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近期学术活动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领导下,2010~2011年初进行了以下学术活动:(1)2010年11月20~21日在北京拉斐特城堡召开了"松潘-甘孜决体南缘地域强烈地震发生的构造背景与动力过程"专题研讨会.(2)2011年1月1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学术交流中心召开"新年团拜暨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的导向和轨迹"学术讨论会.(3)落实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大陆动力学委员会2011年研究方向与任务.  相似文献   

2.
序          下载免费PDF全文
第九届中国国际地球电磁学术研讨会于2009年11月26-29日在广西桂林举行,来自国内外的200多名专家和青年学者出席了会议,提交论文110多篇. 第一届(1984)和第二届(1991)研讨会分别出版了论文集.2003年第五届研讨会期间成立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地球电磁专业委员会,此后研讨会改为每2年举行一届,并已出版研讨会专辑和其它专辑共4期.本专辑刊载的是第九届研讨会会议交流的一部分论文,反映了地球电磁学科和相关方法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武粤  艾印双  张怀  李国辉  高原 《地震》2021,41(2):203-204
第八届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8-WTGTP)暨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中国大陆动力学专业委员会和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固体地球物理委员会2020年学术年会,于2020年9月17日至11月24日顺利召开.由于疫情影响,今年的会议以网络直播的形式,分别在9月17日、9月24日、10月13日、10月28日、11月16日和11月...  相似文献   

4.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1988年学术活动将本着努力抓好学术活动质量,促进横向联合,提高社会效益的方针,开展下列活动。(1)地球物理仪器发展研讨会研讨80年代国内外地球物理仪器发展概况。4月份在北京或重庆召开,主持人是学会仪器与观测系统委员会委员刘士杰(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2)地球构造动力学会议与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力学学会联合召开。主要讨论深部应力测量及地壳应力场问题。时间在4月份,主持人是高龙生(国家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相似文献   

5.
美国国家航空和宇航局(NASA)于1981年初在华盛顿开会,其中有一项1980年至1986年期间的有关地球动力学的空间研究计划。此项计划将进一步扩大已有的测量和地球物理的NASA计划,并利用空间技术和方法进一步推动地球动力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中国大陆动力学研究导向和思考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陆动力学是研究和探索地球内部物质大尺度运动和深化认识地球本体与其在整体运动中深部圈层耦合、介质与结构变异的物理-力学属性、物质与能量的交换、深层动力过程和机制的一门边缘科学.地球动力学集成了当代众多高、新学科技领域和学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它涉及到成山、成盆、成岩、成矿、成灾和深化对地球本体的认识,它在地球科学研究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本文通过深入研究、综合集成与剖析讨论了该领域五个重要的基本科学问题,即:(1)地球动力学在地球科学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2)国际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进展和发展动向;(3)中国地球动力学的研究状况;(4)当今地球动力学研究的导向和战略思考;(5)地球动力学研究在我国的实现和开拓.  相似文献   

7.
近几十年来,地球动力学的研究虽然提出过包括板块学说在内的各种不同的成因模式,但距揭示它的实质还相差甚远.宋贯一认为其原因主要有两个:(1)没有创新性的能源(力源)思维;(2)没有创新性的物理学理论的支撑.经过近60年的的不断探索,宋贯一在新的地球动力学能源观和创新性的物理学理论的建立两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本文详细介绍了太阳辐射才是地球动力学的能量(动量)源泉及(光压)斥力相互作用理论建立的依据和实践证据.上述两方面的进展应用于解析青藏高原成因动力学,则获得了完全意想不到的结论.加之近几十年来一系列直接冲击和动摇着传统地质科学所厘定的若干基本概念和理论的地质新发现不断涌现,引发地球科学产生一场真正的革命将不可避免,地球动力学将由运动学的描述进入成因动力学的新时代.  相似文献   

8.
1992年7月6日至10日在日本水(氵尺)市(Mizusawa)举行了第3届地球深部研究(SEDI)国际学术讨论会。有16个国家共158位科学家出席,其中我国有4位. 地球深部研究委员会是IUGG下属的一个专业委员会,成立于1987年。其宗旨是促进、协调世界各国对地球深部(地幔和地核)的结构和动力学的研究。每两年召开一次,第1届和第2届会议分别于1988、1990年在西班牙和美国举行。  相似文献   

9.
在ASC第二届会议上安排了全球区域台网联盟(GARNET)计划的工作研讨会.GARNET是由国际地震观测期(ISOP)和日本台阵(J-array)发展而来的,其主要目的是联合全球区域台网的观测资料,研究地球深部构造和地球动力学,特别是太平洋中的热的超热柱(superplume)、亚洲冷的超热柱、超深沉积、俯冲带、地幔中的间断面等.密集的区域台网资料便于形成测线,以便精确地辨认后续震相,利用后续震相的走时分布达到上述目的.  相似文献   

10.
2004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仪器专业委员会在北京召开了“地球物理仪器国际化问题”(4月)和“地球物理技术在工程上的应用”(8月)两个研讨会。会议发表了大量论文,展示了目前我国先进的地球物理仪器和地球物理技术在工程方面的应用成就.承《地球物理学进展》编辑部支持,决定在2004年第四期和2005年第一期,连续刊载经专家审查和推荐的地球物理仪器和技术方面的部分优秀论文,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动力学机制一直是深部地球物理与大陆动力学的重点研究领域.青藏高原东部地形起伏剧烈,地震活动频繁,金属与油气矿床丰富,揭示出青藏高原东部极为复杂的壳幔结构与深部变形及非常强烈的深部物质运动.近年来,随着地球物理综合观测技术、深部结构成像方法、地球动力学模拟等研究的快速发展,围绕青藏高原东部的深部构造、块体运动、深部动力模式、强震活动与深部蕴震机制及成矿深部构造等方面进展显著.青藏高原东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讨会(WTGTP)是围绕青藏高原东部深部结构与动力学机制、资源开发、地质灾害等相关地球科学问题按年度召开的学术交流研讨会.本文基于2021年和2022年召开的第九届和第十届WTGTP的会议报告,结合近年来的相关研究成果,围绕印度—欧亚板块碰撞、构造变形特征与动力学机制以及强震活动与深部蕴震机制等主要内容,介绍了青藏高原东部的地球物理结构及深部构造变形与动力学机制的研究进展.初步展望了青藏高原深部构造与地球物理研究前景,期望能给相关科研人员提供一点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2 0 0 4年 9月 1 9~ 2 5日 ,武夷山 )第五次空间天气学研讨会暨“中国科学院空间天气学研讨会” ,也是第一次国际日地系统气候和天气计划空间天气主题研讨会 (TheFirstChineseSpaceWeather/CAWSESSymposium) ,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和中国科学院主办 ,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具体组织、承办 .出席会议的人数为 16 1人 ,其中院士 7人 .会议由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与应用研究中心魏奉思研究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地球物理和空间物理学科主任于晟博士共同主持 ,各单元的学术报告由刘振兴院士和中国…  相似文献   

13.
1 研讨会概况 地球电磁法是地球物理学的重要方法,它是通过观测自然的和人工产生的电场、磁场或电磁场研究自地表到地幔深处的电性结构和空间环境. 由IAGA I-2 工作组主办的两年一届的"国际地球电磁感应学术研讨会"的目的是展示和交流各种电磁方法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前沿研究课题.每次研讨会的举办地点经过竞争和选举确定,1972年在Edinburgh, U.K.举行了第1届研讨会.  相似文献   

14.
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支持下,美国科学家正在制定一项新的大洋地幔动力学计划,目的是用新一代高分辨率海洋观测设备,检验板块构造和对流的地球动力学模型。板块构造革命为描述固体地球内部动力学过程提供了一个定量的运动学框架。35年来,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观测和数  相似文献   

15.
2003年9月24~26日“第五届中哈现代地球动力学和中亚地震危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举行。来自7个国家14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文章介绍了会议概况、学术交流、取得的成果,以及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地球深部地质,除了借助地球物理勘探方法之外,一种便捷的方法是在室内对地球物质(主要是指矿物和岩石)进行直接的物理性质测量并辅以地质、地球化学的研究.在实验室创造可控的P-T 等物理化学条件进行就位(in site)测量是模拟“真实”条件下物理、化学过程和物质状态,动力学背景的一种可  相似文献   

17.
《岩石圈的动力学和演化;探寻地球资源和减少灾害的纲领》是一本关于国际岩石圈规划的小册子,是在1980年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印发的,内容简介如下:这是由国际地球物理和大地测量联合会(IUGG)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UGS)共同指定一个起草小组提出的,并将由国际科学联合会(ICSU)与 IUGG 和 IUGS 协商,成立一个管理机构,邀请 ICSU 的各会员国参加这  相似文献   

18.
岩性探测技术研讨会会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中国地球物理学会与山东省石油学会于1986年9月16日至18日在济南市召开了岩性探测(Petro-Sonde)技术研讨会,到会的有全国有关的11个部门32个单位的50名代表,会议由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常务理事陆邦干同志主持。  相似文献   

19.
地幔热柱动力学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由于地幔热柱对我们了解地球动力学和地幔动力学过程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意义,因此受到国际地学界的广泛关注,近年来,随着一系列国际研究计划的展开和实施,热柱动力学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研究。本文拟合“国际热柱-岩石圈相互作用研讨会”的讨论内容,对热柱领域已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问题作一简要的回顾,以期待进我国热柱动力学研究的发展有所埤益。  相似文献   

20.
地球动力学专题学术报告会是在1980年巴黎召开的第26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于7月15日至16日举行的。会议由黑尔斯(L.Hales)和鲁塞尔(R.D.Russel)主持。共宣读论文23篇,其中13篇主要讨论地球动力学问题,10篇讨论世界各主要造山带的演化问题。欧美学者多强调岩石圈的水平运动,而苏联学者则强调垂直运动。主要内容包括大陆开裂、地幔物质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