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从开发汉江水运潜力,提出南水北调中线"远期引江"采取从荆江引江入汉济黄。第一步,建设两沙运河从荆江引江入汉,经过长湖,扩挖长湖航线和江汉航线上段(西荆河航道),减少新建航道长度。同时,为开展引清调度改善汉江中下游水环境,沿干流反向提水入崔家营水库,推进航电结合梯级开发提高通航能力。第二步,修建鄂豫运河从唐东岗地经过方城地堑,将长江水不经丹江口水库直接送达方城去郑州接济黄河。这样,就在我国中原腹地构建除京杭大运河以外又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运干线,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2.
<正>本刊从交通运输部获悉,经过两个月试运行,2014年11月26日,新中国第一条运河——湖北江汉运河正式通航。江汉运河航道建设期名为引江济汉通航工程,全长67 km。船舶由长江中游沙市到汉江中游潜江,走江汉运河,67 km到达,比沿长江绕道武汉缩短水运里程681 km;船舶由沙市到汉口,走江汉运河,337  相似文献   

3.
殷缶  梅深 《水道港口》2012,(4):320-320
本刊长江航道局获悉,《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2012年7月26日在武汉正式通过国家发改委审查。荆江航道位于长江中游,上起湖北宜昌枝城,下至湖南城陵矶,全长347.2km。由于河床性质特殊,航道变化剧烈,存在10余处碍航滩段,荆江航道历来是长江航运的“瓶颈”河段。据介绍,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将遵循统筹兼顾、系统整治、因势利导、  相似文献   

4.
用水流物理模型、遥控自航船模、水流数学模型和船舶操纵运动数学模型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引江济汉通航工程进口段平面布置及通航条件进行研究。首先阐述设计方案通航工程与长江交汇口、进口龙洲垸船闸下游航道及荆江大堤通航孔等各区域的通航条件,详细分析设计方案影响通航水流条件的各个因素,针对设计方案在通航水流条件上的不足,通过采取多种工程措施改善其通航水流条件,提出满足船舶安全航行的优化布置方案。  相似文献   

5.
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河床演变频繁、剧烈,历来是长江黄金水道上的'瓶颈'。为了适应长江流域经济快速发展对航运的需求,改善三峡工程投入运行以来清水下泄给荆江航道条件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长江航道规划目标,交通运输部提出长江中游重点实施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本文在系统分析、总结荆江河段演变特点的基础上,明确了碍航特性,提出了航道整...  相似文献   

6.
9月17日,《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3.5 m)可行性研究报告》在湖北武汉通过了由交通运输部组织的专家组的审查,这标志着备受关注的长江中游荆江航道系统整治工作即将全面启动。  相似文献   

7.
<正>据交通运输部长江航道局2013年3月21日发布消息,国家发改委已正式批复《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昌门溪至熊家洲段工程》,荆江航道整治建设就此全面开展。据批复,建设工程总投资约44亿元,将在长江中游荆江河段昌门溪至熊家洲约280.5 km河段,自上而下整治枝江、江口、太平口、斗湖堤、周公堤、  相似文献   

8.
受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和调水的影响,汉江下游来水来沙发生了变化。汉江下游河段在调水后总水量减少,且每年受长江水位顶托影响时间较长,通过对典型年的实测水文数据资料计算分析,研究汉江下游河段流量、水位和比降的变化。结果表明调水后汉江下游总体表现为洪峰削减、中水流量持续时间减少、枯水流量历时加大,相同流量下,汉川水位相差超过10m。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议调水结合通航优化南水北调中线三峡坝下引江方案,补足中线引汉工程的若干短板。引江济汉以江口泵站为起点,经过长湖入兴隆水库;渠化汉江考虑碾盘山兴建混合式抽水蓄能电站,减少华家湾、雅口二个梯级;不经丹江口水库从唐东输水至方城,作为引汉总干渠的补充水源;鄂豫联手防治汉江、唐白河及航运水污染,保护城市饮用水水源地;从方城另选适应通航线路输水至开封或郑州入黄河;结合调水建设鄂豫运河实施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制定的南北运河计划。经优化后工程技术难度小、投资省、运行费低、综合效益大,从而凸显中线的区位优势。  相似文献   

10.
<正>本刊从长江航务管理局获悉,经过27个月的建设,长江中游荆江河段航道整治工程于2015年12月24日宣布完工,进入为期1年的试运行。荆江航道枯水期最小维护水深提高至3.5 m以上,可满足万t级船队和  相似文献   

11.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一期工程所在河段为潮汐河段,5万吨级以上船舶需乘潮进出.根据工程河段的潮汐特性,分析南通天生港至长江口采用一乘进出港和二乘进出港的乘潮历时、不同保证率条件下的乘潮水位,进而分析航行于长江口深水航道的不同吨级的集装箱船、原油船、散货船的乘潮保证率,据此论证一期工程确定的通航标准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2.
随着长江口12.5 m深水航道上延至太仓,为充分发挥长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的效益,更好地发挥长江下游港口和航道的作用,促进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深水航道上延至南京迫在眉睫。南浏河段河道条件复杂,受径流和潮汐共同作用,现状条件下,要对长江中下游主航道进行经济合理的整治开发必须以确定合理的设计最低通航水位为保证。不受潮汐影响或是受潮汐影响不明显的河段,设计最低通航水位应该用综合历时曲线法来计算取值,受潮汐影响明显的地方采用低潮位累计频率曲线90%来取值,南浏河段受径流、潮汐共同作用,两种方法的适用范围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通州沙、白茆沙是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上延南京首先碰到的两个重点碍航浅滩,工程河段受径流和潮汐的共同作用,水沙动力复杂,河床冲淤多变。建立三沙河段非均匀非平衡输沙二维潮流泥沙数学模型,在挟沙力公式、底沙与悬沙交换模式等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实测水沙及地形资料对模型进行率定和验证。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模型对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整治一期工程方案进行研究,分析整治工程的效果及影响,为工程设计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4.
福姜沙水道在平面上呈现"两级分汊、三汊并存"的格局,地形条件复杂,局部滩槽演变剧烈,是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重点整治河段之一。为论证福姜沙水道整治工程实施后的整治效果,基于实测地形、水文资料,系统对比了长江南京以下12. 5 m深水航道福姜沙河段整治工程实施前后滩槽演变、汊道分流分沙比调整、固滩效果、航道条件改善等。结果表明:福姜沙水道整治方案总体合理,整治效果符合预期,但须关注靖江边滩底沙活动对福北水道回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长江南京以下12.5 m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建设是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打造长江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重大举措。针对二期工程河段4个水道的碍航情况,在分析上游来流来沙特性、各水道分流分沙特性及演化过程的基础上,对碍航特性、河床演变特性及趋势进行分析,提出各水道的整治时机、关键部位和治理思路。成果为航道整治工程设计与建设提供技术支撑,也为感潮河段航道整治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下游东流水道航道整治经验总结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长江东流水道是长江下游重点浅险水道之一,该水道航道整治工程是长江干线航道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一个项目。文中在介绍东流水道整治工程基本思路与具体工程布置的基础上,通过工程建成后几个水文年实际的工程效果分析,总结了该工程取得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后长江航道中其它河段航道整治工程设计水平的不断提高提供了参考依据。航道整治工程应顺应河势发展、把握有利时机;整治工程总体设计应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树立综合治理理念,兼顾各方利益;整治工程理论研究应不断发展创新,为长江水运工程建设事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曾涛  郭琦 《水运工程》2022,(2):141-146
长江中游河段河床多为沙质,河床演变剧烈,受两岸石山、矶头和人工护岸工程等节点控制,上下游河段演变具有明显的关联性特征.以牧鹅洲水道为例,对其演变特征及其与下游湖广水道的关联特性进行分析,基于目前航道的不利变化趋势,结合已实施航道整治工程对本河段整治方案进行研究.通过在牧鹅洲水道实施护滩工程,同时解决牧鹅洲边滩中低滩冲刷...  相似文献   

18.
对采用船舶操纵模拟器进行通航建筑物平面布置优化的方法进行了论证,建立了代表船舶的操纵运动数学模型,并根据国家规范对代表船舶的操纵性进行了率定。用船舶操纵模拟器对引江济汉通航工程与长江交汇口的平面设计方案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设计方案下代表船舶在交汇口的最大通航上限流量仅为15 000 m3/s,不满足设计要求。优化方案加大了上下游连接段的弯曲半径,进而提高了上下游航线的转弯半径,减小了航线上的横流,使船舶有足够的空间调顺船位。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整治建筑物新结构研究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俊凤 《水道港口》2010,31(5):464-467
为了进一步增强长江上游航道整治建筑物的稳定性和牢固性,减少以后工程的维护量,根据长江上游航道河床、水流特点,通过分析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内整治建筑物的破坏形式以及破坏机理,提出了4种坝体新结构,以长江上游宜宾至重庆河段建设工程为依托,进行了新结构试验性应用,应用结果表明,4种坝体新结构整体稳定,较好的维持了整治效果,为其他山区河流的航道整治提供了技术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