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了解原发性食管腺癌的手术治疗情况及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探讨其与同期手术治疗的食管鳞癌的类同和差异。方法:对42例食管腺癌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同期1938例外科治疗的食管鳞癌进行对比分析;利用SPSS软件对可能影响原发食管腺癌及鳞癌预后的多个因素进行分析.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食管腺癌患者的男女比为4.3:1,发病中位年龄61岁,平均病程4个月,肿瘤平均长度5cm: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8.1%和7.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0%、35.7%、16.7%。结论:原发性食管腺癌与食管鳞癌在一般临床特征上相似,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食管腺癌患者预后取决于肿瘤病理分期、侵犯深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规范根治性手术及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告27例经组织学证实的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其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1.5%、51.9%和22.2%,治疗后5年内约有76.9%的病人死于肿瘤局部未控、复发或远处转移,影响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预后的主要因素为其临床分期、肿瘤外侵程度和有无淋巴结转移等。根据本文结果,笔者认为食管腺癌的生物学特性与肺腺癌基本相似;其发生与Bsrrett's食管可能无明显关系;对于较早期患者应采取积极的根治性手术,手术切除后如何配合有效的放疗和化疗仍是提高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疗效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食管腺癌的手术和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对48例食管腺癌患者的手术结果进行分析,与同期手术的食管鳞状细胞癌对比,找出影响预后的因素。结果食管腺癌患者的男女比为5:1,发病中位年龄60岁,平均病程5个月,肿瘤平均长度5.5cm,手术切除率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8.7%和6.3%,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9.9%、37.6%、18.5%。结论原发性食管腺癌与鳞状细胞癌临床特征相似,腺癌淋巴结转移率高,其预后取决于病理分期、侵犯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发现、诊断并规范手术及综合治疗是改善预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寻找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的规律,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和生存率。方法:总结32例手术病理证实为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的临床资料,包括组织学来源,病理组织分型、生物学特性、诊断、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分别进行讨论。结果: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的预后较食管鳞癌差,仅1例生存3年以上。结论:食管腺癌的综合治疗、主张以手术为主,不提倡常规术前放疗或化疗。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食管腺癌外科治疗的远期疗效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报告28例原发性食管腺癌,手术切除率100%,手术切除死亡率3.6%,经随访1~15年,1、3、5年生存率分别是77.8%、48.1%、29.6%;按国际TNM分期,Ⅱ期、ⅢⅣ期病例5年生存率依次为46.7%、8.3%,与同期1224例食管鳞癌5年生存率,Ⅱ、Ⅲ、Ⅳ期5年生存率(33.9%,44.4%,10.3%)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有关因素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食管腺癌与鳞癌一样可有较好的远期疗效。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肿瘤外侵与否、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灶分期以及肿瘤的组织学类型和肿瘤的分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了解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PES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对47例PESC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食管鳞癌及腺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ESC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为93.6%、17.0%和2.1%,与食管鳞癌及腺癌相似。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病变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袭深度及手术性质  相似文献   

7.
自1984年4月至1989年4月,我院共手术治疗原发性食管腺癌15例,其中男女之比为6.5:1,5年生存率仅6.67%,与食管鳞状细胞癌相比,原发性食管腺癌预后较差。文中还结合文献复习、讨论了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发生、临床特点及处理。  相似文献   

8.
目的:回顾分析原发性食管腺癌的临床特征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1984年9月-1997年11月共收治食管腺癌20例,就诊时45%患者出现远处淋巴结转移,15%出现远处器官转移,单纯放疗16例,采用^60Co外照射,DT60-75Gy,放疗+化疗2例,手术+放疗2例。结果:治疗后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0%、20%、0。结论:食管腺癌恶性程序高,进展快,易血行转移,预后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对10例食管癌高发区的原发性食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32例门诊病人的Berrett氏食管内镜粘膜活检标本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进行了抗癌基因P53的检测。结果表明:30%的原发性食管腺癌和47%的Barrett氏食管出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表明P53阳性表达可能是Barrett氏食管上皮到食管腺癌发生过程中一个极早期的改变。对这些病人将进行期的随访研究。在国人中,原当性食管腺癌和Barr  相似文献   

10.
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附29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分别进行了探讨。方法1975年~1994年间手术治疗原发性食管腺癌29例,单纯腺癌18例,腺鳞癌11例。结果术后仅2例生存超过3年,预后均较食管鳞癌差。结论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提高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生存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对原发性食管腺癌的外科治疗和综合治疗分别进行了探讨。方法 1975年-1994年间手术治疗原发性食管腺癌29例,单纯腺癌18例,腺鳞癌11例。结果 术后仅2例生存超过3年,预后均较食管鳞癌差。结论 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提高原发性食管腺癌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对10例食管癌高发区的原发性食管腺癌手术切除标本和32例门诊病人的Barrett氏食管内镜粘膜活检标本进行了病理组织学检查,同时进行了抗癌基因P53的检测。结果显示:30%的原发性食管腺癌和47%的Barrett氏食管出现P53蛋白的阳性表达,表明P53阳性表达可能是Barrett氏食管上皮到食管腺癌发生过程中一个极早期的改变。对这些病人将进行长期的随访研究。在国人中,原发性食管腺癌和Barrett氏食管的关系,尚需进一步的、多方面的深入研究来确定。  相似文献   

13.
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附24例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提高膀胱腺癌的诊断与治疗水平。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4例膀胱腺癌患者资料。原发性膀胱腺癌23例,原发性膀胱腺癌行根治性膀胱全切除术+尿流改道术9例,行广泛性扩大膀胱部分切除术11例;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2例;未予手术治疗2例。结果:膀胱腺癌占同期膀胱癌的1.6%。22例获得随访,时间为3个月~9年,2例患者失访。本组1年生存率为63.7%,2年生存率50.0%,5年生存率为26.3%。结论:原发性膀胱腺癌宜行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对复发、转移性患者应采用综合治疗,以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18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较少见,1975~1994年我院共收治18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术后仅1例生存超过3年,预后较食管鳞癌差。食管腺癌的组织来源有四种:食管腺体、异位胃粘膜、食管粘膜上皮的基底细胞或Barrett食管,其中以来自Barrett食管恶变者占大多数。其病理组织学可分为单纯腺癌、腺鳞癌、腺棘癌、腺样囊性癌和粘液表皮样癌。最终诊断须靠病理组织学检查,采用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望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原发性肾上腺皮质腺癌的治疗及预后。方法:分析21例肾上腺皮质腺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术后随访1-5年,生存2年以上11例(52.4%),5年以上5例(23.8%)。结论:肾上腺皮质腺癌预后差,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目前治疗肾上腺皮质腺癌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同时性食管贲门重复癌34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6年1月至1994年12月,我们收治同时性食管贲门重复癌34例,占同期食管,贲门癌病人的0.7%。全组食管病变全部为鳞癌,贲门病变中腺癌32例,恶性纤维组织瘤和滑肌肉瘤各1例。术前诊断率70.6%,手术切除率79.4%,术后1,3,5年生经分别为87.5%、45.0%和18.8%。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高龄原发肺癌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从1990年8月到1995年12月,我们为84例70岁以上高龄原发性肺癌患进行手术治疗。男67例,女7例。其中鳞癌54例,腺癌21例,混合癌6例,其它3例。Ⅰ~Ⅱ期53例,Ⅲ分别为68.1%、42%、20.3%。结论:(1)对高龄原发性肺癌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年龄不是手术禁忌,应考虑患生理年龄及家族寿龄趋势。(2)不必过分强调手术根治性,即使姑息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食管单纯腺癌12例报告彭玉兴,王建华,赵文太河北省邢台市人民医院胸外科(邢台市054031)原发性食管腺癌比较少见,我院自1974年6月至1992年12月发现食管单纯腺癌12例,现结合文献复习,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2例中,男5例,女7例,...  相似文献   

19.
73例局限期食管小细胞癌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柴立勋  孙克林 《中国肿瘤临床》2006,33(16):948-949,951
目的:对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和治疗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方法:回顾分析73例食管小细胞癌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全组手术切除率94.5%,根治性切除率89.0%,手术死亡率1.4%.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50.7%、13.7%、8.2%。结论: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癌是一种少见而预后较差的恶性肿瘤。Ⅰ,Ⅱ期病例。外科手术是主要治疗手段,术后化疗可以提高疗效;对Ⅲ,Ⅳ病例,则应以化、放疗为主要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前,外科治疗仍是食管癌治疗的主要手段,食管全长或近全长切除是近年来提倡的术式。我院1992年9月~1998年9月对369例食管癌施行食管次全切除颈部食管胃吻合术,临床观察效果满意,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男254例,女115例;年龄34~79岁,平均55岁。食管上段者43例,中段者210例,下段者116例;X线片癌灶长度5~12cm,<3cm者约占20%。本组病人大多数是中晚期,合并心肺慢性疾病89例(24.9%)、原发性高血压病44例(11.9%)及糖尿病3例(0.8%)。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