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无线Mesh网络现有接入认证协议不能满足节点漫游对性能和身份保护需求的问题,基于“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的组合特性与匿名技术,采用将身份与归属域分开处理的方式,设计了一种满足漫游特殊要求——身份保护和认证时延的接入认证协议,该协议不仅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和必需的安全性质,而且通信效率优于原有协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新一代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IKEv2)进行分析,指出了其初始交换过程中存在发起者身份暴露和认证失败问题.而在无线接入网络环境下,对发起者身份等敏感信息进行主动保护是十分必要的.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无线网络环境下的Internet密钥交换协议,该协议让响应者显式地证明自己的真实身份,实现了对发起者主动身份保护.并通过重新构造认证载荷,有效防止了认证失败问题.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下,证明了该协议达到了通用可组合安全.性能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协议具有较少的计算量和通信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802.11无线局域网(WLAN)的漫游需求,基于DH交换提出了一种新的漫游认证协议.该协议能够对客户身份进行有效保护,具有在漫游时认证过程对客户透明的特性,减少了认证消息的交互次数,并且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和必需的安全性质.协议有效地实现了漫游对协议性能和安全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针对身份与位置分离网络中接入协议的安全问题,提出一种可证明的三元认证接入协议,实现了所有通信实体(终端、接入交换路由器和认证服务器)的双向认证,有效地防止了未授权终端的接入,防止了伪造的认证服务器和非法的接入交换路由器.通过对Ballare-Rogaway模型的扩展和性能分析可知,该协议基于BR扩展模型是可证明安全的.  相似文献   

5.
针对移动终端计算能力较低和存储能力有限的问题,提出了适用于移动边缘计算环境的轻量级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将密码学与物理层的安全保护技术相结合,利用对称密码体制降低移动终端在认证过程中的计算复杂度,以少量的计算量和较低的信息存储量完成移动终端与边缘服务器的相互认证与密钥协商,并且移动终端只需一次注册便可在移动边缘计算环境中随机漫游.安全性分析表明,该协议满足前向安全性、抗重放攻击性、抗中间人攻击性等安全特性.仿真结果表明,与其他认证方案相比,该方案在通信和计算成本方面有较好的性能优势.  相似文献   

6.
物联网中基于非线性对的漫游认证协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物联网中移动传感结点的漫游认证对于物联网的应用十分重要,一方面移动传感结点的运算能力有限,另外一个方面对物联网的安全需求越来越高。在漫游过程中为了实现快速接入,同时确保其安全性,本文提出一种基于非线性对的漫游认证协议,该协议不仅具有轻量性,同时兼顾高安全性和实际可用性。本文从理论的角度分析了该协议即满足漫游协议的一般安全性,又满足漫游过程中不可跟踪性;从计算量的角度分析了该协议的运算量,通过对比发现该协议运算量较低;最后从模拟实验的角度分析该协议在复杂网络环境下的稳健性,从实验数据分析,该协议在中度恶劣环境下其稳健性较好。  相似文献   

7.
通用可组合安全的Mesh网络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线Mesh网络的现有认证协议不支持双向802.1X的认证端口开放.基于密钥交换协议交换,利用“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的组合特性与信任传递技术,在应答消息中安全结合反向认证信息,实现了满足Mesh网络双向认证需求的认证协议,不仅具有可证明的安全性,且通信开销较原协议降低60%以上.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基于无线局域网和3G互联网络的接入认证协议.该协议对无线局域网访问网络的身份进行验证,抵御了恶意访问点的重定向攻击行为,采用对3G移动用户的局部化认证机制和基于快速签名的离线计费方法,有效地提高了重认证过程的效率.仿真结果表明,该协议的平均消息传输延时相对于扩展认证密钥协商协议缩短了大约45%,利用该协议3G移动用户可以在无线局域网网络中平滑地漫游和切换.  相似文献   

9.
针对智能卡登录系统中远程身份认证和密钥交换问题,提出一种具有通用可组合安全的基于口令的匿名认证密钥交换协议——πpAKE.该协议采用匿名技术进行登录认证及信息存储管理,使用Diffie-Hellman(DH)算法实现数据交换,同时生成临时会话密钥.由此节省了登录的运算开销,且协议具有前向安全性.研究从形式化论证角度出发,利用通用可组合安全认证理想函数FAUTH模型和密钥交换理想函数FKE模型,构建πpAKE的通用可组合安全模型,并在此模型下,对πpAKE安全性进行论证,结果表明,该协议具有通用可组合的安全性能.  相似文献   

10.
为增强无线网络接入认证的安全性,结合可信计算技术和无证书公钥密码体制,提出一种无线环境下的可信网络连接协议.该协议仅需6轮交互就能实现STA与AP之间的双向身份认证和会话密钥协商,同时实现AS对STA的平台可信性验证.安全性和性能分析表明,与IEEE802.11i的接入认证方案相比,新协议的安全性能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身份公钥的移动IP认证方案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基于身份的公钥系统,设计一个移动IP的认证方案. 该方案实现移动IP各实体间的相互认证和可确认的密钥协商,并向移动用户提供匿名服务,保证用户身份和位置信息的机密性. 通过对协议的安全性分析,表明该方案满足移动IP的安全需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一种基于CCDH假设的简单三方密钥交换协议(S-3PAKE协议),指出了该协议未对攻击者可能的身份进行全面考虑,缺乏完备认证机制的缺陷,阐明了当攻击者本身就是与服务器共享一对认证口令的合法用户时,该协议不能有效地抵抗在线口令猜测攻击,并提出了一种对S-3PAKE协议进行在线口令猜测攻击的具体方法。使用该方法,攻击者只需与服务器进行通信,即可对其他用户的口令进行猜测分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先对Xu等人近期提出的一个基于智能卡的动态身份用户认证(简称XJWM)方案进行分析,指出其不能抵抗冒充攻击和密钥泄露攻击,且不能实现前向安全和后向安全. 然后利用Diffie-Hellman密钥协商算法及生物认证技术,提出一个新的多服务器环境下多因子远程匿名认证密钥协商协议,有效弥补了XJWM方案存在的安全缺陷. 最后,用改进的BAN逻辑证明了新方案密钥协商的正确性、会话密钥机密性与新鲜性以及双向认证性.性能与安全性分析说明新方案在少量增加通信、存储和计算量的情况下具有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4.
分析并证明了一个基于ID的身份认证方案易受重置攻击,从而导致方案在冒充攻击下是不安全的。针对上述安全漏洞,通过改进原方案的安全策略和身份认证信息,提出一个改进的可有效对抗重置攻击和假冒攻击的身份认证方案。安全性分析表明,在相同的困难性假设下,改进方案的计算量和通信量较原方案明显降低,并且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提出一种无线网络的匿名身份认证方案,利用双线性对、哈希函数和对称加密算法等内容实现移动用户的匿名身份认证问题,并从性能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对方案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该方案安全有效,实现了移动用户的匿名身份认证,也实现了对象间的双向认证,因此该方案能满足无线网络通信环境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移动通信应用越来越广泛,其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可是,移动设备计算能力较低,难于进行大量的复杂密码运算,采用哈希函数代替数字签名进行身份认证,能有效地降低通信中移动端的计算量.在全面分析了可用于移动通信中的MAP协议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可相互认证的密钥协商协议MAKAP,新协议在计算复杂度、实现成本和通信开销方面都具有一定的优势.采用形式化分析的SVO逻辑方法分析,新协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