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影响超稠油油藏水平井蒸汽吞吐开发效果的因素包括地质参数、流体参数、开发参数、水平井设计参数等众多因素,寻找主要因素对于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吞吐效果评价及开发调整设计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粗糙集理论对影响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吞吐效果的10个因素进行数据属性约简,同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对这些因素进行敏感性分析;应用Elman神经网络比较上述两种结果,证明了粗糙集理论进行数据属性约简的方法更准确.最终得到注汽干度、注汽强度、注汽速度、水平段长度和注汽压力对水平井的开发效果影响最大.实例计算表明,方法实用有效,精度较高,可用于超稠油油藏水平井吞吐效果评价及开发、调整设计.  相似文献   

2.
目的区块具有活跃的边底水,在注蒸汽吞吐长期降压开采过程中,油藏压力下降导致边底水推进,水淹井区含水急剧上升,水侵范围不断扩大.根据区块现有的情况,通过油藏工程的方法,利用Visual Basic 6.0编制程序,计算出目的区块各个小层的水体大小及水侵量,为了提高边底水稠油油藏的最终采收率以及为今后油田进行开发方案的调整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针对稠油油藏使用水平井并且注蒸汽的开采方式,建立了相应的数学模型,模型考虑了油、气、水三个相态及所有组分,和由于稠油流体特性而引起的启动压力,对数学模型使用九点差分进行离散,用全隐式方法将数值模型线性化,给出了模型等效化的处理方法,将计算结果与模拟区块的实际生产数据做动态历史拟合,并提出了开发调整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该模型与其它方法做了比较,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产量的绝对值偏差为1.9%,是所有方法中最小的.模型与求解方法适用于稠油油藏注蒸汽水平并开采数值模拟.  相似文献   

4.
辽河油田洼59块为巨厚块状砂岩稠油油藏,采用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目前已至中后期,大排量连续汽驱后,汽腔波及体积已达到最大,继续连续汽驱势必会发生严重汽窜.为明确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开发中后期油藏动用形态,确保合理开发稠油油藏,建立了稠油重力泄水辅助蒸汽驱数值模型,理论研究连续汽驱至中后期的压力、含油、含水、含汽饱和度场的分布,直观展示了油藏的动用形态特征.同时,基于油汽比及油藏的热损失综合考虑,提出后续开发的研究重点,应采用重力泄水辅助间歇汽驱,研究其生产过程中油藏的生产参数变化规律,实现对超稠油的高效开发.  相似文献   

5.
针对超稠油油藏蒸汽驱热效率的利用普遍偏低的问题,结合某超稠油区块的实际地层情况,建立直井与水平井组合蒸汽驱井组三维油藏数值模拟模型,运用单因素分析法,研究井网形式、井组井距、注汽井射孔位置、注气介质对超稠油蒸汽驱开发的影响,并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研究结果表明:中央排状井网对比反五点法、反七点法、反九点法、右起排状井网,可以更好的利用热效率;VPHI型注汽方式加热半径和波及范围更大;井距从50m升至100m过程中,生产效果先上升后大幅下降,在70m生产效果最好,井距过大,热损失严重;射孔方式随着厚度增加影响效果逐渐减小;在蒸汽吞吐转驱前注入0.4组分的CO2和0.6组分的N2,可以更好地封存热量,减少热损失,提高热效率.该研究对同类型油藏提高采收率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渤海地区具有十分丰富的稠油资源,其油藏储层胶结疏松、渗透率高、非均质性严重并且边底水活跃,水驱采收率较低.因此,必须采取调剖、堵水和降黏组合技术措施来进行稠油开发,与其它稠油开发措施相比较,稠油乳化降黏技术具有操作简便和经济性好等优点,其中强化分散体系由于其良好的乳化降黏性以及简易的注入工艺受到石油科技工作者的高度重视.为使稠油乳化降黏技术尽快投入矿场试验,针对渤海普通稠油油藏开发实际需求,以油藏工程理论为指导,以数值模拟方法为技术手段,以正交试验原理安排实验,以A油田B1井组为试验平台,对比了不同开发方式对目标井组开发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注入强化分散体系4个月以上增油效果要好于单独调剖,而调剖与注强化分散体系联合作用效果要明显高于单独调剖与单独注强化分散体系之和,达到了"1+1"大于2的功效;高低浓度注入优于单一浓度段塞;水井调剖和油井堵水会明显增加强化分散体系增油有效期和增油量,推荐水井采取"调剖+强化分散体系高低浓度交替注入"组合措施,油井采取"堵水+强化分散体系吞吐"组合措施。  相似文献   

7.
二氧化碳吞吐控水增油矿场试验是南堡油田增产作业的有效技术手段,但如何选井已成为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难点,南堡油田属于复杂断块油藏,各项影响因素关系复杂,通过常规理论分析量化研究困难.提出应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方法相结合,充分考虑地质与开发因素共18项,其中主要影响因素6项,建立稠油CO_2吞吐选井评价模型,对南堡油田区块32口稠油CO_2吞吐选井进行评价,实际增油量的回归方程拟合优度判定系数为0.7493,对于油田开发产量预测已经达到较高精度,确定模糊评判得分0.8以上即为可实行的CO_2吞吐施工方案.  相似文献   

8.
锦45块重水淹区于1984年开始试采,经历了常规干抽、吞吐试采和大规模蒸汽吞吐开发过程.区块边底水较为活跃,能量充足,经历近30年开发,区块采出程度较高,平面及纵向加密、调整已达极限,边底水侵入严重,生产井平均回采水率高,产量递减幅度逐年增加,开发中暴露出一系列问题,借鉴先导试验区吞吐转驱经验,应用Peterl软件建立区块地质模型,合理设置边底水,CMG数模软件进行历史拟合以及转驱方案预测,分析水淹区转驱特点,为重水淹区转蒸汽驱提供理论指导和依据.  相似文献   

9.
在双连续介质理论框架下,采用匹配渐进展开方法导出并求解了具有蒸发液滴的汽雾流中层流边界层方程,给出了控制汽雾流的相似判据。对于沿曲面的流动,边界层方程的形式取决于是否存在液滴的惯性沉积。给出了热钝体驻点附近蒸汽-液滴边界层的数值计算结果。它们表明:由于蒸发,在边界层内近壁处形成了一个无液滴区域;在该区上边界处,液滴半径趋于零而液滴数密度急剧增高。液滴蒸发及聚集的联合效应造成了表面热流的显著增加,甚至在自由来流中液滴质量浓度很低时此效应依然存在。  相似文献   

10.
根据热采井产出流体变化与油藏动态变化规律,利用产出流体组分变化监测杜84块油藏动态.其一,利用产出液中氯离子及总矿化度的变化,判断生产井中产出水的来源;其二,产出液离子变化,判断注汽过程中是否发生汽窜;其三,产出液离子含量变化,判断注汽井补层效果;其四,生产井气组分分析,判断井间连通情况及注气受效情况.在不关井、不作业、不下井下测试工具的情况下,不需要额外注入任何化学药剂,只是利用对注入井的注入流体和生产井的产出流体中化学成份的分析来实现生产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11.
12.
We propose a new framework for the application of preconditioned conjugate gradients in the solution of large-scale linear equality constrained minimization problems. This framework allows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structure and sparsity in the context of solving the reduced Newton system (despite the fact that the reduced system may be dense). Numerical experiments performed on a variety of test problems from the Netlib LP collection indicate computational promise.  相似文献   

13.
在证券组合投资过程中,忽略交易费用会导致非有效的证券组合投资,本文提出了一个考虑交易费用的证券组合投资的区间数线性规划模型,通过引入区间数线性规划问题中的目标函数优化水平参数λ和约束条件满足水平参数η将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均为区间数的区间数线性规划模型转化为确定型的一般线性规划模型,进而求得相应于优化水平λ和满足水平η的满意解.  相似文献   

14.
Functional Analysis and Its Applications - Families of continuous mappings of the interval continuously depending on a parameter are considered. Any $$G_\delta$$ set dense in the parameter space is...  相似文献   

15.
凝析气井经过压裂产生垂直裂缝,流体在地层与裂缝中往往形成双线性流.根据凝析气形成的双线性流渗流特点,通过凝析油气不稳定渗流的基本微分方程,经过线性化处理,考虑裂缝传导能力和表皮效应,应用拉普拉斯变换,建立了垂直裂缝气藏中凝析油气渗流的双线性流的新模型,求出了模型的解.并绘出了凝析气藏试井理论曲线,通过试井测试资料解释,可计算凝析气井的地层渗透率,气藏压力,裂缝传导能力和裂缝表皮系数等相应的地层参数,可为气藏开发提供动态参数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证明了对于实二次族在参数空间存在正Lebesgue测度集合E,使得E中几乎所有的参数,相应的映射在不变测度的支集上具有稠密的临界轨道;还证明了E中存在稠密集合使得相应映射的临界轨道进入它的反向不动点。  相似文献   

17.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for the exploitation of oil is investigated.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under consideration in this paper is governed by weak coupled parabolic PDEs and involves with pointwise state and control constraints. The properties of solution of the state equations and the continuous dependence of state functions on control functions are investigated in a suitable function space; existence of optimal solution of the optimal control problem is also proved.  相似文献   

18.
在高含水期油藏注水开发过程中,采用分层配注方法对获得油藏剩余油分布规律,各层段合理配注量,提高油田开发水平和管理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以油田或区块为研究对象,从物质平衡方程的定义出发,推导出注采比、压力梯度和含水率的关系式,通过下年度规划的含水率指标确定该油田或区块的注采比;且围绕着如何获得符合油田实际的通用的劈分系数进行分析与研究,从而得到单井配注量和分注井层段配注量及各层段性质.通过对分层配注结果的分析和评价,得到油藏总体配注误差较小,油藏含水率降低,采出程度提高的效果.结果表明分层配注方法科学合理,简单实用,对于高含水期油田具有很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Kernel type density estimators are studied for random fields. It is proved that the estimators are asymptotically normal if the set of locations of observations become more and more dense in an increasing sequence of domains. It turns out that in our setting the covariance structure of the limiting normal distribution can be a combination of those of the continuous parameter and the discrete parameter cases. The proof is based on a new central limit theorem for α-mixing random fields. Simulation results support our theorems. Final version 29 October 20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