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工浪二长花岗岩及芒哈和湖广寨似斑状花岗闪长岩分布在滇西"三江"褶皱带南段,大地构造上位于冈底斯-念青唐古拉褶皱系南段昌宁-孟连褶皱带与南腊-西盟褶皱束的临昌-澜沧复背斜南部。本文提供了这三个花岗岩的岩石学特征、主量元素和微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分析数据,并对这三个岩体中分离出的锆石进行了SHRIMP U-Pb同住素定年。结果显示,该花岗岩的全岩化学具有偏铝值花岗岩特征,其形成时代非常相近,在40.9~40Ma范围,与整个滇西地区新生代岩浆作用的高峰期(45~30Ma)一致。结合花岗岩产出的大地构造背景,提出该花岗岩的成因很可能与扬子块体和印缅地块相对俯冲和斜向碰撞引发的地幔上涌及地壳熔融作用以及壳源和幔源岩浆的混合作用有关。该SHRIMP U-Pb定年结果进一步证明,在滇西"三江"地区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的影响范围远比以往的认识要宽得多。因此,重新厘定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在"三江"广大地区的表现形式及动力学条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2.
西藏羌北—昌都地区三叠纪岩石地层及印支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藏羌北—昌都地区地处阿尔卑斯—喜马拉雅构造域东段弧形转弯部分,位于“劳亚大陆”与“冈瓦纳大陆”之间,是一个具有过渡性质的中间陆块,即常被称为“三江褶皱系”。羌北—昌都地区属于“褶皱系”的北段,其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岩浆活动、火山作用、构造运动、地壳变形变质作用等方面都具有独立的特征,但与周围也具有诸多的联系。从现代地层学、沉积学的观点研究认为,羌塘—昌都地区的印支运动主要受到3个区域性构造运动界面的控制,形成两个主要的构造层,属于印支运动的主幕有两期。印支期的海水进退、岩石地层沉积、岩浆火山活动、变形变质作用与成矿作用等都可分属这两期构造运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3.
燕山西段印支运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近年来区调新资料分析研究,初步证实了印支运动在燕山西段下花园地区的客观存在,该运动发生晚三叠世杏石口组形成之前,运动方向是来自南北方向强烈挤压,致使本区中新元古代-古生代寒武纪地区发生明显皱和断裂,并伴有中基性岩脉侵入,该构造运动对后侏罗纪煤系地层的发育,分布和构造变化起着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
燕山地区现今的构造、地貌景观,是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建造、改造过程而形成的。从沉积建造及构造形变特点来看,自元古宙至古生界,本区构造运动平缓,建造和改造的特点主要反映基底断裂的控制作用。中、新生代构造运动是燕山地区主要造山作用期,基本特征是强烈挤压形成线状褶皱及推覆构造系统。
中生代时期,本区构造形变显示水平应力作用的主导性,新生代时期,则以均衡代偿导致的隆升作用为主。本文侧重中生代构造应力场及变形挠度场的重塑,借以恢复本区中、新生代构造形变形成的力学过程及运动程式。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运动对库车坳陷油气成藏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喜马拉雅运动是指新生代以来的构造运动,是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构造及其圈闭形成的主要动力,对库车坳陷油气成藏起重要的作用。喜马拉雅运动强烈的构造挤压作用造成的快速沉降和埋藏促使油气开始生成;喜马拉雅运动产生的大量裂缝是致密低渗透储集层的主要渗流通道和有效的储集空间,对改善储集性能有重要的作用;喜马拉雅运动不仅形成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和油气聚集的场所,而且还是油气运移的主要驱动力,控制了油气藏成排成带的分布规律;喜马拉雅晚期产生的断层和构造抬升作用,是该区天然气散失和盐上次生油气藏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1区域地质背景大南湖凹陷盆地是新疆吐哈中生代盆地东段南缘的一个次级构造单元,在地质历史演化过程中发生了多期次、多阶段的构造运动。华力西运动晚期形成吐哈断陷盆地的雏形,中生界侏罗系西山窑组是大南湖地区主要成煤期。新生代中新世-早更新世晚期伴随着喜马拉雅运动板块碰撞的加剧,盆地北缘较南缘活动强烈,从而形  相似文献   

7.
西南三江新生代矿集区的分布格局及找矿前景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西南三江地区是我国最重要的新生代成矿区(带),其中分布着一系列各具特色的矿集区,如以铜多金属为主(玉龙),以铅锌为主(金顶),以稀土为主(牦牛坪),以金为主(哀牢山)等等。研究中在对这些矿集区的基本特点进行归纳的基础上,探讨了矿集区分布的基本格局(即两横两纵两斜加一点)及其构造背景,认为进入新生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东降西隆”的构造大反转,而三江正好位于枢纽部位,地壳块体水平方向强烈的挤压和垂直方向活跃的运动可能是制约三江地区地质构造和成矿格局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3个可以扩大远景的矿集区和3个潜在的矿集区,进一步探讨其新的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8.
阿尔泰造山带的构造运动   总被引:23,自引:2,他引:23  
曲国胜  何国琦 《地质学报》1992,66(3):193-205
变形式样、建造类型及同位素年代学数据研究表明,阿尔泰造山带依次经历了5期构造运动,即:喀纳斯运动,形成白哈巴组(O_3)与哈巴河群(Z—O_2)间的角度不整合;大桥运动(S_3—D_(1—2)),形成海西早期类拗拉谷拉张陆壳区;阿尔泰运动(海西中晚期)导致陆内斜向碰撞并形成大型剪切弧型推覆构造系,为强烈造山阶段;泛阿尔泰运动(海西末至印支期)导致山脉整体隆起及剥蚀;喜马拉雅运动,导致新生代以来造山带各断裂系的复活及断块隆起。  相似文献   

9.
张宇航 《地质力学学报》2012,18(2):140-148,194
对塔里木盆地北缘四石厂剖面和库车河剖面进行声发射样品采集,并对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岩石样品进行岩石声发射地应力测试,以研究强烈构造活动下塔里木盆地北缘(柯坪隆起和库车坳陷)的地应力特征。测试结果显示,志留系、二叠系、三叠系样品所记录的岩石声发射最大主应力分别为57.74 MPa、57.73 MPa、58.86 MPa。结合前人对地应力的研究成果,认为在塔里木盆地北缘喜马拉雅期构造运动能够被岩石记载的应力约为57 MPa左右。塔里木盆地北缘自志留纪至今的地质历史过程中喜马拉雅晚期遭受的构造运动最为强烈,造成塔北地区现今的构造面貌。这与新生代天山隆升有密切关系,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是其最主要的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0.
兰坪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7  
白秧坪铜银多金属矿床,位于“三江”褶皱系兰坪-思茅中拗陷的北端,“三江”铜多金属成矿带南段。其矿床地质特征:(1)含矿层矿区主要有第三系云龙组紫红,砖红色粉灰岩、泥岩;白垦系下统南新组中厚层状细一中拉岩屑砂岩,粉砂岩夹泥岩;白是系下统景星组石英砂宕,粉砂岩夹杂色泥岩;佛罗系中统花开左组粉砂质泥岩夹灰岩、粉砂岩、砂岩。景星组出露于矿区中部,岩石破碎,小构造发育,是矿区的主要含矿层位。(2)控矿构造古新世以来的喜马拉雅运动,是该区最重要的楷皱运动,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在始新世时强烈碰撞的结果,近东西向…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一些代表性地区植物区系的比较研究,探讨了对云南热带-亚热带植物区系生物地理分布格局有作用的"田中线"和"滇西-滇东南生态地理(生物地理)对角线"的真实性和意义。选择了滇西北独龙江植物区系、滇西铜壁关植物区系和滇南西双版纳植物区系及滇东南植物区系,对它们的科、属、种的相似性及其植物区系特征进行了比较。在科、属水平上,4个植物区系彼此间相似性系数分别在93%和60%以上,显示其植物区系有密切的亲缘。其中,滇东南植物区系与独龙江植物区系在科、属水平上的相似性系数最大,分别达98.7%和78.6%,尽管这两个地区地理位置相距最远。植物区系特征的比较也显示滇东南植物区系与独龙江植物区系有较密切联系。这些结果支持了所谓滇西北-滇东南"植物地理对角线"的观点。在种水平上,西双版纳植物区系与铜壁关植物区系最接近,这与它们的地理位置较近和基带均为热带生境是相一致的。也对这些生物地理界线形成的地质历史背景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聂拉木高喜马拉雅结晶岩系石榴子石带-十字石带-蓝晶石带-夕线石带倒转变质的研究,认为除夕线石带以外的其它变质带主要由固相变质反应形成。夕线石的出现并非蓝晶石或十字石带递增变质所致。"倒转变质"不应包括所谓的夕线石带。实际上,夕线石化与深熔作用之后的溶液(或熔体)活动更为密切。时间顺序上应是递增变质作用及分带→深熔作用→夕线石化,夕线石的出现不是深熔作用的开始,而是深熔作用的结束。夕线石的形成主要与变形作用过程中黑云母和/或钾长石的分解及碱(土)金属组分的迁移有关,关键在于溶液(或熔体)组分沿裂隙迁移过程中发生的组分逐步沉淀,最早沉凝的Al、Si组分形成夕线石和石英,之后陆续有其它的组分的结晶;细夕线石粗粒化即进一步转化形成柱状夕线石的同时形成蠕英结构和斜长石生长边。夕线石化可能与深熔花岗(片麻)岩的上升过程有关。  相似文献   

13.
原达县地区是全省矿业活动最频繁的地区之一,也一度成了全省有名的“采煤混战”大区。近几年来,以《矿产资源法》为指针,抓住“重点”,调处“热点”,解决“难点”,以点带面,加强矿管行政执法工作,促进了全区矿业秩序的全面好转,矿业生产也相应得到健康发展。矿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15%左右,是全区的一大支柱产业,有力地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论“定凹探边”与“定凹探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生油层、储油层和盖油层的存在、它们之间的组合关系以及它们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时间上的变化,对于油气藏的形成有决定性的作用。其中,生油层是主要的。生油层形成的条件为:第一,要有大的水体,即,有大型盆地或大型凹陷区;第二,这个水体需要在一定时期封闭,处于还原环境,以使大量生油母质得以保存并进行厌氧细菌的发酵及化学作用;第三,生油盆地应具有持续的大幅度的沉降及快速堆积。从我国一些生油盆地的生油层位来看,其堆积速度都是相当大的(表1)。大幅度的沉降和快速堆积,不仅提供了巨大的生油岩体积,而且使有机质在上覆沉积岩的厚度及荷重不断增大的情况下,具有足够的温度(主要条件)和压力,导致了生油母质的热裂化反应而得烃类。本文第一作者早已指出,深的内陆凹陷、海陆交替相的泻湖盆地以及滨海古河口三角洲是生物大量繁殖并成为油源的地区;而沉积环境的快速和突然变化以及适当的地温梯度和压力是生物大量死亡和快速埋藏并向油气转化的主要条件。所以,我们勘探油气藏必须首先确定生油凹陷,恢复原生古盆地面貌。“定凹”就是这样提出来的。  相似文献   

15.
王军宁  王成  杨军锋 《新疆地质》2006,24(4):434-436
层间氧化作用成因的砂岩型卷状铀矿床的原地浸出已在我国北方成功开展多年,对我国铀矿事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但由于卷状矿体的卷头和翼部矿体物质成份及赋存环境的差异,目前以开采卷头矿体为主,而翼部矿体因技术和经济因素未被开采利用,造成资源的较大浪费.因此从翼部矿体成因入手,展开理论分析和实际采样研究的尝试工作,从倾向和垂向上仔细研究翼部矿体铀矿物成份及铀元素价态变化特征,得出翼部矿体与卷头矿体铀元素价态有所不同,但经过预氧化过程翼部矿体完全可以像卷头一样较易浸出的结论,并且给出了相应的浸出建议方法.  相似文献   

16.
“元谋组”及“元谋动物群”含义的厘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讨论了云南元谋盆地的“元谋组”,“元谋动物群”的含义和时代。元谋组应只指钱方等人的“元谋组”的第四段地层 ,相应的动物群称为“元谋人”动物群。钱方等人的第三段地层应称甘棠组 ,其动物群名称为甘棠动物群。甘棠组和元谋组的时代分别为早更新世早期和晚期。  相似文献   

17.
五台山西段的"探马石"砾岩,原被确认为系甘泉不整合西延部份的底砾岩.经研究认为"探马石"砾岩不是底砾岩,而是构造形成的棒石糜棱岩.  相似文献   

18.
One of the common fossils from the Ordovician of central China has been repeatedly described as Triplecia poloi§(Fig. 1)  相似文献   

19.
元素周期表是按原子的质子数目排列,它们的电子层结构主要体现了元素化学性质的规律,它说明元素与元素之间的差别。当质子数目相同而质量不同或是说中子数目不同时,一般称为同位素。不同数目的质子、电子和中子相结合--质子、电子、中子的矛盾统一体,它反映着原子的结构。因此,根据原子核中的质子、中子组成及其能量分布特征排列成顺序,它可以反映原子的结构和性质,并且反映了原子的形成、发展、转化过程的规律,即说明原子与原子之间纵的关系。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相似性原理,选择橡皮泥和松散的细沙为实验材料分别模拟盆地的基底和盖层,在挤压应力条件下,模拟基底的Y字型碰撞对盖层构造的影响。实验表明:①基底“Y”字型碰撞初期,盖层出现基本对称的背冲构造,影响范围取决于基底的产状和盖层的厚度。②碰撞后期,盖层变形因基底变形的不同而不具对称性。③一侧基底的变形制约另一侧基底构造的发育,即使岩石力学性质相似的基底变形样式也可能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