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国人的心房动脉(一)心房动脉的分支、口径和行径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本文对国人新鲜离体心脏50例(30例铸型标本,20例解剖标本)的心房动脉的分支起点、口径和行径分布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2.窦房结动脉多数为第一或第二房前支。起于右冠状动脉者26例(52%),口径1.2~2.2mm。起于左冠状动脉24例(48%),口径1.1~2.0mm。行径均和房间前沟及房间肌束有关。左、右窦房结动脉以“逆时针”型终止于上腔静脉口的多见。以“逆时针”型绕上腔静脉口时多数在界沟附近有一下行袢,此袢在房间后沟内仅见2例,与McAlpine的观察结果不同。本文有6例为其它起点的窦房结动脉,其中4例起于左房旋支,2例为右冠状动脉末端终支的延伸。 3.Kugel动脉为左、右冠状动脉的近端分支,可来自左或右窦房结动脉或左、右房前支。从房间前沟下部入隔(入隔时口径为0.1~1.2mm)。在隔内的行径,分布较恒定,沿卵圆窝下缘后行,并可与心房后壁的左、右冠状动脉的分支吻合,为冠状动脉重要的侧副循环途径。 4.房室结动脉起于右冠状动脉占94%,起于左冠状动脉占6%。口径为0.4~1.9mm,多为1支。2例为双房室结动脉,均起自右冠状动脉。有2例房室结动脉起于左室后支,穿行左室后壁的心肌,经左、右房室口之间到达房室结。房室结动脉在房室交叉点处起于冠状动脉“U”形弯曲顶端的占44.23%,起于平直型冠状动脉的占36.5%,有“U”形弯曲但不起于“U”形顶端的占19.24%。此动脉行在左、右房室口之间的行径以中间型居多,左偏型及右偏型少见。 5.本文对心房动脉的某些形态特点及其与临床应用的意义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喉上神经袢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剖观察60具(120侧)人颈部尸体标本,见颈交感于与喉上这上支交通成袢者92.5%(111例)。其形态分为V形、U形、混合形,并列双袢、并列三袢5种。在胸有甲状肌喉三角的额状切面内见神经为1支占71.7%(86侧),2支及以上者占28.3%(34侧)。单支者神经多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多支者一般内侧支位于咽下缩肌表面,外侧支位于甲状腺上动脉内侧。本研究结果修正了Moosman等提出的胸骨甲状肌喉  相似文献   

3.
股骨内侧髁骨皮瓣移植重建下颌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40侧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膝降动脉及其伴行静脉。膝降动脉起点距内上髁平均9.1cm,外径1.8mm,可游离长度7.7cm。该动脉以其3支合干型为多见(65.0%)。其伴行静脉压扁宽度平均2.6mm。关节支外径为1.4mm,可游离长度达6.7cm,分布于内侧髁及膝内侧皮肢,隐支外径平均1.2mm,可游离长度达9.6cm,分布于小腿内上1/3 ̄1/2皮肤。以膝降血管为蒂设计股骨内侧髁骨皮瓣对修  相似文献   

4.
观察了100例耳颞神经的分支并进行统计:1.耳颞神经分为二支或二支以上夹持脑膜中动脉而后汇成一干,共54侧,占54%;2.耳颞神经仅为一支,越经脑膜中动脉外侧的21侧,占21%,越经脑膜中动脉内侧的20侧占20%,共占41%;3.耳颞神经发三支越经脑膜中动脉外侧的1例,占1%,4.耳颞神经分为二支共同越经脑膜中动脉内侧的4侧,占4%。  相似文献   

5.
股骨中段骨膜瓣移植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45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上,解剖观测了股中间肌近端血管及其骨膜支的来源,分支分布。结果表明:近端的股动脉来自旋股外侧动脉占57.5%;来自股深动脉占28.9%;来自股动脉占13.1%。肌动脉干长15.8±0.7mm,外径2.2±0.7mm。88.9%的骨膜支来自肌动脉,经股中间肌与股内侧肌之间的间隙,达股骨中段前份。骨膜支干长36±11mm,外径1.5±0.4mm。以肌动脉为蒂,  相似文献   

6.
心房动脉的形态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心房切开术或经心房介入治疗术时防止伤及心房的动脉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20例正常成人心脏标本,解剖观测心房动脉的分支分布特点。结果:右心房动脉有2~6支,平均3.4支,起于右冠状动脉外侧壁,起始处和分支处外径为(1.5±0.6)mm和(1.3±0.5)mm,主干长(20.0±9.8)mm。左心房动脉有2~4支,平均2.4支,左房前支和左房中支均起于左冠状动脉的上壁,左房后支有20%(4例)起始于右冠状动脉。起始处和分支处外径为(1.2±0.6)mm和(1.1±0.6)mm,主干长(14.6±5.6)mm。心房动脉多数与冠状动脉呈直角分布于心房肌,窦房结动脉行于右心房的界沟内。结论:(1)左、右心房的动脉多数以直角起于冠状动脉,向上分布于心房;(2)在心房切开术时应远离冠状沟,切口应与冠状沟呈直角方向,在右心房前外侧的切口应离开界沟2 cm左右并与该沟呈平行方向,能有效防止伤及心房和窦房结的动脉。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左侧肋间后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0具成人尸体标本上,对左侧肋间后动脉及心脏冠状动脉的后降支和左缘支进行了观察。结果:左侧第8、9、10肋间动脉到后降支(房窒交点下方1cm处_平均外径分别为2.5、2.6、2.8mm,与冠状动脉后降支此点处外径(2.5mm)较为接近;到左缘支点处的平均外径为2.7、2.8、2.6mm,与左缘地此点处外径(2.1mm)较为接近;到后降支中  相似文献   

8.
狗,羊,猪,兔冠状动脉心肌桥的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心肌桥比较前解剖学积累资料,并为研究心肌桥选择动物提供依据。方法;选用成年狗,羊,猪,兔心脏观察测量。结果;兔冠状动脉全程位于心肌内。狗,羊,猪心肌桥出现率分别为60.8%,90.1%和42.4%。狗,羊心肌桥位于左冠冠状动脉者占各自肌桥数的87.8%和95.6%。狗心肌桥位于前室间支为73.3%;羊心肌桥地左冠状动脉主干占48.2%。  相似文献   

9.
足内侧逆行皮瓣的解剖及其临床应用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50侧成人下肢标本,解剖了足内侧区的动脉及吻合情况。足底内侧动脉深支、浅支、内踝前动脉、跗内侧动脉,平均有4.8支、8.1支、6.0支、3.0支外径在0.2~0.8mm之间的皮支分布足内侧区。上述动脉循第1跖骨内侧至其中段,穿入与跖底动脉或足底深支吻合,出现率分别为52%、24%、16%、8%,吻合支外径0.7±0.2mm。设计以吻合支为蒂的足内侧逆行皮瓣,可修复趾背、趾底、足背、足底远侧区的皮肤缺损。临床应用1例,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
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为带血管蒂骨瓣转位重建股骨距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30侧经动脉内灌注红色乳胶的成人下肢标本,对第1、2穿动脉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和骨膜支进行详细的解剖学观察。结果:股深动脉在小转子尖下4.5±1.3cm、9.3±2.7cm处分别发出第1、2穿动脉,外径分别为2.8±0.7mm、2.4±0.6mm。穿动脉发出1~3支外径在1.0mm以上的肌骨膜支,分布于股骨后部中上段骨膜。结论:可以第1或第2穿动脉为蒂设计股骨瓣,可转位重建股骨距或修复股骨颈。  相似文献   

11.
活体肾上腺血管的解剖观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研究活体肾上腺血管的应用解剖。方法:对18例24侧肾上腺手术时分离出血管,测量血管外径及长度,对6个完整肾上腺灌注染色。结果:右膈下动脉从下腔静脉右缘至末支肾上腺上动脉长8.5(7.5~11.0)cm,外径2.5~3.0mm;左膈下动脉从腹主动脉左缘至末支肾上腺上动脉长8.0(7.0~9.0)cm,外径2.5~3.1mm;肾上腺上动脉1~6支,均源于膈下动脉。肾上腺中动脉右侧长1.7~2.2cm,外径1.0~1.5mm;左侧长1.5~2.0cm,外径1.0~1.5mm。肾上腺下动脉两侧基本相同,长1.5~2.0cm,外径1.0~2.0mm。肾上腺中心静脉右侧长0.4~0.8cm,左侧长3.0~4.0cm,外径3.0~4.0mm。结论:肾上腺血管加部分膈下血管的长度可供带血管蒂肾上腺转位治疗柯兴氏病;活体切取供移植的肾上腺;选择性肾上腺血管造影等。  相似文献   

12.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4  
目的: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50侧成人尸体上观察了股深动脉的类型,测量了各分支的长度和外径。结果:股深动脉主要从股动脉后方(60%)和后外侧(26%)发出,分为深全干型(60%)、深外干型(20%)、深内干型(14%)和深孤独干型(6%)。各主要血管外径为:股深动脉5.7±1.6mm;旋股内侧动脉3.6±1.0mm,其升支2.0±0.9mm;旋股外侧动脉3.7±1.1mm,其升支2.5±0.8mm。结论:该项研究为提高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介入治疗的成功率提供了详尽的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起于锁骨下动脉的甲状腺下动脉1例姚巍甲状腺下动脉单独起始于锁骨下动脉较少见,占2.6%(中国人体质调查1986.314)。在解剖一具成年男性标本时,见其左侧甲状腺下动脉在距左锁骨下动脉起始处0.3cm的内侧壁发出,其外径2.9mm,长度6.6cm,沿...  相似文献   

14.
兔心冠状动脉的解剖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透明和软X线造影等技术对100例兔心的冠状动脉及其分支分布进行了解剖观察。兔心左冠状动脉前降支与旋支的夹角多为35°-65°(67.8%)。前降支短小,与心大静脉伴行。动物实验结扎前降支,以静脉为标志,在左心耳和动脉园锥之间进行较合适。左室支粗大,是旋支的直接延续,分支到左室前、后壁。左室支与心左缘静脉的关系以在左室支下1/3处交叉者多见。动物实验,单独结扎左室支,在其中1/3处进行为宜。兔心有独立的室间隔动脉供应室间隔的大部分。兔心冠状动脉仅4%形成后降支。窦房结动脉起于左冠状动脉者较多(48.3%);房室结动脉大多起于左冠状动脉(73.4%)。兔心冠状动脉分布类型以均衡型居多(77%),右优势型次之(17%),左优势型最少(6%)。  相似文献   

15.
直窦的形态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解剖观测了100例(男57、女43)成人硬脑膜标本。结果如下:1.按直窦前后走行方向,将其分为4种类型:①前后水平型,占62%;②前高后低型,占19%;③前低后高型,占12%;④弯曲型,占7%。2.直窦平均长度3.80±0.46cm,宽平均0.36±0.11cm。3.单直窦占93%;双直窦占7%。4.本文还对直窦属支与侧支循环径路以及直窦和硬脑膜动静脉瘘等与临床有关的内容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6.
心房动脉有分支供应窦房结和参与供应房室结(房室结动脉即中隔纤维支,本文不把它列入心房支),心房动脉的吻合是冠状动脉侧支循环的重要途径;在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时可见心房动脉的优势支。故国内、外文献中关于心房动脉的描述均有详细报导。为充实国人解剖资料,本文对儿童心脏100例和成人心脏10例进行了较详细的观察。  相似文献   

17.
成人食管胸腹段血管走向观察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成人食管下胸段及腹段血管走向。重点观察食管下括约肌(LES)区血管走向及与下胸段血管吻合关系。方法:15例成人尸体血管灌注红色乳胶后在2倍双目放大镜下解剖观察并测量动脉分支、长度和口径。结果:下胸段食管以1支食管动脉多见,其直径平均为1.4±0.5mm。腹段食管动脉以双重支配多见。进一步解剖发现贲门区附近食管动脉呈半环状行走,其血管直径为2.1±0.7mm,长度为5.5±1.5cm,并发出3~8支小分支进入LES或与食管下胸段动脉发生吻合。结论:食管腹段血供较下胸段血供丰富。贲门附近半环状行走食管动脉与LES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笔者在解剖一具老年女性尸体标本时,发现腹腔干存在罕见变异现象,为积累资料,提供临床参考,现报道如下: 胃脾动脉干外径6.4mm,在主动脉裂孔稍下方起自腹主动脉前壁,垂直下行 1.3 cm后分为胃左动脉和脾动脉。胃左动脉外径4.0 mm,在小网膜内行向左上方,在距起始部位 1.7 cm和2.9cm处分别发出胃体支和食管支进入胃体、胃底和食管下段,本干继续上行,向右上方沿肝脏下缘呈弓形走行 1.8 cm后发出副肝左动脉进入肝左叶,本干则继续走行至门静脉左前方分为2支(图1)。第1支为肝固有动脉,外径3.0m…  相似文献   

19.
以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为蒂皮瓣的应用解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为膝后区带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筋膜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在32侧成人下肢标本上,对膝后区的股后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进行详细观测。结果:股后皮神经在窝上角处的横径为1.7±0.6mm,在该区的干长为16.1±2.3cm。营养动脉平均2.3(1~3)条,外径为0.8±0.3mm,分别来源于穿动脉的肌皮支(占49.3%)和动脉的筋膜皮支(占50.7%)。静脉回流有营养动脉的伴行静脉和浅静脉,外径分别为1.1±0.5mm和2.1±1.9mm。结论:该区的神经血管恒定,可制成带感觉的转位筋膜皮瓣,用以修复膝关节附近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20.
作者在制作标本过程中,发现1例右侧双肾动脉伴左副肾动脉,较为少见。现报道如下,以供参考。 成年男性标本,经仔细解剖后发现:在肠系膜上动脉水平处腹主动脉向右侧分出2支肾动脉(附图),上支管径5.2mm,下支管径3.5mm,均平行向外越隔脚前方、肾静脉后方,分别分2支入肾门。腹主动脉在肠系膜上动脉下 1cm处向左侧发出左肾动脉,管径6.8mm,在其下 3.8 cm处腹主动脉尚发出管径 3.5 mm的副肾动脉至左贤下极附近入肾。两肾形态正常,但左肾位置较石肾低1cm左右。双肾动脉伴副肾动脉1例@姜华东$浙江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