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基于广义S变换和TEO的配电网故障定位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由于配电网线路短、分支多而造成的单相接地故障行波波头难以识别的问题,提出一种结合广义S变换和Teager能量算子(TEO)来检测故障行波波头的双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以时频分析方法的时间分辨率为出发点,先通过广义S变换提高时频分析算法的时间分辨率,再利用TEO进行能量特征提取,从而达到对行波波头的准确检测,进而实现精确故障定位。大量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精确检测行波波头,测距精度高、抗噪性能强、故障定位可靠。  相似文献   

2.
输电线路发生短路故障时,产生的故障暂态行波是一种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准确提取行波波头信号,是行波法故障定位的关键。将Hilbert-Huang变换这一非平稳信号处理工具应用于故障行波波头的检测,实现故障定位。利用GPS同步采集输电线路双端故障前后一段时间的电流数据,对其进行经验模态分解,将得到的高频模态分量进行Hilbert变换,得到相应的时间-频率谱图。时频图上的频率突变时刻即为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Matlab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捕捉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有行波检测方法中小波变换和希尔伯特黄变换的不足,提出一种基于VMD-Hilbert变换的故障行波检测方法。通过对行波传感器采集到的故障行波信号进行VMD分解,利用Hilbert变换提取模态分量的特征量来标定初始波头的到达时间。针对行波定位精度受波速不确定性影响的问题,基于故障初始行波零模分量和线模分量波头的到达时刻,提出一种与波速无关的双端定位算法。ATP/EMTP仿真结果表明,VMD-Hilbert行波检测方法能有效标定行波波头时间,定位算法无需知道故障发生时刻和故障反射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进一步提高了故障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4.
基于图论的配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新算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配电网结构复杂,分支多,故障点定位困难。传统基于输电线路单端或双端信息的故障定位算法难以满足配电网高精度故障定位要求。提出了基于多端时间信息的配电网故障行波定位新算法,构建了配电网关联矩阵和距离矩阵,给出了故障分支的判别方法;基于二叉树模型,根据配电网末端的行波到达精确时间信息和配电网拓扑结构矩阵,剔除无效行波波头时间,综合利用有效的行波波头时间信息,实现配电网故障的实时精确定位。EMTP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实现配电网故障的准确定位。  相似文献   

5.
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新算法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简单,但受行波波速的不确定、输电线路长度差异以及行波波头到达时间记录不准确等因素的影响,容易出现较大的定位误差.在常规双端行波故障定位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型输电线路双端行波故障定位算法,通过记录故障初始行波到达线路两端的时刻、参考端记录的故障点反射行波和对端母线反射行波到达时刻,解方程组得到不受波速和线路弧垂影响的故障定位结果.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算法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
利用S变换可以独立地分析信号各个频率分量上的幅值变化,观察暂态行波频率的幅频特性可以判断信号突变的时刻,进而可以实现输电线路的故障定位。用GPS同步采集输电线路双端故障前后一段时间的电压数据,对其进行S变换得到幅值-时间曲线,确定突变点即行波波头到达时刻。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准确捕捉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具有较高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7.
赵海龙 《电测与仪表》2020,57(18):77-82
针对传统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精度差且易受行波波速影响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新型基于快速本征模态分解算法(Fast Intrinsic Mode Decomposition, FIMD)和希尔伯特(Hilbert)变换的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方法。该方法采用FIMD对暂态行波信号进行分解以提取固有模态分量,并利用Hilbert变换对其进行频谱分析,进而实现对行波波头的检测。在此基础上,结合行波的传播路径及其测距原理,提出高压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新算法。最后,在PSCAD/EMTDC中搭建某实际500kV双端输电线路模型,验证了所提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小电流接地系统行波测距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行波测距法应用到小电流接地系统的故障测距中为背景,对单端测距算法和双端测距算法进行了比较并改进了单端测距算法。利用电流行波进行相模变换,并对其进行二进小波变换。根据小波变换的奇异性理论检测初始行波、故障点反射波及故障点经对端母线反射波波头的到达时刻,进而计算出故障距离,实现故障测距。在Matlab环境下建立了相关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利用电流行波的小波变换实现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故障测距是合理且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根据行波定位的特点,介绍了一种基于小波模极大值理论的双端行波故障定位的方法,以及这种方法在HVDC输电线路行波故障定位中的应用和实现方案.用PSCAD(Power Systems Computer Aided Design)和Matlab软件进行了单极HVDC系统仿真分析,得到了发生故障后初始电流行波波头到达两侧的精确时间,进而得出了故障点到达逆变侧母线的距离.结果表明,用小波变换的方法可准确识别电流行波波头,实现HVDC输电线路高度精确的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10.
随着用户对电力可靠性和稳定性的需求不断提高,10 kV配网的供电安全要求也逐年提升。受制于配网线路结构复杂、分支众多等因素,基于分布式终端的行波双端定位技术要求终端数量较多。基于此,研究配网故障单端行波波头提取技术。描述了离散小波变换特点,分析了基于离散小波变换标定行波波头抵达时刻的算法,并提出了单端行波定位算法中的波头提取技术。对比一次侧与二次侧数据,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故障行波波头的准确辨识是提高配电网行波故障测距精度的关键因素之一,文中提出基于改进希尔伯特-黄变换(HHT)的行波波头标定方法,首先利用自适应噪声的完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CEEMDAN)方法对故障信号进行分解,再利用希尔伯特变换求取高频固有模态函数分量的瞬时幅值,根据瞬时幅值的突变点确定行波波头的到达时刻。针对配电网的单一线路,利用该方法标定行波波头后,采用D型测距原理实现测距;针对线-缆混合线路,提出了基于接点时差的双端测距原理实现故障测距。对不同故障时间、故障位置、接地电阻等情况的故障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精确标定行波波头,且具有较高的测距精度。  相似文献   

12.
在小波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配电网行波故障定位方案。在故障相的线路首端发射脉冲信号,采集线路首端的行波信号,利用小波消噪原理对采集到的行波信号进行滤波,比较线路正常时的行波信号和线路故障时的行波信号,利用小波变换对信号奇异性的检测原理找出行波信号中的奇异点,得到故障距离。对结构简单的线路,在此基础上分析特征波即可准确定位;对结构复杂的线路,在确定故障距离的基础上,根据电网拓扑划定故障可能的几个分支。然后在线路首端注入电流,通过探测器检验几个分支上是否有电流流过,检测到电流的即为故障点所在的分支。详细分析了该行波定位方案在两次现场试验的应用结果,证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电容式电压互感器二次信号的行波故障定位方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甘磊  张哲  尹项根 《电网技术》2006,30(5):101-105
根据行波定位的技术特点,建立了电容式电压互感器 (Capacitor Voltage Transformer,CVT)高频暂态仿真模型, 分析了CVT行波信号的传变特性,论证了利用CVT二次信号进行故障定位的可行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小波分析进行行波波头检测的实现方法。仿真结果表明,利用CVT 二次信号,通过小波变换方法可准确识别电压行波波头,实现高精度的故障定位。  相似文献   

14.
基于小波变换的行波测距式距离保护原理的研究   总被引:50,自引:13,他引:37  
对行波测距式距离保护的原理、动作特性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其主要优点在于(1)不需要载波通道,在通信线路故障情况下仍能保证装置的可靠动作;(2)在判断出故障的同时能精确给出故障距离,即集保护和故障测距为一体。文章利用小波变换对行波距离保护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办法。EMTP仿真结果证明了分析的正确性和解决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利用小波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   总被引:91,自引:10,他引:91  
提出了行波到达时间由合适的小波变换提取的行波特征点位置确定,行波传播速度由输电线路的结构参数及相应小波变换的分析尺度确定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并介绍了2种可行的利用小波变换的行波测距方案。大量仿真测距结果及现场验证试验的31组测距结果,证实所提小波变换测距法精度高、结果准确,且受到影响因素少,能满足精确故障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小波变换的同杆并架双回线双端行波故障测距   总被引:13,自引:10,他引:13  
利用小波变换的双端行波测距新方法,可有效提取同杆并架双回线路故障行波特征并消除行波色散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同时解决了如何定义行波到达时间和选取行波传播速度的问题。大量仿真测距结果证实论文方法的测距精度基本不受线路长度、故障位置、故障类型、接地电阻大小等的影响,测距精度能在一个挡距内,满足精确故障定位的要求。  相似文献   

17.
一种考虑时域特征的单端行波固有频率测距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波固有频率主成分的精确提取是影响基于行波固有频率测距方法测距精度的主要原因.在考虑行波时频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新的基于行波固有频率的故障测距方法:首先利用小波变换的尺度图得到固有频率主成分的粗略值,并在此频率值的邻域内对信号的时域特征进行分析,提取信号的时域周期,从而得到更为准确的频率值,并据此频率值及系统参数计算故障距离.EMTDC 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故障测距的精度,且不受故障距离、故障电阻、故障初相角和故障类型的影响,能很好地适应不同的噪声水平  相似文献   

18.
输电线路单端行波故障测距方法中故障点反射波头识别困难.故障初始行波的波前陡度与故障距离相关,文中分析了波前陡度与故障距离的关系,提出了波前陡度与小波波头识别相结合的单端行波定位方法.方法首先对线路故障后记录的单端行波波形求取小波变换模极大值,获取初始波头及各反射波头起始点,再通过首波头波前陡度计算初步故障距离,筛选最接近该距离的小波模极大值以确定故障点反射波头并进行精确测距.算例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9.
基于小波变换的超高速行波保护和故障定位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利用故障后产生的电流行波实现输电线路超高速保护和高精度故障定位的算法。借助于小波分析工具,将电流行波信号进行小波变换,通过分析线路两端电流行波初始波头模极大值的极性来判别区、内外故障;同时利用模极大值对应的时间差来实现故障距离的测定。论文详细分析了影响行波保护和故障定位的各种因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大量的PSCAD/EMTDC仿真结果表明,算法能够实现线路超高速保护和高精度故障定位双重功能。  相似文献   

20.
基于行波时频特征的单端故障测距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波波速度的确定及故障行波波头到达时刻的标定是影响行波测距精度的主要因素。在考虑线路参数频变特性对行波传播特性的影响的基础上,提出基于行波时频特征的单端测距方法:利用行波信号的利普希茨(Lipschitz)指数将行波信号的时频特性联系起来,运用最小二乘法拟合检测到的第2个行波波头的Lipschitz指数,并据此确定故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