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目的:总结36例鼻内镜联合唇龈切口进路切除鼻咽侵及翼腭窝占位的手术配合及护理体会。方法:对36例鼻咽侵及翼腭窝占位患者采用鼻内镜联合唇龈切口进路切除手术的护理配合。结果:本组36例患者中,有34例术毕安返病房,有2例术中出血超过5000ml,术后转SICU观察、对症治疗,分别于术后第2,3天返病房。36例患者手术效果满意,无术后并发症。结论:术前做好患者心理护理,认真准备手术器械;术中密切关注手术进展,默契配合手术,严格无菌操作,可提高手术配合质量,保障患者手术安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罕见翼腭窝肿瘤内镜下经鼻切除术的配合技巧,总结护理经验。方法对2例罕见翼腭窝肿瘤患者进行经鼻内镜下入路手术,术前予充分准备,术中予熟练巧妙的配合,术后影像学复查。结果 2例患者手术时间缩短到2.5~3h,术中无明显出血,术后1周复查CT,肿瘤全切无残留,术后不适症状消失。结论罕见翼腭窝肿瘤内镜下经鼻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费用低,切除肿瘤更彻底。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巧妙的术中配合,是保证手术效果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探讨鼻内镜下行鼻腔入路到达翼腭窝切除三叉神经上颌支的手术配合要点,认为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的心理护理及物品准备,术中熟悉手术步骤及内镜器械的正确使用,医护人员的密切协助是手术顺利进行、患者治疗成功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4.
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入路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翼腭窝手术的可行性与解剖路径。方法10%甲醛充分固定的5例(10侧)成人头颅湿标本,在电视监视下,从鼻腔置入0°鼻内镜,依次切除中鼻甲、钩突、筛泡以及前后组筛房,扩大上颌窦口后咬除上颌窦口后部腭骨垂直部直达其与蝶骨交界处,全部切除上颌窦后壁内侧半骨壁,显露翼腭窝。分别用0°、30°鼻内镜充分暴露翼腭窝内的结构,逐层进行解剖,记录所涉及到的组织结构,探查其毗邻关系。结果所有标本均能满意显露翼腭窝。翼腭窝显露范围向上达眶尖,向下达翼腭窝底壁,向外能完全暴露翼突外板上半部分以及翼突根部,部分显露颞下窝。结论鼻内镜下可以满意显露翼腭窝,安全控制翼腭窝内所有血管神经等重要组织。  相似文献   

5.
鼻内镜下切除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詹水涌 《医学临床研究》2009,26(7):1339-1340
【目的】探讨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鼻内镜下手术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室2003-2008年9例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例患者全部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出血量800~1600mL,平均1260mL;手术时间2.0~4.5h,平均3.1h;住院时间10~18d,平均12.4d。9例患者术后随访6个月,2例患者有反复头痛,5例患者遗留鼻腔干燥,4例患者鼻腔有粘连,患侧鼻咽部有肉芽生长。随访期内未发现复发病例。【结论】鼻内镜手术切除侵犯翼腭窝、颞下窝鼻咽纤维血管瘤,其颅面部损伤小、术中出血少、术野清晰、疗效确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总结鼻内镜下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手术技巧及远期疗效.方法 对2000年7月~2007年10月67例住院治疗的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情况,采取标准式鼻内镜手术、扩大式鼻内镜手术或鼻内镜联合鼻外进路手术,术后随访4~10年,并观察远期疗效.结果 术中可达到内镜直视下切除肿瘤,全部病例无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统计标准式鼻内镜手术病例35例,其中复发5例;扩大式鼻内镜手术17例,其中复发2例;联合进路15例,其中复发2例.总复发率为13.4%(9/67).结论 鼻内镜手术是治疗鼻腔鼻窦内翻性乳头状瘤安全、有效的方法,根据病变范围及分期选择合适的手术方式并保证肿瘤在明视下切除是临床需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背景:正确理解翼腭窝解剖是翼腭窝手术的关键,翼腭窝可视模型对帮助医生详细了解内镜下翼腭窝的复杂结构非常重要.目的:建立翼腭窝三维可视模型显示内镜下翼腭窝的相关解剖结构,为翼腭窝手术入路提供指导.方法:依据一位患者冠状位CT血管成像数据,通过MOI自由设计大师和SketchUp软件构建三维数字模型,进行手术计划,模拟经鼻内镜入路,开放上颌窦口,去除上颌窦后壁,进入翼腭窝,提供特定视野及空间方向观察.结果与结论:成功构建翼腭窝及相邻解剖结构的可视模型,为鼻内镜手术入路提供帮助,使用者可与模型进行交互作用并可任意操作模型(包括射线模式,内部观察),可在特定视野内随时观察,为手术计划提供准确的形态信息,包括颌内动脉及其分支,腭降动脉,蝶腭动脉,后鼻动脉,圆孔,翼管,蝶窦,眶下裂,视神经管,翼突,颈内动脉等.可见内镜下空间方向发生改变.结果提示,SketchUp和MOI构建翼腭窝模型方法简单可行,可帮助理解内镜下翼腭窝的解剖结构,可模拟手术过程.  相似文献   

8.
1例上颌骨拆装、翼腭窝神经鞘膜瘤切除的术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于2004年7月22日采用上颌骨拆装治疗翼腭窝肿瘤,即将上颌骨游离取出,自鼻腔外侧壁切除中鼻甲及鼻道外侧壁,可清楚显露翼腭窝内肿物,肿物摘除后再将游离上颌骨复位并以钛合金钢板固定。现就我院1例上颌骨拆装治疗翼腭窝神经鞘膜瘤切除术后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开窗治疗上颌骨囊肿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48例上颌骨囊肿患者分为实验组(n=24)和对照组(n=24)。对照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下鼻道开窗,实验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泪前隐窝入路手术。观察两组患者的手术切除效果、手术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48例患者均成功切除上颌骨囊肿,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鼻内镜下经泪前隐窝入路治疗上颌骨囊肿能彻底清除病变组织,缩短手术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治疗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0.
总结1例影像导航鼻内镜下翼腭窝肿物切除伴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的围手术期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术后心理护理、一般护理、生命体征的观察、指套水囊和出血的观察及护理、放射性粒子^125I的安全及护理、疼痛的护理、饮食的护理、输液的护理和出院指导等,以降低手术风险,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1.
CT定位下经鼻内镜筛窦进路行眶内手术患者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定位下经鼻内镜筛窦进路行眶内手术患者的护理措施。方法对2002—2005年16例在CT定位下行鼻内镜筛窦进路眶内手术患者进行术前、术后的心理护理、严密的病情观察与护理及与医生的密切配合。结果16例患者全部治愈,护理效果满意,未见并发症。结论术前、术后对患者进行严密监测,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有助于及时、准确地防治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控制性降压下内窥镜鼻窦鼻腔手术的护理配合方式,总结积累经验.方法 将80例全麻下行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分为控制性降压组及非控制性降压组,回顾性分析其护理配合方法和操作程序.结果 降压效果满意,控制性降压组出血量少于非控制性降压组(P<0.05),输注的液体量少于非控制性降压组(P<0.05),且护理配合得当手术时间明显缩短(P<0.05).结论 控制性降压能明显减少术中出血量及液体输注,从而缩短手术时间,而护理策略应着重于术中的循环、出血量以及术后的呼吸、神经系统的密切观察并协助医师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喉部疾病手术方式新选择。方法回顾分析182例喉部疾病的手术方法。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支撑喉镜下,一手持鼻内窥镜进行照明、监视、放大,另一手持器械切除新生物。结果术后均无并发症,随访1~4年,所有病例均获治愈,无复发。结论经鼻内窥镜、支撑喉镜下切除喉部新生物,有术中病灶显示清晰、视野放大、操作简单、治疗效果好等优点,是一种良好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为提高单孔辅助胸腔镜(VATS)下气管隆突肿瘤切除+隆突重建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对1例单孔VATS下隆突肿瘤切除+隆突重建术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护理对策及相关手术配合要点。结果 经过医护默契配合,历时4 h,手术顺利完成,术中出血仅约100 ml,术后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结论 该手术难度大、手术时间较长,医护全方位协作紧密配合是手术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经胸入路内窥镜下甲状腺切除术的术中护理配合方法。方法针对腔镜下行甲状腺腔镜切除术1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做好以下配合,包括做好术前访视,培训护士熟悉和掌握内窥镜精密仪器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加强术中巡回护士、洗手护士及术者之间的默契配合。结果经胸入路内窥镜下14例患者甲状腺切除手术术程顺利,全部成功,无并发症,术后无复发。结论手术室护士掌握内窥镜操作的相关知识、熟悉手术步骤及配合方法是手术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6.
三种方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栖如  赵荣 《华西医学》2010,(8):1468-1470
目的比较3种方法治疗鼻前庭囊肿的优缺点,探讨鼻前庭囊肿的最佳治疗方法。方法 2002年1月-2008年6月收治鼻前庭囊肿患者84例,随机分为3组,分别采用微波、鼻前庭揭盖术和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治疗。结果 84例患者均治愈。3组治疗时间和出血量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例发生感染,分别为鼻前庭揭盖术组1例(3.57%),唇龈沟切口径路鼻前庭囊肿切除术组3例(10.71%)。随访1年,仅微波治疗组3例患者(10.71%)因囊肿壁残留复发,行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后治愈。结论鼻内镜下鼻前庭囊肿;揭盖术具有精确、微创、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7.
黄静辉 《现代护理》2006,12(20):1914-1915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探讨相关的护理方法。方法对1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在鼻内镜的直视下,用浸有1%丁卡因棉片表面麻醉后,暴露易过敏区,选用圆形射频探头分别于易过敏区热凝治疗,同时做好术前准备、心理护理、术中医护患的配合、术后术腔的护理和并发症的观察。结果135例患者术后显效105例,有效2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达95%。随访2年,复发18例,再次射频治疗,近期未再发作,均无手术并发症。结论鼻内镜下射频治疗变应性鼻炎,视野清楚,部位准确,方法简单,不出血,疗效显著;术前、术后护理,术中医护的默契配合是治疗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8.
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42例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扩大额颞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42例的外科治疗经验。结果肿瘤全切除32例,次全切除6例,大部切除4例,无手术死亡。术后症状消失18例,好转的24例。手术并发症: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损伤15例,眼动神经损伤6例,视神经损伤3例,面神经损伤1例。术后脑脊液漏3例,咬合错位1例,颅内感染1例。结论扩大额颞手术入路切除中颅窝沟通性肿瘤,术中离断颧弓,腰大池引流脑脊液降低颅内压,术野宽阔,从颅外开始切除肿瘤,可以较好的保护脑和神经功能,减少手术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颞下小脑幕入路,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跨幕上下胆脂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苑玉清  游潮  刘翼  蔡博文  吴波 《华西医学》2004,19(3):361-362
目的:探索神经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治疗跨幕上下巨大胆脂瘤的应用价值。方法: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显微镜下尽可能切除可见肿瘤部分,辅用神经内镜探查残余肿瘤并切除。结果:常规显微镜下切除肿瘤后,经神经内镜探查,19例(100%)仍有不同程度的残留,辅用内镜后7例(36.8%)全切除(囊内容 囊壁切除),11例(57.9%)次全切除(囊内容 1/2以上囊壁切除),1例(5.3%)部分残留(部分内容 部分囊壁);19例有症状的患者中,16例(94.7%)术后一周内症状即有缓解或恢复,2例(10.5%)无明显变化,1例(5.3%)术后出现同侧动眼神经麻痹,一周内恢复。结论:经颞下-小脑幕入路是切除跨幕上下及环脑干周围巨大胆脂瘤的最佳手术入路。内镜辅助显微外科提高了肿瘤的全切率及成功率,且有利于神经功能保护和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鼻内镜下不同手术入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022年1月该院诊治的80例上颌窦良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手术方法,分为A组(n=40)和B组(n=40)。A组采用鼻内镜下中鼻道联合上颌窦根治术,B组采用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手术指标、视觉模拟评分法(VAS)、LundKennedy鼻内镜评分、不良反应发生率和复发率。结果 B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A组,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A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A组,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VAS和Lund-Kennedy评分较术前明显降低,且B组明显低于A组,B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和总复发率明显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鼻内镜下经中鼻道上颌窦开窗后,再经泪前隐窝入路手术,治疗上颌窦良性病变,疗效显著,可缓解患者疼痛,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