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视觉问答是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交叉领域。在视觉问答的任务中,机器首先需要对图像、文本这两种模态数据进行编码,进而学习这两种模态之间的映射,实现图像特征和文本特征的融合,最后给出答案。视觉问答任务考验模型对图像的理解能力以及对答案的推理能力。视觉问答是实现跨模态人机交互的重要途径,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最近相继涌现出了众多新兴技术,如基于场景推理的方法、基于对比学习的方法和基于三维点云的方法。但是,视觉问答模型普遍存在推理能力不足、缺乏可解释性等问题,值得进一步地探索与研究。文中对视觉问答领域的相关研究和新颖方法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总结。首先介绍了视觉问答的背景;其次分析了视觉问答的研究现状并对相关算法的和数据集进行了归纳总结;最后根据当前模型存在的问题对视觉问答的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交媒体和人机交互技术的快速发展,视频、图像以及文本等多模态数据在互联网中呈爆炸式增长,因此多模态智能研究受到关注。其中,视觉问答与推理任务是跨模态智能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人类实现人工智能的重要基础,已成功应用于人机交互、智能医疗以及无人驾驶等领域。本文对视觉问答与推理的相关算法进行了全面概括和归类分析。首先,介绍了视觉问答与推理的定义,并简述了当前该任务面临的挑战;其次,从基于注意力机制、基于图网络、基于预训练、基于外部知识库和基于可解释推理机制5个方面对现有方法进行总结和归纳;然后,全面介绍了视觉问答与推理常用公开数据集,并对相关数据集上的已有算法进行详细分析;最后,对视觉问答与推理任务的未来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深入分析了跨媒体智能关联分析与语义理解理论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多模态数据的统一表达、知识引导的数据融合、跨媒体关联分析、基于知识图谱的跨媒体表征技术以及面向多模态的智能应用.其中,多模态数据的统一表达是对跨媒体信息进行分析推理的先决条件,利用多模态信息间的语义一致性剔除冗余信息,通过跨模态相互转化来实现跨媒体信息统一表达,学习更全面的特征表示;跨媒体关联分析立足于图像语言、视频语言以及音视频语言的跨模态关联分析与理解技术,旨在弥合视觉、听觉以及语言之间的语义鸿沟,充分建立不同模态间的语义关联;基于知识图谱的跨媒体表征技术通过引入跨媒体的知识图谱,从跨媒体知识图谱构建、跨媒体知识图谱嵌入以及跨媒体知识推理3个方面展开研究,增强跨媒体数据表征的可靠性,并提升后续推理任务的分析效率和准确性;随着跨模态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面向多模态的智能应用得到了更多的技术支撑,依据智能应用所需要的领域知识,选取了多模态视觉问答,多模式视频摘要、多模式视觉模式挖掘、多模式推荐、跨模态智能推理和跨模态医学图像预测等跨模态应用实例,梳理了其在多模态数据融合以及跨媒体分析推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
随着计算机视觉和自然语言处理的日益发展,视觉问答也发展为计算机科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视觉问答需要跨模态的理解与推理能力(图像与文本).由于图中节点和边的高度相关性以及图本身的联通性,图在提高视觉问答模型的推理能力上有一定的潜力,因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图卷积网络的视觉问答方法.首先使用神经网络分别提取图像和文本特征,再...  相似文献   

5.
在视觉问答(VQA)任务中,“可解释”是指在特定的任务中通过各种方法去解释模型为什么有效。现有的一些VQA模型因为缺乏可解释性导致模型无法保证在生活中能安全使用,特别是自动驾驶和医疗相关的领域,将会引起一些伦理道德问题,导致无法在工业界落地。主要介绍视觉问答任务中的各种可解释性实现方式,并分为了图像解释、文本解释、多模态解释、模块化解释和图解释五类,讨论了各种方法的特点并对其中的一些方法进行了细分。除此之外,还介绍了一些可以增强可解释性的视觉问答数据集,这些数据集主要通过结合外部知识库、标注图片信息等方法来增强可解释性。对现有常用的视觉问答可解释方法进行了总结,最后根据现有视觉问答任务中可解释性方法的不足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视觉问答(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VQA)是融合自然语言处理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图-文跨模态热门任务。该任务以计算机智能识别与检索图像内容并给出准确答案为主要目标,融合应用了目标识别与检测、智能问答、图像属性分类、场景分析等多项技术,能够支撑许多前沿交互式人工智能高层任务,如视觉对话、视觉导航等,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和极高的应用价值。近几年,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及图-文跨模态领域人工智能模型的发展为视觉问答任务的实现提供了许多新的技术和方法。主要对2019—2022年视觉问答领域的主流模型及专业数据集进行总结。首先,依据视觉问答任务实现的模块框架,对关键步骤中的主流技术方法进行综述讨论。其次,按照主流模型采用的技术方法,将该领域内各类模型进行细分,并简要介绍改进重点和局限性。随后,综述视觉问答常用数据集与评价指标,对几类典型模型性能进行对比阐述。最后,对现阶段视觉问答领域内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重点阐述,并对视觉问答领域未来应用及技术发展进行预测和展望。  相似文献   

7.
针对当前主流视觉问答(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VQA)任务使用区域特征作为图像表示而面临的训练复杂度高、推理速度慢等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复合视觉语言的卷积网络(composite visionlinguistic convnet,CVlCN)来对视觉问答任务中的图像进行表征.该方法将图像特征和问题语义通过复合学习表示成复合图文特征,然后从空间和通道上计算复合图文特征的注意力分布,以选择性地保留与问题语义相关的视觉信息.在VQA-v2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在视觉问答任务上的准确率有明显的提升,整体准确率达到64.4%.模型的计算复杂度较低且推理速度更快.  相似文献   

8.
视觉问答与对话是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研究任务,是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交叉领域的代表性问题之一。视觉问答与对话任务要求机器根据指定的视觉图像内容,对单轮或多轮的自然语言问题进行作答。视觉问答与对话对机器的感知能力、认知能力和推理能力均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在跨模态人机交互应用中具有实用前景。文中对近年来视觉问答与对话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对数据集和算法进行了归纳,对研究挑战和问题进行了总结,最后对视觉问答与对话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
目的 现有视觉问答模型的研究主要从注意力机制和多模态融合角度出发,未能对图像场景中对象之间的语义联系显式建模,且较少突出对象的空间位置关系,导致空间关系推理能力欠佳。对此,本文针对需要空间关系推理的视觉问答问题,提出利用视觉对象之间空间关系属性结构化建模图像,构建问题引导的空间关系图推理视觉问答模型。方法 利用显著性注意力,用Faster R-CNN (region-bas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提取图像中显著的视觉对象和视觉特征;对图像中的视觉对象及其空间关系结构化建模为空间关系图;利用问题引导的聚焦式注意力进行基于问题的空间关系推理。聚焦式注意力分为节点注意力和边注意力,分别用于发现与问题相关的视觉对象和空间关系;利用节点注意力和边注意力权重构造门控图推理网络,通过门控图推理网络的信息传递机制和控制特征信息的聚合,获得节点的深度交互信息,学习得到具有空间感知的视觉特征表示,达到基于问题的空间关系推理;将具有空间关系感知的图像特征和问题特征进行多模态融合,预测出正确答案。结果 模型在VQA (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 v2数据集上进行训练、验证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相比于Prior、Language only、MCB (multimodal compact bilinear)、ReasonNet和Bottom-Up等模型,在各项准确率方面有明显提升。相比于ReasonNet模型,本文模型总体的回答准确率提升2.73%,是否问题准确率提升4.41%,计数问题准确率提升5.37%,其他问题准确率提升0.65%。本文还进行了消融实验,验证了方法的有效性。结论 提出的问题引导的空间关系图推理视觉问答模型能够较好地将问题文本信息和图像目标区域及对象关系进行匹配,特别是对于需要空间关系推理的问题,模型展现出较强的推理能力。  相似文献   

10.
多语言问答是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其目的是给定不同语种的问题和文本,模型能够返回正确的答案。随着机器翻译技术的快速发展及多语言预训练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领域中的广泛应用,多语言问答也取得了较快的发展。文中首先系统地梳理了当前多语言问答方法的相关工作,并将多语言问答方法分为基于特征的方法、基于翻译的方法、基于预训练的方法和基于双重编码的方法,分别介绍了每类方法的使用和特点;然后系统地探讨了当前多语言问答任务的相关工作,将多语言问答任务分为基于文本的多语言问答任务和基于多模态的多语言问答任务,并分别给出每个多语言问答任务的基本定义;接着总结了这些任务中的数据集统计、评价指标,以及涉及的问答方法;最后展望了多语言问答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常识问答是一项重要的自然语言理解任务, 旨在利用常识知识对自然语言问句进行自动求解, 以得到准确答案. 常识问答在虚拟助手或社交聊天机器人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且其蕴涵了知识挖掘与表示、语言理解与计算、答案推理和生成等关键科学问题, 因而受到工业界和学术界的广泛关注. 首先介绍常识问答领域的主要数据集; 其次, 归纳不同常识知识源在构建方式、常识来源和表现形式上的区别; 同时, 重点分析并对比前沿常识问答模型, 以及融合常识知识的特色方法. 特别地, 根据不同问答任务场景中常识知识的共性和特性, 建立包含属性、语义、因果、语境、抽象和意图6大类的知识分类体系. 以此为支撑, 针对常识知识数据集建设, 感知知识融合和预训练语言模型的协作机制, 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常识知识预分类技术, 进行前瞻性的研究, 并具体报告上述模型在跨数据集迁移场景下的性能变化, 及其在常识答案推理中的潜在贡献. 总体上, 包含对现有数据和前沿技术的回顾, 也包含面向跨数据知识体系建设、技术迁移与通用化的预研内容, 借以在汇报领域技术积累的前提下, 为其理论和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12.
文本阅读能力差和视觉推理能力不足是现有视觉问答(visual question answering, VQA)模型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针对以上问题,设计了一个基于图神经网络的多模态推理(multi-modal reasoning graph neural network, MRGNN)模型。利用图像中多种形式的信息帮助理解场景文本内容,将场景文本图片分别预处理成视觉对象图和文本图的形式,并且在问题自注意力模块下过滤多余的信息;使用加入注意力的聚合器完善子图之间相互的节点特征,从而融合不同模态之间的信息,更新后的节点利用不同模态的上下文信息为答疑模块提供了更好的功能。在ST-VQA和TextVQA数据集上验证了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相比较此任务的一些其他模型,MRGNN模型在此任务上有明显的提升。  相似文献   

13.
3D视觉问答可以帮助人们理解空间信息,在幼儿教育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3D场景信息复杂,现有方法大多直接进行回答,面对复杂问题时容易忽视上下文细节,从而导致性能下降。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子问题渐进式推理的3D视觉问答方法,通过文本分析为复杂的原始问题构建多个简单的子问题。模型在回答子问题的过程中学习上下文信息,帮助理解复杂问题的含义,最终利用积累的联合信息得出原始问题的答案。子问题与原始问题呈现渐近式推理关系,使得模型具有明确的错误解释性和可追溯性。在现有3D数据集ScanQA上进行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在EM@10和CIDEr两个指标上分别达到了51.49%和61.68%,均超过了现有的其他3D视觉问答方法,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视觉问答中的语言处理方法对视觉问答模型的性能影响巨大。语言处理方法源于自然语言处理,但在发展过程中与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最先进技术脱节,导致视觉问答中涉及的问题理解和答案生成受阻。产生这一问题的根源主观上是研究人员对语言处理方法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客观上则是相关研究文献的匮乏。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分析语言处理对视觉问答的价值,调查视觉问答中涉及到的语言处理方法和最新研究成果,归纳总结语言处理方法的类型,从而为研究人员认识语言处理重要性提供基础;探讨了自然语言处理技术对视觉问答中语言处理方法的推动作用,并展望了语言处理方法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包希港  周春来  肖克晶  覃飙 《软件学报》2021,32(8):2522-2544
视觉问答是计算机视觉领域和自然语言处理领域的交叉方向,近年来受到了广泛关注.在视觉问答任务中,算法需要回答基于特定图片(或视频)的问题.自2014年第一个视觉问答数据集发布以来,若干大规模数据集在近5年内被陆续发布,并有大量算法在此基础上被提出.已有的综述性研究重点针对视觉问答任务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但近年来,有研究发现,视觉问答模型强烈依赖语言偏见和数据集的分布,特别是自VQA-CP数据集发布以来,许多模型的效果大幅度下降.主要详细介绍近年来提出的算法以及发布的数据集,特别是讨论了算法在加强鲁棒性方面的研究.对视觉问答任务的算法进行分类总结,介绍了其动机、细节以及局限性.最后讨论了视觉问答任务的挑战及展望.  相似文献   

16.
Commonsense question answering (CQA) requires understanding and reasoning over QA context and related commonsense knowledge, such as a structured Knowledge Graph (KG). Existing studies combine language models and graph neural networks to model inference. However, traditional knowledge graph are mostly concept-based, ignoring direct path evidence necessary for accurate reasoning. In this paper, we propose MRGNN (Meta-path Reasoning Graph Neural Network), a novel model that comprehensively captures sequential semantic information from concepts and paths. In MRGNN, meta-paths are introduced as direct inference evidence and an original graph neural network is adopted to aggregate features from both concepts and paths simultaneously. We conduct sufficient experiments on the CommonsenceQA and OpenBookQA datasets, show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MRGNN. Also, we conduct further ablation experiments and explain the reasoning behavior through the case study.  相似文献   

17.
毕鑫  聂豪杰  赵相国  袁野  王国仁 《软件学报》2023,34(10):4565-4583
知识图谱问答任务通过问题分析与知识图谱推理,将问题的精准答案返回给用户,现已被广泛应用于智能搜索、个性化推荐等智慧信息服务中.考虑到关系监督学习方法人工标注的高昂代价,学者们开始采用强化学习等弱监督学习方法设计知识图谱问答模型.然而,面对带有约束的复杂问题,现有方法面临两大挑战:(1)多跳长路径推理导致奖励稀疏与延迟;(2)难以处理约束问题推理路径分支.针对上述挑战,设计了融合约束信息的奖励函数,能够解决弱监督学习面临的奖励稀疏与延迟问题;设计了基于强化学习的约束路径推理模型COPAR,提出了基于注意力机制的动作选择策略与基于约束的实体选择策略,能够依据问题约束信息选择关系及实体,缩减推理搜索空间,解决了推理路径分支问题.此外,提出了歧义约束处理策略,有效解决了推理路径歧义问题.采用知识图谱问答基准数据集对COPAR的性能进行了验证和对比.实验结果表明:与现有先进方法相比,在多跳数据集上性能相对提升了2%-7%,在约束数据集上性能均优于对比模型,准确率提升7.8%以上.  相似文献   

18.
视觉问答是一项计算机视觉与自然语言处理相结合的任务,需要理解图中的场景,特别是不同目标对象之间的交互关系。近年来,关于视觉问答的研究有了很大的进展,但传统方法采用整体特征表示,很大程度上忽略了所给图像的结构,无法有效锁定场景中的目标。而图网络依靠高层次图像表示,能捕获语义和空间关系,但以往利用图网络的视觉问答方法忽略了关系与问题间的关联在解答过程中的作用。据此提出基于同等注意力图网络的视觉问答模型EAGN,通过同等注意力机制赋予关系边与目标节点同等的重要性,两者结合使回答问题的依据更加充分。通过实验得出,相比于其他相关方法,EAGN模型性能优异且更具有竞争力,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