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外香肠香辛料配方组成分析丛恕增(辽宁鞍山市食品公司骨泥制品厂,114001)本文所分析的国外香肠香辛料的配方组成,是以西欧、美国、日本等国家加工制作的各种熟香肠、血香肠及肝香肠的100多个配方为依据。熟香肠是以牛肉与猪肉及猪脂肪、脖肉、腮肉、头肉、...  相似文献   

2.
国内香肠配方分析丛恕增,曲莉,王瑛,朱晓光,张建国(鞍山市肉食制品公司科研所,114005)-、48种国内香肠配方成分的使用频率和用量范围现在各式香肠已成为我国人民喜食的肉制品,其消费量很高。但是消费者总喜欢经常尝到新鲜口味的制品而不限于单一品种。因...  相似文献   

3.
功能性灌肠类食品开发刍议郭殿文(杭州商学院食品系,杭州310035)我国现在产销的灌肠(肚)食品种类繁多,风格各异,大体可分为香肠类、西式肠类、粉肠类和其它灌肠类。从其工艺配方看(以北京香肠为例,见配方甲、乙),根据营养学观点,大都属“三高”食品(高...  相似文献   

4.
钠盐替代物复合配方对萨拉米香肠品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钠盐替代物复合配方将萨拉米香肠的氯化钠添加量降低至正常值的72%,并通过与正常组及低盐组(氯化钠添加量为正常值的72%)香肠进行对比,研究钠盐替代物复合配方对萨拉米香肠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复合盐配方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由降盐导致的萨拉米香肠pH值、水分含量、色差、质构及感官问题,并且发酵期结束时(3 d),复合盐组pH值显著低于正常组(P<0.05),乳酸菌数量明显高于正常组,而成熟期结束时(43 d),乳酸菌数仍明显高于正常组,葡萄球菌数与正常组无明显差异,说明复合盐配方的使用对发酵剂中微生物的生长存在积极影响。因此,将钠盐替代物复合配方应用于低盐萨拉米香肠制备可以加速发酵,提高产品质量和安全性,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根据美国肉类协会(AMI)为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生长对发酵香肠生产时间和温度进行的限定,设计正交实验,对影响发酵香肠生产的3个主要因素(菌种比例、GDL添加量、葡萄糖添加量)进行讨论.并对产品进行感官评价,确定发酵香肠生产最佳配方为发酵剂(5:1),GDL(1.2%),GLC(0.6%).按最佳配方生产的产品亚硝酸盐残留为7.13 mg/L,符合国家对肠制品亚硝酸盐残留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国内香肠香辛调味料配方组成分析丛恕增,曲莉,王瑛,朱晓光,张建国(辽宁鞍山市食品科学技术研究所鞍山114005)香肠制品与其它肉制品一样,其销售价值是由其色、香、味、形等几个因素决定的,因而也是测定肉制品是否受欢迎的重要因素。香肠制品的味道除了原料肉...  相似文献   

7.
孙筱 《中国酿造》2021,40(9):145
为研究盐浓度对香肠发酵的影响,采用16S rRNA测序和理化分析技术,对不同盐度下发酵的自制香肠中微生物多样性和物理化学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盐浓度可以显著影响pH、水分含量及过氧化值,并且也会显著影响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组成。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在香肠发酵中占优势,其相对丰度在30.29%~58.15%范围之间,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弧菌属(Vibrio)、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魏斯氏菌属(Weissella)、盐单胞菌属(Halomonas)、片球菌属(Pediococcus)、盐弧菌属(Salinivibrio)和四联球菌属(Tetragenococcus)受盐度的影响显著。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盐度对菌群的影响最大。综上所述,添加4%食盐的香肠具有更高的乳酸菌相对丰度(58.15%)。该结果有助于了解加盐对香肠发酵微生态的影响,为香肠的质量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传统广式腊肠的改进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国的名优广式腊肠的生产,其原料肉中的精瘦肉,一般必须为4号肉(即后腿肉),而4号肉质高价高,使得生产的广式腊肠的成本也相应增高。为了降低生产成本,我们用一些低价替代品(如五花肉、鸡胸肉、猪心、猪肺及非肉添加物等)替代或部分替代传统生产广式腊肠中的精瘦肉部分。试制出若干个不同原料肉配方的广式腊肠,经测试这些产品的感官指标及理化指标均符合国家卫生部制定的《香肠(腊肠),香肚卫生标准》。并对香肠品质、  相似文献   

9.
牛肉发酵香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贾君 《食品与机械》2005,21(5):57-59
利用正交试验设计,对自然发酵牛肉香肠的配方及工艺进行了系统研究,并研制出新型牛肉香肠。  相似文献   

10.
本实验以鱼为主要原料,配以5色食品中的典型食物作为添加物加工制成鱼肉香肠,研究并确定了5色混合鱼香肠的配方比例,还研究了各辅料及加工工艺对香肠制品的影响,确定了鱼香肠的工艺配方。  相似文献   

11.
添加物对香肠中亚硝酸钠残留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在香肠加工中添加不同量的丁香、桂皮、亚硝酸钠、三聚磷酸钠、食盐、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来分析香肠中亚硝酸盐残留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香肠中亚硝酸盐残留量有不同的影响。(1)丁香并不能降低产品中的亚硝酸盐含量。(2)桂皮、茶多酚、抗坏血酸钠可以明显降低香肠中的亚硝酸盐残留量。(3)在香肠中添加氯化钠(2%~4%)、亚硝酸钠(0.01%~0.03%)和三聚磷酸钠(0.1%~0.2%)时,香肠中的亚硝酸盐残留量不同程度增加。(4)植物乳杆菌和戊糖片球菌可以降低香肠中亚硝酸盐的残留量。  相似文献   

12.
发酵香肠发酵剂菌种筛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年发酵肉制品中涉及到的有益微生物中,筛选出能够快速发酵并使发酵肠风味品质俱佳、质量稳定的发酵剂。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发酵香肠组合发酵剂的最优配比,对香肠成熟过程和贮藏过程中的pH值、乳酸菌数量的变化、感官品质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植物乳杆菌(Lp)、嗜酸乳杆菌(La)和戊糖片球茼(Pp)是良好的发酵肉制品发酵剂;它们作为发酵香肠发酵剂的最优配比是0.6%,0.6%,0.3%;此组合发酵剂发酵的香肠的pH值,乳酸菌数,感官特征等指标均优于单一菌种发酵的香肠.  相似文献   

13.
对姬松茸香肠的配方及工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试验,证实了将姬松茸用于香肠中的可行性,从而赋予灌肠制品新的营养价值和功能特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香肠模型结合主成分分析(PCA),筛出了一株对香肠风味物质有显著提升的植物乳杆菌M-25(Lactobacillus plantarum,M-25)。将其添加到香肠中,以未接菌组作为对照,在川式香肠制作的第0、1、3、7、14 d对pH、Aw、色泽、过氧化值(POV)、硫代巴比妥酸(TBARS)以及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了检测。应用偏最小二乘模型(PLS-DA),以VIP(投影中的变量重要性)>1,P<0.05作为筛选条件对香肠中的特征风味物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随发酵时间推移对照组和接种植物乳杆菌香肠的pH均先降低后缓慢上升;Aw显著降低(P<0.05);POV和TBARS显著升高(P<0.05);而色泽却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对照组相比,接种植物乳杆菌香肠的pH、Aw、POV和TBARS值均明显更低,且接种植物乳杆菌香肠中醇类、酮类和酯类物质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能明显提升特征风味物质(异戊酸、3-羟基-2-丁酮、苯乙醛和苯乙醇)的含量。综上所述,利用香肠模型筛选的植物乳杆菌M-25能有效提升香肠品质和风味特性。  相似文献   

15.
旨在开发一种复合物配方代替亚硝酸盐应用于香肠中,研究了天然复合配方对香肠的感官品质、抗氧化、质构及防腐的影响。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确定了天然复合配方为茶多酚、葡萄籽提取物、番茄红素和维生素E按25∶20∶20∶16比例组合;添加0.1%复合配方的香肠和亚硝酸盐香肠在65℃放置2天时过氧化值分别为0.036g/100g脂肪和0.093g/100g脂肪,复合配方抗氧化效果明显优于亚硝酸盐;添加复合配方的香肠在弹性、咀嚼性和胶粘性方面分别高于添加亚硝酸盐香肠0.21mm、22.84mJ和1.9N;25℃保存过程中,添加复合配方的香肠在第4天时初次出现霉点,亚硝酸盐的香肠在第4天时已有霉点,防腐效果也明显优于亚硝酸盐香肠。  相似文献   

16.
发酵香肠加工技术及品质控制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发酵香肠加工工艺和发酵香肠配方中GDL、葡萄糖添加量以及发酵剂用菌种组合对发酵香肠的品质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 ,在香肠的基本配方中添加 0 6 %~ 0 9%的葡萄糖、0 4 %GDL ,并选用LK 30发酵剂可以生产出适合我国国情的快速发酵香肠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不同发酵剂对香肠品质的影响,以及为乳酸菌发酵剂的研发和香肠风味的改善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将戊糖片球菌(RY500)、发酵乳杆菌(RY75)与植物乳杆菌(RY25)以单一菌种或复配菌种(RY500:RY25=2:1)接种于猪肉香肠中,以自然发酵组作对照,测定香肠理化指标、感官品质并对其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添加乳酸菌发酵剂后,乳酸菌数量极显著增加(P<0.01)。发酵结束后,实验组香肠的质构、色泽均极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GC-MS)方法对香肠挥发性风味物质进行分析发现,香肠中的主要风味物质为酸类、酯类、醛类化合物。实验组香肠风味物质较对照组酯类、酸类化合物相对百分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加。结合感官分析表明,添加混合发酵剂比添加单菌株发酵剂更能改善和加强发酵香肠的口感与风味。  相似文献   

18.
真空搅拌对添加不同植物蛋白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真空搅拌对添加不同植物蛋白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分别制备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和小麦蛋白的香肠(添加量均为4%、5%、6%),经2 种搅拌工艺(常压搅拌(S0)和真空搅拌(S1))搅拌10 min,分别从盐溶蛋白溶出率、香肠出品率、水分含量、色度和质构特性等方面分析真空搅拌对植物蛋白香肠品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大豆分离蛋白和小麦蛋白在香肠中的最佳添加量均为5%;经过真空搅拌处理后,各组香肠肉馅盐溶性蛋白的溶出量、香肠的出品率、水分含量、红度值、黄度值、硬度及咀嚼度均显著提高(P<0.05);真空处理对香肠的质地、多汁性和总体可接受度也具有显著影响(P<0.05),但对香肠的pH值和风味无显著影响(P>0.05);结合各组香肠的品质特性指标及感官评分,真空搅拌处理对添加大豆分离蛋白和小麦蛋白2 种植物蛋白香肠的品质较常压搅拌有显著改善作用,且对添加大豆分离蛋白香肠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究4种非肉蛋白:血球蛋白(spray-dried blood cells,SBC)、大豆分离蛋白(soybean protein isolate,SPI)、蛋清蛋白(egg white protein,EWP)、血浆蛋白(porcine plasma protein,PPP)对南京香肠品质的影响,本文通过对香肠感官特性、蒸煮损失、压汁损失、水分活度、色差、咀嚼性、微观结构的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这4种蛋白中,添加EWP所获得南京香肠产品的感官品质和咀嚼性整体得到改善,其中咀嚼性相比于对照组提高了14.73%;香肠中添加PPP可明显增加产品的保水性,蒸煮损失率和压汁损失率分别降低了13.31%和55.79%,SPI和PPP的低场核磁结果显示T21也有左移的趋势;在香肠中添加SBC后a*值显著(P<0.05)提高,香肠颜色变暗;HE染色结果可以更直观的看出添加PPP和SBC组的香肠结构更紧密。综合本文其他指标分析得出PPP与猪肉中的蛋白质交联最好,从而一定程度改善南京香肠品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胶原蛋白及食用菌等原料的复配比例对牦牛肉灌肠产品品质的影响及其贮藏过程中的品质变化,并确定牦牛肉灌肠的最佳加工工艺。本研究以牦牛肉灌肠为试验对象,以牦牛蹄筋、香菇、食盐和黄酒等添加量为影响因素,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之上,以感官评分为响应值,利用响应面法(Box-Behnken)进行四因素三水平的响应面分析试验,并建立二次多项回归模型。在此基础上进行牦牛肉香肠的贮藏试验,测定分析其在4℃条件下贮藏0、2、4、6、8、10 d食用品质和流变特性等指标变化。结果表明,胶原蛋白食用菌香肠的最佳工艺配方为香菇添加量10%、黄酒添加量2%、牦牛蹄筋添加量20%、食盐添加量2%,此时牦牛肉香肠的评分最高(78.23),品质最佳。贮藏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牦牛肉香肠的持水力(WHC)、pH、L*值、a*值、硬度、咀嚼性、回复性逐渐减小,b*值、蒸煮损失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大;内聚性、弹性变化不显著,流变特性变化显著(P<0.05)。由此可知,添加了胶原蛋白和食用菌经配方优化的牦牛肉灌肠在贮藏期间食用品质有一定的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