型血压昼夜节律变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年龄分布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现代特征进行专家调查。方法运用Delphi法在全国范围内对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的现代特征开展两轮专家调查。结果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普遍多见气虚、血瘀、痰浊及气虚血瘀、痰瘀互结等证,其中不稳定性心绞痛较稳定性心绞痛多见气滞、血瘀、痰浊、热蕴、寒凝、阳虚及气阳两虚,气虚、阴虚及气阴两虚相对少见;急性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较急性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多见实性证候要素,气虚、阴虚等虚性证候要素则普遍少见;冠心病心力衰竭多见气虚、血瘀、水饮、阳虚、痰浊、阴虚,心气不足与气虚血瘀水停是冠心病心力衰竭最常见证候类型;冠心病心律失常较其他分型多见血虚、阴虚、热蕴及心脾两虚、气血亏虚、气阴两虚、阴虚火旺。结论冠心病不同临床分型中医证候特征存在共性规律与个性特点,基于专家共识的调查结果对于冠心病临床辨治具有一定借鉴与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林兰教授认为糖尿病脑血管病变应归于中医中风、偏枯等范畴 ,并涉及到头痛、眩晕、痰证、血瘀。病机为禀赋不足 ,肾精亏虚 ,劳逸失度 ,肝肾不足 ,饮食不节 ,痰浊蒙闭 ,五志过极 ,肝阳暴张 ,气虚血瘀 ,经脉痹阻。治疗分为中经络、中脏腑两大类。中经络以临床不同证候辨为阴虚、气虚、痰瘀等。中脏腑又可分为闭证、脱证。  相似文献   

15.
黄丽娟教授认为桥本氏甲状腺炎发病阶段及临床表现不同,临床可分为甲亢期、亚临床甲减期、甲减期,可归为中医"瘿病""瘿瘤""惊悸""震颤""水肿"等范畴。基本病机为气滞、痰凝、血瘀、阴虚或者阳虚。治疗上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治疗原则。肝郁化火证治以清热泻火疏肝,消肿散结;阴虚火旺证治以滋阴清热宁心,散结消瘿;痰瘀互结证治以理气活血,化痰散结;阳虚痰凝证治以温肾健脾,软坚散结。  相似文献   

16.
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候要素分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中医病性证素的分布、主要组合规律及冠心病不同类型证素分布。方法对223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中医病性证素分布的临床调查,分析病性证素的分布及组合情况,并分析冠心病不同分型证素分布规律。结果胸痹心痛常见病性证素分布频率由高至低依次为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阳虚、寒凝;其组合情况:双因素组合中,气虚+血瘀最多,其他依次为气虚+阴虚、血瘀+气滞、血瘀+痰浊、气虚+痰浊、阳虚+血瘀、气虚+阳虚、血瘀+阴虚;三因素组合中,气虚+阴虚+血瘀最多,其次为气虚+痰浊+血瘀、气虚+阴虚+痰浊、气滞+血瘀+痰浊、阳虚+血瘀+气滞;冠心病心绞痛与心肌梗死中医病性证素分布存在差异。结论胸痹心痛在治疗上应标本兼顾,以益气活血、滋阴化痰的方药为主。  相似文献   

17.
庞庆荣  陈守强 《光明中医》2014,(10):2075-2077
目的:基于现代文献查找急性冠脉综合征常见证型,提取出ACS的证候要素,并制定其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方法检索1998~2013年关于中医治疗ACS的文献,构建数据库,找出ACS的常见证型,提取出证候要素并制定其诊断标准,再运用直接法或合并法,制定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结果 ACS常见证型有16个:痰浊内阻、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热毒痹阻、心气虚弱、心阴亏虚、阳气虚衰、阳气欲脱、气虚血瘀、气滞血瘀、气阴两虚、热毒血瘀、热毒痰阻、痰瘀互阻、气虚痰瘀、热毒痰瘀,证候要素有9个:痰浊、血瘀、寒凝、气滞、热毒、气虚、阴虚、阳虚、阳脱,制定了每个证候要素及常见证型的诊断标准。结论较传统对ACS的认识新增了热毒1个证候要素,热毒血瘀、热毒痰阻、热毒痰瘀3个常见证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脂与川南地区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检测四川泸州及附近地区14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40例血压正常者血压、血脂并进行比较。结果:高血压4种证型在上述指标中,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及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和阴阳两虚证TG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阳亢证与痰湿壅盛证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火亢盛证与痰湿壅盛证与正常组及阴阳两虚证T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病各证型中HDL在痰湿壅盛证下降最明显,且各证型与正常组比较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湿壅盛证与肝火亢盛证和阴虚阳亢证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DL在中医各证型中阴阳两虚证升高明显,且与肝火亢盛证、阴虚阳亢证、正常对照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甘油三酯(TG)升高和HDL-C降低可以作为痰湿壅盛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2)LDL-C升高可以作为阴阳两虚型辨证的客观化指标。(3)高血压病中医各证型中,痰湿壅盛型患者患动脉粥样硬化(AS)和冠心病(CHD)的风险性最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的相关性。方法:对纳入的944例高血压患者进行调查,收集四诊资料,进行证素判断与中医体质判定,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体质与证素的相关性。结果:病性证素分布依次为:阳虚(28.4%)、内火(20.8%)、阴虚(17.9%)、阳亢(8.3%)、气虚(7.8%)、痰浊(6.4%)、血虚(4.4%)、血瘀(3.6%)、肝风(1.5%)、气滞(1.0%),虚性证素以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主,实性证素以痰浊、血瘀为主;偏颇体质由高至低顺序为:痰湿质(30.6%)阴虚质(28.0%)阳虚质(18.8%)湿热质(12.3%)气虚质(4.7%)瘀血质(3.9%)气郁质(1.2%);以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中医证素与体质差异经检验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425.88,P0.01)。回归分析提示阴虚质与阳亢、阳虚质与阳虚回归系数为正,说明阴虚质患者对阳亢证素呈正相关,阳虚质患者对阳虚证素呈正相关;气虚质与内火、血瘀、阴虚、阳虚回归系数为负,表明气虚质对这些证素负相关。结论:阳虚、内火和阴虚证素为高血压患者主要证素;痰湿质、阴虚质、阳虚质、湿热质为最常见的4种偏颇体质,高血压患者证素与体质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