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南海北部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的地震资料分析显示,该区域自始新世以来断裂系统十分发育.断层表现出张性或张扭性特征并具有多期活动的特点.在平面上,断裂主要为NWW、近EW和 NE向.根据断层平面展布及组合形态,可将它们分为平行断层系、雁列断层系和树枝状断层系3种组合形式.根据断裂发育时间及规模,可将断裂的活动期次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剧烈活动期(Tg—T8)、较强中等活动期(T8—T6)、平静稳定期(T6—T2)、再度活化期(T2—T1).断裂发育的时间及特点对凹陷的构造演化和沉积过程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卜宪瑞 《科技信息》2014,(3):232-233
百贯沟煤矿位于陇东黄土塬区,区内塬、梁、沟、峁比较发育,地表高差变化较大,最大高差240m,地层倾角大,断裂构造发育,煤层存在横向不连续性,另外,本区第四系覆盖较厚,横向变化大,对地震波的激发与接收造成较大困难,总体而言,本区地震地质条件复杂。通过实验对比,采用变观措施能有效解决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差的问题;针对黄土塬和大倾角资料的特点,资料处理中,加强了静校正、反褶积、去噪、偏移等模块的对比处理。解释成果经钻探与巷探资料验证,地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3.
以地震地层学的理论为指导,利用地震反射界面的顶底接触关系、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及振幅、频率、连续性等7个参数,对济阳拗陷古近系孔店组层序的3个亚层序的地震相进行了精细划分。根据其内部结构和外部形态,在研究区共识别出前积地震相、发散地震相、平行—亚平行地震相、波形地震相、充填地震相、丘状地震相、透镜地震相、杂乱地震相等8类典型的地震相,并将地震相的平面展布特征与钻井及区域构造背景相结合,经过地震地质综合解释,把地震相转化为沉积相,划分出冲积扇、三角洲、近岸水下扇、扇三角洲、深湖—半深湖、滨浅湖、河流—洪泛平原等沉积相。  相似文献   

4.
川东北部香溪群的地震相和有利储层展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东北部地区香溪群是以河流相为主的沉积。北东向主河流发育带是该河流沉积体系的骨架。下凹充填、丘形反射地震相分布带正是主河流带的地震响应。砂岩储层的物性和有利储层带的分布均受此河流沉积体系的影响。勘探中应充分考虑主河流发育带控制有利储层带展布这一认识。  相似文献   

5.
东非裂谷系盆地近年来不断取得油气发现,Tanganyika盆地与已发现含油气盆地构造及沉积特征相似,具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本次研究根据地震反射界面接触关系及界面上下地震反射特征,识别出4个层序界面:T14、T12、T5、T2,相应地将盆地沉积地层划分为4个三级层序:SQ1-SQ4。在层序格架控制下,根据地震相外部反射形态及内部反射结构,识别出河道充填状、强振幅席状、弱振幅席状、楔状、透镜状、丘状、叠瓦状共7种地震相类型,反映河流、滨浅湖-深湖、深水等深流、扇三角洲等不同沉积体系。结果表明研究区SQ1层序时期,缓坡带孤立半地堑发育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以滨浅湖-深湖相沉积为主;SQ2层序时期缓坡带作为统一的构造单元发育河流及三角洲沉积,洼陷中心以发育三角洲及浊流相沉积为特征;SQ3层序时期构造抬升,缓坡带发育大型曲流河沉积,洼陷中心三角洲及浊流沉积规模进一步扩大;SQ4层序时期裂陷进一步加剧,洼陷中心发育洼陷中心发育深水等深流沉积,边界断层陡坡带发育大规模扇三角洲及滑塌沉积。  相似文献   

6.
依据元谋断裂带砂脉发育的层位、成份、形态、围岩变形特征、区域构造背景和古气候环境, 以及断裂带晚第四纪活动特征, 结合释光年代学测试结果, 讨论砂脉的成因机理及其与断裂带的关系。结果表明, 元谋断裂带地表或近地表发育的砂脉较多, 产状近直立, 延伸较长, 沿断裂中?北段构造面平行展布。综合分析砂脉形态、内部结构以及与围岩和断层的空间关系, 揭示砂脉的形成应是断裂带强烈运动或地震活动引起的断层带上、次级断裂面上以及构造面附近局部节理面砂土液化的结果, 或为伸展构造面裂隙充填物, 且可能为同一期地质事件所为, 形成时间约为7 kaBP。这些砂脉构造对断裂活动的时限具有重要指示意义, 是元谋断裂晚第四纪一次强烈活动的伴生产物。  相似文献   

7.
杨五辈  徐方泓 《甘肃科技》2014,30(21):33-35
甘肃河西部分地区煤层埋深浅,地表结构复杂,砂砾层厚度变化剧烈,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变化较大,成孔形式不一,数据采集困难。同时,浅层反射地震资料中面波一般比较发育,对有效信号形成干扰,现用于中深部、深部地震勘探的技术手段不适用浅层地震,为更好地提高浅层地震资料的信噪比和可信度,在目的层埋藏浅地区采用小道距观测系统,缩小CDP面元的大小,放大地质现象,使地质现象反映更为清晰,最大限度提高资料分辨率和浅层反射波的损失的问题。通过本次勘探进一步查明了勘查区内主要可采煤层的赋存形态和深度,查明了主要可采煤层风氧化带范围。  相似文献   

8.
基于蚂蚁算法的断裂自动解释技术在黄珏南地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地震资料进行预处理并综合应用相干体技术、方差体技术等多种地震属性技术检测地震反射不连续性的基础上,应用蚂蚁追踪技术对黄珏南地区三维地震资料进行断裂系统的自动解释,基于断裂自动解释结果提取黄珏南地区的三维断片系统,并将自动解释成果与人工解释方案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应用方差体技术对地震反射不连续性进行检测的基础上进行蚂蚁追踪得到的属性体断裂痕迹显示更加清晰直观,可以有效地指导断裂的平面及剖面解释;黄珏南地区主要发育一组近东西走向的断裂,呈阶梯状展布,断面北倾,一般倾角较大;蚂蚁追踪解释的主要断裂发育特征基本符合构造成因机制预测的断裂发育规律,这进一步验证了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人工震源的浅层地震勘探方法探测拉萨山间盆地隐伏活动断裂,提出了该地区地质条件下隐伏断裂勘探时震源选择、观测系统设计以及参数确定、数据处理与资料解释、断层识别的基本方法,查明了娘热断裂、那林拉卡断裂、拉萨断裂、夺底断裂的走向、倾向、上断点埋深及其在地表的垂直投影位置等主要参数,为拉萨谷地及周边地区活动断层研究提供了基础资料,填补了该地区浅层地震勘探资料的空白。  相似文献   

10.
浅层断层探测技术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浅层断层探测是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的现场工作内容之一,其主要目的是查明地表附近断层的空间展布特征和最新活动时代,为地震危险性评价、工程避让或采取抗断措施等提供依据。浅层断层探测常用的方法有浅层地震反射波法、浅层地震折射波法、探地雷达法、高密度电法、地球化学法等。结合各探测方法的原理,分析了各探测方法在适用介质条件、探测深度、探测分辨率等方面的特点,进行了实际工程应用验证。根据各探测方法的特点,给出了不同场地类型条件下的浅层断层探测的优选方法及方法组合方案;并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杜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33):8815-8821,8825
程海断裂带金沙江段处于云贵高原西部、青藏高原东南缘,为中国西南地区的活动构造区,内、外动力地质作用显著。经野外调查发现,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为滑坡,且主要集中分布在大路底以南的程海断裂带西盘,即达旦河右岸岸坡约10.8 km范围内。存在5个巨型滑坡,方量均在1 G以上,属巨型滑坡。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滑坡的发育特征、形成机制,为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详细分析了活断层控制性浅层地震勘探成果:(1)第四系厚度变化情况及钻孔验证情况;(2)4条目标断层F1,F2,F4,F6的控制情况及形成和发育阶段。得出了相应结论,为后期目标断层的活动性鉴定提供断点的具体位置。  相似文献   

13.
Seismicity and slip rates along the Lijiang-Ninglang fault zone between 1999 and 2006 were investigated with the waveform data recorded by the Yunnan digital Seismic Network. The relocated seismicity by the double difference method clearly exhibits different features between 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segments. More than 76% earthquakes occurred in the southern segment of the fault near the Lijiang area. The relocated seismicity appears to reflect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of the study area. Using cross-correlation analysis, we identified a total of 92 doublets and 70 multiplets that show high waveform similarity. Most of these sequences are aperiodic with recurrence intervals varying from a few minutes to hundreds of days. Using two sequences that occurred regularly over the study period, we obtained a fault slip rate of approximately 5 mm/a at ∼23 km, in good agreement with geologic and surface GPS measurement. Supported by National Basic Research Program of China (Grant No. 2004CB418405) and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Grant No. 40174014)  相似文献   

14.
基于近断层地震的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近断层地震动特征、近断层区桥梁结构动力响应特点、影响参数、抗震设计理论及规范等几个方面,分析了当前近断层地震作用下桥梁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现状和最新进展,总结了研究中已取得的成果和结论,指出了研究工作中的不足,并对今后的研究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4·20”芦山地震的构造破裂与发震断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4.20"芦山地震构造破裂及变形特征的分析研究,阐明触发M=7.0级强烈地震的构造因素是NE向大川-双石断裂的逆断兼右旋走滑错动,断层面最大逆断-右旋滑动量达到1.51m。震中位置应在地震断裂通过的双石-太平区段而非震害严重的龙门乡。造成龙门乡震害异常的主要因素是该盆地较厚的第四系强烈的场地效应及建筑物结构强度不足。此次地震是龙门山断裂带地壳构造应力调整、地壳岩体应力-形变过程进入累进性发展阶段的必然结果。地壳破裂扩展方向具有向龙门山中央断裂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区的地震波衰减特征,通过双差定位法对龙门山断裂带653个地震重新进行了精确定位。结果表明:重新定位后震中经纬度和震源深度的精度均得到改善,没有了震源深度为0的地震,最小震源深度为0.8 km,10~20 km深度存在明显的发震层;重新定位后震源的测定误差在E-W方向平均为1.49 km,在N-S方向平均为1.41 km,在垂直方向平均为1.91 km。可见双差定位法的定位精度较高,研究成果可用于计算龙门山断裂带附近地区地震记录的震源距离和获取SH分量。  相似文献   

17.
龙门山中央断裂分段地震震级及强震复发周期的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汶川Ms8.0级地震发生后,对于龙门山发震构造带长期地震危险性评估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了关注,以定量的、概率性的评估强活动断裂段的地震危险性也成为了近年来国际上研究长期地震预测的方向之一.作者以前人对龙门山中央断裂(映秀一北川断裂)活动构造的研究成果和汶川地震后地表特征的实测数据为依据,在对其进行活动分段的基础上,通过震级...  相似文献   

18.
Experimental study on patterns of fault interaction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Based on the data of strain field, fault slip and acoustic emission during the deformation of some fault models, the fault interaction patterns are studied. The experiments reveal four patterns of fault interaction, i.e. static promotion or delay of earthquake, creep triggering, dynamic triggering and dynamic loading-relaxation. Promotion and delay of earthquake caused by fault interaction and mechanical property of fault combinations are preliminarily analyz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ries and parallel connection of faults,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tterns of fault interaction and mechanical and material properties of fault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9.
在强震区地质灾害发育因素评价中,离发震断裂的远近与地震波传播、衰减等响应紧密相关,是不可忽视的变量.灾害点的数据量很大时,对其指标提取工作,须借助于图形软件的有关功能.除主流的GIS方式外,着重研究了在Auto CAD系统中求取各地质灾害点与断层距离指标的命令.将输入的一系列点与各条曲线进行两重循环,利用求曲线上最近点的vlax-curve-getClosestPointTo函数,逐点逐线求解.选用汶川地震灾害实例进行测试,对于点数上万及线段节点数百的问题规模,用时不超10 s,表明CAD系统也是提取距离指标的有效辅助手段;同时该实例也展示了断层距离对震害区地质灾害影响的显著性.因此,对此类实际而又细碎的基础问题,需重视各种软件系统求解方法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软件故障诊断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软件在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软件出现故障可能造成严重危害。但是,目前尚未明确提出软件故障诊断的概念,缺乏对软件故障诊断的系统深入研究。当前硬件系统故障诊断的研究和实践都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本文分析软件故障产生的原因和软件失效机理,介绍各种硬件系统故障诊断技术,并对软件故障诊断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