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对粤北大宝山钼钨多金属矿区的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锆石阴极发光显微结构观察和LA-ICP-MS锆石微区U-Pb定年.在锆石阴极发光图像中, 两个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的锆石颗粒具有明显的振荡环带, 为典型的岩浆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 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具岩浆环带锆石区域12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5.8±1.5 Ma(MSWD=0.037), 船肚花岗闪长斑岩样品中具岩浆环带锆石区域16个分析点的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175.0±1.7 Ma(MSWD=0.41).它们的形成时代约175 Ma, 为燕山早期第Ⅰ阶段(180~170 Ma)产物.本次对大宝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的准确厘定, 为大宝山和船肚花岗闪长斑岩原本连为一体被后期构造错断的认识提供了新证据, 岩体错断部位是矿区Mo-W矿进一步勘探的重要方向.结合相关研究表明, 其成岩成矿动力学背景与邻区岩体相似, 为南岭地区同一期岩石圈伸展-减薄事件的产物.同时启示我们, 在南岭地区还存在燕山早期第一阶段(180~170 Ma)利于形成Mo-W矿的花岗岩类小岩体未被揭露.   相似文献   

2.
粤北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赋矿岩体出露面积0.18km2,矿化主要以细脉状及浸染状产于斑岩及其内外接触带中。系统的薄片观察表明,该岩体岩性比较复杂,有碱长花岗斑岩、普通花岗斑岩、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本文分析了碱长花岗斑岩及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U-Pb年龄,碱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6±2.1Ma,MSWD=1.17;白云母二长花岗斑岩锆石年龄为166.2±3.1Ma,MSWD=2.3。两个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基本一致,表明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形成于燕山早期。据斑岩矿床年龄、斑岩矿床在十杭带时空分布特征及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提出大宝山斑岩钼钨矿床岩体的形成可能与侏罗纪太平洋洋壳向南西俯冲而引发的的十杭带深断裂构造活动复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黑龙江多宝山斑岩Cu-Mo矿床成岩成矿时代研究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多宝山斑岩型铜(钼)矿床是中国东北地区重要的斑岩型铜(钼)矿床,文章对矿区主要成矿岩体及辉钼矿样品进行了系统的成岩成矿年代学研究。对成矿岩体采用高精度LA-ICP-MS锆石U-Pb测年,获得成矿母岩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4.8±4.7) Ma,矿体寄主岩石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78.1±4.1) Ma,以及矿体外围黑云母花岗闪长岩的锆石U-Pb年龄为(483.9±4.5) Ma;矿体辉钼矿的Re-Os同位素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75.1±5.1) Ma。测年结果显示,多宝山斑岩铜(钼)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结合含矿地层、矿区岩石组合特征,以及前人研究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推测多宝山矿床形成于早奥陶世与板块俯冲有关的岛弧环境,说明在区域上寻找类似多宝山的斑岩铜矿应沿早奥陶世多宝山-伊尔斯岩浆岛弧带开展。  相似文献   

4.
罗卜岭斑岩铜钼矿床是紫金山Cu-Au-Mo浅成低温-斑岩矿田内新近发现的大型斑岩铜钼矿床,本文在岩芯及光薄片系统观察的基础上,分析了矿化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及锆石Ce4/Ce3+比值.罗卜岭赋矿斑岩体可分为两期,早期为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及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晚期为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早期角闪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和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103.7±1.2Ma,MSWD=0.33和103.0±0.9Ma,MSWD=1.00;晚期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97.6±2.1Ma,MSWD=6.00.罗卜岭成矿斑岩基质普遍发育硬石膏,两期成矿斑岩锆石都具较高的Ce4 +/Ce3平均值,在630 ~770之间,高于区内非成矿花岗岩锆石的Ce4+/Ce3+平均值(182 ~577),显示罗卜岭斑岩矿床成矿岩浆具有高氧逸度的特征.据罗卜岭斑岩矿床的形成时代、高氧逸度岩浆特征,结合华南地区中生代构造背景,我们初步认为罗卜岭斑岩矿床的形成可能和中生代古太平洋向北西西方向俯冲有关.  相似文献   

5.
钦-杭成矿带是华南地区新近识别出的一条重要的中生代斑岩-矽卡岩型铜多金属成矿带。宝山矿床处于铜山岭-宝山-水口山矿区的中部,是湘南地区最大的铜多金属矿床,而大坊金矿床与宝山Cu-Mo-Pb-Zn矿相邻,在空间上亦与花岗闪长斑岩密切相关。矿区内岩浆活动复杂,矿化类型齐全,成矿元素多样。我们对宝山成矿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和大坊成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了LA-MC-ICP-MS锆石U-Pb测年,结果表明宝山花岗闪长斑岩、花岗闪长质隐爆角砾岩和大坊花岗闪长斑岩的侵位年龄分别为156. 3±0. 9Ma、157. 1±1. 8Ma和154. 5±1. 0Ma,三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均为晚侏罗世岩浆活动的产物;锆石Hf同位素研究表明,宝山和大坊矿床的成矿岩体均主要为古元古代地壳物质部分熔融的产物,并有幔源组分的加入;锆石微量元素分析结果显示,上述三类岩石的锆石具有相似的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它们可能是同一期岩浆作用的产物。宝山矿区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Ce~(4+)/Ce~(3+)比值平均为355,与全球典型的含铜斑岩的Ce~(4+)/Ce~(3+)比值( 300)相似。而大坊矿区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δEu平均为0. 48,与宝山岩体δEu平均值(0. 42)相近,指示二者具有相对较高的氧逸度,均为与铜金多金属矿化有关的斑岩体。锆石U-Pb年龄、Hf同位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大坊金矿和宝山铜多金属矿床均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具有时空及成因联系,共同构成钦杭成矿带中段一套与花岗闪长斑岩有关的Cu(Mo)-Pb-Zn-Au-Ag成矿系统。  相似文献   

6.
毛伟  李晓峰  杨富初 《岩石学报》2013,29(12):4104-4120
广东大宝山矿床位于南岭花岗岩带中带。它是我国著名的大型多金属矿床,开采历史久远。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大宝山矿床与成矿作用有关的斑岩体为燕山早期岩浆活动的产物,因而人们较多地关注中生代的岩浆活动,而忽视了对其他时代岩浆活动的研究。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利用锆石LA-ICP-MS U-Pb定年方法系统地测试了大宝山多金属矿床多个花岗质岩体和辉绿岩脉的形成时代,研究表明徐屋片理化流纹斑岩年龄为426.9±2.2Ma、九曲岭黑云母花岗闪长斑岩、船肚花岗闪长岩和大宝山花岗闪长斑岩形成时代分别为162.2±0.7Ma、160.2±0.9Ma和161.0±0.9Ma。矿区内两条辉绿岩脉的年龄分别为210.4±1.4Ma和163.9±1.8Ma。这些结果证实大宝山矿区内存在加里东期、印支期和燕山期等多个旋回的岩浆活动,中晚侏罗世铁镁质的岩浆活动可能存在对成矿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分析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7  
藏东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是目前西藏发现的最大斑岩铜矿床,含铜岩体主要由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组成。本文用LA-ICP-MS法测定早期石英二长斑岩及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U-Pb年龄及Ar-Ar法测定钾质蚀变带黑云母的Ar-Ar年龄,发现玉龙含矿斑岩体早期石英二长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41.3±0.3Ma, MSWD=0.92)与晚期正长花岗斑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41.3±0.2Ma, MSWD=1.24)基本相同,也和黑云母Ar-Ar坪年龄(41.7±0.8Ma)及等时线年龄(41.3±0.8Ma)在误差范围内一致。玉龙斑岩铜矿早期及晚期岩体锆石U-Pb年龄一致表明含矿岩体在地质上的早期及晚期主要是岩浆在较短时间内脉动侵入所致。玉龙含矿岩体锆石U-Pb年龄(封闭温度约800℃)、39Ar-40Ar 年龄(封闭温度约300℃)及前人获得的Re-Os年龄40.1±1.8Ma(封闭温度约500℃)在误差范围内基本一致,表明含矿岩体岩体快速冷却,玉龙超大型斑岩铜矿床成岩成矿系统时间跨度小于1Ma。  相似文献   

8.
鹿鸣超大型钼矿(钼金属量89万吨,平均品位0.084%)产于小兴安岭-张广才岭成矿带北段,矿体呈细脉浸染状赋存于二长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体内,围岩蚀变有钾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碳酸盐化等,矿化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矿化。鹿鸣矿区含矿岩体二长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岩的锆石U-Pb定年、Hf同位素及辉钼矿Re-Os同位素定年研究表明: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年龄分别为186.8±2.1Ma和183.2±1.9Ma,形成于燕山早期,二长花岗斑岩晚于二长花岗岩。6个样品辉钼矿Re-Os等时线年龄为176.7±4.4Ma(MSWD=0.92),Re含量变化于30×10-6~49×10-6。二长花岗岩的锆石εHf(t)值变化于1.1~3.8,Hf单阶段模式年龄为729Ma,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055Ma;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εHf(t)值变化于0.4~5.9,Hf单阶段模式年龄为741Ma,两阶段模式年龄为1075Ma。研究表明成矿与二长花岗斑岩有关,并且二长花岗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岩浆为中新元古代新生的地壳物质熔融的产物,成岩成矿作用与古太平洋板块俯冲作用(或佳木斯与松嫩地块的拼合)有关。  相似文献   

9.
伊春地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花岗岩分布广泛,岩石主要类型有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等,在该地区已发现的与早中生代花岗岩侵入密切相关的铁多金属及金等大小矿床的成因类型主要为斑岩型、矽卡岩型、矽卡岩-热液型、岩浆热液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等,成岩、成矿时代为晚三叠世-早侏罗世(U-Pb锆石LA-ICPMS年龄为191~225Ma之间),成矿时代略晚于成岩时代.依据早中生代花岗岩岩石类型、时代、构造-岩浆演化、花岗岩成因类型及其陆陆碰撞不同阶段构造背景下的成矿作用特征,将矿床成矿系列划分为:碰撞-碰撞后构造转换型似斑状二长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Mo-Pb-Zn-Fe-W-Au (Ag)成矿亚系列和碰撞后崩塌型正长-碱长-碱性花岗岩Fe-Mo-Pb-Zn-NbTa成矿亚系列,其成矿元素、矿化强度、类型等成矿特征上的差异,可能与源区物源、壳幔混合程度、混合比例和侵位深度,以及与成矿构造背景不同等综合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曹四夭钼矿床位于华北克拉通北缘凉城断隆东侧,其矿化与多期次侵位的花岗质杂岩体具有密切的时间和空间联系。杂岩体的岩石类型包括:少斑状花岗斑岩、多斑状花岗斑岩、中细粒花岗岩、二长花岗斑岩和正长花岗斑岩等;前人的锆石U-Pb法测年数据表明,矿区岩浆活动可以分为155 Ma、149~140 Ma、134~131 Ma三个期次。本次研究获得矿区少斑状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法测年加权平均年龄为167Ma±1.2Ma,反映矿区可能还存在较早期的岩浆活动(中-晚侏罗世),其可与155 Ma岩浆岩划分为矿区早期的岩浆活动。花岗斑岩体具有高酸度、高钾和高铝质含量特征,总体属于酸性富钾钙碱性系列;花岗斑岩体含铝指数(A/CNK)介于1.20~2.49之间,Tb、Nd、Ga和LREE(Eu除外)富集,Eu、Ti、Sr、P亏损,属于高度分异的A型花岗岩系列。曹四夭花岗斑岩体形成于中-晚侏罗世构造机制转化时期,可能与蒙古-鄂霍次克洋闭合后的后造山伸展有关,为晚侏罗世钼多金属矿化的母岩。  相似文献   

11.
内蒙古长山壕金矿区花岗岩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肖伟  聂凤军  刘翼飞  刘研 《岩石学报》2012,28(2):535-543
长山壕金矿床是近年来在内蒙古中西段找到的一特大型金矿床。尽管金矿化在中元古界白云鄂博群变质沉积岩内呈层状、似层状和透镜状产出,但是与各类花岗岩类侵入岩具有密切空间分布关系。本次研究采用LA-ICP-MS方法分别对有关花岗岩类侵入岩进行了系统年代学研究,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样品的锆石U-Pb年龄值分别为290.9±2.8Ma (MSWD=1.4)和287.5±1.9Ma (MSWD=2.4);2件黑云母花岗岩样品的年龄值分别为267.9±1.2Ma (MSWD=0.95)和274.0±2.3Ma (MSWD=1.4)。根据上述同位素年龄数据,同时结合金矿区野外地质调查和岩(矿)相学证据,可以认为,长山壕金矿区花岗斑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相关金矿床的形成时间为早二叠世早期,并且遭受到早二叠世晚期-中二叠世早期构造-岩浆活动的叠加改造,矿区切穿含金矿脉黑云母花岗岩体的存在就是很好的例证。强烈的中酸性岩浆作用为金矿床的形成提供了动力、热力和物质来源,初步研究结果表明,长山壕金矿床是海西期构造-岩浆作用及相关流体活动的产物,属于与侵入岩有关的中温热液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2.
玉龙斑岩铜矿带扎拉尕斑岩铜钼矿床位于玉龙斑岩铜矿带中北部,赋矿岩体侵入下二叠统火山岩及三叠系砂泥岩中,主要由早阶段为二长花岗斑岩及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组成。分析了早阶段二长花岗斑岩及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锆石 LA-ICP-MS U-Pb 年龄。早阶段二长花岗斑岩该年龄为(38.5±0.2) Ma, MSWD=1.12,晚阶段正长花岗斑岩该年龄为(38.5±0.2) Ma, MSWD=1.08,早阶段和晚阶段含矿斑岩体锆石U-Pb 年龄完全一致。这表明早晚两阶段成矿岩体是在很短的时间间隔内形成的。扎拉尕赋矿斑岩体形成年龄为(38.5±0.2) Ma。据扎拉尕斑岩矿床形成时代及藏东地区在始新世至渐新世地质构造背景,提出扎拉尕斑岩矿床和玉龙斑岩铜矿带的形成与印度板块-欧亚板块碰撞在藏东地区形成的走滑构造活动诱发的岩浆活动有关,为陆陆碰撞走滑构造环境的斑岩矿床。  相似文献   

13.
采用LA-MC-ICP-MS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测定技术,对大宝山北部九曲岭花岗岩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来自九曲岭岩体的三个花岗岩样品的U-Pb谐和年龄分别为169.0±1.9 Ma,171.3±1.4 Ma,450.2±2.9 Ma,表明九曲岭花岗岩体为一复式岩体,主体为燕山期花岗岩,但局部有加里东期花岗岩。锆石Lu-Hf同位素组成测定显示:燕山期岩体的锆石具有低的负εHf(t)值(分别为–12.19~–8.51和–19.47~–8.63),二阶段模式年龄(tDM2)为1.45~1.63 Ga,与华南燕山期花岗岩特征一致,表明其主要是下地壳重熔的产物;加里东期岩体的锆石具有高的εHf(t)值(8.89~12.06),tDM2为0.62~0.78 Ga,表明其源区有新生地壳物质的贡献,暗示早古生代加里东期大宝山区域处于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4.
对粤北大宝山多金属矿床次英安斑岩(样品ZK5803)中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为(174.6±1.5)Ma(MSWD=0.7),与矿区花岗闪长斑岩的形成年龄基本一致;3个斑岩型和矽卡岩型钼钨矿石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163.2±2.3)Ma(样品CD-30)、(165.2±2.4)Ma(样品DB-18)和(163.4±2.4)Ma(样品CD-38),与层状铜铅锌矿中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164.7±3.0)Ma基本一致;上述4个样品给出的加权平均年龄为(164.0±2.5)Ma(MSWD=0.16);该成矿年龄与南岭地区其他钼多金属矿床形成时间一致,同属于华南地区中生代第二阶段成矿作用。矿床地质特征、流体包裹体氢氧同位素(δ18O=-3.75‰~7.0‰,δD=-50.7‰~-56.1‰)和矿石硫化物硫同位素(δ34S=-2.00‰~3.00‰)资料表明,该矿床为与矿区次英安斑岩和花岗闪长斑岩有成因联系的岩浆期后热液矿床。矿区各类矿床应为同一期成矿事件的产物,不同于前人认为的存在加里东期海底喷流沉积和燕山期叠加成矿,或燕山期两期成岩成矿的观点。结合岩石微量元素图解和前人研究结果,推测其成矿动力学背景为南岭地区后造山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15.
界牌W-Cu矿床产于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东北部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的矽卡岩中,是苗儿山-越城岭复式岩体矿集区最大的矽卡岩型W-Cu矿床。矿区出露的主要岩体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及后期浅色花岗岩体,矿区外围则大面积出露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矿化产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灰岩接触带矽卡岩,及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中灰岩捕虏体矽卡岩化带中。黑云母花岗岩发育花岗岩型钨矿床成矿早期常见的钠长石化、云英岩化及从岩体至外接触带蚀变矿物组合显示形成温度逐渐降低。这些现象表明斑状黑云母花岗岩与矿床具有紧密成因联系。本文获得矿区斑状黑云母花岗岩、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浅色花岗岩体锆石LA-ICP-MS U-Pb年龄分别为:422±11 Ma,428±7 Ma,410±7 Ma,表明界牌W-矿床及区内主要岩体均形成于加里东期。本文的同位素年龄及前人报道的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和华南加里东期与花岗岩有关矿床同位素年龄表明苗儿山-越城岭矿集区W-Mo-Cu矿床成矿主要发生在加里东期和印支期,U矿成矿主要发生在燕山期,华南在加里东期发生了分布广泛、成矿元素组合多样的与花岗岩有关的成矿事件,有很好的找矿前景,今后应加强华南加里东期矿床的找矿工作。  相似文献   

16.
泉子沟斑岩钼矿床位于内蒙古丰镇市,地处华北克拉通北缘内蒙古台隆凉城断隆内。矿区出露一套燕山期花岗质杂岩体——红娘山杂岩体,主要由中粗粒花岗岩、似斑状花岗岩和石英斑岩组成,钼矿体主要赋存于似斑状花岗岩中。文章在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基础上,对泉子沟矿床的成岩成矿时代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探讨了地质意义。5件辉钼矿样品的Re-Os模式年龄介于(158.8±2.2)Ma~(161.5±2.2)Ma之间,其加权平均值为(159.8±1.0)Ma(MSWD=0.92),等时线年龄为(161.7±3.1)Ma(MSWD=1.40)。红娘山杂岩体LA-ICP-MS锆石U-Pb年龄分别为:中粗粒花岗岩结晶年龄为(173±1)Ma(MSWD=0.88),似斑状花岗岩侵位年龄为(162±1)Ma(MSWD=0.40),石英斑岩结晶年龄为(160±2)Ma(MSWD=1.90)。辉钼矿Re-Os和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泉子沟钼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早期,成矿与似斑状花岗岩关系密切。泉子沟钼矿床的辉钼矿w(Re)介于16.49×10~(-6)~32.87×10~(-6),暗示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下地壳。  相似文献   

17.
西藏冈底斯南部陆陆碰撞早期成矿作用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冈底斯带南部发育有大量的斑岩铜钼矿床和矽卡岩型铜铅锌多金属矿床,形成了斑岩铜矿带和多金属矿带.前人的研究表明,成矿带内的矿床形成年代大都小于30Ma,处于碰撞后期伸展构造环境.本文对冈底斯带中南部的甲龙矽卡岩型铁矿、撒当金银矿床(点)和多底沟矽卡岩型钼矿床(点)开展了年代学研究,结果显示:甲龙铁矿黑云母二长花岗斑岩的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61.1 ±0.4Ma,MSWD=0.94;撒当赋矿安山岩锆石LA-ICP-MS U-Pb年龄为62.6±0.5Ma,MSWD=1.51;多底沟钼矿床(点)3件辉钼矿Re-Os模式年龄为64.3±0.8Ma ~ 69.2±3.3Ma,加权平均模式年龄为66.7±6.4Ma(MSWD=8.1).三个矿床(点)的同位素年龄表明成岩成矿事件和印度-欧亚板块陆陆碰撞早期构造岩浆事件有关.结合前人工作,我们提出冈底斯中南部发生了大规模与陆陆碰撞早期岩浆事件有关的成矿作用,形成了大面积分布的矿床,具有良好的找矿前景,应引起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