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与生活事件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53名大学生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施测,以SPSS 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7.96%。其中,轻度睡眠问题为33.15%,中度睡眠问题为4.53%,重度睡眠问题为0.28%;(2)女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睡眠不足因子分、睡眠质量因子分、觉醒不足因子分、睡眠时间因子分、失眠后反应因子分均高于男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2,-4.112,-2.146,-2.590,-2.567,-2.619;P0.05);大三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觉醒不足因子分、入睡困难因子分、睡眠不稳因子分、噩梦夜惊因子分均高于其他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609,3.299,3.176,3.635,6.060;P0.05)。城市成长的大学生睡眠时间因子分高于农村成长的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60,P0.05)。农村成长的大学生入睡困难因子分、失眠后反应因子分高于城市成长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21,-2.513;P0.05)。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睡眠不稳因子分、噩梦夜惊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3,-2.369;P0.05);(3)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睡眠质量与除受惩罚因子外的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r=0.232,0.268,0.241,0.137,0.272,0.163;P0.01),睡眠不稳因子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r=0.284,0.250,0.230,0.161,0.181,0.354,0.229;P0.01),噩梦夜惊因子与生活事件总分及各因子间均呈正相关(r=0.205,0.150,0.188,0.159,0.179,0.175,0.179;P0.01);(4)多元回归分析显示,睡眠质量(SRSS)总分与生活事件(ASLEC)总分、人际关系因子、学习压力因子、丧失因子、健康适应因子、其他因子均有正向关联(Beta=0.232,0.268,0.241,0.137,0.272,0.163;P0.01),可解释变异率5.1%、6.9%、5.5%、1.6%、7.1%、2.4%。结论:大学生睡眠质量易受不良生活事件影响,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煤矿伤工睡眠状况,为医学和心理干预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170名煤矿伤工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伤工睡眠状况各因子比例显著高于常模P≤0.01),睡眠不稳和服药情况较突出(t=6.083,P≤0.00;t=4.020,P≤0.00);40岁以上与40岁以下比较:睡眠质量(F=4.186,P≤0.01),觉醒不足(F=2.788,P≤0.05),入睡困难(F=7.009,P∠0.001)总分(F=3.68,P≤0.05);睡眠质量:未婚分数高于已婚(F=4.739,P≤0.05);睡眠不稳:离婚高于已婚(F=2.603,P≤0.05);受教育程度:睡眠状况总分,(小学及以下与中等和大学以上F=19.24,P≤0.001)。结论煤矿伤工睡眠状况最突出的是心理和生理反应和睡眠不足及睡眠质量不高;40岁以上伤工存在较严重的入睡困难和睡眠质量问题;未婚伤工睡眠状况好于已婚和离婚者;受教育程度越低,睡眠状况越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大学生睡眠质量与孤独感的相关性,为关注其心理健康提供实证依据。方法:分层随机抽取370名大学生使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和UCLA孤独量表(UCLA Loneliness Scale)进行施测,以SPSS17.0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大学生睡眠障碍检出率为38.00%。其中,轻度睡眠问题为33.43%,中度睡眠问题为4.29%,重度睡眠问题为0.28%;(2)女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睡眠不足因子分、睡眠质量因子分、觉醒不足因子分、睡眠时间因子分、失眠后反应因子分均高于男大学生(t=-2.351,-4.093,-2.165,-2.574,-2.657,-2.609;P0.05);大三年级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觉醒不足因子分、入睡困难因子分、睡眠不稳因子分、噩梦夜惊因子分均高于其他年级(F=4.107,3.042,2.882,3.148,5.396;P0.05)。城市成长的大学生睡眠时间因子分高于农村成长的大学生(t=2.315,P0.05)。农村成长的大学生入睡困难因子分、失眠后反应因子分高于城市成长大学生(t=-2.028,-2.545;P0.05)。非独生子女大学生睡眠不稳因子分、噩梦夜惊因子分高于独生子女大学生(t=-2.183,-2.156,P0.05);(3)大学生高孤独感组在睡眠质量总分、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噩梦惊醒、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各因子分均高于低孤独感组(t=-4.947,-2.982,-3.290,-4.349,-3.579,-3.458,-3.010,-2.430,-2.171;P0.05);(4)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大学生睡眠质量总分、睡眠不足、觉醒不足、睡眠时间、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噩梦惊醒、服药情况、失眠后反应各因子均与孤独感呈正相关(r=0.339,0.112,0.202,0.163,0.280,0.224,0.201,0.264,0.133,0.181;P0.05)。结论:高孤独感大学生睡眠质量较差,应给予关注。  相似文献   

4.
高校护生睡眠质量及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高校护生的睡眠质量和影响因素,研究其与焦虑抑郁情绪的关系;为提高护生的睡眠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以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焦虑自评量表(SAS)以及自评抑郁量表(SDs)为评价工具,调查护生的睡眠质量及焦虑抑郁状况的发生率。结果①护生SRSS总分为23.30±5.658,与中国常模问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P〈0.05)。性别、担任班委否、恋爱否这3个因素影响护生睡眠质量;②护生的SAS、SDS总分分别为35.00±10.177和27.39±9.171;焦虑、抑郁症状的发生率分别为16.00%和21.00%;⑧相关分析表明,SRSS总分以及觉醒不足、入睡困难、睡眠不稳、早醒、恶梦夜惊和失眠后反应这6个因子的得分与SAS、SDS总分呈显著正相关;④回归分析表明,SRSS的10个因子中,入睡困难和恶梦夜惊被选入SAS回归模型;恶梦夜惊和睡眠不稳被选入SDS回归模型。结论高校护理专业学生的睡眠质量较差,性别、担任班委否、恋爱否以及焦虑抑郁情绪是影响护生睡眠质量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大学新生军训期间睡眠质量状况与心理健康水平的关系,为科学合理地开展军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某高校军训期间的190名大学新生进行施测。结果①大学新生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的得分中,睡眠不稳、服药情况(t=-4.936,-6.397;P0.01)及总分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320,P0.05);②大学新生在症状自评量表的得分中,抑郁、敌对(t=-2.339,-2.305;P0.05)得分均显著低于全国青年常模;躯体化、强迫症状、焦虑、恐怖、精神病性得分(t=6.289,3.676,3.338,2.900,3.606;P0.05)均显著高于常模;③军训期大学新生的心理健康与睡眠状况呈显著正相关。结论军训能改善大学新生睡眠质量,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和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西安市成年人情绪状态和睡眠质量的特点及其关系。方法:采用简明心境量表(POM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对西安市603名成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1女性的愤怒情绪(t=2.641,P0.01)和抑郁情绪(t=3.910,P0.001)比男性严重,男性的自尊感比女性强(t=-2.649,P0.01);青年人精力比中年人旺盛(t=2.899,P0.01),青年人比中年人容易产生紧张情绪(t=3.298,P0.01)和疲劳情绪(t=3.850,P0.001),但是中年人的抑郁情绪比青年人严重(t=-2.040,P0.05);2本研究中近一半的成年人出现睡眠障碍。女性的睡眠质量比男性差,具体表现为女性在主观睡眠时间(t=2.580,P0.01)、睡眠潜伏期(t=3.900,P0.001)、睡眠效率(t=3.460,P0.01)和总分(t=1.490,P0.001)上得分显著高于男性。白天功能紊乱因子上青年人得分显著高于中年人(t=3.530,P0.01);3紧张、愤怒、疲劳、压抑、抑郁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呈正相关关系;精力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潜伏期、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总分呈负相关,自尊感与主观睡眠质量、睡眠持续性、睡眠紊乱、白天功能紊乱和PSQI正相关。结论:西安市成年人情绪状态均低于我国常模,近半数人群的睡眠质量较差。睡眠质量差可能与负性情绪较多、正性情绪较少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考试焦虑,时间管理倾向与疲劳三者间的关系。方法:对390名在校大学生采取Sarason考试焦虑量表(TAI),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疲劳评定量表(FAI)问卷调查。结果:环境特异性(t=-2.645,P=0.009)、疲劳结果(t=-2.223,P=0.029)、睡眠反应(t=-2.305,P=0.023)及疲劳总分(t=-2.082,P=0.038)在男女性别上差异显著,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及各因子与疲劳评定量表总分及各因子呈显著正相关(r=0.127~0.388,P0.05),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及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因子与考试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185~-0.236,P0.05)。时间管理倾向量表总分及3个因子在疲劳与考试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结论:疲劳不仅可以直接导致大学生考试焦虑,而且也能够通过时间管理能力的降低进一步影响其考试焦虑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测查影响军校学员心理健康水平的社会学变量,验证新生训练的有效性。方法:在某武警院校2013级新生入学时随机抽取221名学员进行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应对方式问卷(SCSQ)的测评,待新生训练结束后,再测一次SCL-90。结果:生源类型、应对方式与SCL-90的某些因子有显著的正相关,如强迫(r=0.26,0.16)、抑郁(r=0.23,0.16)和精神病性(r=0.21,0.14)等。新训措施对躯体化(t=4.77,P0.001)、焦虑(t=2.08,P0.05)和精神病性(t=2.65,P0.001)有显著的干预作用。该学院的新生健康水平普遍好于军校常模(t=-5.88,P0.001)和普通大学生常模(t=-4.58,P0.001)。结论:生源类型和应对方式是影响军校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显著因素。新训措施的干预效果明显,干预后的新生健康水平均高于军校常模与普通大学生常模。  相似文献   

9.
高校教师睡眠状况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校教师的睡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对197名曲阜师大教师的睡眠状况进行调查。结果曲阜师大教师的睡眠时间少于常模且早醒现象多于常模,SRSS总分及睡眠质量、觉醒不足和噩梦惊醒等项的得分低于常模,而且曲阜师大教师的睡眠状况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年龄、职称和工作性质的差异。结论大学教师睡眠状况值得关注,提高大学教师的睡眠质量应采取多种措施。SRSS简便易行,有助于大学教师睡眠问题的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海军航空兵焦虑情绪的影响因素及其中介变量。方法:从海军航空兵某部保障官兵全体在位人员中采取整群抽样法共抽取1311人,应用卡特尔16种因素人格测试(16PF)、焦虑自评量表(SAS)、睡眠状况自评量表(SRSS)、自动思维问卷(ATQ)和自制应激事件调查表对其进行测评,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双变量Pearson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逐步回归等方法,筛选官兵的焦虑情绪影响因素并做路径分析。结果:测评官兵的整体焦虑情绪状况和国内成人常模并无明显差异(t=-0.373,P0.05)。其中,受教育程度高者SAS粗分明显更低(t=2.26,P0.05),且适应与焦虑型人格得分与SAS粗分呈明显负相关(r=-0.384,P0.01),说明受教育程度高和适应与焦虑型人格是焦虑情绪的保护因素。而SRSS得分与SAS粗分呈明显正相关(r=0.540,P0.01)、应激事件总分与SAS粗分呈明显正相关(r=0.517,P0.01),心理健康因素得分与SAS粗分呈显著正相关(r=0.314,P0.01),且ATQ总分与SAS粗分亦呈明显正相关(r=0.543,P0.01),说明睡眠不佳、高应激水平、心理健康因素得分偏高和负性自动思维是焦虑情绪的危险因素。路径分析显示父母健康通过睡眠状况的中介作用导致焦虑情绪,部队烦恼、身体健康和战友矛盾及心理健康因素通过负性自动思维的中介作用导致焦虑情绪。结论:负性自动思维和睡眠状况是心理健康因素、父母健康、部队烦恼、身体健康和战友矛盾等因素引发海军航空兵某部保障官兵焦虑情绪的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武警医院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PQ-RSC)、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和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对武警某医院127名护士和通信女兵进行测查。结果①护士消极应对和EPQ-RSC-P显著高于通信女兵(t=2.353,3.848;P0.05)。护士积极应对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873,P0.01),护士和通信女兵消极应对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8.672,-7.452;P均0.01)。护士和通信女兵EPQ-RSC-P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4.275,-0.345;P均0.01)。护士EPQ-RSC-E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035,P0.05),EPQ-RSC-N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2.709,P0.01),护士和通信女兵EPQ-RSC-L均极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6.608,3.280;P均0.01);②护士人际敏感、抑郁、敌对、恐怖、偏执均显著低于全国常模(t=-5.784,-2.838,-2.001,-2.612,-2.188;P0.01或0.05);③护士和通信女兵客观支持均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5.867,3.445;P均0.01)。通信女兵支持总分显著高于全国常模(t=2.256,P0.05);④通信女兵消极应对显著低于合同制护士(F=3.342,P0.05)。通信女兵EPQ-RSC-P显著低于军护和合同制护士(F=8.138,P0.05)。合同制护士主观支持、支持总分均显著低于军护(F=3.649,5.758,P均0.05)。合同制护士对支持利用度显著低于军护和通信女兵(F=7.884,P0.01);⑤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应对方式和EPQ-RSC-N(t=-3.105,5.773,6.075;P均0.01)。结论①护士和通信女兵心理健康状况较好,应对方式恰当,人格特征外向稳定,社会支持良好;②护士精神质较通信女兵高,合同制护士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方面不如军护和通信女兵;③消极应对和神经质者心理健康状况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甘麦大枣汤联合心理调节治疗考试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 49例考试焦虑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甘麦大枣汤联合心理调节予以治疗,治疗前和治疗8周后均接受考试焦虑量表(TA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脑电超慢涨落图检查,比较其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的变化。结果①研究组在经过8周治疗后,TAS和SAS测量值均较治疗前下降(t=8.42,7.56;P0.05);②研究组治疗8周后各种神经递质均有所变化,其中5-HT和NE活性显著性降低(t=7.89,6.88,P0.05);③研究组经治疗后熵值均有一定的变化,其中P3、P4、F3、F4电极处在治疗后熵值显著性降低(t=4.59,6.68,8.01,4.13;P0.05)。结论甘麦大枣汤联合心理调节治疗考试焦虑疗效理想。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广州某医学院校在校大学生心理素质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方法使用华南师范大学郑希付、罗品超编制的《大学生心理素质量表》对500名在校医学生进行调查。结果该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显著低于全国大学生常模(t=-19.293,P〈0.001),其中只有心理动力素质较高于全国常模(t=4.472,P〈0.001);职业能力素质男生显著高于女生(t=2.271,P〈O.05),在学习心理素质上,男生显著低于女生(t=-2.521,P〈0.05);各年级大学生在学习心理素质上有显著差异(F=2.760,P〈0.05)。结论医学院校大学生心理素质普遍低于一般大学生;男生职业能力素质优于女生,但学习心理素质不如女生;大三学生的学习心理素质比不上大一、大二学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专科院校自考本科的学生焦虑及影响因素的状况。方法应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大五人格问卷(FFI)和社会支持量表(SSRS),对专科院校中101名在读学生同时又是自考本科的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然后对其进行t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结果①专科院校自考本科生的焦虑情绪明显高于全国常模水平(t=17.81,P0.01);女性、城市及独生子女的自考生焦虑情绪明显高于男性、农村及非独生子女(t=3.621,2.798,3.538;P0.01);②不同的家庭教养模式及不同的年级对自考生的焦虑有显著影响(F=22.754,17.024;P0.01),进一步进行多重比较表明,处于民主型家庭模式及大二的自考生的焦虑水平显著低于其他两组;③焦虑情绪与神经性、随和性、尽责性、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及支持总分存在显著相关(r=0.727,-0.238,-0.283,-0.481,-0.424,-0.552),与外倾性、开放性及对支持利用度无显著性相关(r=0.139,0.112,-0.174);④家庭教养方式、是否独生子女、神经性、开放性、支持总分进入回归方程中(t=-2.835,-2.474,7.474,-2.106,3.468;P0.05),并且调整的判定系数R2为0.67,说明这几个因子可以有效地预测焦虑情绪。结论专科院校自考本科的学生的焦虑情绪较高,其中女生、独生子女、城市的自考生及专制型、放纵型家庭和大一、大三学生的焦虑情绪较高,是应该关注的人群;同时大五人格及社会支持部分因子有助于发现预测焦虑情绪的存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大学生负性情绪与应对方式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自评抑郁量表(SDS)以及焦虑自评量表(SAS)随机抽取某医学院校135名大学生进行测试。结果①不同性别医学院校大学生在焦虑情绪(t=1.826,P<0.05)、负性情绪(t=1.049,P<0.05)存在显著差异,应对方式不存在显著差异;②医学院校心理学专业的学生与非心理学专业的学生在焦虑情绪(t=0.072,P<0.05)、负性情绪(t=-0.698,P<0.05)存在统计学差异,应对方式均不存在差异;③抑郁情绪、焦虑情绪以及负性情绪与积极应对存在显著负相关(P<0.01),而与消极应对存在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医学院校男生焦虑情绪、负性情绪高于女生;心理学专业学生焦虑情绪高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负性情绪低于非心理学专业学生。医学院校大学生应对方式影响其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与儿童期创伤经历的关系。方法对抑郁症组39名大学生进行抑郁症症状的评定,同时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给正常组77名大学生发放儿童期创伤经历问卷(CTQ-SF)。结果与正常组相比,重度抑郁症组情感虐待、情感忽视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得分显著偏高(t=2.506,3.117;P均0.05),轻中度抑郁症组情感忽视的HAMD得分显著偏高(t=2.831,P0.05);情感虐待因子、性虐待因子分别进入抑郁症症状水平与焦虑症症状水平的回归方程(标准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342和0.372)。结论情感虐待、情感忽视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症状水平的重要因素,性虐待则是影响大学生抑郁症患者焦虑症状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突发性群体暴力事件执勤官兵不同时段心理健康水平。方法采用军事群体心理应激预警检测工具(ATQM GS),对某部156名执勤官兵进行心理测评。结果执勤官兵6个时段ATQM GS各因子分之间具有显著性差异(F=7.416或2.628,P<0.05或<0.01)。两两比较发现,执勤第2周与半年、1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3、P=0.004)。1年时段中,应对方式因子和附加项目29显著低于全军常模(t=-2.306或-3.318,P<0.05或<0.01)。结论执勤第2周是心理干预的关键期,随着执勤时间的延长官兵心理健康水平有所变化,应加强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