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30例新生儿窒息的复苏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复苏要点,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成功率。方法按照美国儿科协会和美国心脏协会建立的ABCDE复苏方案,对30例轻、重度窒息的新生儿进行复苏。结果所有轻度及重度窒息的新生儿经过复苏,病情均有明显好转。复苏后由原来的Apgar评分1分钟3分以下2例、7分以下28例提高至5分钟7分以下5例、8分以上25例,10分钟8分以上30例,好转率100%,无1例新生儿死亡。结论新生儿窒息复苏必须争分夺秒,熟练掌握ABCDE复苏方案要点,新生儿窒息的预防很重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法复苏用于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回顾性总结1998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新法复苏的46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新法组),并与1996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旧法复苏的48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旧法组)进行5分钟Apgar评分及初期预后的对照分析.结果新法组5分钟Apgar评分1~3分2例,占4.35%;4~7分24例,占52.17%;8~10分20例,占43.48%;死亡1例.旧法组5分钟Apgar评分0分1例,占2.08%;1~3分9例,占18.75%;4~7分28例,占58.33%;8~10分10例,占20.83%;死亡9例.复苏成功率及病死率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新法复苏明显优于旧法,普及推广新法复苏对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闫玉梅 《现代护理》2003,9(3):214-215
目的 探讨新法复苏用于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总结1998年1月-2001年12月应用新法复苏的46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新法组),并与1996年1月-1997年12月采用旧法复苏的48例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病例(旧法组)进行5分钟Apgar评分及初期预后的对照分析。结果 新法组5分钟Ap8ar评分1—3分2例,占4.35%;4—7分24例,占52.17%,8—10分20例,占43.48%;死亡1例。旧法组5分钟Apgar评分0分1例,占2.08%;1—3分9例,占18.75%;4—7分28例,占58.33%;8—10分10例,占20.83%;死亡9例。复苏成功率及病死率两组对比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 足月新生儿重度窒息新法复苏明显优于旧法,普及推广新法复苏对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新生儿窒息是指胎儿娩出后1分钟,仅有心跳而无呼吸或未建立规律呼吸的缺氧状态。重度窒息又称苍白窒息,Apgar评分0—3分,为新生儿死亡及伤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剖宫产时新生儿未受产道挤压、气道及肺内液体较多、较易致新生儿窒息。发生新生儿重症窒息时复苏方法及药物应用对复苏效果至关重要。本文回顾性分析近2年我院采用3种不同的复苏方法及药物应用后的复苏效果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5.
气囊面罩复苏器在抢救新生儿窒息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应用气囊面罩复苏器对98例新生儿窒息进行复苏,结果:76例轻度窒息儿全部复苏成功;12例重度窒息儿中有4例经气囊面罩加压给氧1分钟后Apgar评分7分以上;8例配合气管插管加气囊人工通气,胸外心脏按压和药物复苏,5分钟后有6例复苏成功,2例死亡。抢救成功率为98%。提示:气囊面罩复苏器是抢救新生儿窒息中常用的有效复苏器械,操作简单快捷,为新生儿窒息抢救赢得宝贵的时间,有效地改善缺氧而导致的脑损害,对提高人口素质,减少新生儿死亡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韩冬梅 《临床医学》2000,20(10):15-16
1 临床资料 1.1 1997~1998年我院共出生活产婴儿2145例。生后1分钟Apgar评分8~10分1995例。4~7分79例,0~3分77例。新生儿窒息共150例,发生率6.99%。轻度窒息复苏成功78例(98.7%),  相似文献   

7.
287例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抢救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院近3年来抢救新生儿窒息287例,采用了ABCDE新法复苏方法,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995年6月~1998年6月我院出生的活产新生儿共5680人,其中窒息儿287例,窒息发生率为5%。诊断标准:生后1分钟评分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本组轻度窒息222例,重度窒息65例,轻度窒息复苏成功222例,重度窒息复苏成功59例,死亡6例。2 复苏方法 将新生儿置预热好的开放暖床中,新生儿娩出后立即清理呼吸道,面罩给氧。本组有154例窒息患儿经A步骤处理后复苏,有106例窒息患儿经A步骤处理并需要气管插管,其中轻度窒息儿41例,重度窒…  相似文献   

8.
1新生儿窒息概念 新生儿窒息目前指出生时无呼吸或呼吸抑制者,窒息的程度以生后1分钟阿氏评分为准:8~10分无窒息,4~7分为轻度窒息,0~3分为重度窒息,若生后1分钟评8~10分,而数分钟后又降至7分以下者也属窒息。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出生后 2 4h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故窒息复苏的成功 ,不仅降低了新生儿病死率 ,而且对保障新生儿健康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体外循环用于重度新生儿窒息国内外研究尚少 ,本文作者将其用于新生儿窒息 ,旨在探索其复苏作用。1 临床资料病例 1:男 ,体重 342 0g ,娩出即刻Apgar评分 1分 ,体外氧合 17min。病例 2 :女 ,体重 36 13g,娩出即刻Apgar评分 3分 ,体外氧合 15min。病例 3:男 ,体重 4 0 2 6g,娩出即刻Ap gar评分 1分 ,体外氧合 18min。病例 4 :男 ,体重 382 7g,娩出即刻Apgar评分 0…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新生儿窒息的相关因素。方法:对287例窒息儿的11种高危因素和死亡率进行分析,并与7923例非窒息儿相比较。结果:新生儿窒息与脐带因素、早产、胎盘因素等8种因素关系密切;窒息儿死亡率高于非窒息儿;Apgar评分5分钟低于1分钟者,窒息死亡率明显增高。结论:加强产前监护和围产期保健,严格执行新法复苏,可降低新生儿窒息率和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11.
儿科产科医生协作对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陈秀英 《临床医学》2003,23(5):36-37
目的 :探讨儿科医生进产房 ,产儿科结合与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率的相关性及重要意义。方法 :1995年 1月~ 1998年12月由产科医护人员实施新生儿窒息复苏为产科复苏组 ,1999年 1月~ 2 0 0 2年 6月儿科医生进产房 (手术室 ) ,产儿科结合实施新生儿窒息新法复苏为产儿科复苏组。结果 :产科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 15 2例 ,死亡 2 0例 ,窒息死亡率为 13 16%。产儿科复苏组新生儿窒息复苏 13 3例 ,死亡 3例 ,窒息死亡率为 2 2 6%。两组死亡率比较 (P <0 0 1) ,差异有极显著意义。窒息死亡率下降10 9%。结论 :儿科医生进产房 ,产儿科结合推广新法复苏 ,是减少新生儿窒息死亡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新生儿窒息的新法复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窒息为新生儿常见症状 ,也是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据报道新生儿窒息的发生率 3%~ 5 %。为提高产科质量 ,降低新生儿死亡率 ,我们通过岗前复苏培训 ,采用新法复苏 ,效果良好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 按照 Apgar评分标准 ,生后 1min评分 0~ 3分为重度窒息 ,4~ 7分为轻度窒息。若生后 1min评分 8~ 10分而 5 min后又降到≤ 6分者亦属重度窒息。1.2 新法复苏步骤  1建立通畅的呼吸道 ;2建立呼吸 ;3建立有效循环 ;4应用药物 ;5评价效果 ,决定下一步操作。上述步骤一定 ,顺序不能颠倒 ,1是关键 ,1处理好 ,2…  相似文献   

13.
新生儿窒息是新生儿产下后1分钟内不呼吸或呼吸微弱而心跳仍存在的现象。新生儿窒息是引起新生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复苏快慢及愈后,重在争分夺秒抢救。复苏后的新生儿易发生吸入性肺炎、颅内出血、新生儿硬肿病等并发症。因此,新生儿窒息抢救与复苏后的观察和护理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复苏的配合及护理.方法 对我科2008年5月~2008年10月有新生儿窒息高危因素出生的新生儿245例新生儿复苏,并对配合及护理进行回顾性总结及分析.结果 245例新生儿中,轻度窒息23例,重度窒息12例.上述35例窒息新生儿中,经过新生儿窒息复苏后,32例Apgar评分5 min 10分,10 min 10分,3例5 min 9分,10 min 10分.复苏人员、器械、物品及药品准备充分,复苏中配合默契,复苏中及复苏后护理到位.结论 重视复苏小组成员及器械功能状态的准备,复苏中的团队精神、配合、复苏中及复苏后的护理是复苏成功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汪飞翔  王丹凤  游燕 《新医学》2005,36(3):162-163
目的:研究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对出生后重度窒息新生儿复苏抢救中的作用.方法:31例产后重度窒息新生儿,对其中15例予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复苏治疗(观察组)和I6例予面罩给氧(对照组)的临床疗效作比较.结果:产后5分钟阿普加评分8~10分,观察组6例(40%),对照组2例(13%),两者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使用喉镜直视下气管内插管是抢救重度窒息新生儿的一种重要方法,它能提高新生儿呼吸复苏的效果并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朱昌国 《新医学》1998,29(3):152-152,129
窒息是新生儿死亡及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会否致多系统损害,预后如何,取决于新生儿窒息的轻重和复苏方法及时、正确与否。窒息的复苏处理 复苏应有严格的程序,目前普遍采用ABCDE复苏方法:A.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建立通畅的呼吸道。B.应用正确方法建立呼吸。C.建立正常循环。D.在个别情况下需用复苏药物。E.监护与评估复苏效果和处理合并症。大部分新生儿窒息复苏经采用ABC三项后好转,很少需要使用药物治疗。1.初步复苏处理(1)保暖、防止体温下降:即在新生儿出生后几分钟内用湿热纱布或小毛巾揩干其全身羊水和血迹,以减少体温下降和加快…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窒息与缺氧缺血性脑病及其与围产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燕 《临床医学》2001,21(3):2-3
目的:了解新生儿窒息与HIE及窒息时围产因素与HIE的关系,探讨预防HIE的措施。方法:对85例窒息新生儿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HIE的发生率及其程度1分种Apgar评分≤3分者与4~7分者之间无明显差异(x~2=1.95,1.80;均P>0.05),5分钟评分≤6分者明显高于>6分者x~2=14.4,18.25;均P<0.01),羊水胎粪Ⅱ°~Ⅲ°污染者明显高于I°污染者或无污染者(x~2=5.49,8.54;均P<0.05,0.01);HIE的发生与窒息儿的脐带情况、分娩方式关系不大。结论:及时处理宫内窘迫和出生时复苏抢救、缩短缺氧时间是预防和减轻HIE发生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巴州地区基层医院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知识、态度、行为情况,为提高护理人员的新生儿窒息复苏技能水平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该地区15家医疗保健机构的新生儿科、儿科、产房的200名医护人员纳为研究对象,统一进行规范化的培训。培训前后分别发放自行设计的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知识、态度、行为调查问卷,了解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知识、行为及态度的得分情况。[结果]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知识总分为29.98分±12.23分,态度总分为36.90分±7.07分,行为总分为31.61分±10.02分。[结论]巴州地区基层医院的护理人员缺乏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相关知识的掌握,态度较好,但行为不足,建议医院相关部门及护理管理者加强对护理人员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的培训。  相似文献   

19.
新生儿窒息是围产新生儿死亡和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预防窒息的发生及窒息后的正确复苏是降低新生儿窒息死亡的重要措施。近年来通过学习《新生儿复苏教材》[1]和《新生儿窒息复苏指南》[2]以及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方法的培训与推广,使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明显下降[3]。在此基础上我院从2007年7月开始,产、  相似文献   

20.
岑远松 《实用医学杂志》1995,11(10):669-670
窒息是当前新生儿死亡重要原因之一。所产生的低氧血症、酸中毒常致肺、脑、肾、心、肠等脏器损伤。掌握窒息程度、持续时间对于窒息复苏后如何管理呼吸道为临床重视。本文就1991~1993年间收治新生儿窒息复苏后病例回顾分析。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来源于本院产房生后1小时内转入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男34例,女11例。符合新生儿窒息诊断标准。分为重度窒息(Apgar评分<3分)15例,轻度窒息(Apgar评分4~7分)30例。正常足月儿31例,足月小样儿3例,早产儿11例。体重低于2500g8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