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注射液预防高龄骨质疏松骨折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骨丢失的作用。方法选择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高龄患者共34例,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在手术基础上加用唑来膦酸注射液治疗,对照组仅采用手术治疗,随访1年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值(Z值)的变化。结果术后1年两组随访的骨密度值均较术前出现减少。其中对照组ROI平均值及各ROI区较术前相比显著降低。术后1年对照组ROI 1~4区骨密度值显著低于研究组。结论唑来膦酸可有效减少高龄骨质疏松骨折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近期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全髋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表现来判断术后治疗效果。方法:对全髋关节置换术57例(60髋)进行定期随访,平均随访5 a,观察髋臼、股骨假体的位置及其周围骨质的改变,分别以髋臼、股骨假体的无菌性松动和任何原因所致的翻修为终点。结果:60髋中,56髋没有假体松动,2例无菌性松动,1例髋关节脱位,1例感染。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非感染性关节病变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者最关心的是人工假体寿命。目的:回顾性方法综合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和无骨水泥假体术后疗效,以期为延长人工关节的寿命提供经验。设计:随机对照观察。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全军骨科中心。对象: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1993-03/2004-03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56例,获得通讯联系的298例,获得随访105例(108髋),均自愿回访,性别不限,假体类型2000年以前为国产假体,使用国产骨水泥,2000年以后使用美国STRIKER公司的假体,骨水泥由该公司提供。骨水泥中均加有钡剂。患者手术全部由经考核进入人工关节组的医生进行。方法:参照1982年中华外科髋关节人工置换座谈纪要及Mayo人工髋关节疗效评价表,自行设计随访信,对105例(108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骨水泥组62例(63髋),无骨水泥组43例(45髋),并对术后患者在疼痛、功能、关节活动范围及X-ray片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分析。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疼痛程度。②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③患者术后关节活动范围。④患者假体周围透亮线、假体水平或垂直移位的距离。⑤患者假体异位骨化的范围。⑥患者股骨近端骨溶解程度。结果:①随访期股前外侧疼痛两组差别不显著[骨水泥组24髋(38.5%),无骨水泥组18髋(40.0%)]。②随访期两组均有跛行。③随访期患者髋关节活动范围160°以上两组无显著差异(骨水泥组62髋,无骨水泥组44髋)。④股骨假体的下沉和髋臼假体的水平、垂直移位两组患者中差别不显著。⑤随访期骨水泥组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对值57.4(9~118),无骨水泥组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对值72.8(14~130),差别不显著。⑥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假体可能生存率,股骨近端广泛骨溶解无显著差异。结论:无论骨水泥假体还是无骨水泥假体患者术后疗效相似,假体都没有达到理想固定的效果。假体类型的选择并不影响假体的寿命,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是否还要行翻修术来决定假体类型;骨溶解与患者年龄、性别、假体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国内外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变化的研究,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溶解的早期发现提供依据。资料来源:检索Medline1980-01/2006-04和Embase1980-10/2006-08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Total Hip Arthroplasty,bone loss",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1-04期间的相关文章,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全髋置换术,假体周围,骨密度"。资料选择:纳入标准是与全髋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相关的文章,以临床研究类文章为主,同时包括综述性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相关文献56篇,按上述标准纳入30篇,其余文献均被排除。资料综合:全髋置换术股骨假体有两种固定方式:骨水泥固定型与非骨水泥固定型。两种类型虽然固定方式不同,但术后假体周围均存在骨量丢失,应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能够早期检测出假体周围骨量的丢失。结论: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逐渐成为定量监测假体周围骨量丢失的重要手段,术后连续性检测假体周围骨密度对于早期发现假体松动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龄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分析比较人工假体置换术(半髋或全髋置换术)与骨折内固定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住院治疗的54例70岁以上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为两组,A组为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B组为内固定术治疗组,对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并随访10~36个月。结果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两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而术后A组优良率明显高于B组(91.67%VS 60%,χ2=6.96,P=0.0083),术后并发症发生率A组明显低于B组,下床活动时间亦明显短于B组。而术中出血量B组较A组少。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术(半髋或全髋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较骨折内固定术治疗时间短、患肢活动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能更好地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邵敏  张百挡 《新医学》2006,37(8):523-525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手术方法、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00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髋关节疾病患者(112髋)的临床资料.结果:骨水泥(聚甲基丙烯酸甲酯)型人工全髋关节22髋,非骨水泥型人工全髋关节78髋,杂交固定型(即股骨假体采用骨水泥型固定,髋臼假体采用非骨水泥型固定)人工全髋关节12髋.术后1例发生关节脱位,3例手术侧肢体发生深静脉栓塞.所有患者经5年随访,假体无松动,不需翻修,关节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有显著提高.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疗效显著,并发症少,可明显改善患者的关节功能,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BMD)变化对于行髋关节置换术前后患者的意义。方法 纳入骨科收治的116例行髋关节置换术(选用非骨水泥型股骨假体)患者开展研究。所有患者术前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45~61(53.02±4.28)分,术后12个月利用Harris评分进行疗效评估。根据疗效分为研究1组(≥80分)82例与研究2组(80分以下)30例,测量股骨假体周围各区的BMD值,计算骨量变化率。结果 研究2组R1区术后BMD值相较于术前及研究1组上升明显(P0.05);两组R7区BMD值术后均显著下降,且研究2组下降幅度大于研究1组(P0.05);研究1组R1、R5、R6区骨量上升及R2、R3、R4、R7区骨量下降幅度较小,各区骨量变化率(上升或下降)均低于研究2组(P0.05)。结论 观察手术前后股骨假体周围BMD变化对于髋关节置换术病人近期康复具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选择21例(23髋)锥形柄股骨假体(LINK Classic Uncemented,LCU)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髋关节X光片,行Harris功能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18髋股骨侧出现股骨距重吸收现象,5髋股骨柄假体远端周围有轻微的骨皮质增厚;12髋半年内股骨假体轻度下沉(10髋<1.0mm,2髋<1.5mm)。1年复查假体未再下沉。手术前Harris评分为30.58±10.82分,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为:87.56±7.86分,术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t=20.433,P<0.01)。优15髋,良6髋,可2髋,优良率91.3%。应用锥形柄股骨假体行生物型全髋置换术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股骨假体周围骨质生长良好,假体松动率小。  相似文献   

9.
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骨关节炎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1999年1月至2005年12月,对30例32髋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患者进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其中非骨水泥型25髋,骨水泥型7髋。术中利用股骨头股骨距致密骨块,以反转方式植骨修补外上方承重区骨缺损12髋。结果:随访1~7年,平均50个月。术后X线照片显示植骨块完全愈合,髋臼假体与周围骨质匹配良好,无植入骨块吸收和假体臼松动病例。按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平均87分(优20髋、良9髋、可3髋),近期优良率达到91%。结论: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是治疗成人髋臼发育不良伴严重骨关节炎的有效方法。股骨距骨块反转植骨具有修补骨缺损和骨支撑作用,是重建髋臼和稳定髋臼假体的好办法。选择合适的假体和正确的安放是取得满意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功能康复训练路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量变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2009年12月~2010年12月我院收治的46例股骨颈骨折和老年髋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均行全髋关节置换手术.术后随机分为实验组利对照组.实验组术后除按骨科术后常规护理外,还结合病人机体状况遵照下肢功能康复训练路径指导患者早期功能锻炼;对照组遵照骨科手术后护理常规,所有患者进行平均14个月随访,随访时进行Harris髋关节评分,每个患者在术后l周、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进行骨密度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Harris髋关节评分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术后12个月内股骨假体周围骨量均有显著降低.实验组术后3个月、6个月股骨近端骨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术后12个月两组骨量无显著差异.结论 股骨假体周围骨密度反映假体周围骨丢失情况,应用下肢功能康复训练路径早期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可减缓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的骨丢失,提高术后患者生活康复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助行器材对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早期防跌倒和假体稳定性的影响。 方法 纳入 200 例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腋式拐杖组( n=100 )和框架式助行器组( n=100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 6 个月内的术后跌倒率、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假体松动率、髋关节疼痛评分、髋关节功能状况评分、患者生活质量评分等。 结果 术后 6 个月内,两组患者均无跌倒;腋式拐杖组的股骨柄假体下沉位移[( 1.58±0.85 ) mm 与( 1.92±1.23 ) mm , P=0.014 ]、假体松动率、髋周或大腿疼痛程度( P<0.001 )、生活质量评分( 87.52±4.08 与 86.27±4.21 , P=0.034 )均显著优于框架式助行器组;两组的髋关节功能状况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6 )。 结论 相对于框架式助行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腋式拐杖助行有助于提高假体早期稳定性,减轻髋周或大腿疼痛,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更优化的术后助行工具。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仝髋关节置换得到了迅速发展,对一些终末性髋关节疾病进行了关节功能的重建,并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但是全髋关节置换后股骨近端应力负荷会发生改变,导致股骨近端的所谓"适应性骨重建",其特点是皮质骨变薄,骨密度下降,引起股骨近端假体周围,尤其是股骨距区骨丢失.文章从骨水泥和非骨水泥全髋假体、假体涂层、全髋关节置换术式改变三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对股骨近端应力遮挡效应的影响,通过改进假体设计,使用低弹性模量的材料、减少假体截面积、使用骨水泥型假体、使用适当的涂层材料,甚至改进全髋关节置换方式来减少应力遮挡效应.  相似文献   

13.
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2月在广东省第二中医院骨科应用人工锥形柄股骨假体行生物型全髋关节置换术的(LINK Classic Uncemented,LCU)患者21例(23髋),术后1、3、6、12个月进行随访,复查髋关节X光片,行Harris功能评分,并观察术后并发症。结果股骨侧出现股骨距重吸收18髋,股骨柄假体远端周围有轻微骨皮质增厚5髋,半年内股骨假体轻度下沉12髋(10髋〈1.0mm,2髋〈1.5mm),1年复查假体未再下沉;手术前Harris评分(30.58±10.82)分,末次随访Harris评分(87.56±7.86)分,术后Harris评分明显高于术前(t=20.433,P〈0.01);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15髋,良6髋,可2髋,优良率91.3%。应用锥形柄股骨假体行生物型全髋置换术可获得明显疗效,股骨假体周围骨质生长良好,假体松动率小。  相似文献   

14.
背景:人工关节置换者最关心的是人工假体寿命。 目的:回顾性方法综合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和无骨水泥假体术后疗效,以期为延长人工关节的寿命提供经验。 设计:随机对照观察。 单位: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全军骨肿瘤研究所、全军骨科中心。 对象: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骨科1993—03/2004.-03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356例,获得通讯联系的298例,获得随访105例(108髋),均自愿回访,性别不限,假体类型2000年以前为国产假体,使用国产骨水泥,2000年以后使用美国STRIKER公司的假体,骨水泥由该公司提供。骨水泥中均加有钡剂。患者手术全部由经考核进入人工关节组的医生进行。 方法:参照1982年中华外科髋关节人工置换座谈纪要及Mayo人工髋关节疗效评价表,自行设计随访信,对105例(108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骨水泥组62例(63髋),无骨水泥组43例(45髋),并对术后患者在疼痛、功能、关节活动范围及X—ray片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分析。 主要观察指标:①患者术后疼痛程度。②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情况。③患者术后关节活动范围。④患者假体周围透亮线、假体水平或垂直移位的距离。⑤患者假体异位骨化的范围。⑥患者股骨近端骨溶解程度。 结果:①随访期股前外侧疼痛两组差别不显著[骨水泥组24髋(38.5%),无骨水泥组18髋(40、0%)1。②随访期两组均有踱行。③随访期患者髋关节活动范围160&;#176;以上两组无显著差异(骨水泥组62髋,无骨水泥组44髋)。④股骨假体的下沉和髋臼假体的水平、垂直移位两组患者中差别不显著。⑤随访期骨水泥组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对值57、4(9-118),无骨水泥组股骨近端骨密度相对值72.8(1和130),差别不显著。⑥两组患者术后疗效及假体可能生存率,股骨近端广泛骨溶解无显著差异。 结论:无论骨水泥假体还是无骨水泥假体患者术后疗效相似,假体都没有达到理想固定的效果。假体类型的选择并不影响假体的寿命,要根据患者的年龄及是否还要行翻修术来决定假体类型;骨溶解与患者年龄、性别、假体类型无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ZA)对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血清骨钙素(BGP)、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Ⅰ型胶原交联羧基末端肽(CTX)、脱氧吡啶啉(DPD)和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水平的影响。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自贡市第五人民医院86例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分成ZA组(研究组,n=43)和阿仑膦酸钠组(对照组,n=43)。于术前(T1)及术后1年(T2)时检测两组患者血清骨形成标志物(BGP、IGF-1)、骨吸收标志物(CTX、DPD、SHBG)、钙磷代谢调节指标[钙(Ca)、磷(P)]水平,比较两组患者T1、T2时假体周围平均骨密度(BMD)及髋关节功能(Harris)评分差异。结果 T2时,两组血清BGP、CTX、DPD、SHBG水平均较T1时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IGF-1水平均较T1时升高,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T1、T2时血清Ca、P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2时,研究组假体周围平均BMD与T1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假体周围平均BMD较T1时降低(P0.05);两组Harris评分均较T1时升高(P0.05),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ZA可有效改善老年骨质疏松性髋部骨折患者THA术后骨代谢情况,缓解假体周围BMD下降,同时并未影响患者髋关节功能的恢复,于病情转归有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固定效果及并发症的X线表现,以提高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影像学认识,尽早发现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随访的180例(197髋)患者的髋关节正侧位及骨盆正位片的X线表现,并进行影像学评价,观察假体放置的位置、是否存在可能的松动及相关的并发症。结果:随访的180例(197髋)中,出现并发症21例,其中双下肢不等长5例,髋臼假体松动4例,股骨柄假体松动5例,股骨头脱位3例,假体周围骨折2例,异位骨化1例,感染1例。结论:X线平片可以很好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做出评估并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综合评价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骨水泥和无骨水泥假体术后疗效。方法对26例(29髋)患者进行随访,其中骨水泥组13例(14髋),无骨水泥组13例(15髋),并对术后病人进行综合性评价和分析。结果两组病人术后疗效及假体可能生存率,股骨近端广泛骨溶解无显著差异。结论无论骨水泥假体还是无骨水泥假体病人术后疗效相似,假体都没有达到理想固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的近中期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2016年6月我院行组配式股骨假体髋关节翻修治疗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20例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输血量、住院时间,术前、术后髋关节HHS评分、PPMS评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及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2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42.56~80.45(64.35±20.23)min,术中出血量976.46~2988.79(2001.34±986.45)ml,输血量452.14~1485.34(963.14±512.42)ml,住院时间7.50~18.50(14.23±4.82)d;20例术后HHS及PPMS评分均高于术前,术后VAS评分低于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中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术后随访期间未发生假体周围感染、松动、脱位、骨折不愈合及再骨折等并发症。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股骨假体周围骨折应用组配式股骨假体进行髋关节翻修治疗的近中期效果满意,且操作简单,可获得良好的骨折初始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肿瘤坏死因子α的研究有望成为防治假体周围骨丢失的新的切入点,但阿仑膦酸钠对界膜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及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观察阿仑膦酸钠对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设计、时间及地点:随机分组设计,对比观察,实验于2006-02/03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骨科医院骨科实验室完成.材料和对象:界膜组织(15 g)取自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患者知情并同意);雄性新西兰白兔6只用于制备阿仑膦酸钠含药血清,阿仑膦酸钠为石家庄制药厂产品.方法:无菌条件下从人工髋关节假体周围股骨分离界膜组织(15 g),并将其放入RPMI培养液中培养,将界膜组织剪成约250 mg的碎块,计30块,随机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低浓度阿仑膦酸钠组(100 g/L)、高浓度阿仑膦酸钠组(200 g/L),每组10个样本.低浓度阿仑膦酸钠组和高浓度阿仑膦酸钠组分别加入1.8 mL和1.6 mL,空白对照组加入1.8 mL.然后在低浓度阿仑膦酸钠组、高浓度阿仑膦酸钠组的培养孔中分别加入入0.2 mL和0.4 mL的阿仑膦酸钠含药血清,空白对照组加入0.2 mL空白血清.添加血清后在37℃、含体积分数为5%CO2的饱和湿度条件下培养72 h.主要观察指标:酶联法检测各组界膜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结果:低浓度阿仑膦酸钠组和高浓度阿仑膦酸钠组界膜组织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的量分别为(3.93±0.03),(3.92±0.04)pg/g,与空白对照组(4.04±0.13)pg/g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阿仑膦酸钠能显著抑制髋关节假体周围界膜组织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比传统全髋关节置换术和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结果,并分析骨水泥型假体在微创手术应用中的可行性.方法以2003-05/2006-05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骨科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82例为观察对象.经知情同意,分为微创手术组32例,常规手术组50例.微创手术组接受微创双切口髋关节置换,采用Zimmer HG非骨水泥假体22例,Zimmer Versys非骨水泥假体5例,北京普鲁斯钢研公司Müller骨水泥假体5例.采用Berger提出的方法,①前侧切口采用Watson-Jones入路的近侧部,在髋关节前方,平行股骨颈纵轴线外下段投影作一长约7 cm的斜切口,"T"型切开关节囊,于小转子上方1 cm处截骨,按常规步骤置入髋臼假体.②后外侧切口长约2.5 cm,术者于大转子处经皮插入克氏针1枚,穿透臀大肌在臀中肌和梨状肌间作-软组织隧道,插入皮肤保护套管作一切口,放置股骨假体,于前方切口置入合适颈长的股骨头.常规手术组接受常规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LINK RIB非骨水泥假体22例,CLASSIC骨水泥假体13例,北京普鲁斯钢研公司Müllr骨水泥假体15例.所用假体均经过厂家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力学特性检测,及三期临床认证后使用.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术后的出血量、术后开始下床活动的时间、及术后1周、6周、3个月、6个月的髋关节Harris评分等.结果患者82例全部进入结果分析.全部病例随访6~12月,平均8个月.①微创手术组前、后方切口分别为61(5.4~7.5),3.6(3.0~4.5)cm,常规手术组为12.0(9.0~14.0)cm,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②微创手术组手术时间长于常规手术组[100(90~220),80(60~150)min,P<0.05].③术后出血量微创手术组少于常规组[(119±48),(227±153)mL,P<0.05];但术中出血量差异无显著性意义[(252±97),(280±107)mL,P>0.05].④微创手术的患者在术后主动直腿抬高时间短于常规组,术后开始下床活动时间明显缩短(P<0.05),但弃拐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微创手术组术后1周、6周髋关节Harris评分高于常规手术组但术后3个月、6个月的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⑤骨水泥型假体用于全髋关节置换术时,股骨骨水泥比较难以清除,常需切除前方关节囊方能彻底清除.结论微创双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近期术后恢复明显优于常规手术组,但远期疗效尚无明确优势;骨水泥型假体应用于微创手术是需掌握好适应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