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大规模RGB-D数据集中存在的深度线索质量和非线性模型分类问题,提出基于卷积递归神经网络和核超限学习机的3D目标识别方法.该方法引入深度图编码算法,修正原始深度图中存在的数值丢失和噪声问题,将点云图统一到标准角度,形成深度编码图,并结合原始深度图作为新的深度线索.利用卷积递归神经网络学习不同视觉线索的层次特征,融入双路空间金字塔池化方法,分别处理多线索特征.最后,构建基于核方法的超限学习机作为分类器,实现3D目标识别.实验表明,文中方法有效提高3D目标识别率和分类效率.  相似文献   

2.
现有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的恶意代码分类方法存在计算资源消耗较大的问题.为降低分类过程中的计算量和参数量,构建基于恶意代码可视化和轻量级CNN模型的恶意软件家族分类模型.将恶意软件可视化为灰度图,以灰度图的相似度表示同一家族的恶意软件在代码结构上的相似性,利用灰度图训练带有深度可分离卷积的神经网络模型MobileNet v2,自动提取纹理特征,并采用Softmax分类器对恶意代码进行家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对恶意代码分类的平均准确率为99.32%,较经典的恶意代码可视化模型高出2.14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李默  芦天亮  谢子恒 《计算机应用》2022,42(5):1490-1499
代码图像化技术被提出后在Android恶意软件研究领域迅速普及。针对使用单个DEX文件转换而成的代码图像表征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代码图像合成的Android恶意软件家族分类方法。首先,将安装包中的DEX、XML与反编译生成的JAR文件进行灰度图像化处理,并使用Bilinear插值算法来放缩处理不同尺寸的灰度图像,然后将三张灰度图合成为一张三维RGB图像用于训练与分类。在分类模型上,将软阈值去噪模块与基于Split-Attention的ResNeSt相结合提出了STResNeSt。该模型具备较强的抗噪能力,更能关注代码图像的重要特征。针对训练过程中的数据长尾分布问题,在数据增强的基础上引入了类别平衡损失函数(CB Loss),从而为样本不平衡造成的过拟合现象提供了解决方案。在Drebin数据集上,合成代码图像的准确率领先DEX灰度图像2.93个百分点,STResNeSt与残差神经网络(ResNet)相比准确率提升了1.1个百分点,且数据增强结合CB Loss的方案将F1值最高提升了2.4个百分点。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平均分类准确率达到了98.97%,能有效分类Android恶意软件家族。  相似文献   

4.
Android 系统正日益面临着恶意软件的攻击威胁。针对支持向量机等传统机器学习方法难以有效进行大样本多分类的恶意软件检测,提出一种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与家族分类方法。该方法在全面提取应用组件、Intent Filter、权限、数据流等特征基础上,进行有效的特征选择以降低维度,基于深度神经网络进行面向恶意软件的大样本多分类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进行有效检测和分类,良性、恶意二分类精度为 97.73%,家族多分类精度可达到 93.54%,比其他机器学习算法有更好的分类效果。  相似文献   

5.
孙敏  成倩  丁希宁 《计算机应用》2024,(5):1539-1545
随着Android恶意软件的种类和数量不断增多,检测恶意软件以保护系统安全和用户隐私变得越来越重要。针对传统的恶意软件检测模型分类准确率较低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CNN)、门控循环单元(GRU)和支持向量机(SVM)的模型CBAM-CGRU-SVM。首先,在CNN中添加卷积块注意力模块(CBAM)以学习更多恶意软件的关键特征;其次,利用GRU进一步提取特征;最后,为了解决图像分类时模型泛化能力不足的问题,使用SVM代替softmax激活函数作为模型的分类函数。实验使用了Malimg公开数据集,该数据集将恶意软件数据图像化作为模型输入。实验结果表明,CBAM-CGRU-SVM模型分类准确率达到94.73%,能够更有效地对恶意软件家族进行分类。  相似文献   

6.
目前的传统机器学习方法在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上存在特征分布不平衡、检测准确率偏低的问题。针对于此,该文提出一种基于特征图像生成的Android恶意软件检测方法。该方法首先采用特征匹配的方法提取APK文件的权限、API、操作码作为特征,并使用改进的FPGrowth算法挖掘各特征的频繁特征项集,以获取有效特征;再利用降噪自编码器(DAE)抽取特征信息和转换特征向量维度,将各特征对应的特征向量转换成单通道图像并在通道维度进行拼接,生成RGB特征图像用于训练和分类;最后构建BaggingCNN分类算法,其集成了多个不同的卷积神经网络(CNN)算法,这些算法均在采用Bootstrap抽样构造的多个子训练集上进行训练,得到若干个子分类器,这些子分类器将用来对表示APK文件的特征图像进行检测,并采取多数投票机制得到最终的检测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生成的特征图像具有较好的表征能力,有利于分类算法的收敛和准确度的提升;其检测准确率达到98.21%,可以有效地检测Android恶意软件。  相似文献   

7.
基于操作码的检测方式被广泛用于安卓恶意软件检测中,但存在特征提取方法复杂、效率低等问题。针对此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操作码的安卓恶意软件多粒度快速检测方法,其中多粒度指以词袋模型为基础、函数为基本单位提取特征,通过逐级聚合特征获得 APK 多层级信息,通过对数长度表征函数规模;并基于Dalvik指令集中操作码语义上的相似性对其进行压缩映射以提升效率,构建相应分类模型。测试表明所提方法在性能和效率上均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8.
基于稀疏自编码深度神经网络的林火图像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林火与相似目标很难区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稀疏自编码深度神经网络的林火图像分类新方法。采用无监督的特征学习算法稀疏自编码从无标签图像小块中学习特征参数,完成深度神经网络的训练;利用学习到的特征从原始大小分类图像中提取特征并卷积和均值池化特征;对卷积和池化后的特征采用softmax回归来训练最终softmax分类器。实验结果表明,跟传统的BP神经网络相比,新方法能够更有效区分林火与红旗、红叶等类似物体。  相似文献   

9.
针对恶意软件家族分类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行为路径树的恶意软件分类方法,该方法使用恶意样本细粒度行为路径作为动态特征,通过将路径转化为树型结构的方式生成依赖关系,与传统基于系统调用的恶意软件分类相比,具有较低的复杂度。此外,针对传统分类模型无法解决行为路径树深度寻优问题,设计了基于自适应随机森林的分类模型,该模型采用随机逼近的方式完成行为路径树深度寻优。实验部分使用2588个样本(包含8个恶意家族,1个良性集合)对行为路径树的有效性进行验证,分类精度达到91.11%。  相似文献   

10.
当前经典的图像分类算法大多是基于RGB图像或灰度图像,并没有很好地利用物体或场景的深度信息,针对这个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RGB-D融合特征的图像分类方法。首先,分别提取RGB图像dense SIFT局部特征与深度图Gist全局特征,然后将得到的两种图像特征进行特征融合;其次,使用改进K-means算法对融合特征建立视觉词典,克服了传统K-means算法过度依赖初始点选择的问题,并在图像表示阶段引入LLC稀疏编码对融合特征与其对应的视觉词典进行稀疏编码;最后,利用线性SVM进行图像分类。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算法能有效地提高图像分类的精度。  相似文献   

11.
针对开源软件代码质量参差不齐和存在安全隐患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混合深度学习模型(DCnnGRU)的开源软件漏洞检测方法。以漏洞库中的关键点为切入点构建控制流图,从静态代码中提取出与关键点存在调用和传递关系的代码片段,将代码片段数字化为固定长度的特征向量,并作为DCnnGRU模型的输入。该模型用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作为与特征向量交互的接口,门控循环单元(Gated Recurrent Unit,GRU)嵌入到CNN中间,作为捕获代码调用关系的门控机制。首先进行卷积和池化处理,卷积核和池化窗口对特征向量进行降维。其次,GRU作为中间层嵌入到池化层和全连接层之间,能够保留代码数据之间的调用和传递关系。最后利用全连接层来完成归一化处理,将处理后的特征向量送入softmax分类器进行漏洞检测。实验结果验证了DCnnGRU模型比单独的CNN和RNN模型有更高的漏洞检测能力,准确率比RNN高出7%,比CNN高出3%。  相似文献   

12.
随着深度学习的不断发展与图像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如何使用深度学习来获得更高压缩比和更高质量的图像逐渐成为热点研究问题之一。通过对近几年相关文献的分析与整理,将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压缩方法按照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生成对抗网络进行总结与分析,对不同种方法分别列举了具有代表性的实例,并对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压缩算法的常用训练数据集、评价指标进行了介绍,根据深度学习在图像压缩领域中的优势对其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13.
针对基于孪生网络的小样本调制识别算法存在相似识别类别混淆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网络度量的三分支孪生网络调制识别算法。通过三分支孪生神经网络(Triplet Siamese Neural Network,TSN)将输入三元样本组的原始特征映射至特征子空间中。将正负样本与参考样本特征并联输入至两个参数共享的关系网络(Relation Network,RN),学习一个非线性的度量函数。通过各个类别的特征向量生成各类别的类原型,作为测试过程中的类特征输入。为降低信道噪声和信号接收误差对均值类原型表达的影响,采用局部异常因子算法(Local Outlier Factor,LOF)剔除类别中偏差数据。在公开的调制数据集DeepSig中进行验证,仿真结果表明,TSN-RN-LOF算法模型可以充分利用相似类别之间的差异信息,提取更具辨识度的特征,取得更优的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14.
杨磊  赵红东  于快快 《计算机应用》2022,42(6):1869-1875
针对语音情感数据集规模小且数据维度高的特点,为解决传统循环神经网络(RNN)长程依赖消失和卷积神经网络(CNN)关注局部信息导致输入序列内部各帧之间潜在关系没有被充分挖掘的问题,提出一个基于多头注意力(MHA)和支持向量机(SVM)的神经网络MHA-SVM用于语音情感识别(SER)。首先将原始音频数据输入MHA网络来训练MHA的参数并得到MHA的分类结果;然后将原始音频数据再次输入到预训练好的MHA中用于提取特征;最后通过全连接层后使用SVM对得到的特征进行分类获得MHA-SVM的分类结果。充分评估MHA模块中头数和层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后,发现MHA-SVM在IEMOCAP数据集上的识别准确率最高达到69.6%。实验结果表明同基于RNN和CNN的模型相比,基于MHA机制的端到端模型更适合处理SER任务。  相似文献   

15.
目前实体关系提取大都使用卷积神经网络(CNN)和循环神经网络(RNN)。但CNN和RNN均以标量形式进行特征表达,对位置信息的敏感度不够理想。同时,CNN和RNN的最大池化(max-pooling)导致特征信息丢失。针对这两个问题,引入胶囊网络(CapsuleNet),构建了具备位置感知能力的Position Perception CapsuleNet(PPCNet)。胶囊(Capsule)是一组神经元,特征表达基于向量形式。PPCNet将词间的位置关系转化为位置向量(position embedding)融入Capsule以获得位置感知能力。此外,PPCNet使用动态路由(Dynamic routing)替代池化,以减少特征损失,在SemEval-2010task8数据集上得到82.84%的F1值。  相似文献   

16.
心脏疾病严重威胁人类身体健康,心电图(Electrocardiogram,ECG)心拍分类对心脏疾病的临床诊断和自动诊断具有重要意义。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生成的ECG心拍特征虽然优于基于传统方法生成的心拍特征,但是因ECG中各类间存在着严重的数据不平衡问题,致使现有基于深度学习方法生成的心拍特征的性能仍不甚理想。针对这一问题,以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为基础,在各类心拍等量数据基础上构建能有效表达各类心拍共性信息的共性CNN模型,以共性CNN模型和最小化类内距离最大化类间距离模型为基础,分别在各类心拍数据上构建能有效反映相应心拍类别倾向性信息的类别CNN模型,综合各心拍类别CNN模型的输出进行识别与分类。在MIT-BIH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识别分类心拍的各项指标均达到100%,解决了MIT-BIH数据库中ECG四类心拍自动识别分类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当前基于深度学习的恶意软件检测技术由于模型结构及样本预处理方式不够合理等原因,大多存在泛化性较差的问题,即训练好的恶意软件检测模型对不属于训练样本集的恶意软件或新出现的恶意软件的检出效果较差。提出一种改进的基于深度神经网络(Deep Neural Network,DNN)的恶意软件检测方法,使用多个全连接层构建恶意软件检测模型,并引入定向Dropout正则化方法,在模型训练过程中对神经网络中的权重进行剪枝。在Virusshare和lynx-project样本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与同样基于DNN的恶意软件检测模型DeepMalNet相比,改进方法对恶意PE样本集的平均预测概率提高0.048,对被加壳的正常PE样本集的平均预测概率降低0.64。改进后的方法具有更好的泛化能力,对模型训练样本集外的恶意软件的检测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针对脑电信号情感识别率偏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3DC-BGRU的脑电情感识别方法。对单通道脑电信号进行短时傅里叶变换(STFT),提取相关频带的时频信息构成二维时频图,并将多个通道的时频图构成一种全新的时间、频率和通道的三维数据形式,通过三维卷积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新颖的卷积神经网络(CNN)模型对三维数据进行深层特征提取,设计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GRU)对深层特征的序列信息进行处理并配合Softmax进行分类。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类识别率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