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深入开展批林批孔斗争中,中共汾阳县委怀着对林彪、孔老二的强烈无产阶级义愤,抓大事,促大干,深入发动群众,大打防治核桃草履介壳虫的人民战争。全县共组织了一百八十一个突击队,参加治虫的达一万三千余人,到三月中旬,全县已有百分之五十的核桃树进行了防治。汾阳县共有核桃树一百二十五万株,正常年景,核桃总产达四百八十万斤左右。对支援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近年来由于核桃草履介壳虫的危害,有的地方核桃产量大大下降,著名的核桃产区南偏城大队,去年核桃产量比一九七一年下降了百分之三十。垣头大队有二千五百多株核桃受害,受害严重的已(?)  相似文献   

2.
嫁接是培育推广良种的有效方法。我省核桃嫁接历史悠久,主要的嫁接时间是春季。由于我省气候温和,干湿季明显,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主要原因是春旱,随着春早程度的不同,成活率也不同,有从百分之几至百分之九十以上。我们在总结过去的经验教训的同时,分析认为影响核桃嫁接成活的主要因素是湿度和温度。利用我省气候温和的有利条件,采用室内嫁接埋藏,克服春旱不  相似文献   

3.
核桃是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之一,又是我县大宗出口特产商品,在农副业总收入中占很大比重。但由于遭受核桃果象的危害,致使产量下降。一九六四年全县仅产核桃廿多万斤,比一九五○年减产百分之八十七,有些队颗粒未收。近两年来核桃果象又大量发生,产量逐渐下降。对此,我们遵照毛主席“备战,备荒,为人民”的伟大教导,在以往观察的基础上,又在茅坝河公社小河大队和代家坝公社桥沟大队设点进行核桃果象生活史及其  相似文献   

4.
<正> 核桃脱青皮技术,关系到核桃商品质量的优劣。目前生产上采用的堆积后熟法,因青皮腐烂严重,导致果核污染面积大,污染率高。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吸取近年来国内外对果树、蔬菜、烟草等作物应用乙烯利调节生长发育的经验,自1978年开始,先后进行了核桃采前喷洒乙烯利和采后催熟的脱皮试验研究。现总结于下: 一、材料和方法1.采前树上喷洒乙烯利试验于1978-1979年在泰安县粥店公社粥店大队进行。试材为新疆早实核桃,树龄5-6年生。采前10天处  相似文献   

5.
曲靖市核桃生产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指出了云南省曲靖市核桃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极为丰富,发展核桃生产具有重要意义与优势。从实际出发,分析了现阶段核桃生产存在着经营管理粗放、品种良莠不齐、早采现象严重、深加工技术不成熟等问题。提出了提升核桃经营管理水平、加快良种选育步伐、科学掌控采果时间、改进深加工工艺等核桃生产发展对策,以期为曲靖市或者其他兄弟州市今后的核桃生产提供一定的科学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培育出的早实核桃新品系进行采穗圃快速营建技术的研究.通过种植密度、施肥、修剪、浇水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快速营建早实新品系核桃采穗圃的方法为选择具有深厚、疏松、湿润土壤的园地建圃,每666.6m2种植嫁接苗330株,第2年开始,每年每株施厩肥10kg、复合肥0.2kg,旱季浇水8次以上;当新梢长5~8cm及时摘去生长点以促进当年2次分枝.此法,建圃第2年便可开始采穗,到第4年每666.6m2所采接穗累计可供62000株核桃嫁接用,成本0.15元/个,4年后每年产接穗可供36000株以上核桃嫁接用,成本0.06元/个以下,采穗圃接穗的嫁接成活率达81.3%.该技术亦适用于其他核桃良种采穗圃建设.  相似文献   

7.
对秦巴山区早实核桃主栽品种不同采期对产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商洛市南部川道缓坡栽培区早实核桃最适采收期为9月上旬,北部坡塬丘陵区最适采收期为9月中旬,过早过晚采收均影响产量和品质。  相似文献   

8.
巴东县早实核桃选育及栽培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全县核桃种质资源调查,确定石桥坪、耀英坪、农林场三地优质核桃为采种源,分类分地块繁育,并在不同的海拔、区域进行栽培试验,得出石桥坪2株15年生核桃其子一代,在栽植第一年、第二年即开花挂果,该品种为早实类核桃。适应贫困山区退耕还林,是一种较好的生态经济林造林模式。  相似文献   

9.
对云南省林业科学院培育出的早实核桃新品系进行采穗圃快速营建技术的研究,通过种植密度,施肥,修剪,浇水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得出,快速营建早实新品系核桃采穗圃的方法为:选择具有深厚,疏松,湿润土壤的园地建圃,每666.6m^2种植嫁接苗330株,第2年开始,每年每株施厩肥10kg,复合肥0.2kg,旱季浇水8次以上;当新梢长5-8cm及时摘去生长点以促进当年2次分枝,此法,建圃第2年便可开始采穗,到第4年每666.6m^2所采接穗累计可供62000株核桃嫁接用,成本0.15元/个,4年后每年产接穗可供36000株以上核桃嫁接用,成本0.06元/个以下,采穗圃接穗的嫁接成活率达81.3%,该技术亦适用于其他核桃良种采穗圃建设。  相似文献   

10.
<正>针对目前早实核桃种植中的先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不断改进,对早实核桃密植丰产栽培技术进行了总结,并实施到早实核桃密植丰产栽培的生产实践中,实现了早实核桃密植栽培技术的丰产、稳产,对于进一步促进和提高早实核桃密植丰产栽培技术的应用起到推广作用。一、整地、品种和栽植1、整地、做肥穴:定植前按3x5密度进行穴状整地,方向为南北走向;整地规格为0.8米×0.8米×0.8米,定植穴挖好以后,将表土与底土分开放,  相似文献   

11.
清香核桃是我国从国外引种的优良核桃品种。介绍了清香核桃主要性状和生物学特性,分析了清香核桃在新绛县晚实的原因,探讨了清香核桃幼树早实丰产理论,提出了早实丰产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12.
我县位于昭通地区北部,面积二千零一十七平方公里,有十个区一个县辖镇,七十一个乡八个区辖镇。总人口二十七万三千多人,其中,青年五万九千多人,团员七千零六十二人,少年儿童四万六千多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我县受“左”的思想影响,大搞“以粮为纲”,毁林开荒,许多地方的林木被砍伐一光,森林覆盖率由原来的百分之五十下降到百分之十二左右。每到  相似文献   

13.
楚雄县中山公社洼子大队把发展核桃生产作为山区人民治穷致富的一项重要措施,摆到和农业同等的位置上用心抓好,核桃产量逐年上升,社员现金收入日益增加。去年全大队核桃总产量达六万多斤,除去社员自食部分,交售给国家五万一千斤,收入一万七千三百四十元,占全大队农副业总收入的百分之十三点八,人均核桃收入十五元四角;共得奖售粮三万八千二百五十斤,相当于全大队粮食总产量的百分之六,人均增加  相似文献   

14.
四川黑水早实核桃资源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资源调查和优树选择,开展黑水县早实核桃资源的研究。结果表明:黑水县的早实核桃资源分布广泛,占全县核桃分布范围的82.3%,其中82.8%属于本地原生核桃资源,是继陕西、新疆之外我国早实核桃种质资源的又一发现。选育出4个早实核桃新品种,不仅实现了四川早实核桃种质资源的开发利用,丰富了核桃品种,还为核桃遗传改良提供了宝...  相似文献   

15.
云南省是我国重点核桃产区之一,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核桃产量居全国首位,一九八四年达六千二百二十万斤,核桃质量名扬全球。全省年产核桃百万斤以上的县有十七个,占全国六十一个百万斤县的百分之二十七点八七。其中漾濞县核桃产量达五百八十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丹凤县武关公社八一林场是陕西省商洛专区的一个队办林场。该场于1954—1955年在山上栽植的核桃(3千多株),到1957年即有8株开始挂果,创造了核桃4年结果的先进事迹。此后,产量逐年增加,至1965年干果总产量达到3778.3斤,最高单株产量达60斤。八一林场核桃生产的实践表明,核桃上山不仅是可能的,且能够实现早结果、早丰产。  相似文献   

17.
吉林造纸厂以普通杨木生产高质量新闻纸获得成功,并进入工业化生产。以杨木为原料制浆新工艺生产的胶印新闻纸,成纸的白度由原来百分之五十四提高到百分之六十,而且产品裂断长提高900米以上,吨浆降低成本百分之十一。  相似文献   

18.
刘洁 《河北林业》2012,(8):28-29
“石门核桃举世珍”。卢龙“石门核桃”是世界上唯一可以与美国“钻石核桃”相媲美的优质品种。早在清朝末年,“石门核桃”就通过天津港飘洋过海走向了世界。从2003年开始,卢龙县踏上了重振“石门核桃”品牌,打造“中国核桃之乡”的复兴之路。到2011年底,全县核桃种植面积突破13万亩,计划到“十二五”末核桃种植面积达到17万南,占全县耕地面积的30%以上。  相似文献   

19.
对铁核桃、黑核桃生长发育规律及耐涝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与铁核桃相比,黑核桃萌发期偏迟,但新稍封顶早、落叶早。(2)铁核桃在整个观测期生长迅速,5—6月生长速度最快,而黑核桃主要生长期集中在5—7月,7月中旬以后生长量偏小;(3)极端高温天气、水分不足是黑核桃在引种区生长较差的主要因素;(4)黑核桃耐涝性强于铁核桃。  相似文献   

20.
<正>早实核桃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核桃新品种系列,相对晚实核桃而言,结果期提前,核桃皮薄,易取整仁。自2002年退耕还林以来,涉县所栽植的核桃均嫁接成为早实核桃,面积达6667hm2,现已形成园区的有4000hm2,年产量达到10万kg。早实核桃以园区形式栽植,树冠较之传统品种矮小,对肥水条件要求严格。作者通过多年观察认为,在太行山地区培植的早实核桃,抗病虫能力不如本土核桃品种,管理上稍有不慎,易引起树势衰弱,形成小老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