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为了解急性重症胰腺炎(SAP)的心脑肺损伤的情况与SAP病死率的关系.方法通过对18年我院肝胆外科收治的96例SAP回顾调查,了解SAP并发休克、ARDS和胰性脑病的发生及治疗情况和SAP死亡的主要因素.结果1982-10/2000-08我科共收治SAP 96例,手术治疗69例(72%),非手术治疗27例(28%),治愈77例(80%),死亡19例(20%),发生各种并发症68例(71%).SAP合并心脑肺损伤33例(34%),死亡16例(17%),SAP无心脑肺损伤63例(66%),死亡3例(3%),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AP伴ARDS 14例(15%),8例ARDS治愈(57%),6例ARDS死亡(43%).SAP伴休克13例(14%),5例休克治愈(38%),8例休克病人死亡(62%).SAP伴胰性脑病13例(14%),6例胰性脑病死亡(46%),7例治愈(54%).7例(7%)同时有两种心脑肺损伤,其中4例SAP同时有休克和ARDS,2例SAP病人有胰性脑病和ARDS,2例SAP合并休克和胰性脑病,死亡5例.结论SAP心肺脑损伤治疗困难,其病死率明显高于无心脑肺损伤的SAP,ARDS、休克和胰性脑病是导致SAP死亡的主要并发症和主要致命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10年来桂西地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病因、治疗变迁及其对预后的影响、总结SAP的治疗经验.方法:采用回顾性临床研究方法,将共收治的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1291例中243例SAP分为两组,2004-01/2008-12为A组,2009-01/2013-12为B组,分析两组SAP患者病因、治疗方案、并发症、预后的变化.结果:10年来共收治AP患者1291例,前5年收治589例,其中16.5%(97例)为SAP,归为A组;后5年收治702例,其中20.8%(146例)为SAP,归为B组.SAP患者A、B组的病因分别是:胆源性37.1%、36.1%%,酒精性24.7%、27.6%,特发性21.6%、17.7%,高脂血症性11.3%、14.3%.SAP患者A、B组的治疗有效率分别是74.2%和84.9%,病死率分别是15.8%和6.2%,B组的治疗有效率提高、病死率下降(P0.05),B组胰腺假性囊肿及器官衰竭的发生率(13.0%,21.9%)较A组(23.7%,34.0%)显著下降(P0.05).结论:10年来,桂西地区SAP患病的构成比呈上升趋势,胆道疾病仍为SAP的主要病因.随着治疗方法的进步,桂西地区SAP的治疗有效率明显提高,其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3.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危重病,死亡率高达30%.目前主张早期积极的内科治疗可以显著降低SAP患者死亡率.近几年来,生长抑素(somatostatin,SS)及其衍生物在SAP治疗方面已经较普遍应用,但对其在SAP治疗中的作用尚未完全达成共识.为了进一步评估生长抑素对SAP的治疗价值,我们对近几年应用SS治疗SAP患者作回顾性分析.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患者手术时机与指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99年1月~ 2004年1月79例SAP患者的治疗方法,手术时机选择与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结果本组收集患者79例,其中非手术治疗28例,早期手术治疗33例,延期手术治疗18例.非手术组、早期手术组、延期手术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14%(2例)、33.33%(11例)和11.11%(2例),各组病死率分别为3.57%(1例)、15.15%(5例)和5.56%(1例),早期手术组明显高于其他两组.结论 SAP的治疗选择是直接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应根据SAP的病情实施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治疗经验的不断积累及对其病程演变认识的日臻完善,SAP的疗效不断提高.然而,目前SAP的病死率仍高达20%~25%[1],在治疗上还存在诸多分歧和不同观点有待进一步解决.本文回顾性分析两家医院收治的362例SAP患者资料,探讨SAP治疗方法与疗效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急性胰腺炎(AP)是发病率较高的临床常见病,分为轻症急性胰腺炎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AP),SAP约占20%,其病死率达到15%~25%.急性肺损伤(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SAP最常见的早期并发症.发病1周内死亡的AP患者约60%伴有ALI或ARDS.因此,对于ALI的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已经成为SAP研究中的一项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病势凶猛,病死率高.以上千例大宗病例报道计,上报道病死率高达25%[1],意大利SAP病死率为17%[2],美国为25%[3].国内中西医结合治疗SAP疗效确切且优于单纯西医疗效[4-7],如刘续保等[7]报道中西医结合治疗SAP 1 161例,病死率为10.77%.但国内研究普遍未符合国际上随机对照的原则,本文总结国际上SAP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以期对国内的研究者以启示.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早期肠内营养治疗的疗效.方法 将54例SAP患者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6例).治疗组在入院72h,肠麻痹解除之后,给予空肠内营养(EN)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部分患者给予肠外营养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治愈率分别是75.3%和84.2%,继发感染率分别为76.9%和37.4%,住院平均天数为37d和26d,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治疗可显著提高SAP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9.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是临床上常见的急腹症之一,约20%发展为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微循环障碍、白细胞过度活化、活性氧的大量释放、炎症因子过表达、细胞凋亡紊乱和钙超载在SAP的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大量文献报道中药对SAP有较好的疗效.近十年来发现大黄素与白藜芦醇在治疗SAP动物模型研究十分活跃.本综述旨在归纳大黄素、白藜芦醇治疗SAP实验研究的作用机制,通过从传统中药学及现代药理学角度对比分析二者在治疗SAP作用及机制的异同点,为临床开发新的治疗SAP的中药复方注射液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是一种病情险恶、并发症多、病死率较高的急腹症,占整个急性胰腺炎(AP)的10%~20%.随着人口的老龄化,老年人SAP发生率有增加的趋势.有报道,SAP中老年患者(≥60岁)占45.7%.对于老年患者而言,由于其体质差、并发症多,手术治疗的风险更大.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AP的介入治疗技术日益成熟.我们选用区域性动脉灌注三联给药治疗老年SAP患者收到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是临床较常见的疾病,其起病急,变化快,病情凶险,并发症多,病死率高达20% ~ 30%[1].因此,应用有效的治疗方案,显得特别重要.目前奥曲肽(善宁)治疗SAP,已在临床上逐渐推广应用,获得显著疗效.我院消化科于2001年7月~ 2005年7月,经确诊为SAP的65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奥曲肽的治疗效果,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提高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救治成功率的治疗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2年至2009年收治的191例SAP患者的资料.分为1992年至2000年及2001年至2009年两个阶段.两组年龄、性别相仿.结果 2001年至2009年收治的SAP患者使用控制炎症反应药物的比例是88.7%(94/106),使用改善胰腺微循环药物的比例是93.4%(99/106),早期肠内营养的比例是58.5%(62/106),使用保护肠屏障功能药物的比例是98.1%(104/106),均较1992年至2000年这一阶段的22.4%(19/85)、43.5%(37/85)、29.4%(25/85)、17.6%(15/85)明显增高.1992年至2000年的手术中盆式开放引流术、胰腺坏死清创术比例较高;2001年至2009年以腹腔镜下引流、损伤控制性手术、CT 或B超引导下置管引流为主.2001年至2009年间外科手术比例从前一阶段的56.5%(48/85)降到32.1%(34/106);救治成功率从前一阶段的68.8%提高到84.0%.结论 药物研究的进展是提高SAP救治成功率的基础,手术是可供选择的治疗SAP的重要手段,个体化治疗方案有利于提高SAP的救治成功率.  相似文献   

13.
重症急性胰腺炎研究的若干进展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 SAP)是一种多因素诱发、并累及多个环节的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的改变以及酒精消耗的增加,急性胰腺炎(AP)发病率有逐渐增高的趋势.AP中约有15%~25% 发展为SAP.近年来,由于对SAP病因和发病机制认识的提高以及相应治疗方法的改进,使SAP的预后有了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SAP)大鼠肠壁、肝脏和肺组织中免疫单核吞噬细胞分布的变化,并探讨谷氨酰胺对其的调节作用.方法SD大鼠54只,随机分3组:假手术组(SO,n=18);SAP组(SAP,n=18);SAP谷氨酰胺治疗组(GLN,n=18).采用5%牛磺胆酸钠溶液胆胰管内逆行注射诱导大鼠SAP模型.大鼠中心静脉置管,微量输液泵输注含等氮、等热卡的氨基酸溶液,GLN组加入3%丙氨酰-谷氨酰胺双肽(相当于2%谷氨酰胺溶液,剂量0.5 g.kg-1@d-1).术后24 h、48 h、72 h分批处死大鼠并留取标本,分别采用鲎试剂比色法及免疫组化法测定血浆内毒素水平、肠上皮淋巴细胞、肝脏和肺单核吞噬细胞分布的变化.结果血浆内毒素在SAP组明显高于SO组(P<0.05),且随着时间延长而递升;GLN治疗组血浆内毒素较SAP组显著下降(P<0.05).SAP组肠上皮中淋巴细胞数较SO组明显减少(P<0.05);GLN治疗组则较SAP组明显上升(P<0.05).溶菌酶组织化学染色显示,SO组肝脏和肺脏中单核吞噬细胞呈散在分布;而SAP组中单核吞噬细胞聚集成团,以术后24 h最为显著;GLN治疗组阳性染色细胞聚集状态减弱.结论肠道局部免疫功能的变化及由于内毒素等物质刺激而导致的肝、肺单核吞噬细胞过度活化促进了SAP的进一步发展.谷氨酰胺通过调节肠道局部、肝脏和肺免疫功能的变化,从而控制肠源性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保护肠屏障功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背景: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是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以及与感染相关的器官衰竭.SAP时肠屏障功能障碍可导致肠源性感染,而后者在胰腺坏死组织继发感染中居主导地位.目的:评价保护肠屏障功能对SAP患者临床预后的影响,探讨肠屏障功能障碍在SAP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SAP患者的治疗方法和预后.根据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两组,A组患者接受包括加强监护、抑制胰酶分泌和抗感染等在内的传统治疗方案,B组患者在A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改善微循环制剂、生大黄、微生态制剂、谷氨酰胺制剂和肠内营养以保护肠屏障功能.比较两组患者的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手术率和死亡率.结果:B组患者的感染率、胰腺脓肿、器官衰竭尤其是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发生率显著低于A组患者(46.3%对70.3%、0.0%对6.2%、28.4%对37.5%和20.9%对31.2%;P<0.05);手术率和死亡率亦显著低于A组(4.5%对12.5%和6.0%对14.1%;P<0.05).结论:保护肠屏障功能有助于降低SAP患者的感染率和并发症发生率,从而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重症急性胰腺炎(SAP)大鼠早期给予添加益生元的微生态肠内营养后对肠屏障损害和内毒素易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根据SAP营养代谢特点配制专用EN配方(EN-S),并添加低聚半乳糖益生元制成微生态肠内营养配方(RPE-EN).64只SD大鼠被随机分成8组(n=8):假手术对照4d组,假手术对照7d组,SAP EN-S治疗4d组、SAP EN-S治疗7d组、SAP PRE-EN治疗4d组、SAP PRE.EN治疗7d组、SAP PN治疗4d组、SAP PN治疗7d组.采用胰被膜下均匀注射38g/L牛磺胆酸钠法建立SAP大鼠模型,营养治疗在模型建立成功后即开始.分别在第4天和第7天处死大鼠,分别采用偶氮基质显色法和辣根过氧化物酶检测血浆内毒素和二胺氧化酶(DAO)水平,采用TUNEL法检测小肠上皮细胞凋亡,并计算凋亡指数(AI).结果:EN-S、PRE-EN及PN组的血浆内毒素(4d组:158.7±23.9,110.4±14.4,202.0±30-3 EU/Lvs 39.6±13.1 EU/L:7d组:140.5±20.9.88.16±30.4.210.2±30-3 EU/Lvs 40.7±12.4 EU/L)、DAO(4d组:5.17±0.62,3.44±0.59.7.29±0.68 kU/Lvs 2.01±0-34 kU/L:7d组:4.09±0.49.2.83±0.96.7.57±1.01 kU/Lvs2.12±0.42 kU/L)和AI(4d组:50.5%±9.7%,48.9%±8.5%.63.5%±6.7%vs22.6%±3.3%:7d组:41.6%±7.8%.33.8%±5.1%.64.7%±10.4%vs 23.1%±5.4%)显著高于假手术对照组(P<0.01),而EN-S和PRE-EN组的内毒素、DAO和AI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的PN组(P<0.01);PRE-EN组的内毒素、DAO水平显著低于相同时间点的EN-S组(P<0.01),而AI显著低于EN.S 7d组(P<0.05):EN-S和PRE-EN 7d组与4d组相比,DAO水平和AI显著降低,内毒素水平有降低趋势,但未检出显著性差异.结论:添加益生元的微生态EN有助于维护SAP大鼠肠屏障功能,减少肠上皮细胞凋亡,减少内毒素易位的发生;EN在维护SAP大鼠肠屏障功能方面的作用优于PN.  相似文献   

17.
暴发性胰腺炎时腹腔室膈综合征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暴发性胰腺炎(fulminantacutepancreatitis,FAP)是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acutepancreatitis,SAP)中的一种亚型,SAP患者中约25%为FAP,其病死率高达60%,并且治疗无章可循.SAP患者约11%并发腹腔室膈综合征(abdominalcompartmentsyndrome,ACS),而FAP时ACS发生率更高,腹腔室膈综合征是FAP患者病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暴发性胰腺炎时腹腔室膈综合征的防治成为重症急性胰腺炎研究的重点和热点.  相似文献   

18.
中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规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中药复方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用药经验和特点,探讨其用药规律,并评价其疗效.方法:收集1970-2006年核心期刊中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研究文献,共入选复方83首,再对出现频率较高的中药进行分析;通过总结有效率及疗效评价指标等探讨中医药治疗SAP现状.结果:目前治疗SAP以泻下、理气、清热、活血为主.应用最多的是大黄,应用频率达到100%.中医药在治疗重症胰腺炎方面,效果是肯定的,平均有效率89.12%;固定方剂鼻饲为主,随证加减占39.66%;平均疗程8.7d;治疗效果以症状改善为主.结论:泻下法是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主要方法,理气、清热、活血常与其联合应用.中药治疗SAP效果肯定,但需规范化.  相似文献   

19.
高容量血液滤过对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高容量血液滤过(HVHF)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临床疗效, 评价其在SAP治疗中的作用, 探索治疗SAP的新方法.方法: 采用回顾性对照临床研究, 将我院2004-12/2008-12因SAP住院治疗的患者45例分为2组: 对照组24例, HVHF组21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2004年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SAP的诊断标准, 发病后48 h内入院, 经CT证实均无明确胆道梗阻. 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2组SAP患者治疗前后血清淀粉酶及肾功能、常规检测血常规、CRP等, 记录生命征、腹部症状并统计并发症及死亡率.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HVHF 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明显降低, 治疗第3天与第7天HVHF组显著低于对照组(6.6±1.5 vs 9.9±2.5, 3.4±1.1 vs 6.4±2.0, 均P <0.05);局部症状与体征缓解时间明显缩短, HVHF组腹痛缓解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51±16 h vs 71±34 h,P <0.05);腹部压痛缓解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也显著缩短(71±16 h vs 102±34 h, P <0.05);血尿淀粉酶指标、WBC、CRP及肾功能生化指标明显好转;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均降低(14.3% vs 37.5%, 4.8% vs 20.8%, 均P <0.05);平均住院时间显著缩短(P <0.05);住院费用无明显增加.结论: HVHF能迅速减轻SAP患者腹部症状与体征, 改善器官功能, 显著改善预后, 其机制可能通过阻断SAP早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相似文献   

20.
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为常见急腹症,有轻症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和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之分.其中SAP占20%-30%,进展迅速,病死率高.因此早期识别、诊断和治疗SAP对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将介绍临床上常用的AP评分系统,并对其各自的特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