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中医药大学生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方面的行为调查(knowledge,attitude,practice,KAP),评价《食品营养、安全和保健食品》选修课的教育效果,为开展大学生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调查问卷,对贵州某高校53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的KAP调查,其中400名学生为未参加《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选修课的学习,另外130名为参加该门选修课学习的学生。结果:在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方面的KAP,中医药大学生了解部分知识,认知程度较好,但存在不良的饮食行为;未选修该课程的男女生的营养知识无差异性,女生营养态度和行为得分高于男生(t=3.077,P=0.002);选修该课程后,态度和行为得分显著提高(t=5.647和2.802,P〈0.01)。结论:中医药大学生掌握的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不足,饮食行为不科学,开设《食品营养、安全与保健食品》选修课对其KAP的引导行之有效,应大力提倡。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生殖健康教育对在校女大学生性态度的影响。方法 课题组于2004年4月.2005年7月间对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的女大学生450名进行了生殖健康教育后,与同期的未接受生殖健康教育的女大学生450名进行性态度比较调查与X^2检验分析。结果 (1)女大学生的性道德观念方面:生殖健康教育不会导致性开放,对大学期间恋爱和婚前性行为的认可度差异无显著性(P〉0.05);(2)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通过教育后,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有明显的提高,避孕方法知晓率与未接受教育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3)女大学生在性知识需求方面:尚需增加两性交往礼仪和审美知识。结论 开展女大学生性生殖健康教育不会导致性开放,有利于女性的自我防护,同时,有必要增加两性交往礼仪和审美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生殖健康与预防艾滋病相关知、信、行水平及教育和服务需求情况。方法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以自编KAP问卷和访谈提纲调查某大学学生和部分教职管理人员。结果定量调查显示:学生具有一定的性生理知识,联合国艾滋病高级会议(UNGASS)指标5个题目的正答率在37.4%~81.8%之间;大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恋爱持开放宽容的态度;22.6%的人表示有过性行为;29.8%的学生认为最需要得到的帮助是学习生殖健康和艾滋病的相关知识。定性调查所获信息与定量调查结果相似。结论在大学开展生殖健康与预防AIDS健康教育既紧迫又有有利的基础,对大学生的生殖健康与预防AIDS教育应成为大学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县域大学生性健康知识的掌握程度、性相关行为现状、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为做好大学生性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选取四川某县域高校在校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自制匿名问卷进行调查,统计调查结果。结果:共1107名大学生参与调查。生殖健康知识知晓率38.84%~66.58%,避孕及安全套使用知识知晓率18.61%~54.38%,艾滋病及性病知识知晓率55.83%~82.29%,男生对安全套避孕知识正答率高于女生(P<0.05),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艾滋病及性病相关问题正答率高于男生(P<0.05);男女生在避孕方式选择优先考虑问题的态度、对婚前性行为和性教育会导致更多性行为的态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3.74%大学生认为大学应该开展性教育课程;大学生性行为发生率为14.54%,23.58%自主学习过如何使用安全套,17.25%大学生观看过淫秽视频或色情书籍。结论:县域大学生对性健康知识的了解参差不齐,对避孕相关知识了解有限,对性相关问题的态度需要加强,性相关行为不少见。根据县域大学生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系统、全面的性健康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5.
由娟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7):275-276
目的探讨综合性大学开设《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的授课效果。方法以综合性大学的525名选修该课程的非医学专业的大学生为对象,由专职教师授课,授课前后进行闭卷考试,课程结束时对学生进行教学情况的问卷调查,并对试卷和问卷进行分析。结果选修该课的大学生自我保健知识成绩由授课前(34.23±4.63)分上升到授课后的(87.21±3.78)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授课后健康行为的形成率为35.2%明显高于授课前的9.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绝大多数学生对《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的开设、教育方法、内容、安排和效果持赞成态度,但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结论在综合性大学中开设《大学生健康行为与自我保健》公共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是高校实施健康促进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现状及教育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及教育需求,为在高校中开展性/生殖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景德镇陶瓷学院不同专业、年级的1706名大学生进行无记名问卷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大学生中,多数学生性/生殖健康知识缺乏,学校和家庭在性教育方面存在不足;半数以上大学生性观念、性态度较为开放和宽容;恋爱报告率为58.2%,64.2%大学生有过边缘性行为,13.5%大学生有过非婚性交行为。不同专业、年级、性别、生源的大学生性知识、态度、行为状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95.5%学生对高校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与服务有强烈需求。结论在大学中开展性/生殖健康教育非常必要,应针对不同对象有计划地进行性/生殖健康教育,并纳入日常考察科目当中去;将促使学生继续保持生殖健康、避免可导致感染性病/艾滋病的健康行为作为一个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高职院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需求,评价以选修课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的效果,为构建生殖健康教育体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女大学生生殖健康知识需求调查,以选修课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并评价干预效果。结果女大学生希望获得生殖健康知识前五位的依次是月经及月经不调(91.2%)、常见妇科肿瘤的症状与保健(85.3%)、人工流产及其危害(81.3%)、避孕与节育(77.9%)、乳房保健及常见乳腺疾病的防治(74.6%)等相关知识。以选修课形式开展生殖健康教育后女大学生的认知水平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大学生的生殖健康知识亟待丰富,高校以选修课形式系统全面地开展生殖健康教育效果明显、方法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在校一年级女大学生生殖健康认知、态度现状及需求,为在校女大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生殖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252名护理本科一年级女生进行调查。结果正确率较低的问题:避孕方法的正确率16.67%、人工流产的最佳时机9.42%、易孕期4.76%;对婚前性行为持赞同态度30.16%,表示贞操对现代女性不重要占13.49%。75.4%的大一女生认为学校有必要开展性与生殖健康教育,需求比例较高的有健康性行为(77.78%)、性病防治知识(57.94%)、性心理卫生知识(55.95%),希望通过学校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61.50%)、网站宣传(50.40%)、发放科普书籍或视频材料(46.43%)等途径获取生殖健康知识。结论护理专业大一女生对生殖健康知识有很大需求,建议通过开设选修课或必修课、互联网及专家讲座等相结合的干预方式,对女大学生进行系统、全面的生殖健康教育,减少因知识缺乏带来的身心伤害。  相似文献   

9.
①目的 通过在大学开设《急诊医学》选修课,探讨对提高学生临床综合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急救知识的影响.②方法 采用写心得体会、问卷调查和急救技能考核,对40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并计分,统计学处理用SPSS10进行.③结果 大学生急诊急救基本常识和实际操作能力知识平均得分(65.98±14.34)分,选修《急诊医学》者与未选修该课程者得分有明显差异.④结论 在医学院校本科开设《急诊医学》必修课程,能提高医学本科生的综合分析、判断思维能力及实践操作技能和急救知识.  相似文献   

10.
《西北医学教育》2020,(1):153-156
目的探讨综合性大学面向非医学专业开设《远离传染病》公共选修课对提高大学生相关知识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分别对2018年中山大学珠海校区选修了《远离传染病》课程的50位非医学专业学生与50名未选课的学生采用自行设计的《传染病学相关知识调查问卷》进行匿名调查,调查问卷包括了常见传染病的分类、疾病特点、传播途径、预防措施等。结果选课组与未选课组对于传染性疾病知识的正确率明显不同,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综合大学面向非医学专业大学生《远离传染病》公共选修课程的建设,有效地提高了学生们对于传染病相关知识的了解,向大学生们灌输了更全面、更系统、更正确的传染病相关教育,是一种有效地提升整个大学生相关医学素养的好方法,也是一种让当代大学生获得保护自己健康能力的好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PBL教学模式对培养和提高护生综合能力的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08级护理本科2个班为实验组,2个班为对照组.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进行教学.结果:两组学生综合能力总分、自主学习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利用信息和评判性思维能力有显著性差异(P<0.05);健康教育和沟通交流能力无差异(P>0.05);毕业考试成绩总分及主观题得分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客观题得分及期末考试成绩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PBL教学模式有助于培养和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评价案例教学法在护理本科生《护理管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随机选择昆明医科大学2011级护理专业本科生,两个班106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1班52人为实验组,采用案例教学法,2班54人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课程开始前和结束后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课程结束后对两组进行理论考试测评.结果 实验组学生理论考试成绩优于对照组(P<0.01),经过案例教学,98.08%的实验组学生从中有不同程度收获,了解案例教学特点(P<0.01)、认为有必要开展案例教学(P=0.01)和愿意选修案例研讨课(P=0.05)的学生显著增加.结论 案例教学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护理管理学》课程的教学效果,可在进一步完善的基础上作为我校本科护生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为促进护理本科生的临床护理课程的学习,在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中引入以图导思法的教学法,探讨其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08级高职本科护理两个班级进行对照研究.实验组采用以图导思教学法,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学期结束进行效果评价.结果:实验组的期末考核一般成绩(54.16±8.24)分高于对照组(52.03士5.33)分;能力测试成绩(19.27±2.62)分高于对照组(14.31±1.5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以图导思教学法有助于学生外科护理学的学习,并能提高其临床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4.
W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不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评价WPBL教学法在医学检验专业不同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WPBL教学法,对2007、2008级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五门专业课程部分内容进行教学改革。结果:WPBL组成绩及格率高于LBL组,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χ2=5.34-7.71,P〈0.05)。此外,除免疫学检验课程外,另外四门课程的平均分数均有显著性差异(t=2.00-3.29,P〈0.05)。结论:WPBL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课程成绩,但效果不如临床课程成绩提高的明显,可能与医学检验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强有关。问卷调查显示,WPBL教学法有助于提高学生多方面能力。因此WPBL值得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评价预防医学专业本科生卫生统计学实验课程中开展统计学基础理论+案例分析+错误辨析(TCE)教学模式的教学改革效果。方法: 将蚌埠医学院2007级预防医学专业4个班99人分为教改组(49人)和传统组(50人),传统组实施常规教学模式,教改组《卫生统计学》实验课实施TCE教学模式,采用试卷考核与问卷调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评估教学效果。结果: 教改组的学生考试成绩优于传统组(P < 0.01);2组之间的体会和反馈在交流能力、自学能力、表达能力、获取信息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及对自己所在的实验课程教学满意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且均以TCE教改组的肯定回答比例为高。结论: TCE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卫生统计学》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进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估以工作场所为基础的干预对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影响。方法多阶段整群抽取上海市闵行区流动人口集中的工厂、建筑工地、服务娱乐场所,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通过倡导、动员,管理,培训,计划生育宣传教育服务,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避孕节育技术服务,随访服务,转诊机制等干预活动对研究对象进行避孕节育、生殖健康综合服务干预。应用,及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其影响进行分析。结果本研究基线共调查2001人,评估调查时随访到有效样本1791人(失访率10.49%)。基线调查时,对照组和干预组对象接受过咨询服务的比例分别为16.65%、17.8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评估调查时,干预组对象接受过咨询服务的比例为36.77%,高于对照组的17.69%,差并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干预促进了流动人口接受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近似值差异率(odd ratio,OR)为2.802,95%可信区间为(2.190,3.584)。基线调查时对照组和干预组有咨询服务需求的比例分别为63.87%、66.93%;评估调查时分别为65.27%、67.14%,两组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也显示干预对研究对象的咨询服务需求没有显著性影响。结论干预项目取得一定成效,促进了流动人口接受性与生殖健康咨询服务的比例,但仍未满足需求。今后需要加强对流动人口性与生殖健康相关的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案例式立体教学法(CTTM)在留学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中的构建与实践意义。方法:随机选取留学生2008级为对照组(45人)采取传统LBL教学法;2009级为实验组(47人)采取CTTM教学方法施教。教学结束后通过考试和问卷两种方法进行教学效果评估。结果:实验组考试成绩总分和病例分析分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实验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和综合分析能力的评价良好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TM能提高留学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教学效果,并提高留学生学生分析和解决临床问题的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和临床基本技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生自杀态度和自我和谐水平,并分析两者的相关性。方法:采用自杀态度问卷(SAQ)和自我和谐量表(SCCS)对554名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多数医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安乐死持矛盾或中立的态度;医学生自我和谐总分大多处于中(77.08%)、高分组(12.45%)水平;医学生的自杀态度及自我和谐程度在人口学上存在差异(P〈0.05)。相关与多元回归分析发现,自我与经验的不和谐、自我的灵活性及自我的刻板性均对自杀态度有影响作用(P〈0.05)。结论:医学生对自杀的态度以中立为主,其自我和谐程度不高,自我和谐程度是影响自杀态度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和评价情景教学法在新生儿复苏教学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139名实习学生分成2组。对照组69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传统的教学法进行教学,观察组70名学生在教学中采用情景教学法进行教学。比较2组学生参加新生儿复苏理论考试、技能考核成绩,调查学生对情景教学方法的认可程度。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理论成绩分别为(85.77±4.68)分和(83.71±5.64)分(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技能成绩分别为(90.07±4.07)分和(87.90±5.02)分(P〈0.01)。情景教学法受到98.08%的学生喜欢。结论:情景教学有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新生儿复苏的操作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调查杭州高校在读学生生殖健康知信行状况.方法 2012年4~12月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杭州9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只有22.4%的学生能准确计算出安全期,知道紧急避孕方法的学生占21.9%,知道我国重点预防的所有性病的学生只有3.5%.63.9%的学生想了解性心理卫生.大学生最希望获得的生殖健康知识的途径是讲座(44.5%).只有26.6%的大学生认为开展生殖健康教育会增加性行为的发生.结论学生对生殖健康知识的需求较大.大学生在进入社会之前,大学有义务对其进行生殖健康知识的教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