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变应性鼻炎患者一氧化氮检测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一氧化氮(NO)的含量,并分别与慢性鼻炎患者和正常对照者鼻分泌物中NO水平进行比较。方法 测定了5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40例慢性鼻炎患者及40例正常对照组鼻分泌物NO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NO合成较正常对照组及慢性鼻炎患者高。结论 NO参与了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对其机理的研究有利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2.
变应性鼻炎患者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的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为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3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19例慢性鼻炎患者和15例健康人血清及鼻分泌物SIL-2R水平。结果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慢性鼻炎患者及健康人(P〈0.001)。提示SIL-2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为探讨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olubleinterleukin2receptor,SIL-2R)在变应性鼻炎中的作用机理,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测定3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19例慢性鼻炎患者和15例健康人血清及鼻分泌物SIL-2R水平。结果发现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L-2R水平高于慢性鼻炎患者及健康人(P<0.001)。提示SIL-2R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鼻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呼吸道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浓度的影响。方法 根据鼻内镜检查和鼻窦CT扫描排除鼻息肉及鼻窦受累患者,以皮肤点刺试验了解患者的特应性状态,并行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检查。共选择收集23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17例非变应性鼻炎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nonallergic rhinitis with eosinophpilia,NARES)患者,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采集一般病史,视觉模拟量表评分法评估患者鼻部症状的严重程度,并填写鼻-结膜炎相关生活质量问卷,采用NIOX测量鼻呼出气。以布地奈德鼻喷雾剂(64 μg/喷/鼻)喷鼻治疗,2次/天,持续治疗4周,并于2周和4周时复查,再次评估症状、生活质量及鼻腔NO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鼻NO水平明显高于NARES患者[(1053±137)ppb vs(741±65)ppb,P <0.001)];对比正常对照组[(838±79)ppb)],两组患者鼻NO水平较之分别表现为升高和降低,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01)。经鼻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治疗2~4周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表现为鼻NO浓度降低,而NARES患者表现为鼻NO升高,且同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P <0.05)。治疗2~4周之后,变应性鼻炎及NARES患者鼻NO水平持续向对照组接近,同时,患者的鼻部症状评分及生活质量评分明显改善。结论 变应性鼻炎和非变应性鼻 炎患者分别表现为NO浓度升高和降低;经鼻用糖皮质激素喷雾治疗后,两组患者鼻腔NO浓度向正常人水平回归。鼻腔NO水平改变可以作鼻炎患者炎症控制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慢性单纯性鼻炎和变应性鼻炎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本文报告我院2002年3月~2004年12月应用鼻渊舒加MDC-500型半导体激光治疗慢性鼻炎490例,变应性鼻炎223例,各组病例临床资料进行对比,总结分析了患者应用该疗法治疗慢性鼻炎及变应性鼻炎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变应性鼻炎引起嗅觉障碍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1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作为实验对象,同时选取99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嗅棒气味嗅觉测试方法测定两组患者的嗅觉功能;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 ationicprotein,ECP)及类胰蛋白酶的含量;应用鼻压计测定鼻气道阻力。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气道阻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组患者嗅觉功能,鼻腔分泌物ECP和鼻腔分泌物类胰蛋白酶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性增加可能导致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嗅觉障碍,而鼻腔阻塞可能不是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分布特点和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IgE)滴度的关系,评价鼻分泌物Eos细胞学检查对变应性鼻炎辅助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北京中医医院顺义医院耳鼻咽喉科门诊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同期非变应性鼻炎患者60例和30例正常者作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进行鼻分泌物涂片Eos细胞学检测和血清sIgE检测,分析各组鼻分泌物Eos分布特点和血清sIgE的关系。结果 鼻分泌物Eos分布程度与血清sIgE水平呈一致性(κ=0.264,P =0.000),具有统计学意义;鼻分泌物Eo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81,标准误差为0.025,95%置信区间为0.841~0.924;当鼻分泌物Eos涂片分级为3级时,ROC曲线尤登指数最大,其敏感度为88.5%,特异性为99.4%。结论 鼻分泌物Eos细胞学检测对变应性鼻炎诊 断有一定的辅助价值,便宜简洁快速,可作为基层医院诊断变应性鼻炎的有效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检测及其对变应性鼻炎诊断的意义。方法随机选取变应性鼻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各100例行薄层涂片和瑞-姬染色,观察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形态及分布程度和阳性率。结果 1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数量显著高于正常人及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变应性鼻炎患者鼻腔分泌物中嗜酸性粒细胞阳性率也明显高于正常人和非变应性鼻炎患者(P<0.01)。结论嗜酸性粒细胞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鼻腔分泌物涂片检查嗜酸性粒细胞,对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加味玉屏风散对变应性鼻炎鼻粘膜中P物质的影响。方法: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甲苯-2,4-二异氰酸酯(toluene-2,4-diisocyanate,TDI)致敏法制作。经鼻腔给予加味玉屏风散后,作鼻粘膜组织病理学和P物质免疫组织化学的观察。临床变应性鼻炎患者的治疗也用加味玉屏风散经鼻腔给药,给药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鼻分泌物中P物质的变化。结果:动物治疗组鼻粘膜细胞中所表达的P物质明显减少,对照组中明显啬 ,临床患者用药前后鼻分泌物中P物质含量的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加味玉屏风散能减少鼻粘膜细胞内P物质的含量,及鼻分泌物中P物质的含量,从而达到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变应性鼻炎(AR)和非变应性鼻炎(NAR)患者鼻一氧化氮(NO)及鼻糖精清除时间(saccharin clearancetime,SCT)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各组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AR及NAR患者共119例,并根据合并鼻窦受累(sinus inflammation,SI)与否分为AR组、ARw SI组、NAR组及NARw SI组;分别评估患者的症状、SCT、鼻NO水平,计算SCT与鼻NO及鼻部症状之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总计有70例AR、49例NAR连续患者符合条件入选,同期入选健康对照组46例。根据鼻窦CT,AR组有34例合并鼻窦受累(ARw SI组),NAR组中有22例鼻窦受累(NARw SI组)。与对照组相比,AR、ARw SI及NARw SI患者的SCT时间显著延长,而NAR患者SCT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改变[(12.3±4.6)min vs.(8.4±2.6)min,P>0.05]。对比AR和NAR各亚组,SCT之间无显著差异(P均>0.05)。AR患者SCT显著延长,同时伴有鼻NO水平升高;相对于正常对照组,NARw SI及ARw S...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滴鼻灵滴鼻液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5水平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变应性鼻炎患者28例,予滴鼻灵滴鼻液治疗2周,记录治疗前后症状、体征的变化,同时检测治疗前后血清IL-5水平,行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并与正常对照组22例进行比较,分析其疗效相关性及意义。结果疗程结束时评价疗效,本组患者显效25例,有效2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6.4%。治疗前,患者血清IL-5水平及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经滴鼻灵治疗后,血清IL-5明显下降(P〈0.01),接近正常对照组(P〉0.05),鼻腔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减少甚至消失。结论滴鼻灵可能通过调控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对变应性鼻炎发挥治疗效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变应性鼻炎患者和健康人群鼻分泌物中螨变应原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水平,以了解变应原特异性IgG亚型抗体在人群鼻分泌物中的分布和免疫治疗对抗体浓度的影响。方法利用负压吸引法收集健康人群、变应性鼻炎未治疗组和免疫治疗组患者的鼻分泌物,采用间接非竞争生物素一链亲和素酶联免疫法检测鼻分泌物中粗制螨变应原、螨纯化变应原Der f Ⅰ和Der f Ⅱ各变应原特异性IgG1和IgG4亚型抗体浓度。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螨粗制变应原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浓度均高于健康人(Z=-3.623、-3.061,P均<0.01);免疫治疗组患者IgG1和IgG4抗体浓度均高于非治疗组(Z=-2.453、-3.408,P均<0.01)。免疫治疗组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螨纯化变应原DerfI特异性Igc,4抗体水平较健康人群增高(Z=-3.518,P<0.01);而免疫治疗组DerfⅡ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水平均高于健康人(Z=-2.366、-2.936,P均<0.01)和未治疗组(Z:-2.366、-2.937,P均<0.01)。IgG1和IgG4亚群抗体中,螨粗制抗原、Der f Ⅰ和Der f Ⅱ特异性抗体水平相互间具有相关性;三类变应原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间存在相关性;免疫治疗组患者鼻分泌物中螨粗制变应原IgG1和IgC4抗体与血清中特异性IgE抗体间具有相关性。结论健康人群和变应性鼻炎患者均具有对其环境变应原产生特异性IgG1和IgG4抗体的能力,而变应性鼻炎患者具有更高的反应性,能产生高于健康人的特异性IgG亚型抗体,而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能显著增加鼻分泌物中IgG1和IgC4抗体的水平。鼻分泌物中IgG1和IgG4抗体的增加可能是免疫治疗有效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有1400万人患有变应性鼻炎。为了进一步弄清变应性鼻炎的病理生理,以改进其治疗,作者们进行了变应原鼻粘膜激发试验,以测定在变应性鼻炎发病过程中鼻分泌物中介质水平与过敏症状(喷嚏)出现的情况。实验观察发现变应性个体在激发试验时鼻分泌物中组胺、甲苯磺酰精氨酸甲酯(TAME)酯酶,前列腺素D_2(PGD_2)、激肽、白细胞三烯C_2的水平均增高,同时出现喷嚏,以后介质水平降至正常。症状亦消失。而非变应性个体激发后无喷嚏出现,但鼻分泌物中介质水平也增高。两组事先应用哌吡庚啶(azatadine),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变应性鼻炎儿童鼻呼出气一氧化氮浓度测定的方法及临床意义。 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4年8月无鼻部不适症状的健康儿童受试者50例(100侧鼻腔)设为对照组,将周期收治的有鼻塞、喷嚏、流涕和头痛等鼻部不适症状,经鼻腔检查及过敏原检查确诊为变应性鼻炎的58例患儿(116侧鼻腔)设为变应性鼻炎组。使用Sunvou呼出气NO测定系统,采用鼻被动呼气+静音技术检测,分别测定对照组及变应性鼻炎组儿童鼻呼出气NO含量。 结果 对照组儿童鼻呼出气NO浓度为(266±84)ppb,变应性鼻炎组鼻呼出气NO浓度为(426±151)pp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组不同性别儿童鼻呼出气NO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鼻呼出气NO浓度可受到受试者年龄、配合程度等多因素影响,正常值范围波动较大。但采用鼻被动呼气+静音的技术检测,操作简便、安全无创、无侵袭性,可迅速对鼻部过敏情况做出初步判断,对诊断变应性鼻炎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33例药物性鼻炎患者和40名健康人分别做了鼻腔分泌物分泌性IgA(SIgA)测定.结果药物性鼻炎者SlgA值低于健康对照组,二者相差非常显著(P<0.01).坚持用“慢性鼻炎汤”治疗的20例药物性鼻炎患者收到了较好的疗效,SIgA值也基本恢复了正常.  相似文献   

16.
目的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的患者常伴有一定程度的嗅觉障碍,但目前潜在的机制尚不明了。本研究的目的就是分析变应性鼻炎造成嗅觉障碍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 Sniffin’Sticks 嗅觉测试方法测定患者的嗅觉功能。鼻腔分泌物检测包括嗜酸粒细胞阳离子蛋白(eosinophil:ationicprotein,ECP)及类胰蛋白酶检测。鼻腔阻塞情况通过鼻气道阻力测定进行评估。结果变应性鼻炎组的患者出现了嗅觉障碍而对照组没有,但两组在鼻气道阻力测定上没有显著差异。变应性鼻炎组患者鼻腔分泌物的ECP和类胰蛋白酶较对照组明显增多。结论嗜酸粒细胞和肥大细胞的活性增加可能导致了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嗅觉障碍。因此,鼻腔阻塞可能不是引起变应性鼻炎患者嗅觉障碍的主要原因,而炎症所致的上皮反应可能较大。  相似文献   

17.
90%的支气管哮喘患儿的鼻分泌物中嗜酸性白细胞增多,鼻粘膜变态反应激发试验亦多呈阳性,且鼻腔检查与有明显症状的变应性鼻炎基本相似,可谓是一种潜在性鼻变态反应症。作者观察小儿支气管哮喘合并潜在性鼻变态反应患者51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儿54例,又选过去无变态反应来院做扁桃体手术患儿11例为正常对照组。  相似文献   

18.
嗜酸细胞增多性非变应性鼻炎(ENR)作为一种独立的疾病,极易与变应性鼻炎(AR)相混淆。本文调查了137例具有典型鼻塞、鼻痒、喷嚏、流清涕等临床症状被初诊为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患者,发现其中有57例血清总IgE含量不高,变应原皮试阴性反应,而鼻腔分泌物涂片嗜酸细胞计数高于正常的患者,符合ENR诊断标准,本文对ENR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鼻敏片对儿童变应性鼻炎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提供依据。方法分析60例AR患儿接受鼻敏片治疗前后的鼻分泌物中EOS变化情况。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观察组予鼻敏片治疗,对照组予安慰剂治疗。7d后复诊观察各项指标。结果观察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显效率分别为80.00%和53.330%,显著优于对照组的56.70%和30.00%,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治疗前,症状、体征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接受治疗后,症状体征评分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治疗后,观察组患儿鼻分泌物嗜酸性粒细胞水平下降的幅度显著优于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在治疗期间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鼻敏片治疗儿童变应性鼻炎疗效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及鼻分泌物中白细胞介素-5(IL-5)的含量。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鼻分泌物及组织匀浆中IL-5含量,用Bradford法测定组织匀总蛋白,研究对象为:31例鼻息肉患者,8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11例慢性鼻窦炎及6例健康人对照。结果:①鼻息肉患者鼻息肉组织IL-5水平高于慢性鼻窦炎及健康人(P<0.001);②鼻息肉患者与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鼻分泌物中IL-5水平均明显增高,其与慢性鼻窦炎及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③在整体水平上(56例)和鼻息肉组内(31例)组织匀浆与鼻分泌物中IL-5含量的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70和0.66。结论:鼻息肉匀浆组织及鼻分泌物中IL-5含量明显升高,提示IL-5与鼻息肉有密切的关系,在鼻息肉的发病中起着较为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