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上皮样间皮瘤,特别是那些呈乳头状和管状乳头状生长的间皮瘤,与原发性或转移性浆液性乳头状癌弥漫累及腹膜者很难鉴别。1998年一个研究报道有16种标记在间皮瘤的诊断中有一定的价值,该项研究认为,calretinin、thrombomodulin和CK5/6是间皮瘤最好的诊断指标,MOC-31、B72.3、Ber—EP4、CA19—9和Leu—M1(CD15)在间皮瘤中表达阴性,可用于区分腹膜上皮样恶性间皮瘤和乳头状浆液性癌弥漫累及腹膜。D2-40和podoplanin是2个最近认识的淋巴管内皮细胞标记物,它们也表达于正常间皮细胞和间皮瘤。为了比较这两种新的间皮细胞标记和以前其他用于间皮瘤和浆液性癌鉴别诊断的标记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2.
腹膜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学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于国  李维华 《中华病理学杂志》1994,23(5):310-310,T059
腹膜囊性间皮瘤的病理学观察于国,李维华,黄靖香,孙玉芝腹膜囊性间皮瘤与腹膜良性间皮瘤(如腺瘤样瘤)及腹膜恶性间皮瘤在生物学行为等方面有截然不同的表现,是具有一定临床和病理学特征的一种低度恶性肿瘤 ̄[1]。一、材料与方法收集我院手术切除腹膜囊性间皮瘤标...  相似文献   

3.
上皮样型恶性腹膜间皮瘤透明细胞亚型是罕见肿瘤。肿瘤细胞呈乳头状、片状、腺管状排列, 肿瘤细胞圆形或多角形, 细胞膜明显、胞质透亮、细胞核偏位, 核分裂象罕见。需要和多种透明细胞肿瘤鉴别, 临床、影像、免疫组织化学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该文报道2例上皮样型恶性腹膜间皮瘤透明细胞亚型。  相似文献   

4.
与腹膜有关的少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与腹膜有关的少见肿瘤及瘤样病变的病理诊断廖松林作者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病理学系100083腹腔内与腹膜有关的常见肿瘤是间皮瘤,常见的典型的间皮瘤诊断并不困难,这里介绍几种与腹膜有关的少见的肿瘤及肿瘤样病变。1子宫内膜异位及有关病变子宫内膜组织存在于子宫...  相似文献   

5.
在欧洲、日本以及其它发展中国家,间皮瘤的发生率在逐年上升.而间皮瘤与肺腺癌之间的鉴别常比较困难.间皮瘤显示出复杂的免疫组化谱系.因此,为了间皮瘤的准确诊断,同时应用包括一些间皮阳性和阴性的组合型免疫组化标记即成为了常用做法.然而,这可能仍旧难以完全解决问题.本研究目的即为评估可以在内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和间皮细胞中表达的标记物caveolin-1(Car-1)是否可以作为间皮瘤诊断中新的阳性标记.  相似文献   

6.
关晓东  李坚  贾英斌 《医学信息》2009,22(2):150-151
目的观察腹腔低渗热灌注(hyperthermic intraperitoneal chemotherapy,HIPEC)联合外科手术治疗腹膜间皮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6例手术后HIPEC治疗腹膜间皮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手术方式为肿瘤切除和部分切除,手术后采用HIPEC治疗。3例死亡,2例复发再次手术切除。3例现存活。结论外科手术联合HIPEC是腹膜间皮瘤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7.
腹膜假性黏液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PMP)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鉴别诊断水平。方法对9例经手术及病理检查证实为PMP的超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9例病例均为超声首先发现,7例提示为PMP.超声对腹膜假性黏液瘤的诊断符合率为77.8%(7/9)。超声和CT均误诊为腹膜恶性间皮瘤1例,误诊为腹腔结核1例,误诊率为22.2%(2/9)。结论超声作为PMP的首选检查方法,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笔者认为影像学表现在对该病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正胸膜上皮样间皮瘤是一种高侵袭性肿瘤,且组织形态多样,与肺腺癌不易鉴别。免疫组化的使用提高两者鉴别诊断的准确性,但尚未有更理想的高度敏感性和特异性的免疫组化标志物来鉴别这两种肿瘤。实验通过分析上皮样胸膜间皮瘤和肺腺癌病例的基因数据,确定选用SOX6作为一种新的间皮瘤免疫组化标志物,并探讨其鉴别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9.
上皮样间皮瘤和鳞状细胞癌时常表现为多样的组织学形态因此难以鉴别。为了比较既往的间皮瘤和鳞癌标记在二者鉴别时的价值,作者对30例组织学上主要表现为实性结构的胸膜上皮样间皮瘤和30例非角化型肺鳞状细胞癌进行免疫组化比较研究。结果:间皮瘤中免疫组化阳性率分别为calretinin(100%),mesothelin(100%),keratin7(100%),podoplanin(93%),WT1(93%),keratin5/6(93%),Ber—EP4(13%),p63(7%),MOC-31(7%),BG-8(7%),B72.3(0),CEA(0),leu—M1(0)和TTF1(0)。  相似文献   

10.
Comin  CE  Dini  S  Novelli  L  黄文斌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3):276-276
胸膜上皮样间皮瘤和肺腺癌的鉴别在诊断外科病理中是一个难点,特别是仅凭HE形态进行诊断。目前间皮瘤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一组阳性标记和阴性标记,但无一种抗体对该肿瘤的诊断有绝对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在阳性标记中,thrombomodulin、CK5/6、WT1、calretinin、odoplanin和D2-40似乎  相似文献   

11.
间皮瘤由于较为罕见,病理形态学多样和免疫组化异质性大等特点而导致诊断困难.根据其组织形态学特点,间皮瘤可分为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双相型和促纤维增生型.其中肉瘤样型间皮瘤与肺肉瘤样癌的鉴别诊断比较困难.  相似文献   

12.
间皮瘤是发生于浆膜间皮细胞的肿瘤,比较罕见,误诊率高,尤以腹水为特征的病例。作者就此例恶性腹膜间皮细胞瘤的诊治问题报告如下。 一、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68岁,因全身胀痛不适1月加重伴双下肢浮肿半月于1998年3月13日以“左肾上极错构瘤恶变”入住泌尿科,以后相继转住消化内科、普外科。查体:一般情况尚可,营  相似文献   

13.
正恶性间皮瘤是一种可起源于胸膜、腹膜、鞘膜及心包膜等浆膜层的罕见肿瘤,多数发生于胸膜,其次发生于腹膜,预后较差。恶性间皮瘤的组织学亚型主要包括上皮样型、肉瘤样型和双相型,其中最常见的亚型是上皮样型。恶性腹膜间皮瘤起源于腹膜浆膜层,虽然其与恶性胸膜间皮瘤表现相同的组织形态学,但两者的病因、临床病程及治疗均不相同。由于该疾病较为罕见,其组织学特征和生存预后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振摇对腹膜表面层和腹膜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腹腔振摇对腹膜表面层和腹膜功能的影响。 方法: 将1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n=6)和振摇组(n=6);振摇组大鼠麻醉后经腹部插入静脉留置针,由留置针管注入25 mL含[125I]-白蛋白的4.25%的葡萄糖透析液,在电摇床(100 r/min)上行腹膜动力学试验;对照组大鼠则行常规腹膜动力学试验。腹膜动力学试验完毕后,取对照组和振摇组大鼠的腹膜组织,经含1%四氧化锇(OsO4)的氟化碳(FC75)固定液固定后,行电镜检查,经Bouin液固定后行常规病理检查(HE染色)。 结果: 振摇组大鼠的腹膜通透性显著高于对照组,表现为腹腔液体重吸收率明显增加,经毛细血管的超滤率明显下降,淋巴重吸收率明显增加,净超滤量明显下降,小分子溶质转运明显增高。电镜检查结果显示,振摇组的腹膜表面层明显薄于和疏松于对照组,腹膜组织常规病理学检查两组无明显差异。 结论: 腹腔振摇使腹膜通透性增高,同时破坏了腹膜表面层,提示腹膜表面层在控制腹膜通透性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恶性腹膜间皮瘤(malignant peritoneal mesothelioma, MPM)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腹膜恶性肿瘤,预后差。MPM在诊断病理学上面临一些挑战,诊断MPM时需搜集详细的临床信息,MPM的一些形态变异亚型,在实际工作中常联合采用一组抗体进行诊断。MPM每个组织学分类均有其独特的鉴别诊断。MPM常见的遗传改变之一是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CDKN)-2A、CDKN2B和甲基硫腺苷磷酸化酶的基因簇内的9p21位点纯合缺失。患者年龄、组织学亚型、完全的肿瘤细胞减灭术和病变范围与预后相关。核特征及核分裂数构建的评分系统与总生存期显著相关。间质淋巴细胞浸润情况、有无淋巴结转移、Ki-67增殖指数、PD-L1表达水平和p16纯合缺失与预后相关。该文就其组织学类型、免疫表型、分子病理进展、预后相关病理因素及推荐病理报告内容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6.
女性腹膜原发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讨论女性腹膜原发癌的组织发生、形态学特点以及诊断要点和鉴别诊断。方法 用普通形态学方法结合组织化学PAS法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6例女性腹膜原发癌的形态特点。结果 诊断腹膜原发浆液性乳头状癌4例,腹膜原发的宫内膜样癌及移行细胞癌各1例。结论 腹膜原发癌的组织相发于卵巢的分化程度相同的同类型肿瘤一致,诊断腹膜原发癌必须证实双侧卵巢、子宫、泌尿道无同类型肿瘤。此类肿瘤被认为是来源于第二苗勒系统,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腹膜穿刺活检对原因不明腹水的诊断价值 方法:在CT引导下对不明原因腹水患者增厚的腹膜穿刺活检并行病理组织学检查。6例患者共行7次穿刺,每次取2-3块腹膜壁层组织。结果:6例中经活检明确腹水原因,其中经病理证实结核性腹膜炎3例,转移性腺癌2例;另1例无明确意义(大致正常腹膜组织)。结论:经皮腹膜穿刺活检对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特别是对结核性腹膜炎和腹膜肿瘤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用Folch液提取大鼠腹膜透析液和腹膜表层中的磷脂,用比色方法作定量测定,用高效薄层层析法分析其组分,取大鼠用25mL含4.25%葡萄糖透析液透析4h后,透析液中磷脂含量为0.1219711mg,腹膜表层磷脂含量为1.1206972mg,透析液中磷脂酰胆碱占665,溶血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为29%,磷脂酰肌醇为4.5%。腹膜表层中磷酯酰胆碱占47%,溶血磷脂酰胆碱和鞘磷脂为20.6%,磷脂酰肌醇为6.3%,磷酯酰丝氨酸为17.1%,磷脂酰乙醇胺8.9%。结果表明(1)大鼠腹膜表层含有较多磷脂。(2)大鼠透析液中磷脂酰胆碱含量与鞘磷脂+溶血磷脂酰胆碱含量的比例和腹膜表层中一致,但腹膜表层中另有较多的磷脂酰丝氨酸及磷脂磷酰乙醇胺。(3)大鼠透析液中的磷脂可能主要是从腹膜表层中洗脱下来的。  相似文献   

19.
腹膜孔     
1863年Von Recklinghausen在光镜下发现,腹膜表面衬有单层边界清晰的间皮细胞,相邻细胞连接处有小孔。他首先命名这些小孔为腹膜孔,并认为腹膜孔是一种腹膜游离面上小的开口,与腹膜下淋巴管相连接。Recklinghausen提出的腹膜孔的概念,被当时一些研究腹膜结构和功能的学者所接受。但仍有不少学者对腹膜孔提出异议,认为腹膜表面被一层紧密连接的细胞所衬里,是完全封闭的,腹膜孔乃是附着子细胞表面或细胞边缘的银盐和浆液的沉淀物所形成的假象。近二十年来,一些学者利用电镜对腹膜进行了更为深入的研究,但其观察结果也不一致。Fukata对大鼠腹膜超微结构的观察,提出间皮细胞以桥粒相互连接,但细胞间并无腹膜孔。从生理学的观点出发,Cotran认为跨间皮的转运,是以孔系统的被动扩散来解释。Gotloid的  相似文献   

20.
恶性上皮样间皮瘤(MEM)和腺癌(AdCA)的组织学区分常很困难,需要辅助检查。由于MEM具有典型的超微结构,因而多年来电镜是二者鉴别诊断中优先使用的辅助技术。然而,分化差的MEM常缺乏典型的超微结构。随着免疫组化技术的应用,免疫组化已成为MEM和AdCA鉴别诊断最有价值的辅助手段。目前已出现了多种抗体用于二者的鉴别诊断。作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评价了10种单克隆抗体和2种多克隆抗体在上皮样间皮瘤和腺癌鉴别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中间皮相关抗原为mesothelin、calretinin、CK5、thrombomodulin、WT-1、vimentin和HBME-1,非间皮抗原有BG8、MOC-31、BerEp4、CD15和CE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