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朱繁  王洪元  张继 《计算机应用》2019,39(11):3210-3215
针对复杂场景下行人检测效果差的问题,采用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中领先的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ask R-CNN框架的行人检测算法。首先,采用K-means算法对行人数据集的目标框进行聚类得到合适的长宽比,通过增加一组长宽比(2:5)使12种anchors适应图像中行人的尺寸;然后,结合细粒度图像识别技术,实现行人的高定位精度;其次,采用全卷积网络(FCN)分割前景对象,并进行像素预测获得行人的局部掩码(上半身、下半身),实现对行人的细粒度检测;最后,通过学习行人的局部特征获得行人的整体掩码。为了验证改进算法的有效性,将其与当前具有代表性的目标检测方法(如更快速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CNN)、YOLOv2、R-FCN)在同数据集上进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算法提高了行人检测的速度和精度,并且降低了误检率。  相似文献   

2.
王昊  李俊峰 《软件工程》2022,(3):34-38,16
针对车载导航导光板表面缺陷像素值分布不均且普遍较小、背景复杂多变等特点,提出了基于改进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Mask R-CNN)模型检测车载导航导光板表面缺陷的检测方法.首先,引入PinFPN模块改进原有Mask R-CNN...  相似文献   

3.
邓慧  曾磊 《控制工程》2024,(4):752-759
热轧带钢是钢铁行业的重要产品,其表面缺陷是影响产品质量的重要因素。针对传统缺陷检测算法存在的过程繁琐、精度不足和效率低下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改进更快速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 Faster R-CNN)的检测算法,实现对热轧带钢表面缺陷的高效、高精度检测。首先,采用特征相加的方法对底层细节特征和高层语义特征进行融合;然后,采用精准的感兴趣区域池化(precise region of interest pooling, Precise ROI Pooling)获取固定大小的特征向量,避免特征出现位置偏差;最后,利用均值偏移聚类算法对带钢数据集进行聚类,获得适用于热轧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的先验框尺寸。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在热轧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数据集上的平均精度均值达到了85.34%,检测速度为23.5帧/s,且鲁棒性良好,满足实际的工业检测需求。  相似文献   

4.
由于在现有的人体关键点检测问题中,深度学习解决方案采用的掩膜区域卷积神经网络Mask R-CNN存在参数量大导致计算成本过高、迭代次数多导致训练时间过长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重组通道网络ShuffleNet改进 Mask R-CNN网络模型。通过引入ShuffleNet的网络结构,使用分组逐点卷积与通道重排的操作与联合边框回归和掩膜分割的计算结果对Mask R-CNN进行轻量化改进。使用该方法改进网络模型在进行单人或多人情况下的人体关键点检测中,在保留精度的前提下,可以加快运行速度,减少检测时间。  相似文献   

5.
肝脏肿瘤的评估是结直肠癌肝转移临床诊疗的重要步骤。为了完成腹部CT影像中的肝脏肿瘤自动分割和检测任务,提出一种改进的级联深度学习网络。级联网络采用U-Net和Mask R-CNN模型分别完成分割和检测任务。训练U-Net模型作为级联网络的第一层来分割肝脏器官作为感兴趣区域(ROI);针对ROI区域进行形态学活动轮廓提取;使用U-Net模型和Mask R-CNN模型作为级联网络的第二层分别完成精准分割和检测ROI内肝脏肿瘤的任务。实验结果表明,对于级联U-Net模型的肝脏转移瘤分割平均Dice系数为74%;Mask R-CNN的肿瘤实例分割Dice系数为67%(置信度为95%),均值平均精度(mAP)为88%。  相似文献   

6.
滚动接触疲劳试验是获取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重要手段,针对在高速、光照变化的实验环境下,无法在线、准确地评估金属滚子试件表面失效状态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YOLACT的金属滚动接触疲劳缺陷检测模型。首先,针对疲劳缺陷误识别和分割掩码精度低的问题,引入基于自注意力机制的特征提取网络,增强疲劳缺陷特征的内部相关性和长距离学习能力;然后,设计了一种基于增强局部连接的信息传播链路AtRFP进行双向特征融合,平衡深层特征与浅层特征之间的信息差,对疲劳缺陷进行特征细化。实验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YOLACT模型,试件表面疲劳缺陷的平均精度(AP)、dice系数和分割相对误差分别为74.5%、91.2%和3.98%,较原始YOLACT提升了6.0%、2.5%和降低了33.9%。两阶段模型Mask R-CNN的AP和dice系数为73.1%和91.5%,虽然所提模型的dice系数略有下降,但检测速度达到23.6帧/秒,比Mask R-CNN提升了247%,能够更好地满足金属滚动接触疲劳在线检测要求,为金属材料力学性能的精确获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7.
目的 在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自动拾取研究中,关键技术难点之一是机器人抓取目标区域的识别问题。特别是金属零件,其表面的反光、随意摆放时相互遮挡等非结构化因素都给抓取区域的识别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本文提出一种结合深度学习和支持向量机的抓取区域识别方法。方法 分别提取抓取区域的方向梯度直方图(HOG)和局部二进制模式(LBP)特征,利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融合后的特征进行降维,以此来训练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通过训练Mask R-CNN(regions with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神经网络完成抓取区域的初步分割。然后利用SVM对Mask R-CNN识别的抓取区域进行二次分类,完成对干扰区域的剔除。最后计算掩码完成实例分割,以此达到对抓取区域的精确识别。结果 对于随机摆放的铜质金属零件,本文算法与单一的Mask R-CNN及多特征融合的SVM算法就识别准确率、错检率、漏检率3个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算法在识别准确率上较Mask R-CNN和SVM算法分别提高了7%和25%,同时有效降低了错检率与漏检率。结论 本文算法结合了Mask R-CNN与SVM两种方法,对于反光和遮挡情况具有一定的鲁棒性,同时有效地提升了目标识别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8.
针对当前多数深度学习模型只能对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裁剪图片进行土地利用类型判别的问题,结合VGGNet与Mask R-CNN开展了智能化建设用地目标检测研究。在建立研究区4类土地利用类型遥感影像数据集的基础上,对比了VGGNet、ResNet和DenseNet 3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精度,选取分类效果最优的神经网络模型VGGNet与Mask R-CNN实现建设用地目标检测智能化。结果表明:(1)VGGNet、ResNet和DenseNet 3种卷积神经网络模型的分类精度分别为:97.44%、93.75%和95.13%,且VGG16模型迭代次数最少,训练时间相对较少;(2)Mask R-CNN阈值设置对目标检测精度有重要的影响,当阈值设定为0.3时,VGG16结合Mask R-CNN的联合模型对建设用地检测的标定框精度最高。同时联合模型比单一使用Mask R-CNN模型对建设用地检测有更高的准确率,并且表现出了更强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9.
针对人工和传统自动化算法检测发动机零件表面缺陷中准确率和效率低下,无法满足智能制造需求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检测算法.以Faster R-CNN深度学习算法为算法框架,引入聚类理论来确定anchor方案,通过对比k-meansII和CURE聚类算法生成anchor对检测结果的影响,提出了基于聚类生成anchor方案的Faster R-CNN的零件表面缺陷检测算法,并引入多级ROI池化层结构,减少ROI池化过程中取整带来的偏差,实现高效并准确检测零件表面缺陷的目的.通过设计缺陷图像数据采集方案,建立了3种缺陷零件数据集,并验证了算法的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将缺陷检测的均值平均精度mAP从原算法的54.7%提高到97.9%,检测速度最快达到4.9 fps,能够满足智能制造的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
为实现绝缘子及其缺陷实时检测,文章以改进的区域卷积神经网络(Faster Region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Faster R-CNN)作为基础研究算法,将残差网络和特征金字塔网络相融合作为特征提取网络,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替换原有的普通卷积,引入SE通道注意力模块,同时改进了网络中的激活函数。改进后的Faster R-CNN与普通Faster R-CNN相比,全类别平均正确率(mean Average Precision,mAP)和检测速度都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1.
针对带钢表面缺陷在实际场景中检测精度低,易出现漏检和误检的情况,构建一种YOLOv5-CFD模型对带钢缺陷目标进行更精确的检测,该模型由CSPDarknet53、FcaNet与解耦检测头(Decoupled head)组成。首先,采用模糊C均值(FCM)算法对东北大学公开的NEU-DET热轧带钢表面缺陷检测数据集中的锚框进行聚类,优化先验框和真实框之间的匹配度;其次,为提取目标区域丰富的细节信息,在原始YOLOv5算法基础上添加频域通道注意力模块FcaNet;最后,采用解耦检测头将分类任务和回归任务分离。在NEU-DET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改进的YOLOv5算法在引入较少参数量的情况下,检测精度提高了4.2个百分点,平均精度均值(mAP)达到85.5%,每秒传输帧数(Frames Per Second,FPS)达到27.71,与原YOLOv5相差不大,能够满足检测实时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俸亚特  文益民 《计算机应用》2021,41(12):3551-3557
针对越南场景文字检测训练数据缺乏及越南文字声调符号检测不全的问题,在改进的实例分割网络Mask R-CNN的基础上,提出一种针对越南场景文字的检测算法。为了准确地分割带声调符号的越南场景文字,该算法仅使用P2特征层来分割文字区域,并将文字区域的掩码矩阵大小从14×14调整为14×28以更好地适应文字区域。针对用常规非极大值抑制(NMS)算法不能剔除重复文字检测框的问题,设计了一个针对文字区域的文本区域过滤模块并添加在检测模块之后,以有效地剔除冗余检测框。使用模型联合训练的方法训练网络,训练过程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特征金字塔网络(FPN)和区域生成网络(RPN)的训练,训练使用的数据集为大规模公开的拉丁文字数据,目的是增强模型在不同场景下提取文字的泛化能力;第二部分为候选框坐标回归模块和区域分割模块的训练,此部分模型参数使用像素级标注的越南场景文字数据进行训练,使模型能对包括声调符号的越南文字区域进行分割。大量交叉验证实验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Mask R-CNN相比,所提算法在不同的交并比(IoU)阈值下都具有更好的准确率与召回率。  相似文献   

13.
李林泽  张涛 《智能系统学报》2020,15(6):1154-1162
针对空间非合作目标检测与识别任务的智能化要求,本文将深度学习方法Mask R-CNN(mask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应用于任务中,并借鉴R-FCN(region-based fully convolutional networks)和Light-head R-CNN (light-head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对其进行优化改进,提升检测速度,以满足空间任务实时性要求。实验结果表明,与传统的Mask R-CNN相比,改进的Mask R-CNN可缩短20%的检测时间。针对深度神经网络需要大样本数据集进行训练的特点,本文基于迁移学习提出搭建虚拟环境进行样本采集,构造空间目标特征检测与识别数据集的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网络在虚拟环境生成的数据集上可以很好地学习到相应特征,从而具备迁移到实际任务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深度学习在缺陷检测方面具有优越性能,然而在工业应用过程中由于缺陷概率低,无缺陷图像的检测过程占据了大部分计算时间,严重限制了整体上的有效检测速度。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级联网络的型钢表面缺陷检测算法SDNet。该算法分为两个阶段:预检阶段和精检阶段。预检阶段采用基于深度可分离卷积(DSC)以及多尺度并行卷积的轻量化ResNet预检网络,判断型钢表面图像是否存在缺陷;精检阶段以YOLOv3作为基准网络对图像中的缺陷进行准确分类与定位,并在主干特征提取网络以及预测分支中引入改进空洞空间金字塔池化(ASPP)模块以及对偶注意力模块,以提升网络的检测性能。实验结果表明,SDNet在1 024像素×1 024像素图像上的检测速度达到每秒120.63帧,准确率达到92.1%。与原YOLOv3算法相比,所提算法的检测速度是原YOLOv3算法的3.7倍,检测精度提高了10.4个百分点,可应用于型钢表面缺陷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工业热轧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的检测精度, 将深度学习研究领域的前沿技术应用于带钢表面缺陷检测. 提出了一种以Swin Transformer作为骨干特征提取网络, 级联多阈值结构作为输出层的热轧带钢表面缺陷检测算法. 将Transformer结构应用于带钢表面缺陷检测领域, 与单纯基于卷积网络的深度学习目标检测算法相比, 能够达到更加精确的检测效果. 首先, 使用Swin Transformer作为骨干特征提取网络代替常规的残差网络结构, 增强特征网络对隐含在图像中的深层语义信息的摄取能力. 其次设计多级联检测结构, 设置逐级的IoU阈值, 实现检测精度与阈值提升的权衡. 最后使用柔性非极大值抑制(Soft-NMS)、FP16混合精度训练和SGD优化器等训练策略加速模型收敛和提升模型性能. 实验结果表明: 本文算法在工业热轧带钢数据集(NEU-DET)上相较于YOLOv3、YOLOF、DeformDetr、SSD512和SSDLit等深度学习算法都有更好的检测效果, 在裂纹(crazing, Cr)、夹杂(inclusion, In)、斑块(patches, Pa)、麻点(pitted surface, PS)、压入氧化铁皮(rolled-inscale, RS)、以及划痕(scratches, Sc)等表面缺陷检测中训练速度和检测精度都有显著的提升, 漏检率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16.
章悦  张亮  谢非  杨嘉乐  张瑞  刘益剑 《计算机应用》2021,41(11):3228-3233
在交通安全领域,道路抛洒物易引发交通事故,构成了交通安全隐患。针对传统抛洒物检测方式识别率低、对于多类抛洒物检测效果不佳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实例分割模型CenterMask优化的道路抛洒物检测算法。首先,使用空洞卷积优化的残差网络ResNet50作为主干神经网络来提取特征并进行多尺度处理;然后,通过距离交并比(DIoU)函数优化的全卷积单阶段(FCOS)目标检测器实现对抛洒物的检测和分类;最后,使用空间注意力引导掩膜作为掩膜分割分支来实现对于目标形态的分割,并采用迁移学习的方式实现模型的训练。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对于抛洒物目标的检测率为94.82%,相较常见实例分割算法Mask R-CNN,所提的道路抛洒物检测算法在边界框检测上的平均精度(AP)提高了8.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7.
针对型钢表面缺陷种类多样、微小缺陷占比较大导致的检测效率低、检测精度差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重多尺度注意力机制的表面缺陷检测方法DMSA-YOLOv3,实现型钢表面多尺度缺陷快速精确检测。构建了基于通道和空间的双重多尺度注意力模型DMSA,对不同尺度特征进行筛选融合,强化小尺度缺陷的特征权重;改进了YOLOv3模型,使用深度可分离卷积对DarkNet53特征提取主干网络实现轻量化处理,提高检测速度,并构建多尺度长距离上下文特征提取层,使用4种不同扩张率的并行空洞卷积替代全局池化,提高模型对小尺寸缺陷的特征提取能力;构建了融合DMSA模型和改进YOLOv3模型的DMSA-YOLOv3缺陷检测模型,并应用于型钢表面多尺度缺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DMSA-YOLOv3模型具有97.6%的多类别平均检测精度和55.3?frame/s的检测速度,与YOLOv3模型相比分别提升了4.7个百分点和24.5?frame/s;最小可检出20×20像素(约10×10?mm2)缺陷,与YOLOv3模型相比提高了6.25倍,有效提升了型钢表面缺陷的检测精度与检测速度。  相似文献   

18.
针对目前我国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识别道路交通标志检测速度慢、识别精度低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YOLOv3的改进的道路交通标志检测算法。首先,将MobileNetv2作为基础特征提取网络引入YOLOv3以形成目标检测网络模块MN-YOLOv3,在MN-YOLOv3主干网络中引入两条Down-up连接进行特征融合,从而减少检测算法的模型参数,提高了检测模块的运行速度,增强了多尺度特征图之间的信息融合;然后,根据交通标志目标形状的特点,使用K-Means++算法产生先验框的初始聚类中心,并在边界框回归中引入距离交并比(DIOU)损失函数来将DIOU与非极大值抑制(NMS)结合;最后,将感兴趣区域(ROI)与上下文信息通过ROI Align统一尺寸后融合,从而增强目标特征表达。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算法性能更好,在长沙理工大学中国交通标志检测(CCTSDB)数据集上的平均准确率均值(mAP)可达96.20%。相较于Faster R-CNN、YOLOv3、Cascaded R-CNN检测算法,所提算法拥有具有更好的实时性和更高的检测精度,对各种环境变化具有更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