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化油器精度直接影响尾气中有害气体成分的含量.调解并控制化油器,使发动机在各种工况范围内均能满足适当的富燃(λ<1),进而提高化油器摩托车的排放特性,并结合三元催化 二次补气的后处理措施,最终使摩托车排放达到国家第3阶段标准限值要求.  相似文献   

2.
对在产摩托车进行技术改造以满足欧Ⅲ排放要求的根本是:以少的改动、可靠的最优经济性来提升原机水平.采用双催化剂催化转化器加闭环电控补气技术,对力之星LZX200GY-2两轮摩托车进行二次开发、改进和测试,是满足欧Ⅲ排放的一种实际应用技术、方法和总结,具有极高的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从性能、成本和竞争力等因素综合考虑,摩托车排放达标的净化技术主要包括精调化油器、二次补气、催化技术、二次补气 催化技术等,结合不同类型的摩托车,匹配方式也不尽相同。在目前的新产品研发过程中,首先要以第2阶段排放法规要求作为匹配目标,再系统地考虑整机综合性能。  相似文献   

4.
2007年国家环保部正式颁布了《GB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和《GB18176—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同时颁布的还有《GB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各研究机构、成车厂、排放关系部品生产商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与开发工作.也提出了不少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5.
Ecocat Oy新型载体和涂层技术使其能够涂在前部排气管的内部,这种技术和蜂窝型载体结合在一起,对降低摩托车排放效果更佳;四冲程发动机原机排放中一个最基本的问题是缺少氧气,因此增加补气装置对降低摩托车排放也有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6.
杨巍 《摩托车技术》2012,(10):35-36
2008年7月,国家开始实施GB14622—2007《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 18176-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及测量方法(工况法)》和GB 20998-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标准,随着科技的进步,对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本文将燃油蒸发技术方案同目前市场上采用的燃油蒸发技术方案进行了对比分析,以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7.
摩托车排放生产一致性对于保证摩托车产品质量、切实降低摩托车排放具有重要的意义。解析摩托车污染物排放控制的技术要求、排放控制技术路线及生产一致性控制的难点,有利于帮助企业增强应对摩托车国Ⅲ排放和燃油蒸发排放控制生产一致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随着科技的进步,全球对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也越来越高,我国也从2008年7月1日开始实施《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14622-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及测量方法(工况法)》(GB18176-2007)、《摩托车和轻便摩托车燃油蒸发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GB20998-2007),成效显著。现将摩托车新型燃油蒸发技术方案同目前市场上所采用的燃油蒸发技术方案作一对比。  相似文献   

9.
背景链接: 为促进我国摩托车工业技术进步和污染物排放控制水平的提高,改善环境,提高民众生活质量,2007年原国家环保总局制定了国家第3阶段摩托车排放标准(以下简称:国Ⅲ标准)——《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14622--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  相似文献   

10.
《摩托车技术》2006,(11):98-98
19何为利凯特RLO技术方案?答:虽然排放物CO、HC和NO_x受空燃比影响,但在空燃比<16的范围内,CO和NO_x存在一种对应关系:当CO排放高时,NO_x排放就低;CO排放低时,NO_x排放就高。这为控制排放提供了理论基础。利用这一对应关系,并考虑摩托车动力性,把摩托车的空燃比往偏浓方向移(Rich-burn),使CO排放值升高,NO_x排放值降低,如果调整得当,可以使NO_x值降得很低,达到0.15g/km以下,然后再利用催化后处理技术,大气量二次补气(Large air injection)加氧化型催化剂(Oxidation catalyst)来对CO、HC进行处理,使排放值达到欧Ⅲ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1.
客车柴油机排放及其控制技术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阐述客车用柴油机污染的产生及有害排放的组成以及当今世界排放法规体系;分析并比较柴油机排放控制的电控燃油喷射和后处理技术,对满足更高排放法规的柴油机排放控制技术路线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2.
满足国Ⅴ排放的重型柴油机排气后处理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国外重型发动机在欧Ⅳ到欧Ⅴ阶段(或US2007到US2010)的技术路线,并探讨国内重型柴油机达到国Ⅴ排放可采用的排气后处理技术方案。由于柴油机排放物PM与NOx存在折中效应,为达到国Ⅴ排放标准,应采用组合式后处理技术。在各种后处理技术方案中,SCR+DOC+DPF/POC和EGR+DOC+DPF是两种主要的技术措施,而LNT+DOC+DPF技术对排气中的S特别敏感。  相似文献   

13.
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的研究动态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25  
微粒捕集器技术是满足未来车用柴油机严格排放法规的重要措施,再生技术是其中的关键环节。综述了柴油机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的研究现状,对各种再生技术进行了分析。阐述了这些再生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关措施,并展望了微粒捕集器再生技术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为使天然气发动机满足现阶段排放要求,主流企业均采用当量燃烧+EGR+TWC技术路线,文章通过研究一种提高天然气发动机进气量的燃烧及相应的尾气净化技术,同样可以满足排放要求,且发动机无需EGR,结构简单,气耗更低,同时有效降低整车热负荷,为重型天然气发动机满足更高排放要求提供新的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内燃机化石燃料(汽油和柴油)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评述了近年来内燃机化石燃料(汽油和柴油)的研究进展。详述了汽油、柴油的组成和物理性质对排放的影响以及被ACEA推荐为未来清洁柴油机用的两种清洁柴油的研究成果;此外,还明确指出,把"燃料—发动机(包括后处理系统)—排放"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同时优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6.
李君  朱昌吉  王立军 《汽车工程》2003,25(2):128-130
将柴油机增压技术、废气再循环技术、共轨式燃料喷射技术应用于二甲醚(DME)发动机,探讨了在各种技术条件下发动机的排放性能、动力性和经济性。结果表明,共轨式燃料系统有利于解决DME燃料的可压缩性和泄漏问题;进气增压技术有利于改善燃烧,降低排放和能量消耗率;废气再循环技术可以有效地降低No2排放;进气增压和适度的废气再循环率相结合,可以同时降低排放和改善能量消耗率,有利于达到超低排放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快速发展,机动车保有量迅速增加,由此造成的机动车污染排放量大幅上升,严重影响了城市大气环境的质量。论文分析了汽车排污的危害及其对我国城市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综合论述了机动车污染排放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8.
对二次空气改善车用汽油机排气净化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车用汽油机排气中CO和HC生成与热反应净化机理研究的基础上 ,通过试验探讨了二次空气对提高车用汽油机排气热反应净化效果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 ,在发动机高速大负荷工况下 ,足量的二次空气能使CO和HC的排放浓度大幅度降低 ,而在发动机中等转速中小负荷工况下 ,由于排气温度低 ,二次空气对热反应净化效果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9.
汽车尾气的排放严重影响空气质量,危害人类身体健康。为了减少尾气排放,汽车领域做了很多努力,包括机内净化与机外净化。作为尾气排放后最近的接触源,从道路角度切入进行治理,也被认为是行之有效的途径,近年来一直是国际上研究的热点领域。为了深入了解汽车尾气路面净化材料的发展,系统地梳理并回顾了汽车尾气净化过程中使用的催化材料的研究进展、面临的问题以及应用前景。催化材料主要包括二氧化钛基催化剂、贵金属催化剂、ABO3钙钛矿结构催化剂、介孔材料催化剂以及其他催化剂,分析了不同催化剂的作用机理以及优缺点。由于道路实际的开放条件、尾气净化材料与尾气接触不够充分、易于达到自身净化极限等问题,从梳理高效路面尾气净化材料的改善技术出发,提出了路面汽车尾气净化材料研究的发展方向,即降低贵金属用量、开发新型稀土复合氧化光催化材料,以及多元化、功能化发展等。这一领域的研究,显示出路面尾气净化技术的光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达到欧洲Ⅵ排放法规的新一代车用重载柴油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概括介绍了2013年将在欧盟实施的车用重载柴油机欧洲Ⅵ排放法规;讨论研发新一代高性能、低燃油消耗、长寿命、达到欧洲Ⅵ排放法规的车用重载柴油机时,在机械开发、燃烧系统、喷油设备、增压和废气再循环系统及排气后处理系统等方面可以采用的先进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