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孔雀东南飞>中刘兰芝和焦仲卿的悲剧故事,不仅仅是对纲常礼教,对人格摧残的揭露,更是汉末人们追求独立人格与爱情幸福、亲情孝道之间矛盾的反映.刘兰芝、焦仲卿二人既是忠贞爱情的捍卫者也是早期封建纲常礼教的判逆者,他们的爱情悲剧,折射出人们对自由人格的追求和美好爱情的期冀.  相似文献   

2.
林语堂笔下的红牡丹,一生执着追求灵肉和谐的理想爱情,无所畏惧,不屈不挠,但一次又一次都陷入失败的深渊,最终无奈地走人灵肉背离的婚姻悲剧。本文通过对牡丹爱情悲剧的解读,发现导致牡丹爱情悲剧的原因,是牡丹自己任性偏执冲动的极端个性,而操纵牡丹悲剧的命运之神,是根植于作者林语堂内心深处的不可动摇的“中庸”人生理念。  相似文献   

3.
无论在《无字》创作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张洁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爱情而排斥、恐惧甚至拒绝婚姻。《无字》中吴为的婚恋悲剧折射出张洁的婚恋观。张洁认为婚姻与爱情是一对混乱的矛盾,甚至婚姻与爱情完全是两码事;并且,张洁对现行婚姻制度进行了反思和质疑。  相似文献   

4.
邢海霞 《科技信息》2010,(3):145-146
张洁的《无字》意蕴深远,凝重恢宏,发人深思。以女作家昊为的一生经历为主线,讲述了母系四代女性的命运,母系家族三代女性坚持的对爱情婚姻的追求,无一例外的都是悲剧。爱情的悲剧除了时代和环境的影响之外,主要的还是她们自身的性格和追求。面对生活给于的悲剧,支撑母女三代走过绝望的是母女之间的那种血浓于水的亲情。  相似文献   

5.
阐述了作者是通过展示多重矛盾 (感情与理智的矛盾、主观追求和客观现实的矛盾、新旧伦理道德的矛盾等 )的艺术手法来表现安娜爱情悲剧的 ,进而阐明了安娜的爱情悲剧是当时社会矛盾和其个性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6.
鱼玄机是晚唐一位才貌出众但命运悲惨的女诗人。其诗歌就是这位旷世才女的人生悲歌,倾诉了她精神上的愁恨寂寞苦闷以及对自己不幸人生情感经历的体验和感叹,蕴含着深厚强烈的悲剧意识,其悲剧意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女性人生价值的追求、肯定与世俗之间的矛盾;二是对爱情婚姻的不懈追求与世俗之间的矛盾。鱼玄机诗中悲剧意识的形成不仅有时代、社会、政治多种因素的影响,而且与她本人的情感经历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7.
论《白鹿原》中的"革命"与爱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白鹿原》在对白灵与鹿兆海爱情悲剧的叙述中,有一个不易为人察觉的疑点。即白灵的转变由于缺乏必要的感情积累和材料支撑而显得牵强。作者的某些主观意愿和个人追求作为一种潜在规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说中人物的情感取向和行为方式。白灵和鹿兆海的情感历程显示出,小说在作者的引导下成功地完成了"革命"话语对爱情话语的置换,爱情被"革命"遮蔽。爱情的内容因而被改写:相爱不是因为两情相悦,而是因为"志同道合"的"革命"需要。  相似文献   

8.
安娜与子君为个性解放、爱情自由与社会抗争,最后都在所处的时代社会中倒了下去,相似的追求与结局反映出相似的悲剧根源:同样背负社会的学生打击,同样单纯为爱而放弃了独立意识和进取精神其悲剧在今天仍具有启示义。  相似文献   

9.
综述八十年代以来,研究《伤逝》爱情悲剧根源的观点有诸种,但失偏颇。作者认为其爱情悲剧是由于子君涓生他俩的思想性格的差异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产生的。其中前者是悲剧产生的主要的内在因素,后来是次要的,是加速悲剧产生的外在因素。  相似文献   

10.
俄国文学巨匠列夫·托尔斯泰的小说《安娜·卡列尼娜》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不顾一切追求爱情的女性形象安娜,法国作家福楼拜在其代表作《包法利夫人》中塑造了爱玛这个女性形象。作为大胆追求爱情的悲剧女性,无爱的婚姻与强烈的爱情追求的矛盾,纠结于社会因素的情感困境,都无可厚非地成为了她们走向各自归宿的缘由。  相似文献   

11.
曾艳 《科技信息》2009,(15):151-151
简·奥斯丁和王海鸽是表现爱情与婚姻题材的两位杰出的女作家,她们作品的相同之处,一是用小题材来体现社会,二是表现了女性角色的依附地位,不同之处在于主体风格不同:一“悲剧”一“喜剧”的表现方式,引领人们通向两位作家不同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12.
劳伦斯与张爱玲同是20世纪初的现实主义作家.他们都是写畸形的家庭和畸形的爱,但由于社会环境的差异、民族文化的不同,他们用不同的艺术风格,语言特色对人性进行了揭示,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  相似文献   

13.
"迷惘的一代"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欧内斯特·海明威以他非凡的才华和真实的情感写出了一部部几乎是美国文学史上最优秀的小说.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是其中之一.海明威的短篇小说<乞力马扎罗的雪>充分反映了美国20世纪20年代理想破灭、精神空虚与孤独的"迷惘一代"的坎坷命运.笔者通过对美国战后的一代人的精神危机,着重从男女主人公在动荡的历史背景下对爱情的态度与追求截然不同出发,分析了海伦的无私给予、哈利的麻木索取;海伦的温柔体贴、哈利的冷酷无情;指出是战争毁了人们的理想与爱情,战后的和平与繁荣亦无法抚平他们心灵上的创伤;小说中男女主人公都曾想与命运抗争,最终都以失败告终.高大、宏伟、洁白无暇的乞力马扎罗山被哈得看作是"上帝的庙殿",但对于海伦却是渴望而不可及的地方.透过<乞力马扎罗的雪>中无望与无爱的"爱情",海明威激起了我们对战争的痛恨与谴责、对自由与和平的追求、对爱情的珍惜及对妇女前途、命运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方爱情诗歌都歌颂了人类情感中最神圣、纯洁和崇高的爱情,然而由于地理环境、文化心理等各种因素的差异,中西爱情诗也各有特色。从创作动机、作品主题及诗风和手法这三个方面探讨中西方爱情诗的差异,可以发现:中诗委婉、微妙、简隽;西诗直率、深刻、铺陈。两方各有千秋,我们应以开放的心态博采众长。  相似文献   

15.
《诗经》和汉乐府为不同时代的文学作品,但时代的变化和文学自身的发展使得汉乐府既与《诗经》具有"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共性,又有差异。因而从《诗经》时代到汉乐府时代,爱情诗的内容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诗中女性形象也有显著的转变。  相似文献   

16.
秦汉以后,儒术独尊,墨家兼爱理想在儒者的非难声中被历史的尘埃所湮没。在市场经济盛行的现代社会,人与人之间相利而不相爱,冲突与矛盾加剧,人类社会面临爱的危机。墨家兼爱理想反映了人类对自身同类的尊重和认同,是人类理性的直接表现,会对陷入困境中的同类表现出同情、怜悯、关怀和帮助,并能够通过正当有效和文明的种种途径,化解和处理各种危机和矛盾,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增添一份融合剂,在当代对墨家兼爱理想进行阐释具有很大的必要性。墨家兼爱理想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即爱的能力、爱的行为、爱的实现路径及爱的境界。  相似文献   

17.
在西方文学长廊中,有两位女性形象格外地引人注目;一位是《红字》中的海丝特,另一位是《荆棘鸟》q-的梅吉。这是两部不同时代、不同国家的爱情故事小说,却有着相似的爱情悲剧。她们所爱之人都是与上帝长相厮守的神父,她们都为所爱之人育有一个孩子,都揭示了宗教的残酷和禁欲主义的丑恶。她们用女人特有的方式与上帝对抗,在与上帝争夺爱人的较量中,揭示了真正的爱和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需要以难以想象的代价去换取的。  相似文献   

18.
黄章 《新余高专学报》2013,18(4):151-152
高中生热爱生活,热爱音乐,具有很强的独立感知能力。随着思维的发展成熟,其研究探索的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们能从生活中的不同角度发现音乐、理解音乐、研究探索音乐。因此探究性课堂教学与学习模式比较适合高中生的音乐学习。  相似文献   

19.
尽管由于民族和时代的差异,谷崎润一郎与波德莱尔有许多不同,但他们关注丑恶的审“丑”视角是一致的,到最卑劣的地方、最阴暗的角落挖掘美的创作倾向是共同的。他们不同于以往一味歌颂自然的恬静、童年的率真、爱情的神圣的作家,而是专注于揭示社会的丑恶、人性的阴暗,从丑恶事物中提炼美。  相似文献   

20.
英国同时代两个作家狄更斯、爱米莉在他们的小说《双城记》、《呼啸山庄》中提出了爱与死的主题。《双城记》的卡顿和《呼啸山庄》的希思克利夫都因爱而死 ,但是他们在这一过程中的生命感觉不同 ,对爱的态度和反应不一样 ,他们因爱而死的价值内涵不可同日而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