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护理人员面对家属要求不告知癌症患者病情时,所采取的行动和决策关乎癌症患者的根本利益和护理人员的专业形象。本文通过描述护理人员应对家属要求不告知癌症患者病情的现状,分析形成此现状的社会传统背景、法律和伦理依据;引出对于护理人员用作伦理辩护依据的可靠性思考,即对癌症患者承受力的判断和告知病情对患者利弊的认定;提出护理人员维护癌症患者知情权和根本利益的伦理责任、决策和行动。  相似文献   

2.
临终关怀中护理人员面临的伦理冲突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邱高会 《护理学报》2008,15(1):90-92
随着临终关怀研究的不断发展,临终关怀中的伦理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者系统分析了当前护理人员开展临终关怀面临的伦理冲突有:传统死亡观与临终关怀新观念的冲突、传统医学人道主义和医学功利主义的冲突、生命神圣观与生命质量观的冲突以及病人知情权与“病情保密”的冲突。针对以上冲突,提出了加强死亡教育,树立正确的死亡观;以病人为中心,弘扬医学人道主义精神;尊重临终者的生命;尊重病人的知情权等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3.
临终关怀护理中护士所面对的伦理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临终关怀护理中的伦理冲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护士面对临终关怀存在的伦理冲突主要有传统死亡观和临终关怀的新观念;传统的医学人道主义和生命质量观;知情权与“病情保密”等问题,并认为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伦理冲突将对促进临终关怀进一步开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针对晚期恶性肿瘤患者,了解患者得知患病前、后的心理感受和最希望得到的病情告知方法。方法通过面对面、半结构性、深度访谈的形式,访问了北京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肿瘤科的患者7名,将获得的资料进行整理、分析,提炼出主题。结果肿瘤科患者在被告知病情前、后的心理变化主要归纳为4个主题:担心病情告知的好与坏、在确诊后的病情告知、接受病情告知后的心态调整、最希望的病情告知方式。结论通过了解恶性肿瘤患者知情的特殊性,根据患者的内心感受,评估癌症患者本人的知情意愿,在履行癌症病情告知义务时,需要更好的告知策略,在不使患者和家属产生不利的情况下,达到告知的真实病情的最佳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家属对癌症病情告知的态度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305名癌症患者家属进行调查.结果 大多数家属主张在征求他们同意后,将真实病情告知癌症患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获知亲人患癌时间、文化程度、重病接触史、丧亲经历等因素对家属的癌症病情告知态度的评分具有一定影响.结论 将癌症病情告知做到符合患者及其家属的意愿,医护人员应引导家属的告知观点,尊重家属的意见,尤其是对阅历深、学历高的家属,且最好在家属经过一段时间的心理适应期之后,再向患者告知癌症真实病情.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不同人群对癌症告知策略的选择及影响因素,为寻求科学的、人性化的告知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1548名医护人员、普通疾病患者、癌症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癌症告知策略相关调查。结果癌症患者较其他各类人员更加倾向于赞同由“医生”、“及时”、“全部告知”;更倾向于不赞同“征得家属的同意”、“有计划分步多次进行”、“留有余地”以及“与家人共商告知”,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科学、人性化的告知策略需要在考虑癌症告知的特殊性和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下,不断缩小癌症患者和其他人员的差距。  相似文献   

7.
对晚期癌症患者选择性告知诊断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国相当一些人看来,告知晚期癌症患者诊断仍属禁忌,甚至认为告知癌症等于宣布患者死亡[1]。但我们在多年护理晚期癌症患者的实践中不断摸索,认为对晚期癌症患者选择性告知诊断能起到调节患者心理冲突,延续有限生命和提高临终生命质量的作用。1对象和方法1.1对象(1)自感病情长久不愈、进行性加重,饱受疾病痛苦而疑虑重重,要求告知诊断的患者。(2)对造成身心痛苦的原因产生错觉和强烈的心理冲突,影响生命质量的患者。(3)有一定承受能力,有充分心理准备接受诊断的患者。1.2方法选择患者是信任的人,通过与患者倾心交…  相似文献   

8.
老年癌症患者病情告知方式与时机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目的 探讨有利于稳定老年癌症患者情绪及治疗的病情告知方式与时机。方法 采用书面问卷调查的形式,对2002年2月至2005年12月198例住院老年癌症患者及312名家属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看法及满意度。结果 198例老年癌症患者中,61.6%由医务人员告知其病情,45%的患者是在治疗前被告知;312名家属中,65.1%认为应该由医护人员告知患者,66.7%认为治疗(化疗或手术)前告知患者较为合适;94%的患者及82.7%的家属认为告知真实病情是必要的,97%的患者及90.4%的家属认为得知真实病情对患者治疗有益。结论 选择合适的方式与时机告知患者真实病情对患者配合治疗有益。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癌症化疗患者家属对告知方式的认知取向及其影响因素,为完全不知情的癌症患者选择告知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我院胸外科病房40例癌症患者家属采用自行设计的癌症告知方式问卷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赞同将癌症病情告知患者本人"评分最高,为4.41分,"告知患者病情前先征得家属的同意"、"告知过程在一个安静的私密的环境中进行"、"告知患者病情时有家人陪伴"评分均>4分.乡镇居民及体力劳动者主张"由家属告知患者病情",脑力劳动者与体力劳动者主张"由医护人员直接口头告知患者病情",两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患者家属对告知时征求家属的同意、参与及告知时周围环境的选择有较一致的认同,而对告知方式的认同因城乡、职业差别等呈现多样性,提示告知方式应在对患者综合评估的基础上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施巧完 《护理学报》2009,16(21):42-43
对46例家属要求进行保护性医疗的癌症患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评估表调查其对病情的知情程度。结果发现:实施保护性医疗后,本组患者对疾病完全知情0例,部分知情10例(占22%),不知情25例(占54%),怀疑癌症11例(占24%)。认为应与家属沟通,转变家属要求保密的观念;对部分知情及持怀疑态度的患者,满足其了解疾病的愿望,积极告知,并给予心理护理;对完全不知情的患者,进行有限告知。这对提高患者满意度及疾病宣教率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癌症患者家属在选择是否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的过程中所受到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主从结合式的Triangulation 法,量性资料的收集采用问卷调查法,质性资料的收集采用和13 位癌症患者家属进行深入无结构式访谈法.结果:影响家属选择是否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的最主要因素是家属对告知患者真实病情的主观看法[患者能更好地安排以后的生活(OR = 8.326,P = 0.00),患者会出现严重的焦虑和抑郁(OR = 7.732,P = 0.01)等].同意告知的家属认为患者能够承受压力而且癌症实情不易隐瞒;不同意告知的家属认为告知患者没有意义,只会增加患者的精神负担.结论:家属对告知癌症患者真实病情的意义、价值和结果的主观认识是影响家属选择是否告知患者实情的主要因素,患者的年龄、性别和教育程度不影响家属的选择过程.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如实告知癌症患者病情对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肿瘤科住院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3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例,观察组在征求患者家属同意的情况下如实告知患者诊断、治疗方案、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毒副作用,预后及注意事项;对照组只是把诊断、治疗方案等告知给患者家属,2周后根据我院制定的癌症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及心理适应性调查分析评定表,评定两组患者对治疗依从性及心理状态的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心理适应状态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如实告知癌症患者病情可提高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及心理适应状态,在临床工作中我们应该如实告知癌症患者的病情。  相似文献   

13.
保护性医疗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章启秀 《护理研究》2006,20(11):1020-1021
根据中国的传统文化,对于患有“不治之症”且预后不良的疾病、重危疾病和需要做大手术的病人,医生和家属坚持从轻告知或保密[1]。护士不是告知病情工作的主体,在工作中遵循医师和病人家属的嘱托对病人病情保密。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大多数情况下病人希望了解自己的真实病情而家属  相似文献   

14.
阐述六步癌症告知模型的起源及内容,综述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在国内外医务人员培训和癌症患者病情告知中的应用现状,以期为六步癌症告知模型在我国的应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目的 通过宁养护理改善癌症患者家属对病情告知的态度.方法 自设问卷对2010年1~6月接受我院宁养护理的患者家属268例进行病情告知态度调查,并实施宁养护理.结果 癌症患者家属同意完全告知病情诊断及预后,护理前52例(19.4%),护理后145例(54.1%);同意告知病情诊断但不告知预后,护理前68例(25.4%),护理后97例(36.2%);完全不同意告知病情诊断及预后,护理前148例(55.2%),护理后26例(9.7%).结论 癌症患者家属中大部分对病情告知采取回避态度,实施完全或部分隐瞒病情,使患者无法参与治疗措施的决策和配合,特别是止痛药应用,直接影响了疼痛控制的效果和宁养护理品质的提高,给予宁养护理改善癌症患者家属对病情告知的态度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16.
妇科癌症已经成为威胁女性生命质量的重要“杀手”,本研究通过调查妇科癌症患者、癌症患者家属及医护人员三类不同人群对真实病情的告知态度,将对患者的打击降到最低的同时也能满足其知晓真实病情及选择医疗手段的权利,现报道如下. 对象与方法 1.对象.年龄在16岁以上,自愿参加本次调查、神志清楚、能正确阅读文字或者正确回答问题.  相似文献   

17.
祝海香 《护理与康复》2009,8(8):695-696
总结1例青年癌症患者作为病情第一被告知人时的心理及行为反应。患者在首诊被告知患有癌症时内心反应复杂,其内心心理及行为主要归纳为三方面:一是对疾病的巨大压力感受;二是对家庭、女友的保护性举措;三是对事业的遗憾和期盼。提醒门诊医护人员在告知这类患者病情时要考虑到患者的内心感受、承受能力及支持状况,选择最佳的方式并予一定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
王斌 《现代护理》2007,13(15):1384-1385
妇科癌症护理有其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伦理问题:是否应该告知妇科癌症患者实情以及对妇科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等问题。本文将对如何解决妇科癌症护理过程中所遇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癌症患者告知未成年子女疾病诊断过程中的心理体验,为制订相关干预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2022年3-6月,采用目的抽样法选择广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抚养未成年子女癌症患者1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其进行深入的半结构式访谈,根据Colaizzi 7步分析法进行资料分析。结果 多数癌症患者经历了由不告知到告知的过程。其心理体验可归纳为:选择不告知的原因、隐瞒病情面临诸多困境、病情告知前的斟酌、告知后感知的益处、病情告知后所遇困境等5个主题。结论 癌症患者常因担心疾病对孩子健康造成不利影响等原因而选择选择隐瞒病情,在此过程中会面临诸多的困境。医护人员应加强对此类人群的关注,协助其选择合适的时机、方式与子女进行沟通,更好地发挥家庭功能在促进疾病治疗中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王斌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7,13(15):1384-1385
妇科癌症护理有其特殊性,在护理过程中经常会遇到一些伦理问题:是否应该告知妇科癌症患者实情以及对妇科癌症患者的疼痛治疗等问题.本文将对如何解决妇科癌症护理过程中所遇伦理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