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大鼠"二袖套"法双重灌注全血供肝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个供肝灌注良好受体无肝期明显缩短及移植肝全血供稳定的肝移植动物模型。方法:“二袖套”法在Kamada吻合血管基础上改良,供肝分别经腹主动脉和门静脉双重全肝脏灌注;受体肝脏分步切除,肝上下腔静脉采用缝合法吻合,门静脉和肝下下腔静脉分别用袖套法吻合。移植肝脏动脉重建采用单纯血管套入式吻合或血管缝合的方法,胆总管采用单管内支架胆管端端吻合法。结果:共施行全血供大鼠原位肝脏移植76例(不包括预试验),手术成功率93.406,1周存活率86.8%。结论:娴熟的显微外科技术、有效改良措施和注重手术细节是手术成功的保障,良好的灌注、受体无肝期的缩短及重建移植肝脏动脉血供能有效提高动物模型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报道肝门静脉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腹腔镜肝脏外科并评价其价值。方法:铸型标本4例及拟进行腹腔镜肝脏肿瘤切除的患者8例,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评价其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价值。结果:①铸型标本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肝门静脉的最远分支,血管边缘清晰光滑,肝实质与肝门静脉的空间关系明确。②病例CT三维重建图像清晰显示门静脉5级分支,肝静脉隐约显影,肿瘤内无门静脉分支血管,腹腔镜手术证实三维重建诊断,三维重建图像显示肿瘤空间位置及与周围血管关系,镜下所见与重建图像一致。结论:螺旋CT三维重建效果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腹腔镜手术的局限性,是腹腔镜肝脏外科术前的重要检查方法,在腹腔镜肝脏外科的应用具有良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3.
儿童肝母细胞瘤临床上主要以手术和化疗为主,但由于肝脏巨大肿瘤血供丰富,与肝血管、肝胆管、门静脉、下腔静脉关系密切,术中易发生大量失血。与成人相比,小儿肝脏相对较大,肝脏的储血量和血流量较多,含氧量及对氧的需求量较高,  相似文献   

4.
可交互式肝脏虚拟手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虚拟器官的建模和仿真是当前生物医学工程研究的前沿课题,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实质性脏器,肝内管道系统解剖结构密集交错,是肝脏外科手术和血管介入治疗的难点[1-2]。肝脏手术一直以高风险在外科界被视为难以开展的术式,保证手术操作的安全和顺利是第一关键。而交互式虚拟手术平台针对肝脏外科手术模拟进行设计,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降低手术风险的要求。通过准确掌握肝内解剖结构关系,  相似文献   

5.
大鼠腹部血管铸形标本的制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的肾脏、肝脏、胰腺移植模型是器官移植领域最常用的实验动物模型,这些模型的制作,多选择腹主动脉、后腔静脉、肾静脉等血管重建移植器官血流。为了了解大鼠腹部血管的立体构筑,改良或重新设计大鼠肾移植手术方式,我们设计和制作了大鼠腹部血管铸型标本,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方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术前三维重建技术在大范围肝切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6月泰州市人 民医院总院收治的45例行大范围肝切除(≥4个肝段)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薄层CT检查,应用三维重建 系统(IQQA-Liver)进行术前评估,充分显示肿瘤与肝脏血管的关系,并行手术模拟规划,分别计算肝脏体积、模拟手术肝切 除体积、剩余肝脏体积、手术切缘等。并与手术中实际切除肝脏体积及切缘对比。结果:45例患者三维重建后均能清晰显 示肝脏、肝内外血管、肿瘤、肿瘤与肝脏血管关系。患者术前模拟切除肝脏体积(845.2+285.5)mL,实际切除肝脏体积 (826.3±268.1)mL,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25, P>0.05)。模拟手术切缘(11.2±3.4)mm,实际切缘(10.6±2.8)mm, 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71, P>0.05)。此两项指标术前模拟与手术实际均呈正相关性(r=0.95, P<0.01;r=0.83, P<0.01)。结论:三维重建技术能够清晰显示肝脏肿瘤与肝脏脉管的关系,准确评估肝切除的体积及手术切缘,在大范围肝 切除术中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肝蒂内结构在肝内的分布状况,对肝叶及肝段进行量化分析;探讨肝脏手术时血管和胆管的保护及定位标志,为相关临床科室手术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取20例无肝病死亡后的人体肝脏标本及肝脏铸形标本,用游标卡尺和三角尺等进行有关数据的测量,所的数据用SPSS1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肝蒂内结构入肝实质后三者以肝门静脉分支为主轴,攀附伴行。门静脉大多分为左、右干,部分右干缺如,且右干变异较大,肝管汇合方式常见为3型。结论肝脏血管丰富,解剖结构复杂,出血难以控制。肝脏的分叶与分段对于肝脏手术具体方式有指导作用。每一肝段都有它的单独管道系统,可以作为一个外科切除单位。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可视人体数据集的诞生,使得在计算机上实现对肝脏静脉系统三维重构成为可能,在此基础上利用血管的三维重建图像导航模型指导手术规划和路径设计,将提高手术准确率、降低手术风险,推动肝内门腔静脉分流介入手术向着微创化、精确化的方向深入发展。利用数字化可视人体三维模型,借助计算机辅助医学的关键技术在计算机上事先进行手术模拟,在介入治疗教学培训中针对具体患者制定详细的手术计划方案,实施有效的手术操作演练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腹腔镜肝规则切除铸型标本的制作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腹腔镜肝切除是新兴的微创肝脏外科 ,具有创伤小 ,恢复快 ,可立即接受后续治疗等优点。由于肝脏血供丰富及腹腔镜无法用手直接止血等特点 ,手术难度较大 ,因此 ,了解肝裂层面与肝内管道的关系及手术入路中血管直径大小非常重要。以往的肝脏铸型标本未能显示肝裂层面 ,作者旨在制作一种新型标本 ,能清晰显示肝内血管与肝裂层面的关系 ,为腹腔镜肝规则切除提供解剖学基础。1 制作方法1.1 定形铸型灌注参照李忠华法[1] 进行灌注 ,新鲜尸体中取出肝脏 ,尽量保留肝门处管道及下腔静脉上下端 ,细心分离肝门部的结构 ,选用小口径的插管插肝管及肝…  相似文献   

10.
肝脏血管极其丰富,所以肝脏外科的主要问题在于如何控制肝脏切除术时的出血。传统手术的止血方法虽然较多,但效果均不理想,术后出血和术后感染等手术并发症仍很严重,因而死亡率仍较高。尤对肝癌患者,易引起医源性扩散转移。因此,探求更多的外科治疗手段,一直是肝脏外科工作者的重要课题,也是激光医学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外自1970年起开展了用CO_2激光做切割动物肝脏的实验研究,取得了较好的止血效果。近年来有人用Na~+YAG激光进行实验性肝叶切除,取得了更好的止血效果。但  相似文献   

11.
尾状叶因具有独立的血管供应和胆汁引流系统,不管在哪一个分类体系中,都将其作为一个单独的肝叶。而且因其复杂的解剖学关系,直至20世纪90年代,才开始在肝脏外科中受重视,并得到相应的发展。尾状叶切除手术的技术要求高、风险大,对肝脏外科医师来说是一种挑战。但在熟悉其解剖学结构的前提下,手术仍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在肝脏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脏手术病人长期消耗性疾病使外周静脉塌陷,给输液通道的建立带来一定困难。而肝脏手术范围广、损伤大、手术中血液及体液丢失多、手术危险性高,外周静脉不能满足术中大量输血、输液的需要。我院2006年3月至2007年5月63例肝脏手术病人将颈内静脉穿刺置管建立静脉输液通道常规应用于肝脏手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利用体内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能与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血管特异性结合的短肽。方法:尾静脉注射噬菌体环七肽库至内毒素休克小鼠体内,循环10 min后,回收肝脏中的噬菌体。将回收的噬菌体扩增、纯化,并以此为起始物进行下一轮筛选。经过4轮筛选后,将所得文库与正常小鼠做一次差减筛选。随机挑取噬菌体单克隆进行测序,序列分析后,进行噬菌体的体内回输实验及免疫组化分析,验证所筛得噬菌体克隆的导向情况。结果:经过4轮体内筛选,肝脏中噬菌体回收率逐步提高,证明噬菌体文库在肝脏血管中得到有效富集。DNA测序后发现,10条序列中有5条为LTTWAPA,体内回输实验和免疫组化实验均证实表达该序列的噬菌体能有效地靶向于休克小鼠肝脏血管内皮细胞。结论:筛选到的短肽LTTWAPA能特异性结合于内毒素休克小鼠肝脏血管内皮细胞,有可能对内毒素休克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9例采用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的门脉高压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手术前后的肝脏功能、术后并发症及再出血发生率等进行分析。结果全组病例无手术死亡,术后近期无其他并发症发生。随访5个月至6年,再出血率为6.1%(6/99)。结论贲门周围血管离断加胃底血流阻断术治疗门脉高压症不仅操作简便,而且对肝功能无明显影响,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易在基层医院开展,有良好的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肝脏血管瘤的手术指征和手术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治疗46例肝脏血管瘤病人资料,判断其手术指征,评价不同手术方法的治疗效果厦其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46例病人中,19例采用肝叶或肝段切除术,17例出现并发症,以胸腔积液和膈下积液多见,采用血管瘤摘除术的27例病人无并发症。结论 对肝脏血管瘤直径大于5cm并有明显临床症状,或不能除外恶性肿瘤的病人可以采用手术治疗。血管瘤摘除术是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6.
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技术的改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手术技术的改良。方法 采用Ono创建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即将供体心脏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体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吻合,对手术方法作了部分改进,缩短手术时间和移植心脏缺血时间。结果 50次实验手术成功率88%。结论 新技术的采用降低了大鼠腹腔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难度,手术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吻合口出血,减少术中出血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吻合血管时应遵守“宁慢勿漏”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据英国《星期日电讯报》报道,英国科研人员第1次成功将人体器官同人体血液供应分开,靠人工血液循环系统维系器官的“生命”。这种开创医学先河的技术可显著提高器官移植手术成功率,以及提供新方法治疗肿瘤和肝脏疾病。  相似文献   

18.
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多瓣膜壁外修复成形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血管镜直视的先进性能,在成功设计和旅行了单瓣膜修复成形术的基础上,作者又进一步成功地施行了血管镜直视下股浅静脉多瓣膜壁外修复成形术,经20例24条下肢61对瓣膜手术的初步临床应用,证明该手术优于传统的单瓣膜修复成形术,其优点具体体现为“壁外”和“多瓣膜”。“壁外”即指不切开静脉壁即可修复瓣膜,从而避免了瓣膜损伤和继发血栓形成。“多瓣膜”即指一次手术可同时修复两对以上瓣膜,以完善的多瓣膜的整合力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手术安全性,防止导管导向机器人形状记忆合金(SMA)驱动器产生过热现象,本研究设计了一种导向机器人电阻反馈驱动控制系统。在对SMA驱动器进行了详细的传热学分析的基础上,确定使用脉宽调制(PWM)电源驱动SMA驱动器时的电流计算方法,开发适用于导管导向机器人的电阻反馈驱动控制系统。在血管模型中模拟了介入手术的插管过程,按照预定的模拟手术路线,在电阻反馈控制系统的控制下,成功地完成了导向机器人进入目标血管分支的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整个模拟介入手术准确迅速,导向机器人的应用大大降低了手术的难度。  相似文献   

20.
中日合作研制的血管介入手术机器人系统1月9日在北京和日本香川县成功进行远程临床动物实验,为该系统的进一步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