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2 毫秒
1.
介绍了地聚合物材料的性能特点及反应机理。研究了地聚合物材料注浆加固在道路养护维修中的应用,并结合工程实例对注浆效果进行检测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了地聚合物材料注浆加固道路基层与路基,能显著改善路基和基层的密实度和水稳定性,提高道路承载力,使用的耐久性也得到初步证实。  相似文献   

2.
地聚合物浅层注浆技术是起源于法国的一种基层加固补强新技术,该技术具有免开挖、少扰动、少影响、快速固结、补强效果好、耐水性好等特点,可实现通行道路的无损快速加固,近年来在道路养护、大修中得到长足的发展。以上海北郊环道路大修工程为依托,针对上海G1501北段道路路面沉陷、裂缝,路基及基层的沉降、承载力下降等道路病害,采用地聚合物注浆材料进行注浆加固。通过合理制订注浆方案、确定注浆工艺,注浆后弯沉检测结果均优于验收标准,符合道路修复快速开放交通的要求,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3.
对唐津高速公路基加密注浆加固的效果进行了试验,采用土工试验法、原位测试法、物探法、扫描电子显微镜法、路面弯沉试验法等多种方法,综合试验检测研究结论表明:通过压密注浆,道路路基填土孔隙比降低,强度提高,道路承载能力明显提高。压密注浆处理唐津高速公路路基填土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使用汽车的频率正在增加,部分原有市政道路已不满足现有交通量的需求,道路拓建是目前国内通用的做法,拓建后的道路易出现路基沉降,路面产生裂缝、坡差、破损等现象。结合毕节市碧阳二道工程实际情况,采用地聚合物注浆加固技术,对加固后的道路进行弯沉检测,发现该技术能显著改善拓建后市政道路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提高道路承载力,增加道路整体性和使用年限。  相似文献   

5.
言建军 《市政技术》2006,24(2):124-125
介绍了利用建筑碴进行道路基层及软基处理的工程实例。建筑碴经处理,按一定比例掺加石灰、土、水拌和填筑路基。经摊铺、碾压后,整体性好,稳定性高,塑性小,经配合比强度试验,现场钻芯取样,弯沉检测,完全符合二级公路、路基基层强度要求。  相似文献   

6.
从详细阐述探地雷达与FWD弯沉检查的原理与方法出发,以武汉市鹦鹉大道为背景,对K0+780~K0+900段东幅道路进行了探地雷达与FWD弯沉检测,检测数据表明该道路检测区域路床存在松散、不密实等病害;随后重点探讨了高分子聚合物材料病害范围注浆修复技术,注浆修复后的检测结果表明:修复后的道路病害得到有效的处治。此修复技术对交通影响较小,为城市道路修复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路面结构材料参数、结构层厚度对路表弯沉的影响分析,得出沥青面层的回弹模量和厚度变化对路表弯沉的影响相对较小,弯沉曲线基本呈线性,沥青面层随着回弹模量或厚度的增加路表弯沉降低的幅度变化不大;基层、底基层、路基回弹模量的变化对路表弯沉影响较大,随着回弹模量的增加路表弯沉降低的幅度逐渐减小,弯沉曲线呈明显的非线性;基层、底基层厚度的变化对路表弯沉的影响比回弹模量的影响大,弯沉曲线略呈非线性的结论。同时提出了根据路面材料和路基回弹模量,合理组合路面结构厚度的沥青路面优化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8.
当雨水侵入脱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形成积水时,积水与基层材料中的细料形成泥浆,周而复始,恶性循环,最终导致接缝边缘破碎,板边、板中断裂等。在水泥混凝土道路改建为"白加黑"中,脱空板块注浆是维修处理的一道关键工序。介绍了判断板底脱空主要办法是测定弯沉值。凡主点弯沉值>0.2mm且差异弯沉值>0.06mm的板块,表明脱空已较严重。又介绍了注浆工艺、灌注孔布设、灌注浆液调制以及灌注操作。实践验证,注浆后主点弯沉值≤0.2mm的板块多于93%,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9.
地质聚合物是一种新型环保材料,已用于多个领域。介绍了地质聚合物在道路大修过程中的应用,并重点讨论了地质聚合物压密注浆技术在加固道路基层和面层中的应用,分析了其反应机理、注浆工艺以及优点,以期推动地质聚合物压密注浆技术在道路大修工程中更广泛地应用。  相似文献   

10.
沥青注浆技术具有注浆速度快且注浆完成后的养护时间短的优势,有利于保障道路维修期间的公共通行安全,符合现代交通的发展需求。着重对沥青注浆技术的施工工艺进行研究,同时通过在实体工程中的实施和跟踪观察,采用弯沉测试、GPR检测等不同手段对沥青注浆修复效果进行了现场评价,从而表明沥青注浆的路基加固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郑柱英 《中国市政工程》2020,(2):99-101,135,136
沥青路面地聚合物注浆的方法具有可缩短老路维修和加固的施工期、提早开放交通等优点,是一种较好的公路加固和维修技术,特别是对公路刚性基层的板底脱空现象有显著效果。通过上海川南奉公路的案例,阐述地聚合物注浆的方法在三级公路养护工程中的加固应用。通过后期测试数据表明此方法的良好效果,不仅能解决刚性基层板底脱空部位的病害现象,提高道路的抗弯强度和抗变形能力,改善路用性能,延长道路的使用寿命,而且缩短工期,降低工程造价,能实现道路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高填方路基沉降处治灌浆技术的工程实践与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填方路基沉降是公路工程质量通病之一。以国道108线广元段高填方路基沉降这一病害处治为实例,介绍高填方路基沉降处治的压力灌浆设计、施工工艺和质量控制方法,对浆液的经济性与可灌性、结石率及灌浆过程中的路面抬动等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将MICP(微生物诱导碳酸钙沉淀)技术应用于崩解性页岩残积土填筑体的加固,可有效提高页岩弃渣承载力从而解决填方路基的不均匀沉降、沉陷坍塌及路面开裂等问题。为模拟实际路基工程中空土工格栅的灌浆过程,设计了一种具有多层多孔灌浆管道系统的MICP-格栅灌浆模型箱,首先结合超声波技术对MICP灌浆加固过程中模型内部页岩残积土进行波速监测,再通过对土体进行单元划分并对其波速进行精细化分级,对灌浆过程中灌浆胶结体的超声波速等级的面积、体积分布特征,各级等势面特征及发展规律进行探究,最后对固化前后土体波速等级转换方式进行分析,掌握了模型土体波速等级的区域演化规律。研究成果可为微生物灌浆加固岩土体的效果检测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熊勇 《城市建筑》2013,(16):250-250
膨胀土路段路基常会产生道路基底交替升降变形的情况,易影响道路的强度和稳定性,导致滑坡及溜塌和纵向开裂等,最终造成公路路基及路面和构造物破坏。本文介绍分析了膨胀土的特性和危害,针对膨胀土处理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聚合物灌浆材料提高道路土路基承载能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该文介绍了地聚合物灌浆材料的力学性能、泌水性、耐水性、抗干湿循环性能、抗硫酸盐侵蚀性能、抗冻融循环能力以及注浆工艺。指出在进行大量的性能测试和工艺研究后,这种材料对土基加固7d后比水泥灌浆材料优越得多,强度提高250%左右。经安徽芜湖纬九路路段的实践,承载能力提高1倍以上,从而使道路使用寿命延长。  相似文献   

16.
陈辉棠  陈培熊  朱晓锋 《山西建筑》2009,35(29):251-252
通过工程实例分析了浸水路基病害成因,依据现场水文地质及实际情况,从材料、施工、防护与加固等方面提出了浸水路基防治加固处理措施,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以使路基稳定性得到保障。  相似文献   

17.
王岩  秦利平  何金星 《山西建筑》2012,(21):173-174
为确保路基的安全和稳定,选择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DK1003+555.0~DK1003+751.7段路基进行了岩溶注浆试验,在注浆后采用高密度电法勘探进行了岩溶注浆效果的评估,结果表明,溶蚀、空洞、裂隙、不均匀体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充填,采用的注浆措施可行、灌浆效果比较明显,可以在山西中南部铁路通道岩溶地段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8.
吴正宇 《山西建筑》2014,(3):153-154
指出布袋注浆桩是软土注浆技术和土工织物综合应用而成的新技术,结合某路基工程的软基加固实例,对布袋桩的加固机理和其在路基工程软基处理中的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进行了介绍,并得出布袋注浆桩在路基工程中应用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王志军 《山西建筑》2012,38(7):142-143,177
通过对花管注浆在增建二线工程中处理既有软土路基下沉的设计分析,研究了保证既有线安全采取的不同布孔方式,提出了运用轻便机具,使用双液注浆,采取控制地面变形、注浆压力、注浆量"三控法"的思路,实现了不影响既有路基稳定安全的情况下进行快速加固的目的,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20.
姚广良  韩京夫  王金国 《山西建筑》2009,35(26):269-270
结合省道老松线发生路基病害的情况,对病害的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袖阀管式静压注浆处理方案,对该加固工艺及其加固机理进行了介绍,探讨了袖阀管注浆施工,以推广该工艺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