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结扎犬冠状动脉的心肌缺血模型观察药物CD对犬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 结扎犬心脏冠状动脉左前降支 ,观察 6h内CD对左心室收缩压 (LVSP)、左心室压上升速率 (dp/dtmax)和下降速率 (-dp/dtmax) ,心输出量 (CO) ,左室舒张末期压 (LVEDP)的影响。结果 CD(0 .15mg·kg-1,0 .3mg·kg-1)能明显抑制冠脉结扎后造成的LVSP ,dp/dtmax的下降 ,而 0 .6mg·kg-1CD对此无明显影响。CD(0 .15mg·kg-1)还抑制结扎后 -dp/dtmax的下降 ,其他剂量组无明显作用。结论  0 .15mg·kg-1CD能明显改善心肌缺血造成的心功能改变 ,其作用无剂量依赖关系  相似文献   

2.
红花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心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红花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左心室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复制在体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运用SMUP-PC型生物信号处理系统于不同时间点采集左心室功能指标。结果;模型组左心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进行性下降,LVSP,+dp/dtmax,-dp/dtmax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P<01),而LVEDP明显上升(P<01),应用给花注射液后,与模型组相同时间点比较,增强了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结论:红花注射液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左心室功能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
《右江医学》2017,(1):15-19
目的探讨龙血竭对急性心肌梗死家兔左心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家兔随机分为三组,假手术组、心肌梗死组、龙血竭干预组,每组10只。采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法,建立急性心肌梗死模型。观察HE染色的心肌组织结构变化,测量心率、左心室收缩末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龙血竭干预组心肌组织结构明显好于心肌梗死组;心肌梗死组和龙血竭干预组其心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慢,龙血竭干预组心率减慢更明显(P<0.05或0.01)。心肌梗死组、龙血竭干预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其LVSP均明显下降、LVEDP均明显升高,而心肌梗死组与龙血竭干预组比较,其LVSP下降更明显、LVEDP升高更明显(P<0.05或0.01)。心肌梗死组和龙血竭干预组其+dp/dtmax和-dp/dtmax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且心肌梗死组较龙血竭干预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龙血竭对急性心肌梗死家兔左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苦参碱对麻醉家兔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将32只家兔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苦参碱(MT)3.5、7、14mg/kg剂量组,采用左心室插管及股动脉插管后静脉给药,记录注射后1、5、10、20min时家兔的心率(HR)、收缩压(SP)、舒张压(DP)、平均动脉压(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终末舒张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左心室开始收缩至dp/dtmax的间隔时间(t-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等容舒张期左心室内压力下降时间常数(T)等心功能指标。结果注射MT 3.57、1、4mg/kg 1min时,均能使麻醉家兔心率显著减慢(P<0.05或P<0.01);5min时AP上升最为明显(P<0.05或P<0.01)。注射MT 71、4mg/kg 5min时LVSP、LVEDP、 dp/dtm、-dp/dtm、T增加最为明显(P<0.05或P<0.01);注射MT 3.5mg/kg仅在5min时LVSP明显增加(P<0.05)。结论苦参碱具有减慢心率,增强心功能和升高血压的作用,但作用时间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大鼠心室重塑及心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给予辛伐他汀干预.8周后,测定心脏重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及血液中总-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活性,并与假手术组比较.结果:心肌梗死组大鼠右室重量指数(RVWI)、左室重量指数(LVWI)升高(P<0.01),外周动脉压(APS)、舒张压(APD)均降低,心率增快(P<0.01).左室收缩压(LVSP)和心室收缩期室内压上升速率( dp/dtmax),心室舒张期室内压下降速率(-dp/dtmax)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压(LVEDP)升高(P<0.01).血清和心肌NOS、iNOS活性下降(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较心肌梗死组(M组)RVWI、LVWI下降(P<0.01),APS、APD、LVSP、 dp/dtmax、-dp/dtmax均回升(P<0.01),LVEDP回落(P<0.01);血清和心肌NOS、iNOS活性升高.结论:辛伐他汀减轻左室重塑,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6.
袁侨英  覃数 《重庆医学》2004,33(11):1664-1665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心肌氧化损伤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给予辛伐他汀干预. 8周后,测定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及血液中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铜锌-超氧化物歧化酶(CuZn-SOD)活性;血液过氧化氢(H2O2)含量,并与假手术组比较. 结果心肌梗死组(M组)大鼠外周动脉压(APS)、舒张压(APD)均降低,心率增快(P<0.01).LVSP和 dp/dtmax,-dp/dtmax下降(P<0.01), LVEDP升高(P<0.01);心肌、血液中SOD及CuZn-SOD活性下降,H2O2含量升高(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较M组APS、APD、LVSP、 dp/dtmax、-dp/dtmax均回升(P<0.01),LVEDP回落(P<0.01);血清和心肌SOD及CuZn-SOD活性升高,H2O2含量下降.结论辛伐他汀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可能与其提高SOD活性抗氧化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7.
袁侨英  覃数 《重庆医学》2005,34(1):66-67
目的在大鼠结扎前降支致心肌梗死的模型上观察辛伐他汀抑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AngⅡ诱导的活性氧(H2O2)生成,是否有利于改善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作用.方法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心肌梗死模型,给予辛伐他汀干预.8周后,测定心脏重量指数、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及心肌中AngⅡ含量,血液过氧化氢(H2O2)含量,并与假手术组比较. 结果心肌梗死组(M组)大鼠右室重量指数(RVWI)、左室重量指数 (LVWI)升高(P<0.01),外周动脉压(APS)、舒张压(APD)均降低,(P<0.01).左室收缩压(LVSP)和心室收缩期室内压上升速率( dp/dtmax),心室舒张期室内压下降速率(-dp/dtmax)下降(P<0.01),左室舒张末压( LVEDP)升高(P<0.01).心肌、血液中AngⅡ含量升高(P<0.01);H2O2含量升高 (P<0.01).辛伐他汀干预组较M组辛RVWI、 LVWI下降(P<0.01),APS、APD、LVSP、 dp/dtmax、-dp/dtma均回升(P<0.01),LVEDP回落(P<0.01);心肌、血液中AngⅡ含量下降(P<0.01),H2O2含量下降(P<0.01).结论辛伐他汀抑制急性心肌梗死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及AngⅡ诱导的H2O2生成,可能是改善心室重塑和心功能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苦参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苦参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7组: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硝酸甘油组、苦参碱2.5、5、10mg/kg剂量组.应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法制备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记录结扎前、结扎后1、5、15、30、60min大鼠心率(HR)、平均动脉血压(MAP);应用分光光度计法检测血清中肌酸激酶(CK)活性和一氧化氮(NO)含量.结果 静脉注射苦参碱5、10ms/ks均可使大鼠HR、MAP明显升高(P<0.05或P<0.01),此作用在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结扎后15min最明显.静脉注射苦参碱5、10mg/kg,可降低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CK活性(P<0.05或P<0.01);静脉注射苦参碱2.5、5、10mg/kg,可增加急性心肌缺血大鼠血清NO含量(P<0.05或P<0.01).结论 静脉注射苦参碱对大鼠急性心肌缺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大鼠心肌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心肌细胞骨架蛋白α辅肌动蛋白(α-actini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心功能的关系。方法 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缺血30min组(I30min),缺血1h组(I1h),缺血1h再灌注2h组(IR),每组各8只。通过结扎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建立急性心肌缺血及再灌注模型,记录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上升最大速度(+dp/dtmax)、左室内压下降最大速度(-dp/dtmax)。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心肌中α-actinin含量和分布。ELISA法定量检测各组心肌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I3K)和磷脂酶C(PLC)含量。急性分离大鼠心肌细胞,并用PI3K抑制剂(LY-29400)和PLC抑制剂(U-73122)处理细胞,观察其对心肌细胞收缩舒张能力及对α-actinin含量的影响。结果 (1)随缺血时间延长,大鼠LVSP、+dp/dtmax、-dp/dtmax下降,LVEDP升高;再灌注后LVSP、+dp/dtmax、-dp/dtmax回升,LVEDP回落,但不能恢复到缺血前水平。(2)免疫组化染色观察到随缺血时间延长,α-actinin出现点状、片状缺失,含量下降。(3)急性缺血过程中PI3K和PLC含量逐渐增加(P<0.05)。(4)应用LY-294002及U-73122后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幅度较缺血组明显增加(P<0.05)。(5)应用LY-294002及U-73122后心肌细胞α-actinin免疫荧光强度较缺血组增加(P<0.001)。结论心肌缺血时心肌细胞骨架蛋白α-actinin的含量减少可能与缺血后PI3K和PLC含量增加有关,并且α-actinin结构与含量变化可能是导致心肌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府逐瘀汤对兔心肌缺血再灌注过程中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大白兔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的方法制备缺血再灌注模型,观测左室内压(LVS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左室舒张终末压(LVEDP)及心律失常发生率的变化和组织结构改变。结果缺血期及再灌注期间MI/RI模型组和血府逐瘀汤各治疗组动物的LVSP、+dp/dtmax、-dp/dtmax均较缺血前明显降低,LVEDP较缺血前明显升高(P〈0.01)。而复灌后,各个时间段,血府逐瘀汤各组LVSP、±dp/dtmax均明显高于MI/RI模型组,LVEDP低于MI/RI模型组。但缺血前各组动物之间各项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血府逐瘀汤各剂量治疗组心律失常评分均明显低于MI/RI模型组。结论血府逐瘀汤可以降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时心律失常的发生率、改善心功能,对缺血再灌注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单独静脉快速推注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后兔模型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健康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各6只。SG组:假手术后予静推5%葡萄糖液;SA组:假手术后予5mg/kg胺碘酮静脉快速推注:AG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静推5%葡萄糖液;AA组: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后予5mg/kg胺碘酮静脉快速推注。记录推注药液后30min各组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左心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与SG组比较,SA组兔子在推注胺碘酮后即刻出现MAP下降、伴随LVSP、HR、-dp,dtmax、+dp/dtmax下降,LVEDP升高,以推注后即刻至2min最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在2min时与AG组比较,MAP快速下降(36±4)%,HR减慢(14±1)%,LVSP下降(37±5)%,+dp/dtmax下降(49±4)%,-dp/dtmax下降(31±4)%,LVEDP升高(22±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A组MAP(2~10min)、+dp/dtmax(4~30min)、LVEDP(6~20min)与SA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血管活性药物支持下,单独静脉快速推注胺碘酮后即刻出现显著的心血管负性抑制,以心肌收缩功能抑制为主;这种心肌收缩功能抑制在急性心肌梗死情况下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法舒地尔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心肌组织Bc1-2、Bax表达及血流动力学功能影响。方法选取雄性Wistar大鼠,结扎其左前降支制作AMI模型,将术后24h存活的大鼠随机分为治疗组和AMI组。另随机选取10只大鼠作为假手术组,只在其左前降支下穿线不结扎。治疗组给予法舒地尔5mg/kg腹腔注射,每日2次;AMI组和假手术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周后分别测其血流动力学指标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dp/dtmax、-dp/dtmax);RT-PCR法测定Rho激酶mRNA的表达;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测定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表达的变化。结果AMI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心肌组织Rho激酶mRNA、凋亡相关蛋白Bcl-2及Bax表达与假手术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F=14.79~178.79,q=4.85~24.95,P<0.01)。与AMI组相比,治疗组大鼠血流动力学指标改善,心肌组织Rho激酶mRNA表达减少,凋亡相关蛋白Bcl-2表达增加,Bax表达减少,差异均有显著性(q=3.20~15.11,P<0.05、0.01)。结论Rho激酶参与了AMI后心肌细胞凋亡及心力衰竭的进展,法舒地尔通过抑制Rho激酶的表达减少细胞凋亡,保护缺血心肌,延缓心力衰竭进程。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索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不同结扎处理后,对心肌形态学及心功能的影响,以建立适合移植干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研究的稳定、可靠和更合乎发病机理的动物模型。方法:雄性W istar大鼠70只,随机分为六组即:假手术组、结扎(15 m in、30 m in、45 m in、60 m in)再灌、结扎非再灌。于处理后1 d、1周、2周或4周动态观察心肌梗死变化,并于处理一月后测量动脉收缩压(ASP)、动脉舒张压(ADP)、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压(LV-EDP)及左室压力上升及下降最大速度(±dp/dtm ax)。结果:引起明显的心肌梗死至少需要结扎30 m in。结扎(45m in、60 m in)再灌、结扎非再灌的心肌梗死明显,并观察到梗死区域心肌已绝大部分纤维化,且梗死面积变化较恒定。同时测定不同结扎时间心功能的变化发现,结扎(45 m in、60 m in)再灌或结扎非再灌各组ASP、ADP、LVSP、±dp/dtm ax显著下降,LVEDP明显升高。并且不同结扎时间处理后,大鼠心功能的变化与心肌梗死后的梗死面积变化密切相关。结论:建立了在实验大鼠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中上1/3处结扎45 m in以上的大鼠心肌梗死模型,不仅合乎临床心肌梗死的发病机理,而且梗死部位、梗死区域面积稳定,适合于移植细胞再生修复心肌梗死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大鼠同种异体骨髓单个核细胞(BM-MNCs)急性心肌梗死区内移植对左室重构的影响.方法:健康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8只)、对照组(12只)、移植组(12只).假手术组单纯开胸但不结扎冠状动脉;对照组和移植组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的方法建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分别将制备的培养基和同种异体BM-MNCs悬液心外膜下植入对照组和移植组梗死心肌周围.移植术后4周,超声心动图及血流动力学检查评价左室形态及左室功能,并观察梗死区心肌内移植的BM-MNCs及其周边组织的形态学特点.结果:移植术后4周,与假手术组相比,对照组及移植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Ds)、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和左室舒张末压(LVEDP)均升高(P<0.01),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压最大上升速率( dp/dtmax)和左室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均降低(P<0.01).移植组LVEDs、LVEDd和LVEDP低于对照组(P<0.01),LVEF、LVFS、 dp/dtmax和-dp/dtmax高于对照组(P<0.01).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证实移植组心肌梗死区内有BrdU标记阳性的BM-MNCs移植细胞存活.结论:同种异体BM-MNCs移植可以减轻左室重构,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的心脏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槐定碱对心肌梗死大鼠心功能及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方法制备SD大鼠心肌梗死模型,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槐定碱低、中、高(5、10、20 mg/kg)剂量组,另设假手术组,每组10只。实验结束后测定左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和心脏质量指数(HM/BM),用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各组大鼠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对照组的±dp/dtmax降低,LVEDP升高,HM/BM升高(P均<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加药各组的±dp/dtmax升高,LVEDP降低,HM/BM降低,除低剂量组-dp/dtmax外,余者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电镜结果显示假手术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排列整齐,线粒体结构正常。模型对照组大鼠心肌细胞肌丝溶解,线粒体肿胀,嵴模糊不清,有显著的病理学改变;槐定碱低剂量组的肌丝溶解有轻微恢复,中、高剂量组肌丝溶解现象消失,肌丝排列整齐。结论槐定碱能改善心肌梗死大鼠的心功能,减轻心肌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糖尿病心肌病(DCM)大鼠心功能的影响。方法:20只Wistar大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制作糖尿病模型,4周后随机取10只予ATRA20 mg/(Kg.d)灌胃(维甲酸组),另10只予等量纯净水(糖尿病组)。8周后分别测量各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收缩压(LVSP)、左室舒张末期压(LV-EDP)、室内压最大上升速率(+dp/dtmax)、室内压最大下降速率(-dp/dtmax)和室内压上升达最大速率所需时间(t-dp/dt),电镜观察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另设对照组。结果:全反式维甲酸可使糖尿病大鼠LVMI、LVEDP和(t-dp/dt)值降低、LVSP、(+dp/dtmax)和(-dp/dtmax)值升高,其可明显减少心肌间质内胶原堆积和线粒体肿胀,肌原纤维断裂、溶解现象较轻,细胞排列较整齐;微血管腔内皮细胞肿胀较糖尿病组轻。结论:全反式维甲酸可改善糖尿病大鼠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轻心肌肥厚,对糖尿病大鼠心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