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不断解决中国时代课题的历程。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不断探索并精彩解答了四大时代课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由此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当前,随着新的形势发展,一个新的重大的时代课题开始浮出水面,那就是"建设什么样的民主,怎样建设民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当前使命就是要像回答前面四大课题一样,集中而全面深入地回答这一时代新课题,并形成新的完整概括和重大理论创新,这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的里程碑。  相似文献   

2.
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取得了丰硕的历史成果,对其进行考察和分析,对当前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即:对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前提条件,对中国现实国情和革命建设规律的准确把握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基础,回应时代关切、解决时代命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需要,建立并完善自身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成熟的现实需求.  相似文献   

3.
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时代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出现了庸俗化、简单化、灌输化、急躁化和狭隘化的误区。认真研究并消除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误区,对于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7,(5)
增强人民大众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认同、社会主义制度认同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认同,必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话语体系,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立场、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二要科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回答时代提出的重大课题,三要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以及西方理论和话语的关系,四要不断改进文风,采用对话型语言增进人民认同和践行。  相似文献   

5.
基于对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以及什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与把握,探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契合之处,把握在坚持中发展与在发展中坚持的实质。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推进马克思主义要求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结合我国国情与时代特征、结合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还需要关注民生。  相似文献   

6.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我们的历史使命和时代课题。本文具体分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内涵、路径和方法,强调从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关键,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永远保持蓬勃生机的根本。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在当代中国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要求我们必须居安思危,一方面用发展解决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另一方面,用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去破解当前中国发展面临的难题,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归根到底在于坚持制度创新与以人为本。制度创新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动力,以人为本是目标和价值取向,制度创新是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在制度创新和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要牢牢把握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90的历史,是一部中国共产党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中国共产党通过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解决中国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即毛泽东思想体系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仅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而且把握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实践要求,以一系列新的论断,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实现了社会主义范式的转变.深入探索和挖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创新的逻辑,有助于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走向新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当今时代的主旋律,也是我们需要不断探索、不断完善的重大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仅是—个引领中国过去发展并将继续引领中国未来辉煌的实践问题,也是一个需要中国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孜孜以求并继往开来的理论问题。理论工作者对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专门研究已经很多,  相似文献   

10.
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时代课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理论创新每推进一步,理论武装就要跟进一步。当前  相似文献   

11.
孙海涛  郭友琪 《学理论》2011,(10):50-53
延安整风运动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中的两次重大思想解放运动,二者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现两次伟大飞跃都产生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从解决时代课题、国际背景变化、确立领导核心、打破精神枷锁四个方面,进一步阐述了两次思想解放运动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次伟大飞跃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坚持和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解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诸多矛盾和问题的新探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理论;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和现实选择;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必须坚持三个原则,即实事求是的原则、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原则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学理论》2020,(10)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是灵活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哲学思想来认识和改造中国,并立足中国实际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创新的过程。对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实践与创新肩负着重要的责任与使命,重新审视并总体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探索历程,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代形态,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历史使命,对于推进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解决当代中国所面临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是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战略的需要.当前,我国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系统研究尚不完善,需要加快理论研究和体系建设.本文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理论来源、主要内容、基本思路、研究方法和核心范畴等角度,纲要式地说明这一研究领域的历史现状、研究意义、基本观点、构建途径和重点难点,对推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理论的创新发展提供了一种规范性论证.  相似文献   

15.
马克思主义时代化要求对马克思主义的运用要紧密结合时代特征,不断吸收新的时代内容,使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在中国这一特定时空中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需要科学把握中国国情、中国模武、时代特征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不变"与"变"的关系.要求我们要着眼于中国发展的实际,不断充实中国经验,在紧跟时代步伐中走自己的路,增强发展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在社会的动态发展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6.
探索全球化大趋势中如何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机与活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生长点;在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中国这一重大问题上,科学发展观的突出贡献在于明确提出"和谐世界"论与"和平发展"论,进一步加强和拓展了中国与世界的全面合作和制度交流。深入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现实指向;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主要矛盾出发,反复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这个主题不能变、坚持转变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不能变、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方向不能变,这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大现实价值。探索在长期执政条件下党的建设的基本规律和要解决的最关键问题,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面临的重大课题;运用科学发展观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适应科学发展需要提升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是科学发展观在指导党的建设上所凸显的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实现了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新的升华。这一重大思想,扎根中国大地、立足中国实践、引领时代潮流、回答时代之问,在深刻阐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中,彰显了一系列深邃的核心要义和鲜明的思想特质,主要体现在:坚持人民至上,站稳人民立场;坚持守正创新,把握历史主动;坚持开放包容,铸就时代精华;坚持自我革命,应对时代大考。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关涉中国今后的发展进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预设性前提,因而是当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都必须研究的重要课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既是历史过程又是现实运动,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建设、改革开放的实践之中。在今天,就必须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作为一个系统的工程来积极而又有效地推进,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中得到创新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刻把握实践催生和时代孕育两个思想理论创新的关键要素。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大时代课题的回应。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必须深入研究它的理论系统,注重研究其理论主题、核心内容和思想精髓。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为表现形式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强大的理论引领功能。它集中体现在发展国家、武装全党、团结人民和凝聚社会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20.
孔月婷 《学理论》2009,(19):15-16
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这既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内在需要,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身的必然需要,同时还是推动社会主义运动普遍化的重要途径,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在中国有着丰富的传统经验可资借鉴。当前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导下,我们将秉持实事求是的精神、与时俱进的品质,紧抓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进马克思主义创新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