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根据望新水产良种场计算机储存的数据,对亲鱼生产效率、亲鱼使用率、鱼苗生产成本和鱼苗销售等有关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该场投产的亲鱼大多处于壮年期;该场投产的亲鱼只占生产用亲鱼的60%左右;饲料、维修、材料等价格上涨是鱼苗生产成本上升的主要因素;该场鱼苗合同完成率、鱼苗销售品种、数量及地区都发生了新的变化,但北方地区仍占该场鱼苗销售量的70%左右。  相似文献   

2.
1991年秋催产草鱼、鲂、鲢、鳙亲鱼256组,共获鱼苗5040万尾。平均催产率78.2%,受精率71.9%,孵化率75.4%。秋繁鱼苗当年可育成10cm以上鲢、鳙鱼种和8cm以上草鱼、鲂鱼种。鱼苗到鱼种成活率为37.2%。秋繁亲鱼次年春繁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基本不受影响,产卵量比往年未秋繁者低6.8%~9.6%,卵径、卵粒重和鱼苗体长等无显著差异。草鱼、鲢、鳙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春繁后经60天左右强化培育,卵巢中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可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3.
1991年秋催产草鱼、鲂、鲢、鳙亲鱼256组,共获鱼苗5040万尾。平均催产率78.2%,受精率71.9%,孵化率75.4%。秋繁鱼苗当年可育成10cm以上鲢、鳙鱼种和8cm以上草鱼、鲂鱼种。鱼苗到鱼种成活率为37.2%。秋繁亲鱼次年春繁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基本不受影响,产卵量比往年未秋繁者低6.8%~9.6%,卵径、卵粒重和鱼苗体长等无显著差异。草鱼、鲢、鳙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春繁后经60天左右强化培育,卵巢中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可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4.
唐玉华 《当代农业》2013,(24):36-37
冬季是亲鱼性腺发育早期.这段时期亲鱼培育的好坏.不仅影响到亲鱼怀卵量的多少.而且对理年春季孵化生产、鱼苗鱼种供应等生产过程也将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抓好冬季亲鱼培育管理工作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5.
为在实际生产中,减少人工繁殖后亲鱼死亡率,从亲鱼培育、催产亲鱼选择、网具及运输工具种类选择和使用、产后亲鱼护理、亲鱼还塘后的管理等方面分析亲鱼产后死亡的原因及对策,以期对鱼苗生产单位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6.
唇[鱼骨]人工繁殖和鱼苗培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了唇[鱼骨]的亲鱼培育、人工繁殖、孵化和鱼苗培育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唇[鱼骨]野生亲本在池塘条件下经人工驯养可达性成熟;在水温19.0—21.0℃时经一次性注射LRH—A、HCG和DOM混合催产剂,其效应时间18-21.5h;采用人工催产,自然产卵及人工授精,流水孵化,豆浆法培育鱼苗等方法,2005-2006年共催产雌鱼44尾,平均催产率81.5%,共产卵45.7万粒,平均受精率82.6%,孵化率77.4%,共孵出鱼苗24.5万尾。鱼苗经25—30d培育后可达3cm以上,平均成活率为65.5%,共培育夏花15.1万。  相似文献   

7.
正麦穗鱼又名嫩子鱼,该鱼肉质细嫩鲜美、肌间刺少,蛋白质和钙质含量高,适于加工成火焙鱼。目前,市场上的麦穗鱼普遍来源于野生,且供不应求,鲜鱼价格在30元/公斤左右,干品100元/公斤左右,养殖利润是养殖常规鱼类的2~3倍。一、麦穗鱼苗人工繁殖技术1.人工繁殖亲鱼的选择选用1冬龄的鱼作亲鱼,要求亲鱼健康无病、游泳迅速、体色  相似文献   

8.
亲鱼培育一般分为产后护理、秋季培育、冬季培育和春季培育四个阶段。冬季培育阶段由于气温低,亲鱼活动减少,摄食能力弱,常发生鱼病, 如管理不善,会对来年的亲鱼人工孵化生产、鱼苗鱼种供应、成鱼养殖等几个生产过程产生很大影响。预防冬季亲鱼掉膘,应着重抓好以下工作。合理配养。合理的放养密度是保证亲鱼培育成功的重要条件。亲鱼放养  相似文献   

9.
杨保国 《新农村》2003,(11):20-20
许多养鱼场和养鱼专业户的实践证明,冬季投放鱼种,既可提高鱼苗成活率,减少损耗;又可促进早春生产,使成鱼增产30%左右。因此,冬放鱼种值得提倡。  相似文献   

10.
1 目前全省农药生产、销售及使用现状 1.1农药生产呈现良好势头 陕西省农药产业基础一直比较薄弱,90年代以前,省内生产企业寥寥无几,生产品种单一,规模较小。,近10年来,全省农药产业迅速崛起。2005年底统计,全省在国家化工部门正式登记的定点农药生产厂家58个,占全国定点生产企业总数约3%,而能够正常开工生产的厂家49个,年商品农药生产总量约1.6万吨左右,占国内生产总量约2%,生产总值约5亿元。已取得国家登记的农药产品数720多个。占国内农药登记总数约4%左右。从生产规模上看,相对较大的企业数不超过10户,单一企业年生产总值约3000万-6000万元。多数小企业年生产能力一般不足1000万元。所产农药在省内销售份额不足20%,销往外地占80%,少数产品在农药界稍有出名.在省内市场销售份翱辅女.占该产品生产量的50%-60%。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草鱼、鲢、鳙、团头鲂4种养殖鱼类在鱼苗期、1龄期、2龄期的RNA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指出RNA/DNA的变化规律与鱼类的生长情况一致,因此,RNA/DNA可以怍为评定这4种养殖鱼类在鱼种阶段生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草鱼、鲢、鳙、团头鲂4种养殖鱼类在鱼苗期、1龄期、2龄期的RNA和DNA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指出RNA/DNA的变化规律与鱼类的生长情况一致,因此,RNA/DNA可以怍为评定这4种养殖鱼类在鱼种阶段生长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太湖人工放流鲢、鳙效果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分析了1992年和1993年度太湖人工放流鲢、鳙以后的捕捞产量、生长速度和肥满度等指标。1992年太湖鲢、鳙鱼种的放流量为923×104尾,252.16t.该年鲢、鳙捕捞产量为1379.71t,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9.99%。1993年2种鱼的放流量增加为1132×104尾,354.24t,捕捞产量上升为1670.10t,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11.87%。1984年以来,十年间放流鲢、鳙鱼的年平均产量达1450.8t,已接近五十年代鲢、鳙天然资源渔产量的最高记录。表明太湖人工放流鲢、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稳定和提高太湖鱼产量有积极作用,在调整和改善太湖水产资源的合理结构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根据太湖的环境条件、浮游生物的丰盛程度和鲢、鳙的生长速度和肥满度等指标的分析,认为鲢、鳙还有增产的潜力,还可适当增加放流量。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分析了1992年和1993年度太湖人工放流鲢、鳙以后的捕捞产量、生长速度和肥满度等指标。1992年太湖鲢、鳙鱼种的放流量为923×104尾,252.16t.该年鲢、鳙捕捞产量为1379.71t,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9.99%。1993年2种鱼的放流量增加为1132×104尾,354.24t,捕捞产量上升为1670.10t,占全湖捕捞总产量的11.87%。1984年以来,十年间放流鲢、鳙鱼的年平均产量达1450.8t,已接近五十年代鲢、鳙天然资源渔产量的最高记录。表明太湖人工放流鲢、鳙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对稳定和提高太湖鱼产量有积极作用,在调整和改善太湖水产资源的合理结构方面也有积极的意义。根据太湖的环境条件、浮游生物的丰盛程度和鲢、鳙的生长速度和肥满度等指标的分析,认为鲢、鳙还有增产的潜力,还可适当增加放流量。  相似文献   

15.
草原畜牧业是浑善达克地区的主体经济,虽然多年来严重超载过牧,但是经济发展非常缓慢。近年来草场的退化和沙化日趋严重,极大的制约着当地牧民的生产和生活,并且对周边地区的生态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沙漠化程度已发展到了非治不可的地步。在开展浑善达克沙地植被恢复与风沙环境综合治理的同时,有必要引导牧民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的培育新产业,进行沙地经济综合开发。因为浑善达克沙地有较多的淡水淖尔,我们在一些地区作了淡水养殖试验及研究,结果表明,浑善达克沙地的水域养鱼是完全可行的,它的水体营养丰富,适宜于不同栖息习性的鱼类生活。有利于多种鱼类混养。小水面季节性养殖,应投放尽可能大的鱼苗,以生长较快的草鱼、鲤鱼和鲢鱼为主;大水面深水越冬养殖的效果较好,应以鲤鱼、鲫鱼、草鱼和鲢鱼为主。因此,应充分利用沙地内较多的淡水淖尔开展多种经营。  相似文献   

16.
草鱼、鲢、鳙秋繁及其对次年春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1年秋催产草鱼、鲂、鲢、鳙亲鱼256组,共获鱼苗5040万尾。平均催产率78.2%,受精率71.9%,孵化率75.4%。秋繁鱼苗当年可育成10cm以上鲢、鳙鱼种和8cm以上草鱼、鲂鱼种。鱼苗到鱼种成活率为37.2%。秋繁亲鱼次年春繁催产率、受精率和孵化率基本不受影响,产卵量比往年未秋繁者低6.8%~9.6%,卵径、卵粒重和鱼苗体长等无显著差异。草鱼、鲢、鳙卵母细胞发育不同步,春繁后经60天左右强化培育,卵巢中未成熟的卵母细胞可发育成熟。  相似文献   

17.
半咸水小型水库面积 44 hm2,1995年和 1996年分别投放鱼种 11 636尾/hm2和11 714尾/hm2,其中鲤鱼占 44. 92 %和 44. 63%,鲢、鳙鱼占 35. 16 %和 34. 92%,鲫鱼占10. 16 %和 10.09%,鲂鱼等占 9. 76 %和 10. 36%,年产鲜鱼 8 491. 4 kg/hm2和 9 107. 7 kg/hm2。年投饵料分别为480 t和 530 t,总投入 171. 92万元和 196. 72万元,盈利 90. 34万元和99.25万元。本文分析了水库10次采样的水质、浮游生物的现存量及其变化和合理密放精养的方法,提出了科学的投饵技术,以及合理密放精养高产技术的综合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丁鱥鱼人工繁殖及鱼苗培育技术,满足广大水产养殖户对丁鱥鱼苗的需求,为加快丁鱥鱼在广西的推广养殖奠定基础。【方法】2004年11月和2005年3月,两次引进丁鱥1龄鱼进行培育,2005年春挑选成熟鱼进行人工繁育。【结果】亲鱼经过半年强化培育,平均体重600g/尾以上,雌雄鱼性腺发育到第Ⅳ-Ⅴ期;以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和地欧酮(DOM)混合物催产,经11~13h的发情效应,均出现产卵行为;经人工孵化和鱼苗培育,第1批的人工孵化率最高,为85.0%,但由于采用池塘孵化,仔鱼遭受池塘敌害生物残食,培育失败;第2、3批的人工孵化率分别为59.3%和63.0%,采用小水泥池孵化,两批共孵化出仔鱼约93.9万尾,培育获得规格为3.0—5.0cm鱼苗64.8万尾。【结论】通过科学合理的亲鱼强化培育、药物催产、人工孵化及鱼苗培育,可以成功繁育获得丁鱥鱼苗,但繁育过程中要注意水温调控,当水温上升到20℃以上、最好稳定在23~27℃时,应及时安排生产,以利于提高丁鱥鱼苗数量和质量。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中下游地区对翘嘴鳜早苗需求大,但存在缺少适时、适口活饵的问题。本文总结了鲫鱼苗培育翘嘴鳜早苗技术,从成本投入、产出情况、经济效益等方面分析了养殖效果。翘嘴鳜早苗培育试验期间总产值是总投入的2.2倍,净利润达344 020元/hm2,效益是常规淡水鱼类苗种培育的5~8倍。以鲫鱼苗为活饵培育翘嘴鳜早苗模式是养殖户增产、增收的好方式,应用前景良好,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