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窝儿七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总黄酮和总酚含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NaNO_2-Al(NO_3)_3-NaOH显色法和Folin-Ciocalteu比色法分别测定窝儿七药材5种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的含量,并用DDPH自由基清除能力、羟自由基清除能力、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还原能力以及T-AOC总抗氧化能力方法,评价不同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正丁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5.62 mg/g,乙酸乙酯的总黄酮含量也较高,乙酸乙酯提取物中总酚含量最高,为106.05 mg/g。窝儿七的五种提取物的总黄酮、总酚含量与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的相关性,其DDPH自由基清除能力为乙酸乙酯>正丁醇>70%乙醇>水>氯仿。ABTS自由基清除能力为乙酸乙酯>70%乙醇>正丁醇>氯仿>水。羟自由基清除能为乙酸乙酯>正丁醇>70%乙醇>氯仿>水。还原能力为乙酸乙酯>70%乙醇>氯仿>正丁醇>水。总抗氧化能力(T-AOC)为乙酸乙酯>正丁醇>70%乙醇>水>氯仿。结论:窝儿七的乙酸乙酯提取物最多,抗氧化活性最强,乙酸乙酯可作为抗氧化活性物质提取的最佳溶剂,为窝儿七综合开发提供实验依据,也为其抗氧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的:初步探讨红腺忍冬叶抑菌作用和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的相关性,为红腺忍冬叶的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①对红腺忍冬叶不同溶剂提取物进行体外抑菌实验。②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绿原酸含量。结果:①在1000~62.5mg·ml-1浓度范围内,红腺忍冬叶水提液仅对铜绿假单胞菌有抑制作用,MIC为250mg·ml-1;50%乙醇提取液对伤寒沙门菌等5种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痢疾志贺菌的MIC为62.5mg·ml-1,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500mg·ml-1,对伤寒沙门菌等3种菌的MIC为250mg·ml-1;90%乙醇提取液对伤寒沙门菌、痢疾志贺菌、铜绿假单胞菌均有抑制作用,对痢疾志贺菌的MIC为1000mg·ml-1,对伤寒沙门菌等2种菌的MIC为500mg·ml-1。绿原酸对伤寒沙门菌等5种菌的MIC均为5mg·ml-1。②红腺忍冬叶水提取液、50%乙醇提取液和90%乙醇提取液总黄酮含量分别为7.29、14.17、3.99mg·ml-1,绿原酸含量分别为3.95、5.18、2.30mg·ml-1。结论:红腺忍冬叶50%乙醇提取物的体外抑菌作用最优,总黄酮和绿原酸含量均最高。红腺忍冬叶抑菌作用与总黄酮、绿原酸含量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31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药清除DPPH能力考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目的:考察中药中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及构效关系,中药乙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活性及其与黄酮、酚酸类成分总量之间的关系.方法:以中药中常见的31种黄酮、酚酸类化合物和10种中药为研究对象,以DPPH法对上述41个样品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以高效液相色谱-库仑阵列检测技术检测黄酮及酚酸类化合物的氧化电位,以Folin-Ciocalteu法测定中药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总量.结果:31种化合物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有很大差别,其中以(-)-EGCg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最强,其IC_(50)值为6.7μmol·L~(-1);氧化电位值50 mV;提取物中,茶叶提取物中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最高,为82.9%(以芦丁计),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强,IC_(50)值为0.012 g·L~(-1);红花醇提物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最低,为7.01%(以芦丁计),其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最弱,其IC_(50)值为1.3 g·L~(-1).结论:黄酮、酚酸类成分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与化合物中酚羟基的取代个数和位置有关;中药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Y)与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X)之间存在相关性,Y=7.779X~(-0.48),r=0.929 5,即总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高,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强.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孜然果实发育过程中抗氧化活性的变化。方法采用DPPH清除能力和铁氰化钾还原能力测定法,对盛花期、初果期、绿果期,盛果期、果熟期、落果期孜然果实水提取物和70%乙醇提取物进行体外抗氧化能力测定。结果随着发育程度的不同,孜然果实的抗氧化活性差异显著(P0.05)。对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最强的为盛花期孜然70%乙醇提取物(IC50值0.107mg·ml-1),阳性对照Vc(IC50值0.017mg·ml-1)为其6.3倍。对于总还原力,两种溶剂提取液均为盛花期孜然果实的铁氰化钾还原能力最强,且70%乙醇提取物强于水提取物。结论孜然果实在不同发育过程中均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其中盛花期孜然果实抗氧化活性最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不同浓度的乙醇为溶剂提取猪毛菜中总黄酮,并考察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回流法提取猪毛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用比色法测定不同浓度的乙醇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测定各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猪毛菜中黄酮类化合物在25%、50%、75%的乙醇中黄酮提取率分别为24.7、50.6、48.7mg/g。各种提取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且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其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其中用50%乙醇提取的提取物清除各种自由基活性以及还原力均相对较高。结论:采用50%乙醇回流法提取的猪毛菜总黄酮含量最高,且黄酮类化合物具有较好的抗氧化活性,为猪毛菜野生资源利用和活性成分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并研究其体外的抗氧化活性。方法:运用ACQUITY UPLC BEH C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乙腈-0.01磷酸水梯度洗脱,柱温30℃。黄酮类成分检测波长为360 nm,流速0.35 m L·min~(-1);酚酸类成分检测波长为280 nm,流速0.30 m L·min~(-1)。以DPPH和ABTS法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结果:五味子不同部位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显著,叶中黄酮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黄酮类成分含量的3.8倍,果实的49.5倍;叶中酚酸类成分的含量,约为藤茎酚酸类成分含量的4.2倍,果实的21.5倍。叶、藤茎的抗氧化活性显著高于果实,叶、藤茎的DPPH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果实的8.3倍和4.3倍;ABTS总抗氧化能力分别为果实的2.9倍和1.3倍。结论:五味子不同部位中总黄酮和酚酸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具有显著正相关,表明五味子抗氧化活性可能与总黄酮和酚酸类物质的含量有关。该方法简便易行,结果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五味子药材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测定,同为五味子不同部位的合理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江南星蕨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方法:用冷浸法得到江南星蕨乙醇、丙酮和乙酸乙酯提取物,测定了3种提取物的总黄酮含量,并用总抗氧化能力检测试剂盒(ABTS)体系吸光值的变化研究它们的抗氧化能力。结果:3种提取物对ABTS.+自由基清除率均超过了80%,清除率最高可达96.11%。结论:江南星蕨不同溶剂提取物均表现出很强的抗氧化能力,有望作为天然抗氧化剂和功能性食品得到开发。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甘青青兰生品和炒制品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的差异及其清除2,2-二苯基-1-苦肼基(DPPH)自由基能力,探讨生、炒甘青青兰中有效成分含量和抗氧化活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分别以75%乙醇为溶媒采用冷浸法对甘青青兰生品和炒制品进行提取,采用NaNO2-Al(NO3)3-NaOH法和Folin-Ciocalteu法分别测定其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采用DPPH自由基清除法评价其提取物的抗氧化能力。结果甘青青兰生品中总黄酮含量(6.442%)炒制品(7.929%);甘青青兰生品中总多酚含量(4.132%)≈炒制品(4.136%);甘青青兰生品自由基半数清除率浓度(0.847)炒制品(0.628),甘青青兰生品自由基清除效率(1181.335)炒制品(1592.357)。结论甘青青兰抗氧化活性成分可能为酚酸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其总黄酮和总多酚含量与其抗氧化活性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苍耳七不同提取物中总黄酮含量、抗氧化活性及黄酮含量与抗氧化活性之间的相关性。方法:用三种不同有机溶剂依次对苍耳七 50 %乙醇提取物进行萃取,分别得到氯仿提取物(CE)、乙酸乙酯提取物(EAE)、正丁醇提取物(BE)和水相提取物(WE)。总黄酮含量采用 NaNO2- Al (NO3)3-NaOH 显色法测定。抗氧化活性采用羟基自由基清除试验、超氧自由基清除试验、DPPH 自由基清除试验、还原力测定和金属离子螯合试验进行综合评价,以 BHT(2, 6-二叔丁基对甲酚)为参考物质。结果:EAE 的黄酮含量最高,其次分别为 BE, WE 和 CE。WE 和 BE 的抗氧化活性强于 CE 和 EAE. 每种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都显示出浓度依赖性和黄酮含量的相关性。结论:苍耳七提取物可以被用作天然抗氧剂。  相似文献   

10.
当归总黄酮提取及其体外抑菌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定当归中总黄酮,并测定当归中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抑菌活性。方法以乙醇-水为溶剂,通过正交实验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采用杯碟法测定抑菌圈直径;采用液体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结果提取温度85℃,提取时间2h,乙醇浓度为70%,固液比为1∶50时,测得当归中总黄酮含量1.59%。当归黄酮提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黑曲霉、青霉都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这4种细菌的最低抑菌浓度分别为1.0,1.0,0.50,1.0 mg.ml-1。结论当归黄酮对细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是一种天然抑菌剂。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桑叶总黄酮的提取工艺。方法:以乙醇浓度、乙醇用量、提取时间为自变量,桑叶总黄酮的提取率为因变量,进行数学模型拟合及预测分析。结果:桑叶最佳提取工艺为乙醇浓度70.97%,乙醇用量13.21倍,提取时间90.00min,提取2次,总黄酮提取率为2.3739%。结论:中心复合设计法优化桑叶总黄酮提取工艺,方法简便,预测较高。  相似文献   

12.
目的优化文冠果叶总黄酮微波辅助酶提取工艺,并考察其抗氧化、抑菌活性。方法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以微波功率、微波时间、乙醇体积分数为影响因素,总黄酮提取率为评价指标,响应面法优化提取工艺。然后,检测抗氧化活性和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枯草芽孢杆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最佳条件为纤维素酶用量0.20%,料液比1∶20,微波功率600 W,微波时间6 min,乙醇体积分数70%,提取率9.90%。总黄酮对DPPH·、ABTS·的IC50值分别为12.23、14.59μg/mL,略低于维生素C,但明显高于芦丁;该成分对大肠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大于茶多酚和95%乙醇。结论该方法稳定可靠,可用于微波辅助酶提取抗氧化、抑菌活性良好的文冠果叶总黄酮。  相似文献   

13.
新疆产孜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新疆产孜然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二苯代苦味酰基自由基(DPPH),2,2’连氨-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胺盐(ABTS)和还原能力法研究了新疆孜然抗氧化活性,并测定孜然中的总酚和总黄酮的含量.结果:孜然提取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能力,甲醇和乙酸乙酯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相对优于其他溶剂萃取物.不同溶剂萃取物中总酚和总黄酮含量有较明显差异.结论:同种溶剂提取物对不同抗氧化能力存在一定差异,而4种提取物在同一个抗氧化评价指标上也有差距;孜然不同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与酚类和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很大相关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提高神农香菊茎叶总黄酮与总酚的产率和纯度并探究其抗氧化机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设计,优化神农香菊茎叶总黄酮和总酚的提取参数。使用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对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进行纯化。通过UPLC-MS/MS分析纯化前后提取物中黄酮和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变化。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DPPH)清除试验和分子对接评价提取物的抗氧化潜力。结果 最佳提取工艺为:料液比1:5 g·mL-1,乙醇浓度70%,提取时间60 min。最佳纯化条件为:上样浓度0.12 g·mL-1,上样体积3 BV,上样流速3.0 BV/h,洗脱溶剂80%乙醇,洗脱流速4.5 BV/h,洗脱体积4 BV。与纯化前相比,纯化后提取物中总黄酮和总酚纯度分别提高了2.85倍和4.03倍。UPLC-MS/MS分析证实,纯化后部分黄酮和酚类物质含量显著增加。此外,神农香菊茎叶提取物显示出较强的DPPH自由基清除活性,其黄酮成分与黄嘌呤氧化酶具有较强结合能力。结论 本文对神农香菊茎叶总黄酮与总酚的富集和纯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并表明了其潜在抗氧化价值  相似文献   

15.
香椿叶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水煮、醇沉和有机溶剂萃取等试验建立了一条从香椿叶中提取纯化总黄酮的工艺路线。其中水提的最佳条件为:料液比1:25,微沸2h,提取2次;醇沉的乙醇体积分数为80%,沉淀12h;有机溶剂萃取选用水饱和正丁醇作为萃取剂,萃取2次,萃取率达到93.61%,香椿叶总黄酮纯度为72.3%。本文建立的香椿叶黄酮提取工艺为工业化开发利用香椿黄酮资源奠定了基础,并对其他黄酮资源的提取开发也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测定不同采收期桑叶的总黄酮含量,为桑叶资源的利用提供科学依据。方法:以甲醇为溶剂,采用索氏提取及分光光度法测定桑叶中总黄酮。结果:由测定结果得知9月23日采收的桑叶总黄酮含量最高为7.29%。结论:不同采收期桑叶总黄酮含量变化差异较大,在桑叶开发及利用时应注意采收期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Background:Vine tea from fermented Ampelopsis grossedentata leaves has been used as a herbal tea and folk medicine in the southern region of China for hundreds of years.The aim of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analyze the total flavonoids found in vine tea,including three bioactive flavonoids,and the total phenolic contents in the aqueous methanol extracts of 10 vine tea samples.In addition,this study also aimed to examine 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ihydromyricetin and vine tea’s flavonoid-rich extract.Methods:The total flavonoids and total phenolic content assay of extracts from vine tea were performed by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scopy and epoch microplate spectrophotometer,respectively.Three bioactive flavonoids were quantified simultaneously using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he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dihydromyricetin and vine tea’s flavonoid-rich extract was evaluated in vitro using six different methods.Results:Vine tea contained a large number of flavonoids,with dihydromyricetin as its main constituent.The flavonoid-rich extract exhibited a significant scavenging effect on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s,and on 3-ethylbenzthiazoline-6-sulphonic acid and 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 radicals.It also possessed definite activity in lipid peroxidation inhibition,ferric reduction,and the moderation of Fe2+ion chelation ability.There was a significant nega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dihydromyricetin content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in the vine tea samples,including superoxide anion 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P=−0.754,P<0.05),lipid peroxidation inhibition activity(P=−0.759,P<0.05),ferric-reducing antioxidant power(P=−0.843,P<0.01),respectively.Dihydromyricetin played a dominant role in the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the flavonoid-rich extract.Conclusion:Vine tea’s flavonoid-rich extract could be used as a new antioxidant source to safeguard against oxidative stress.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优化千斤拔中总黄酮乙醇回流提取工艺条件,并探讨其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通过单因素实验、响应面法优化千斤拔中总黄酮的提取工艺;采用优化后的提取条件对千斤拔进行乙醇回流提取,提取液减压浓缩以水分散,依次用等量的石油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以及正丁醇萃取,通过冷冻干燥得到各萃取物。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各萃取物的总黄酮含量,采用1,1-二苯基-2-苦肼基(1,1-diphenyl-2-picrylhydrazyl,DPPH)清除实验、羟基自由基清除实验和铁离子还原能力实验(FRAP法),对千斤拔总黄酮粗提物中不同极性组分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 提取温度91.75 ℃、提取时间127.79 min,料液比1∶19.6 g·mL-1,体积分数80%乙醇,为千斤拔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在此条件下总黄酮的得率为0.366 08%,与预测值0.366 138%相接近;千斤拔总黄酮提取物的不同极性组分均含有黄酮类化合物,并具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各组分抗氧化活性的顺序为:正丁醇>水相>乙酸乙酯>石油醚>环己烷。结论 本实验所建立的千斤拔总黄酮乙醇提取工艺,方法稳定、高效;极性萃取物抗氧化活性的高低与其黄酮含量相关,正丁醇萃取物的抗氧化活性最强,该研究可为千斤拔开发利用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
6种地被竹叶有效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倪勤学  刘颖坤  龚凌霄  林新春  方伟  张英 《中草药》2011,42(11):2317-2321
目的研究6种地被竹叶的有效成分量及其抗氧化活性。方法分别用Folin试剂还原比色法、硝酸铝-亚硝酸钠比色法和香草醛-冰醋酸比色法测定6种地被竹叶子中总酚、总黄酮和三萜的量,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定量分析荭草苷、异荭草苷、牡荆苷、异牡荆苷、对香豆酸、绿原酸、咖啡酸、阿魏酸8个特征性成分的量。同时,采用DPPH法和FRAP法调查不同竹叶提取物的抗氧化性和还原能力。结果 6种竹叶均含有较高的次生代谢产物,以干基计,总酚的质量分数为4.15%~9.12%,总黄酮为1.62%~4.00%,总萜为0.44%~0.57%;8个特征性成分在各自总酚中所占的比例依次为隈笹6.81%>铺地竹4.80%>翠竹4.35%,黄条金刚竹4.35%>倭竹1.54%>阔叶箬竹1.08%。不同地被竹种的抗氧化能力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倭竹和黄条金刚竹的总酚和总萜量以及清除DPPH自由基的能力和还原铁离子的能力均显著高于其他地被竹。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测定东北松嫩草原和辽河入海口野生罗布麻叶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并对其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方法 超声波辅助提取总黄酮,比色法和HPLC分别测定总黄酮和槲皮素含量,DPPH·和·OH清除法评价抗氧化活性.结果 松嫩草原和辽河入海口罗布麻叶总黄酮含量分别为10.593~11.001mg·g-1,11.203mg·g-1;槲皮素含量分别为5.507~5.753mg·g-1,5.218mg·g-1.松嫩草原罗布麻叶总黄酮抗氧化活性较强.结论 辽河入海口和松嫩草原野生罗布麻叶总黄酮、槲皮素含量差异不显著,松嫩草原野生罗布麻叶总黄酮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