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国内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层序地层学研究风靡世界,而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已逐渐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按照层序地层学 陆相层序地层学 高分辩率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次序,简要论述了有关层序地层学各发展阶段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前景以及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从而形成对这门学科系统的、完整的、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国内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层序地层学研究风靡世界,而陆相层序地层学研究已逐渐成为我国学者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本文按照层序地层学-陆相层序地层学-高分辩率陆相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次序,简要论述了有关层序地层学各发展阶段的一些基本概念、原理、应用前景以及新的研究技术和方法,从而形成对这门学科系统的、完整的、发展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扬子板块西北缘早志留世层序地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简述了层序地层学的意义及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的由来,并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扬子板块西北缘早志留世陆表海缓坡环境的特点,研究了本区层序地层的特殊性,进而指出经典层序地层理论在陆表海缓坡环境沉积组合中并非完全适合,必须加以补充和修正。本文还讨论了凝缩层在本区的生油意义。  相似文献   

4.
利用层序地层学理论,对印尼J区块古近系-新近系的层序地层和沉积相特征进行了研究.古近系-新近系可以分为7个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和17个短期基准面旋回.SQ1-SQ7沉积时期,沉积环境从陆相河流环境逐渐过渡到三角洲环境和浅海环境,再到河流环境,为一完整的水进-水退旋回.中下部层序上升旋回占主体,属海进式沉积组合序列;上部层序下降旋回占主体,多为海退式沉积组合序列.结合层序特征,指出区块西部凸起带SQ5旋回的浊积砂体、基底风化壳、碳酸盐岩台地和东部斜坡带的下切谷为区块的有利勘探区带.研究结果对该盆地的石油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志留系层序划分及其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层序地层学是1977年由美国Rice大学的Vail教授及其:Exxon公司的同行们在地震地层学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从20世纪80末期,国内外开始掀起层序地层学研究热潮,它在石油勘探中具有相当的实用性。在前人划分的基础上,把塔里木盆地台盆区志留系地层划分为6个层序。在所划分的这些层序中第一层序为Ⅰ型层序,其余层序为Ⅱ型层序。第一层序由低位体系域、海侵和高位体系域三部分组成,而其余5个层序均由海侵体系域和高位体系域两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6.
潜江凹陷潜江组层序地层划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层序地层学理论为指导 ,充分利用地震、钻井资料 ,分析了潜江凹陷潜江组不同级次的层序界面识别标志 ,建立了地震、钻井层序划分标准 ,并对潜江组三级层序进行划分和对比 ,从而建立了潜江凹陷潜江组三级层序地层单元 ,为建立等时地层单元内沉积体系和砂体展布奠定基础 ,旨在有效地寻找岩性油藏。  相似文献   

7.
选取黔西南地区上扬子碳酸盐岩台地-右江盆地的三叠系剖面进行层序划分对比,并重点对台地边缘剖面进行研究,将三叠系划分为8个三级沉积层序.在此基础上,通过与Haq等列出的三叠纪生物地层时代进行对比,建立了黔西南地区三叠系层序充填格架.根据三级沉积层序自下而上的发育组合将三叠系划分出3个二级层序:SS1、SS2、SS3.本区层序充填特征亦反映了印支运动的3个幕次.印支Ⅰ幕,右江盆地为欠补偿型被动大陆边缘阶段,以构造沉降作用为主;印支Ⅱ幕,右江盆地进入过补偿型前陆发展阶段,由于南部板块碰撞的加强,沉积中心向西北迁移;印支Ⅲ幕,随着扬子陆块的全面隆升,西部盆地和东部台地区抬升消亡.  相似文献   

8.
以Vail经典层序地层学理论为基础,根据露头、钻井、测井、地震等资料对川东北元坝地区长兴组进行单井层序地层划分。通过对单井层序地层特征的分析,结合三维地震,选择典型联井剖面进行了层序地层横向对比,并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 利用每个时期的古地貌图叠加地震相,得到沉积相平面展布图,最后分析各体系域的沉积相平面展布特征及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元坝地区长兴组可划分为2个由海侵体系域和高水位体系域组成的三级层序,层序界面为Ⅱ型层序界面,层序向盆地方向逐渐减薄; 2个三级层序中,海侵体系域厚度较薄,SQ2中高水位体系域在元坝X井中较元坝22井更为发育; 礁滩主要在三级层序的高水位体系域中发育,海侵体系域中虽也有生长,但是规模小。  相似文献   

9.
根据层序地层学理论,综合应用测井、露头、岩芯及地震剖面等资料建立十屋断陷的层序地层格架.根据识别出的层序界面标志,十屋断陷深部断陷期可划出3个二级层序:初始裂陷期层序组、快速裂陷期层序组和裂陷萎缩期层序组.在裂陷期层序中可以划出5个三级层序,自下而上为:火石岭组层序、沙河子组层序、营一层序、营二层序和登楼库组层序.  相似文献   

10.
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理论和方法,综合利用测井、岩心和分析化验资料,对蠡县斜坡西柳井区的沙河街组沙一下亚段尾砂岩段进行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分析,在整个尾砂岩段识别出一个半中期旋回层序及6个短期旋回层序,依据地层等时对比法则建立尾砂岩段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在等时格架的基础上进行单砂体对比,分析有利储层的发育规律。  相似文献   

11.
为了揭示塔里木盆地巴楚组层序地层样式和沉积演化规律,运用沉积学原理和层序地层学原理,通过对录井、测井和地震资料的分析,建立了巴楚组层序地层格架并对沉积演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巴楚组发育了SQb1和SQb2两个层序,每个层序均可划分出海侵体系域(TST)和高位体系域(HST),各层序的地层分布范围逐层扩展超覆.沉积环境主要为浅海、临滨、前滨、后滨、滨岸沙丘及碳酸盐浅滩,从巴楚组沉积早期至晚期持续存在陆源碎屑与内源沉积物混积的沉积特征,总体具有由早期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为主向晚期碳酸盐岩台地占优势的相带演化趋势.陆表海的古地貌和总体海侵的背景控制了巴楚组层序发育和沉积演化.  相似文献   

12.
目前已在较广的学科范围及其领域内应用到古地貌研究成果,古地貌恢复更是与油气田勘探开发关系密切。随着石油工业的快速发展,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研究有了比较明显的进展。通过分析近些年兴起的代表性古地貌恢复方法,总结中国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研究的主要进展。①古地貌恢复方法的理论基础多元化:分析古构造、古水系、古流向和沉积相等的综合性研究是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的关键所在;将基准面和最大洪泛面结合进行基准面旋回对比来反映沉积前古地貌形态,是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核心思路;依据三级地貌概念模式指导微地貌精细刻画,是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优势;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的主要原则是寻找等时地质体,确定台地浅滩的暴露时间,利用颗粒岩的厚度对暴露浅滩的微地貌进行有效恢复。②古地貌恢复方法的实用性越来越强:鄂尔多斯盆地、渤海湾盆地、塔里木盆地和四川盆地的油气田实例说明,虽然在采用这些古地貌恢复方法时,定量研究的手段均有待加强,但仍然为油气田储层预测和油气富集有利区优选提供了重要支撑,其应用前景广阔。③古地貌恢复方法之间优势互补,趋于综合研究:沉积学古地貌恢复法目前应用比较成熟;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古地貌恢复法的研究工作处于起步阶段;井区尺度岩溶微地貌恢复法适合于潮坪为主的碳酸盐岩台地;碳酸盐岩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法适用于滩体发育的碳酸盐岩台地。不同方法的综合研究是油气田古地貌恢复方法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3.
80年代初汪曾祺作品的总体印象是温情、和谐的,但并非世外高人一般,他是贴近社会的;到80年代末期乃至90年代,他的作品更多了一些社会的投影,关注现实的层面加重。本文意在分析这一时期汪曾祺比较成熟的文学观,它涉及到文学创作、理论与批评的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4.
运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的观点和分析技术,建立了时间-层序地层格架;以基准面旋回为基础,论述了河北石炭-二叠纪层序发育特征,地层分布模式和盆地充填演化序列以及基准面变化与陆表海盆地煤聚集的成因联系。结果表明:河北石炭-二叠纪含岩系为内陆表海盆地沉积,盆地的生成演化及其沉积作用与基准面变化密切相关,聚煤作用的发育也受到基准面变化的严格控制,形成旋回结构十分清晰的含煤层序。  相似文献   

15.
层序地层学经过20多年的飞速发展,已成为一个具有巨大应用前景的地学分支。文章回顾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历程,分析了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层序地层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Based on the well-logging data of typical wells of Zhijin, Panxian and Weining areas in western Guizhou, the well-logging data GR of late Permian coal-bearing strata were processed and wavelet transform technique was used to carry out the sequence stratigraphy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The study mainly focuses on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which Milankovitch had on high frequency sequence, Milankovitch cycle can be used as a ruler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to ensure the scientificity and the unity of sequence stratigraphy division. According to well-logging signal of the ideal Milankovitch cycle,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the wavelet scales and the cycles is determined by wavelet analysis. Through analyzing analog signals of subsequence sets to search the corresponding relation between various system tracts and the features of time-frequency, the internal features of wavelet transform scalogram could be made clearly. According to ideal model research, features of Milankovitch curves and wavelet spectrum can be seen clearly and each well can be classified into four third-order sequences and two system tracts. At the same time Milankovitch cycle can realize the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stratigraphic sequence in a quick and convenient way.  相似文献   

17.
江汉盆地白垩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在对江汉盆地露头剖面野外实测、钻井及分析化验资料综合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层序地层学、沉积学和测井地质学原理,识别了白垩系层序及沉积相类型、沉积特征.研究表明,受燕山期幕式构造运动的影响,白垩系可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主要发育冲积扇、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和氧化型湖泊四种主要沉积相类型;早白垩世,由于拉张断陷强度较弱,仅在盆地边缘断裂前缘的局部地区发育一套粒度较粗的冲积扇-辫状河砂砾岩沉积;至晚白垩世,在区域引张力的作用下盆地整体拉伸断陷,从盆缘往盆内方向依次发育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氧化型湖泊沉积,构成一个自下而上粒度由粗变细的沉积序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