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范盘初 《江苏陶瓷》2007,40(F06):6-6,8
宜兴,古称“阳羡”,有“陶都”之美誉。紫砂陶源于北宋,盛于明清。古诗赞日:“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文人墨客如此推崇备至,紫砂陶的特殊地位足见一斑。  相似文献   

2.
论素器艺术     
吴奇敏 《江苏陶瓷》2004,37(1):38-39
宜兴紫砂举世闻名,被誉为“东方明珠”、“陶中瑰宝”。它始于北宋,盛于明清。明代李渔说过“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说:“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他称颂宜兴紫砂壶是最理想的茶器。  相似文献   

3.
宜兴有着悠久的制陶历史,宜兴紫砂陶是我国优秀的工艺陶之一。它以独特的紫砂材质,奇异丰富的外观造型,繁杂多变的装饰技法闻名于世。从历史上来看,明朝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说“近百年中、壶黜银锡及闽豫瓷,而尚宜兴陶,又近人远过前人也”。清人吴骞的《阳羡名陶录》中也感叹道:“惟宜兴之陶,制度精而取法古,迄乎胜诸名流出,凡一壶一卤,几与彝商周鼎并为赏鉴家所诊”。由此可见,在古人眼里,紫砂壶已成整个宜兴陶的代名词,其地位之高无与伦比。  相似文献   

4.
范黎明 《佛山陶瓷》2012,(12):51-51
紫砂泥最适于用来塑造茶壶。明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又“壶必言宜兴陶,较茶必用宜壶”,称颂宜兴紫砂壶是天下最为理想的茶具。  相似文献   

5.
顾建芬 《佛山陶瓷》2011,21(12):44-45
《李渔杂说》中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是人而知之矣!”品茶是一种艺术享受,更需要泡茶技术的支持,本文通过对泡茶的方法进行讲解,使读者需要享受时会泡茶、泡好茶。  相似文献   

6.
曾有诗人李渔在<闲情偶记>如此写道:"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诗中所言"阳羡"指的就是阳羡紫砂壶.紫砂宜茶,被认为是最精良的茶具,那么它在历史悠久的茶文化发展史上来说又有着什么优势体现呢?  相似文献   

7.
铁笔春秋     
咸仲英 《江苏陶瓷》2006,39(2):36-37
中国陶都宜兴的紫砂,以造型多变新颖、泥色古雅丰润、功能特殊出众而有“世间茶具称为首”的美誉。根据《阳羡名壶系》及《阳羡茗陶录》等古籍的记载,紫砂壶始于北宋,盛于明清,自清初起列为贡品。而名闻中外的宜兴丁蜀镇紫砂陶刻更是一门融文学、书法、绘画、篆刻等学问为一体的“刀”的艺术,与宜兴紫砂壶的艺术价值相互辉映烘托,并有“字以壶传,壶随字贵”的传颂。  相似文献   

8.
吴勇 《江苏陶瓷》2014,(6):71-71
关于人们对宜兴紫砂壶的评价,历来数不胜数,明代文学家李渔的“茗壶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则是对其极为精辟的赞扬和点评。综合前人的鉴定与评论,不难发现紫砂器在长期的发展进程中愈发显得风姿卓著、格调高雅,它不仅是优秀的茗茶器具,更是艺术与人文表现的出色载体,它像一个优雅的文化符号。被人们视为一种“雅趣”。  相似文献   

9.
刘剑飞 《江苏陶瓷》2007,40(F06):43-43
宜兴,古称荆溪又名阳羡,向以“陶之古都”为世所闻名。陶都紫砂的盛名早已蛰声海外,为弘扬我国人文艺术作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10.
古往今来,紫砂壶早已被世人所赞美:“龙山砂,阳羡壶,砂壶宜茶,茶道中外;荆溪水,富贵土,水土利陶,陶艺冠古今”。  相似文献   

11.
周琴娣 《江苏陶瓷》2006,39(4):39-40
宜兴紫砂历史悠久,素以制作技术精湛、造型质朴大方、品种繁多、形制完美、色泽古雅,有实用、欣赏、收藏价值而闻名中外,被称为“东方明珠”、“国之瑰宝”。宜兴紫砂始于北宋,兴于明清,最被人推崇的是紫砂壶。明代李渔说“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宜兴古称)”,又说  相似文献   

12.
罗本勇 《江苏陶瓷》2014,47(5):53-53
紫砂壶是我国的传统手工艺,素有“方匪一式,圆不一相”之说,具有良好的使用价值和艺术价值,明代文人李渔曾盛赞:“茗注(泡茶之器)莫妙于砂。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本文通过对神话传说中龙龟的考据以及紫砂象形器的研究,简述“龙龟壶”的创作。  相似文献   

13.
《阳羡名陶录》成书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由乾嘉学者吴骞所撰。本文简要概述了吴骞的学术生平和《阳羡名陶录》的编撰成因,并从历史学、工艺学、文献学等方面系统评述了《阳羡名陶录》的内容价值和所处地位。本文认为,该书尽管在内容编撰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但却是我国继明代周高起《阳羡茗壶系》之后的又一部紫砂专论力作,具有较高的学术研究价值,是古今紫砂研究者不可或缺的重要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14.
宜兴的紫砂茶壶制造业,始于宋而盛于明。明季李渔曰“茗注莫妙于砂,壶之积者莫过于阳羡”①阳羡即宜兴,称颂宜兴紫砂是最为理想的注茶器,当今宜兴壶盛名于东南亚,流芳于世界。壶价似金玉,已是屡见不鲜,不足为奇。  相似文献   

15.
紫砂壶出产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宜兴古称“阳羡”,自古便有陶都之称,地处三省交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名人众多。  相似文献   

16.
中国人对紫砂壶的认识由来已久,中国史上最早的一部专著,明周高起的《阳羡茗壶系》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一壶重不数两,价值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  相似文献   

17.
“茗壶莫妙于妙,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世间茗具称为首”都是对宜兴紫砂壶的美誉。源于宋,成熟于明清的紫砂陶艺发展到今天,宜兴紫砂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且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古朴雅致的色泽,精湛的手工制作工艺和优异的日用功能闻名于世。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赏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砂壶艺术?  相似文献   

18.
“茗壶莫妙于妙,壶之精者又莫过于阳羡”、“世间茗具称为首”都是对宜兴紫砂壶的美誉。源于宋,成熟于明清的紫砂陶艺发展到今天,宜兴紫砂陶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风格,且以其丰富多彩的造型,古朴雅致的色泽,精湛的手工制作工艺和优异的日用功能闻名于世。在壶的造型艺术上日臻完美丰富,如何鉴赏陶瓷艺术中独树一帜的砂壶艺术?  相似文献   

19.
紫砂壶出产在江苏省宜兴市丁蜀镇,宜兴古称“阳羡”,自古便有陶都之称,地处三省交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历史名人众多.  相似文献   

20.
受到西方人体艺术的影响,特别是毕加索的人体,把人体的线条美生动地通过阳羡的一丸富贵土,在一把紫砂器上完美呈现,以提炼、夸张、简约的手法.以女乳之美为基本造型的“倒把西施壶”简述了简约练达是极致的道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