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车干 《美食》2012,(4):22
去餐厅吃饭的时候晒晒美食、织织围脖早就已经是我们生活中的一项"重要活动",就连大明星们也乐此不疲。可是你有没有想过,到餐厅就餐,尤其在服务生上菜的时候,拍照发微博是不是礼貌的行为?近日,某媒体在当地论坛上发起了投票调查,近七成网友认为上菜拍照发微博很幼稚,  相似文献   

2.
正除了以上三个方面,第四就是服务三次未响应将会流失近半消费者。调研数据显示,目前有49.4%的消费者会经常通过服务员点餐,不断涌入的线下点餐需求对餐厅服务能力提出了极大考验,但对消费者而言,约五成的人认为在召唤2次未响应时,自己的就餐体验就会变差。而当召唤第3次时,50.8%的消费者会放弃就餐。第五是上菜速度整体满意度较高。50.4%的消费者表示,外出就餐时的平均上菜速度为10~20 min,在对上菜时间的容忍度方面,44.4%的消费者表示上菜时间超过30 min就不会再去该餐厅就餐,19.3%的消费者  相似文献   

3.
《餐饮世界》2012,(2):108-109
上菜慢让餐厅遭到不少抱怨。可是如果客人点了菜,厨师却忘了做,遭到的不只是抱怨,而是实实在在的经济和信誉损失。如果这样的情况持续发生,餐厅一定会把"回头客"通通变成"一回客",客人再也不会光顾了。  相似文献   

4.
麻辣食话     
《中国烹饪》2009,(6):125-125
饭店承诺10分钟必上菜学生掐表等吃“霸王餐” 浙江大学附近一家小饭店推出了一项服务承诺:如超过10分钟没有上菜,将请顾客免费用餐。小店不仅将这项承诺在店门口和餐厅内的显眼位置“张榜公布”,还专门更换了点餐设备,在每张凭条上都打印了点菜的具体时间,并在每天上午10点开业前,将点餐设备的时间和店内的时钟相比对,方便顾客上菜计算时间。因此,店里的不少顾客是冲着“10分钟上莱”的承诺慕名而来的,甚至一些同学故意在用餐高峰时来这里吃饭,看看有没有机会名正言顺地吃上一顿“霸王餐”。  相似文献   

5.
Mini菜Mini爱     
你有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在餐厅小坐,侍者来上菜,你发现今天牛排伴碟的蔬菜居然是玲珑小巧的胡萝卜和番茄,拿起来看一看,闻一闻,小心翼翼地咬一口,哇!这小蔬菜是真正的蔬菜,而且滋味不错!  相似文献   

6.
网上传真     
上海网络餐厅亮相 在上海长乐路,一家网络餐厅吸引了众多网民。 点菜一般要找传者,但在这里,顾客动动手指,点击鼠标,便可浏鉴览餐厅的菜肴、价格,随意选择。等待上菜的时刻,可以上网浏览,并在显视频点播,不会有寂寞的感觉。席间,可以浏览新闻、体育赛马、娱乐信息和商务要闻等,也可以点播节目。 由上海美亚在线投资的长乐苑餐厅,将网络、餐饮和娱乐相结合,接入了155兆宽带网,每个桌上都有手提电脑,网民点击后,便可在网上点菜、订座,并能及时看到点菜总价。 广州风靡新疆菜 五一期间,广州各大饮食市场异常火爆。位于广…  相似文献   

7.
李峰 《烹调知识》2003,(10):16-16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流、物流、信息流的飞速发展,且生活节奏由慢变快,这对餐饮市场提出新的要求,一些饭店宾馆餐厅时常会出现催菜现象,顾客上座比较集中,大都要求上菜速度快一些。厨师们除了做好完善的准各工作和妥当协调之外,在烹调技法上,多做一些调整,在此我有一些不成熟的建议和同行们共研究,那就是速烹菜。在菜谱中多设计一些速烹菜,对提高上菜速度有一定帮助,且制作简便、浪费少、口感鲜嫩。现就给大家介绍几种创新速烹菜。  相似文献   

8.
陈果  黄绍祖 《美食》2016,(4):24-27
正自古以来,中餐宴席上菜不仅要讲究程序,而且上菜服务要求也十分严格。由于中国地方菜系多,宴席种类丰富,在上菜程序上会有所不同,上菜服务也是有所区别的。上菜服务中的"摆菜"所谓摆菜,就是将按宴席上菜程序所上的一道道菜肴,按照既定的台面格局进行摆放。宴席摆菜,有四个基本要求,即方便宾客食用、尊重主宾、注意礼节、讲究定型艺术。  相似文献   

9.
餐桌开胃菜     
餐桌的开胃菜是宴会的先行者,主要起到吸引味觉、诱人食欲、控制宴会上菜节奏的效果。好的开胃菜,可以使人心情舒畅,胃口大开,调节就餐的气氛;质地不好的开胃菜,使人心情不佳,影响就餐情绪,不能体现宴会特色。许多餐厅、酒店、饭店在宴会服务中,对开胃菜十分讲究,创造出不少佳品。开胃菜在制作上具有方法简便、用料普通、调味讲究、盛器精致、味道独特的特点。笔者曾经在多个餐厅、酒店、饭店就餐,对开胃菜作了系统分析研究。现在介绍四则,可用于中高档宴会,供试用。一、脱水瓜条原料:黄瓜500克,精盐45克,味精10克,红油15毫升,香油50毫升,熟…  相似文献   

10.
搜铺     
《美食》2013,(5):54-57
代官山券南京市健康路1号水游城B2TEL:025-82233158德基广场2期8楼TEL:025-84764648南京水游城是集购物、餐饮为一体的综合性商城。在这座购物广场B2层的代官山是一个不错的美食集中营。无论是环境还是菜肴都是相当的精美,人均消费在80元左右,属于中档餐厅。服务很好,尤其是上菜的速度,还是值得夸奖的。生意不错,尤其是周末,就餐人数那是  相似文献   

11.
何苦 《四川烹饪》2009,(4):50-52
问(1313***3119):现在的厨房里,成天都是高节奏运转,所以我们上菜经常都是一窝蜂地把单子上列出的菜很快就走完,可是我们店里最近聘请来的一个顾问却给我们制定了一系列上菜的制度,这使得我们走单子时很不适应.降低了上菜的速度。请问上菜真的需要那么多讲究吗?  相似文献   

12.
上菜的学问     
清代著名文学家、诗人、美食家袁枚在《随园食谱》的上菜须知中说:“上菜之法,盐者宜先,淡者宜后,浓者宜先,薄者宜后,无汤者宜先,有汤者宜后。” 袁枚的上菜章法是颇有道理的。因为刚入席,食者体内盐分较少,菜肴略咸些,尚可接受。几道菜一吃,  相似文献   

13.
餐厅有爱     
厨房或是餐厅里都不具备谈情说爱的条件,厨房工作一环扣一环,来不得丝毫马虎。一些管理比较严格的酒店,是不允许这种恋情存在的,究其原因,不单是怕影响工作这么简单。厨师与服务员的恋情所产生的负面影响就是"跑单"。所谓的"跑单"就是食客不结账或给食客多上菜。试想,一名厨师一名服务员,如若相互联合起来办成这点事儿,是很容易的,从而达到为自己谋取不当利益的目的。这种现象不是很  相似文献   

14.
《美食》2016,(3)
正当代社会越来越丰富多彩,中餐宴席已成为人们日常餐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每种宴席都是由数量、品种众多的菜肴构成,于是每桌宴席菜肴按什么程序上桌就有了很大讲究。对此,在中式宴席中,上菜程序是有讲究的。清代著名诗人袁牧在《随园食单》中,总结出中餐宴席上菜的一般程序为:"上菜之法,咸者宜先,淡者宜  相似文献   

15.
彭云云 《新食品》2010,(15):86-86
台湾之行的第四天,终于在台北敦化南路的Trio西餐厅见到了林裕森。林裕森出现之前,考察团的成员有的翻看着书架上陈列的有关葡萄酒的书籍,有的相互交流着当天参观的专卖店以及上课的心得,有的趁着等待的时间拍照留念。等到餐厅的侍者上菜的时候,《酒讯》杂志的执行长吴彦均领着一位先生和一位女士在我们旁桌坐下并介绍到来的嘉宾正是林裕森和台湾葡萄酒才女陈匡民时,考察团成员们都面露敬仰之情,自然而然地聚集到了林裕森身边。  相似文献   

16.
郑栀 《四川烹饪》2004,(12):45-46
1999年夏天,我初中一毕业便被招进了县政府宾馆。刚进宾馆,里面五彩缤纷的灯饰、猩红的地毯、雪白的壁纸、精美的餐具……这些以前在电视上才看得到的东西.如今全都呈现在我面前了。想到以后天天都会在这儿上班,我心里怦怦直跳,是激动?是不安?我形容不出来。此后的一个月,在摆台、迎宾、上菜、收台等服务培训中,容貌还算出众的我,由于能吃苦耐劳,很快便脱颖而出。培训完毕,我被直接调入了餐厅部,开始了我的服务员生活。  相似文献   

17.
事厨多年的人都会遇到上菜速度跟不上宾客就餐进度的难题。目前中餐餐饮业几乎都是现产现销,短暂的时间限制了出菜率,相应地也限制了菜品的销售量。特别是流动客源较少的地方,对事厨者的压力就更大,真所谓:餐前没事干,餐时疲劳战。为克服这种现象我们想了许多方法,采用电子瓦罐堡菜便是其中的一种。我们依据每天的营业情况准备了3~8个电子瓦罐煲菜,陈列在餐厅的入口处,标好菜名贴在罐外,让宾客自己挑选,大大地减少了厨房的压力,现摘几款我们经常制作、较受宾客欢迎的电子瓦罐菜品,权作抛砖引玉.望各位同行指教。一、红汕猪杂…  相似文献   

18.
我们上饭馆,一般吃喝程序都是按照饭馆的上菜程序。饭馆的上菜程序大体是这样:先上冷盘,饮料和酒类,然后大家觥筹交错,边喝边谈。等热荤上来了,一顿饭的重点多数都集中在这个环节。此后再上些时蔬珍素,在一桌宴席上,素菜能占到20%就不错了,  相似文献   

19.
正上菜服务是在客人的关注下进行的,在这个过程中尤其要注意卫生要求,具体如下。(1)上菜应用托盘,托盘必须干净卫生,热菜菜盘不能置于凉菜菜盘之上。不允许不用托盘而直接用手端送菜盘和汤碗。最好于每道菜肴上加上符合卫生要求的盖子,以避免菜肴在上菜过程中受到污染,而且还对菜肴具有一定的保温作用。(2)端菜时手指不得接触碗口内侧,更不得接触菜肴及汤汁。  相似文献   

20.
筵席上菜的顺序为宴会服务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菜点的不同质地、色泽、形状和烹调方法,进行科学组合,使其成为一组具有一定规格、质量标准的和明显节奏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