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为了强化生物滞留技术削减路面径流污染负荷,文中设计对照组、传统型和强化型3组试验,介绍了不同生物滞留池对地表径流中总磷(TP)、氨氮(NH~+_4-N)、硝酸盐氮(NO~-_3-N)和总氮(TN)的去除效果,并采用综合水质评价法对试验结果进行评价,对其去除特性进行探讨。结果显示:对于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处理,3套装置均有较好效果,削减路面径流污染效果排序:强化型传统型对照组。吸附层采用混合填装方式、设有蓄水区、种植麦冬的生物滞留系统对于路面径流污染物的处理效果优于吸附层采取分层填装方式、未设置蓄水区、未种植植物组。研究成果可为海绵城市道路生物滞留系统建设提供一定的技术指导。  相似文献   

2.
针对金泽水源地雨水径流磷污染控制需求,以及现有雨水处理技术中传统填料对溶解性磷的去除率有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开发出以给水厂污泥为基材的除磷颗粒,并通过低浓度、短时间、少用量的盐酸浸泡改性强化了除磷效果。当使用改性除磷颗粒作为主体填料,构建雨水源头处理的生态滞留池或末端处理的滤池时,过滤装置具有表面水力负荷高、出水磷浓度低的优点。中试装置运行结果表明,当表面水力负荷为0.25 m^3/(m^2·h),进水磷浓度约为1 mg/L时,出水磷浓度仍可稳定低于0.2 mg/L,溶解性磷的去除率高于80%。  相似文献   

3.
通过SWMM模型对南京市丁家庄燕春路及周边地块进行建模分析,应用实测的透水路面各层厚度与渗透系数等相关资料,对场地的降雨径流进行模拟,从而评估透水路面在不同降雨重现期下的径流削减效果。模拟结果显示,不同暴雨重现期下,透水路面对峰值流量的削减率在31.0%左右,对径流系数的削减率在34.3%左右。模拟结果可为透水路面的实际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通过研究优化雨水渗透设施的填料配比,探究其对屋面雨水径流量以及径流污染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当雨水渗透设施采用30%粗砂+60%中粗砂+10%细砂作为主填料,搭配30%炼钢炉渣+70%沸石的副填料时,降雨强度取重现期为2 a时,其削减径流峰值和延后洪峰时间的效果可分别达到15%和220 s;优化设计后的雨水渗透设施对CODCr和TN的去除效果分别为30%~40%和20%~25%,对TP、氨氮和SS的去除效果较好,分别可达85%~95%、90%~95%和85%~95%。  相似文献   

5.
生物除磷主要影响因素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着重分析在厌/好氧(A/O)工艺强化生物除磷(EBPR)中对生物除磷有主要影响的因素:污水中有机基质浓度、厌氧池pH、厌氧池NO3——N浓度,系统的污泥龄(SRT)、好氧池的SVI等.同时从其影响机理和现场生产性试验得出生物除磷运行时应注意的问题,也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方法,可帮助指导实际生产运行.  相似文献   

6.
国家大力推进"海绵城市"的发展进程,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推广透水水泥混凝土路面是控制城市地表径流、涵养地下水源的重要手段之一,透水水泥混凝土是多孔混凝土的一种,是指地面铺装,满足路面施工性能和路用要求的多孔混凝土。透水路面通常含有15%~25%的连通孔隙保证其透水能力的需要,大量的孔隙对混凝土的强度产生了削减作用,针对孔隙率与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试验,并对成型工艺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7.
为实现深度除磷,以白洋淀流域某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通过长期现场检测该厂不同工艺段TP变化,分析各工艺段的除磷效果以及除磷技术的制约因素。结果表明:在一般情况下,依靠生物池化学强化生物除磷和后置磁混凝化学除磷等工艺耦合除磷,可实现出水TP≤0.2mg/L。  相似文献   

8.
催化铁内电解与CAST工艺耦合系统处理城市污水脱氮除磷的中试试验研究表明,催化铁内电解反应所形成的反应产物及其创造的环境,能够改善活性污泥性状,增强活性污泥活性,加快生物反应速率,缓冲硝化反应碱度消耗引起的pH变化;具有强化生物脱氮的作用;同时通过生物除磷与化学除磷协同作用稳定除磷效果.试验期间各项指标基本上稳定达到一级A标准,NH3-N平均去除率为96.40%,TN去除率为36.55%,TP去除率为90.00%.  相似文献   

9.
随着污水管网的不断完善,武鸣污水处理厂的进水TP由原1.5 mg/L增加至4.3 mg/L,需采用化学除磷的手段辅助削减TP.生物除磷方面,在不投加任何化学除磷药剂的前提下,将MLSS从5000~8000 mg/L降至3000~4000 mg/L,缩短污泥泥龄,提高生物除磷效率;化学除磷方面,通过重新比选除磷药剂及重新选取药剂投加点,确定使用PAC(食品级,Al2O3有效含量≥28%),并采用同步投加与后置投加相结合的多点投加方式,使出水TP稳定在0.5 mg/L以下.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强化生物除磷系统中聚磷菌与反硝化聚磷菌,聚糖菌与反硝化聚糖菌,聚磷菌和聚糖菌之间的关系.如何弄清这些微生物之间的关系,对改善EBPR(强化生物除磷)工艺污水厂的除磷效果和提高工艺运行的稳定性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A pilot-scale modified carbon source division anaerobic anoxic oxic (AAO) process with pre-concentration of returned activated sludge (RAS) was proposed in this study for the enhanced biological nutrient removal (BNR) of municipal wastewater with limited carbon source. The influent carbon source was fed in step while a novel RAS pre-concentration tank was adopted to improve BNR efficiency, and the effects of an influent carbon source distribution ratio and a RAS pre-concentration ratio were investiga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removal efficiency of TN is mainly influenced by the carbon source distribution ratio while the TP removal relies on the RAS pre-concentration ratio. The optimum carbon source distribution ratio and RAS pre-concentration ratio are 60%and 50%, respectively, with an inner recycling ratio of 100%under the optimum steady operation of pilot test, reaching an average effluent TN concentration of 9.8 mg·L?1 with a removal efficiency of 63%and an average TP removal efficiency of 94%. The mechanism of nutrient removal is discussed and the kinetics is analyzed.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the optimal carbon source distribution ratio provides sufficient denitrifying carbon source to each anoxic phase, reducing nitrate accumulation while the RAS pre-concentration ratio improves the condition of anaerobic zone to ensure the phosphorus release due to less nitrate in the returned sludge. Therefore, nitrifying bacteria, denitrifying bacteria and phosphorus accumulation organism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under the optimum condition, enhancing the performance of nutrient removal in this test.  相似文献   

12.
改进AB工艺对城市污水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志斌  张波  毕学军 《水处理技术》2006,32(1):41-43,47
针对传统AB工艺在生物脱氮除磷方面的碳源相对不足问题,本试验采用改进AB工艺处理城市污水,以强化传统AB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平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改进AB工艺可以显著提高传统AB工艺的生物脱氮除磷功能,在进水COD浓度250~620mg/L,NH3-N45~70mg/L,TN60~90mg/L,TP7~12mg/L的条件下,改进AB工艺对COD、NH3-N、TN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达到82.1%、90.3%、79.8%、90.61%,出水COD、NH3-N和TP等各项污染指标均能实现达标排放。  相似文献   

13.
A~2/O工艺强化反硝化除磷控制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统A2/O工艺的基础上,通过设立预缺氧区(即建立A-A2/O工艺)、外加碳源等手段,强化A2/O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脱氮除磷能力。试验结果表明,经过强化后的A2/O反应器对COD、TN及TP去除效果良好,COD、TN及TP的去除率分别为92%、98%、85%。系统表现出明显的反硝化除磷现象,缺氧区除磷量占总除磷量的17.18%。反硝化除磷现象的产生降低了碳源缺乏对A2/O工艺脱氮除磷性能的影响,提高碳源的利用效率。为采用A2/O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污水处理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采用生物栅技术处理上海市某一呈富营养化状态的河水。处理装置的9个廊道并联运行,连续进出水,平均每池处理水量为4.4 t/d。试验主要对比生物栅填料分别为球形填料、悬浮填料和组合填料时,对水体CODCr、SS、TN和TP等的去除效果,并分析了不同填料生物膜的微生物的数量变化。悬浮填料生物栅对CODCr、SS、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33%~84%、42%~82%、6%~25%、15%~40%;组合填料生物栅分别为41%~79%、50%~93%、7%~28%、17%~44%;球形填料生物栅分别为34%~67%、34%~70%、5%~21%、10%~28%。结果表明组合填料生物栅和悬浮填料生物栅的污染去除效果优于球形填料。微生物测试结果表明,生物栅填料可以显著增加异养细菌特别是硝化细菌的数量,增强污染净化效果。  相似文献   

15.
海绵铁与火山岩填料A/O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火山岩矿物为填料,进行了A/O生物滴滤池脱氮除磷的中试现场试验。通过内部设置缺氧段,采用海绵铁强化除磷的方法,提高了滴滤池的脱氮除磷能力。结果表明,A/O生物滴滤池对TN、NH3-N、TP、COD均有较理想的去除效果,特别是TN和TP;当进水TN、TP质量浓度分别为51.0~56.8 mg/L和4.99~5.32 mg/L时,去除率平均可达79%和84%,比普通生物滴滤池分别高约35%和50%;出水质量浓度分别为12 mg/L和1.0 mg/L左右。出水TN可达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中一级A排放标准,TP接近一级B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16.
以上海市高架道路五洲大道某段为研究对象,采集和检测了19场降雨径流的水质,对径流的水质特征和营养盐形态进行了分析,并对污染物负荷进行估算。结果表明不同场次降雨径流平均质量浓度(EMC)差异明显,COD、TSS、TN、TP和NH3-N的EMC平均值为139、261、2.35、0.46、1.07 mg/L,其中TSS,COD的EMC平均值分别是《上海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 31/199—2009)排放限值二级标准的2.3倍和6.2倍,溶解态氮、颗粒态磷是径流中营养盐的主要输出形式。负荷估算结果表明COD,TSS,TN,TP和NH3-N年污染负荷分别为1 317、2 473、22.3、4.3和10.1 kg/hm2·a,远高于国外的研究结果,会对受纳水体造成严重的污染。该研究可为城市高架道路径流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参考依据,对改善城市水环境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以贵阳市城市污水为研究对象,采用MBR脱氮除磷工艺进行了140 d的中试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系统对COD、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9%、78%、99.8%、89%,平均出水分别在26.41、11.8、0.27、0.49 mg.L-1;试验结束时对剩余污泥进行了序批式试验,表明系统中DPAOs/PAOs在39.7%左右,DPAOs的富集强化了系统的除磷效果。出水中的SS质量浓度、浊度及大肠杆菌数量分别小于4 mg.L-1、3 NTU、2个,达到城市杂用水的回用标准。定期采用体积分数0.5%的NaClO药洗有效地抑制了膜的污染,保证了产水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在上流式污泥床好氧颗粒污泥反应器中,以厌氧颗粒污泥为接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废水为进水的条件下,成功培养出具有同步脱氮除磷的好氧颗粒污泥。颗粒污泥粒径在0.5~2mm,颗粒污泥沉淀速度在29~58m/h。MLSS为3077---4103mg/L。当COD的进水容积负荷为4.8kg/(m3·d)时,去除率高达96%以上。氨氮进水在160mg/L时,去除率达97%以上,出水氨氮在5mg/L以下。对总磷的去除率在22%-37%。主要是因为亚硝态氮浓度、COD/TN比和TN/TP比等对聚磷菌除磷有影响。  相似文献   

19.
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作为外加碳源研究中部曝气和底部曝气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的生物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碳源与污水投配的流量比以及是否回流对BAF生物脱氮效果影响明显,气水流量比和回流流量比对BAF生物脱氮效果有一定影响;进水NH4+-N、TN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43.11、45.07、29.2mg.L-1时,中部曝气BAF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9.04%和78.32%,出水COD为32.4 mg.L-1;底部曝气BAF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8.61%和68.99%,出水COD为28.4 mg.L-1。研究表明,BAF在2种运行方式下可获得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性能,且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