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晓红  郝晓芳  景鹏 《肝脏》2020,(4):396-400
目的观察不同核苷(酸)类药物(NAs)长期治疗对乙型肝炎肝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17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分析,根据NAs药物不同分组,比较抗病毒治疗1年、2年、3年、4年、5年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系列、肝脏硬度值(LSM)、门静脉宽度和脾脏厚度改善情况。结果全部研究对象,应用三种药物抗病毒治疗后ALT、AST、TBil、Alb、HA、LN、LSM值、脾脏厚度与基线比较差异显著(P值均为0.000,P<0.05),且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ALT、AST、TBil、Alb、HA、LN、LSM值、脾脏厚度均可得到改善。三种药物抗病毒治疗后ALT、AST、TBil、Alb、LN和门静脉宽度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LSM值及脾脏厚度三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ETV组和LAM+ADV组优于ADV组(在HA方面),ETV组优于ADV组和LAM+ADV组(在LSM值和脾脏厚度方面)。结论ADV、ETV和LAM+ADV三种药物,达到病毒学长期抑制后,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均可不同程度改善炎症坏死及纤维化,且在HA方面ETV组和LAM+ADV组优于ADV组,在LSM值和脾脏厚度方面ETV组优于ADV组和LAM+ADV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116例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64例和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加用愈肝龙胶囊。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36个月后肝硬度值(LSM)、超声影像学指标(门静脉内径、脾脏厚度)、血清肝纤维化指标4项(HA、LN、C-Ⅳ、PC-Ⅲ)、肝功能(ALT、AST、PLT、Alb、TBil)、APRI指数的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36个月后,观察组的LSM值、肝纤维化指标(C-Ⅳ)、肝功能(ALT、AST、PLT、Alb、TBil)以及APRI指数优于治疗前(P<0.05),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复方中成药愈肝龙胶囊联合恩替卡韦改善慢性乙型肝炎肝患者肝纤维化与肝功能的效果优于单用恩替卡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对慢性乙型肝炎及肝硬化患者予以瞬间弹性成像技术、血清学指标、肝组织活检的临床诊断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2月至2018年6月住院的142例慢性乙型肝炎感染患者,行血清学指标、胃镜、瞬时弹性成像与肝组织活检,对患者的血清学指标、肝炎肝纤维化程度等检查指标进行分析,并探讨各指标的临床应用价值。结果肝纤维化S2~S4期患者的AST、ALT、TBil、PLT、Glb、肝纤维化四项、APRI及FIB-4指数、LSM值与肝纤维化S0~S1期的患者相比,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乙型肝炎肝硬化合并重度食管静脉曲张者LSM值明显高于未合并静脉曲张的肝硬化患者(P0.05)。ROC曲线下面积分析显示,LSM值、HA及FIB-4指数、APRI指数对肝纤维化的诊断效能最高,而APRI指数、LSM值对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预测效能最佳。经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HA、LSM值是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影响因素,APRI、LSM值是乙型肝炎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的影响因素。结论血清学指标与瞬间弹性成像技术对诊断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程度,预测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程度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关系,探讨预测此类患者肝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指标.方法 分别收集经临床与病理检查确诊的HBeAg阴性CHB合并和不合并肝脂肪变患者56例和60例,分别研究并比较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V DNA水平、体重指数(BMI),并就上述指标与肝组织脂肪变、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HBeAg阴性CHB不合并肝脂肪变者相比,合并肝脂肪变患者BMI、FBG、FINS、TG、TC、GGT、ALP、Glb和HOMA-IR明显增高(P值均<0.05),HBV DNA、AST、ALT、Alb明显降低(P值均<0.05),此外炎性反应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亦明显增强.可预测HBeAg阴性CHB者是否存在肝脂肪变的参数有BMI,FBG、FINS、TG、TC、GGT和HOMA-IR(P值均<0.05).可预测HBeAg阴性CHB合并肝脂肪变者肝组织是否存在炎性反应的参数有ALT、AST、Glb和HBVDNA(P值均<0.05),可预测其是否存在肝组织纤维化的参数有ALT,AST、Alb、Glb和HBV DNA(P值均<0.05).结论 肝脂肪变在HBeAg阴性CHB患者中较常见,其肝组织脂肪变与BMI、FBG、FINS、TG、TC、GGT和HOMA-IR有关.此类患者除肝脂肪变明显增加外,肝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亦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HBeAg阴性慢性乙型肝炎(CHB)合并肝脂肪变患者的临床和病理关系,探讨预测此类患者肝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指标.方法 分别收集经临床与病理检查确诊的HBeAg阴性CHB合并和不合并肝脂肪变患者56例和60例,分别研究并比较其空腹血糖(FBG)、空腹血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谷氨酰转肽酶(GGT)、碱性磷酸酶(ALP)、白蛋白(Alb)、球蛋白(Glb)、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HBV DNA水平、体重指数(BMI),并就上述指标与肝组织脂肪变、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的关系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HBeAg阴性CHB不合并肝脂肪变者相比,合并肝脂肪变患者BMI、FBG、FINS、TG、TC、GGT、ALP、Glb和HOMA-IR明显增高(P值均<0.05),HBV DNA、AST、ALT、Alb明显降低(P值均<0.05),此外炎性反应程度和纤维化程度亦明显增强.可预测HBeAg阴性CHB者是否存在肝脂肪变的参数有BMI,FBG、FINS、TG、TC、GGT和HOMA-IR(P值均<0.05).可预测HBeAg阴性CHB合并肝脂肪变者肝组织是否存在炎性反应的参数有ALT、AST、Glb和HBVDNA(P值均<0.05),可预测其是否存在肝组织纤维化的参数有ALT,AST、Alb、Glb和HBV DNA(P值均<0.05).结论 肝脂肪变在HBeAg阴性CHB患者中较常见,其肝组织脂肪变与BMI、FBG、FINS、TG、TC、GGT和HOMA-IR有关.此类患者除肝脂肪变明显增加外,肝组织炎性反应和纤维化程度亦明显加重.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组织学纤维化程度与临床血清肝纤维化相关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189例人院诊断为CHB的患者行肝穿刺.同时检测血清HA、LN、PCⅢ、ⅣC、肝功能和血常规,并按组织学的不同纤维化分期(S)进行比较和相关性回归分析.结果 从肝纤维化So至S4期,PC Ⅲ、γ-GT、TBil、γ-球蛋白和PT渐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325、6.218、2.958、10.160和7.028,P<0.05);胆碱酯酶(CHE)、总蛋白(TP)、Alb、PLT值渐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15.984、3.786、14.919和4.737,P<0.01);LN、ⅣC、ALT和AST值在S各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618、2.795、2.649和3.199,P<0.05).S分期与LN、PCⅢ、ALT、AST、TBil、γ-GT、γ-球蛋白、PT呈正相关(rs值为0.200、0.306、0.1 72、0.273、0.153、0.402、0.415、0.269),与CHE、TP、Alb、PLT呈负相关(rs值为-0.502、-0.208、-0.413、-0.390);LN、ALT、CHE、PLT、γ-球蛋白为肝纤维化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肝组织学纤维化分期与血清肝纤维化、肝功能、血常规指标有不同程度相关.综合多项临床资料可早期无创性诊断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技术(Fibro Scan,FS)的应用价值,为肝纤维化的准确诊断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测方法。方法选择2014年3月至2015年5月就诊于漯河市中心医院和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并经肝组织活检确定为慢性肝病患者168例,运用FS检测肝脏硬度(LSM);测定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总胆红素(TBIL);检测血小板计数,并计算AST/PLT比值(APRI)。以肝活组织检查病理结果为依据,分析LSM、APRI与肝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应用SPSS 17.1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分析二者诊断慢性肝病肝纤维化的准确性,Spearman相关分析影响肝硬度值的相关因素。结果 168例慢性肝病患者LSM值中位数为10.8 k Pa;APRI中位数为0.71;LSM值与肝纤维化成正相关(r=0.832,P=0.000),LSM诊断肝组织病理学纤维化分期S≥2,S≥3及S=4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4,0.923和0.951,明显高于APRI(0.691,0.715及0.736)诊断的ROC曲线下面积。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LSM与年龄、ALT≥2倍正常上限值、AST、TBIL及肝组织炎症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486、0.570、0.617、0.481及0.549(P0.05),与PLT呈负相关(r=-0.527,P0.05)。结论FS是一种简便、可靠的慢性肝病肝纤维化诊断方法,其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优于APRI。年龄、高水平的ALT、AST和TBIL≥2×ULN是其独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瞬时弹性成像(Fibro Touch)、FIB-4指数、APRI指数3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指标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进展性肝纤维化(≥F3)的诊断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9月至2016年12月就诊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229例CHB患者,均采集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血常规、肝生化、Fibro Touch检测,计算FIB-4和APRI指数,并行肝脏穿刺组织学检查,以肝纤维化分期分组,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3种方法曲线下面积(AUROC),确定截断值、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1)Fibro Touch、FIB-4、APRI指数3种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方法与CHB进展性肝纤维化(≥F3)均具有良好的相关性;其中Fibro Touch相关性最高,r=0.66(95%CI:0.58~0.73),优于FIB-4、APRI指数。(2)在CHB进展性肝纤维化(≥F3)诊断中Fibro Touch、FIB-4、APRI指数的AUC分别为0.89、0.77、0.73;而其中Fibro Touch的AUROC最大0.89(0.85~0.94),截断值12.7(kPa),敏感性79%,特异性83%。结论无创肝纤维化诊断技术可对CHB进展性肝纤维化进行较准确的评估,且Fibro Touch对CHB进展性肝纤维化(≥F3)的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APRI指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171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临床检测指标与肝脏组织病理的关系.方法:将171例患者分为4组,A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0.5 ×ULN(正常值上限),B组0.5 ×ULN<ALT≤1×ULN,C组1×ULN< ALT≤2×ULN,D组2×ULN< ALT≤5 × ULN,观察各组患者肝脏炎症分级(G)和纤维化分期(S)的差异,进一步分析各组炎症分级和纤维化分期与其他肝脏生化学指标如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小板(PLT).及肝纤维化模型(APRI,以AST/PLT比值的统计量作为数字化模型)的关系.结果:A组25%患者肝组织炎症为G2,B组和C组分别有16.4%、49.2%患者肝组织炎症分级为G2~G3,不同ALT组间肝组织炎症分级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着ALT水平升高,肝组织G2~G3检出比例增加;171例患者不同肝组织炎症分级组,球蛋白(Glo)、AST、γ-谷氨酰转肽酶(GGT)、PLT、APR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不同肝组织纤维化分期组,年龄、HBeAg状态、白蛋白(Alb)、AST、GGT、PLT、HBV DNA、APRI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其中随着纤维化程度进展,AST、APRI值逐渐升高,Alb、PLT逐渐下降.结论:HBV DNA阳性的慢性HBV感染者,即使ALT正常,仍有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改变,需综合观察年龄、AST、GGT、APRI、HBeAg状态和HBV DNA水平,必要时建议患者行肝脏穿刺病理检查,以准确了解肝脏疾病进展.  相似文献   

10.
陈勇良  王永莎  闫伟静  陈敬兹  潘丽  李振燕 《肝脏》2023,(12):1423-1425
目的 探讨Fibro Touch与肝脏血流动力学软件(PMD)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32例正常人作为研究对象,应用FibroTouch检测肝脏硬度值(LSM);同时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门静脉、肝左静脉、肝中静脉、肝右静脉血流频谱波形,应用M型超声测量心率,所得血流频谱图像及心率上传至PMD系统内,计算出肝脏血流流动频率值(LBFF)。将FibroTouch检测LSM及PMD所测LBFF与肝穿刺活组织病理诊断对照。结果 82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1期33例,2期22例,3期10例,4期17例。114例研究对象的LSM 3.7~55.1 kPa,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11,P<0.01);肝脏LBFF 0~26 Hz,与肝纤维化分期呈显著正相关(r=0.831,P<0.01)。Fibro Touch检测结果显示,≥S1、≥S2、≥S3、=S4 LSM截断值分别为6.05、7.95、11.2、10.35 kPa, AUC分别为0.959、0.883、0.916、0.90;敏感度分别为89%、 93.9%...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Fibro Touch、FIB-4指数、APRI指数3种肝纤维化无创诊断技术对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纤维化评估的价值。方法纳入2013年9月-2015年5月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医医院就诊的148例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的CHB患者,以肝纤维化分期分组,均进行血生化、血常规、Fibro Touch检测,计算FIB-4指数和APRI指数,记录肝脏硬度值,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方法计算曲线下面积(AUC),确定截断值、敏感度和特异度。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相关性检验采用Pearson等级相关分析。结果 Fibro Touch、APRI和FIB-4指数3种无创诊断方法与肝纤维化分期具有良好的相关性(r值分别为0.628、0.486、0.482,P值均0.01)。Fibro Touch对明显肝纤维化组(≥S2)、肝硬化组(S4)的诊断性能最好,AUC分别为0.84、0.93;其次为APRI指数,AUC分别为0.79、0.87;FIB-4指数诊断性能相对较差,AUC分别为0.77、0.84。对于肝纤维化分期≥S2及S4,FibroTouch诊断价值均优于APRI及FIB-4指数(Z=21.589,P0.001;Z=18.896,P0.001;Z=11.192,P=0.001;Z=16.891,P0.001),APRI指数诊断价值优于FIB-4指数(Z值分别为46.918、35.334,P值均0.001)。结论 Fibro Touch可以较准确地评估CHB患者有无肝纤维化及肝纤维化程度,使多数患者避免有创性肝穿刺活组织检查。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肝脏瞬时弹性超声成像(Fibroscan,FS)对乙肝并发酒精性肝病患者肝脏纤维化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间,我院收治的慢性乙型肝炎(CHB)并发酒精性肝病患者138例作为作为研究对象。患者入院后收集一般临床资料,并行Fibroscan检查和肝穿刺活检,记录患者肝脏硬度值(LSM)和Ishak评分,分析LSM值与肝纤维化分期之间的关系;以肝穿刺结果绘制LSM的受试者工作(ROC)特征曲线,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ROC)。结果肝纤维化0期、1~2期、3~4期、5~6期LSM值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SM值与肝纤维化正相关,随着肝纤维化的加重,LSW值逐渐升高(r=-0.79,P0.001); LSM值诊断肝显著纤维化(Ishak 2~6期)的ROC曲线显示AUC ROC为0.820(P=0.000),截断值为7.730,灵敏度为92.6%,特异度为75.0%;LSM值诊断肝硬化(Ishak 5~6期)ROC显示,AUC ROC为0.935(P=0.000),截断值为11.650,灵敏度为95.5%,特异度为82.8%。年龄、ALT、TBIL、PTA等指标可能是LSM值的影响因素。结论 Fibroscan用于检测CHB并发酒精性肝病患者肝纤维化程度,有着较高的准确性和特异性,对于肝硬化的早期诊断和评估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肝脏弹性值(LSM)在慢性乙型肝炎发作过程中的变化及ALT对LSM影响.方法 43名慢性乙型肝炎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CHB)23人、肝炎肝硬化(LC)20人;入院时行腹部B超检查,住院期间每7~10天、出院后每1~3月行Fibroscan(R)(FS)检测,同时行常规血液指标化验.结果 CHB组中LSM与ALT有显著相关性(r=0.324,P=0.004),偏相关分析提示LSM与ALT无统计学相关性(r=0.190,P=0.098);随ALT下降,LSM逐渐降至诊断肝硬化界值14.6 kPa以下,呈现持续下降、先升后降或下降后波动等三种模式.LC组中,LSM与ALT无统计学相关性;在ALT好转的11例中,LSM较入院当天下降(P=0.003),但仍高于肝硬化临界值.结论 在非肝硬化CHB患者中,LSM受ALT水平影响较大.动态观察单一患者ALT与LSM变化,可能提高KSM预测肝纤维化准确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脂肪肝人群中Fibro Touch检测结果与肝脏B超的一致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获取762例进行Fibro Touch检查的脂肪肝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颈部血管B超、肝脏B超、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LDL)、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谷氨酰转肽酶(GGT)、脂肪衰减参数(fat attenuation parameter,FAP)及肝脏硬度值(liver stiffness measurement,LSM)等资料,分析受检者以上数据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BMI≥24 kg/m~2的受检者FAP和LSM显著高于24 kg/m~2的受检者; TC≥1. 7 mmol/L的受检者FAP和LSM显著高于TC 1. 7 mmol/L的受检者; TG≥5. 2 mmol/L的受检者FAP高于TG 5. 2 mmol/L的受检者;轻度以上脂肪肝的受检者FAP和LSM均高于轻度脂肪肝的受检者;年龄≥40岁的受检者FAP和LSM均高于年龄40岁者;随着年龄的增长,FAP及LSM的数值在升高,颈部血管斑块阳性率也在升高; FAP和LSM均与肝脏B超结论呈高度正相关。结论 BMI、TG和肝脏B超是Fibro Touch检查的敏感指标,Fibro Touch作为肝纤维化及脂肪含量的无创量化检查,以上四个与之相关性很高的敏感指标结果的异常,可提示体检者做肝脏硬度及脂肪含量的进一步检查;随着年龄的增长,FAP及LSM升高的受检者,应注意颈动脉硬化的风险;肝脏B超结论与FAP和LSM数值均呈高度正相关,Fibro Touch对于肝脏检查的准确性得到了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分析AST与PLT比值(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和Fibro Scan与肝纤维化程度的关系及其相关性,评价其单独、联合应用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探讨其无创评估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年1月-2015年4月于宁夏医科大学总院就诊的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并经病理诊断证实为CHB的患者91例,根据Scheuer分级,按患者的肝纤维化程度(S)分为3组,即无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为S0,n=32),轻度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S2,n=30),明显肝纤维化组(纤维化分期≥S2,n=29)。分别计算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同时行Fibro Scan肝硬度值(LSM)检查。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的3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进一步两两比较采用Dunnett-t检验。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用灵敏度、特异度、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无创诊断技术对肝纤维化的诊断价值。结果在年龄、Alb、AST、ALT、PLT上,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3.552、4.035、5.992、4.374、3.473,P值均0.05),无肝纤维化组患者与轻度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上,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值分别为4.579、5.728、10.501、14.118、30.039,P值均0.05),无肝纤维化组患者分别与轻度肝纤维化组、明显肝纤维化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轻度肝纤维化组与明显肝纤维化组间的LSM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值与肝纤维化病理分期均呈正相关性(r值分别为0.499、0.498、0.402、0.395、0.739,P值均0.05)。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与LSM单独诊断肝纤维化均有一定的价值,AUC[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0.786(0.679~0.892)、0.818(0.717~0.918)、0.770(0.661~0.880)、0.718(0.599~0.837),0.919(0.864~0.974),P值均0.01;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分别与LSM联合,AUC(95%CI)分别提高到0.922(90.868~0.976)、0.931(0.881~0.981)、0.926(0.873~0.979)、0.918(0.862~0.974);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与LSM同时联合诊断肝纤维化的准确度,AUC(95%CI)提高到0.927(0.875~0.979)。结论 APRI、FIB-4、Forns指数、S指数、LSM与肝纤维化程度均呈明显正相关,5种指标联合可提高肝纤维化的诊断准确度,与病理诊断价值趋近,对肝纤维化有早期诊断价值,对临床抗病毒治疗时机的选择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肝脏》2020,(6)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肝硬化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干预后肝脏弹性成像的定量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月收治的CHB肝硬化患者150例,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接受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疗程为48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8周后经肝脏瞬时弹性检测仪(FS)测定患者肝硬度值(LSM)。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8周后采血检测肝纤维化指标、肝功能指标及HBV DNA水平。经Pearson线性模型分析患者抗病毒治疗后LSM值与肝纤维化、肝功能指标、HBV DNA的相关性。结果 患者治疗后的LSM值为(25.34±5.09)KPa,显著低于治疗前的(30.54±7.43)KPa(P0.05)。患者治疗后的IV-C、LN、HA、PIIIPN分别为(90.42±19.76)μg/mL、(143.76±31.15)μg/mL、(174.92±25.63)μg/mL、(131.54±32.17)μg/m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40.62±22.13)μg/mL、(190.64±38.43)μg/mL、(274.62±32.25)μg/m、(190.94±34.21)μg/ml(P0.05)。患者治疗后的AST、ALT、TBil、HBV DNA分别为(78.94±19.86)U/L、(79.96±14.65)U/L、(20.95±4.57)mmol/L、(5.23±0.68)lg copies/mL,显著低于治疗前的(120.94±23.65)U/L、(131.76±21.15)U/L、(29.64±5.13)mmol/L、(6.54±1.45)lg copies/mL(P0.05)。患者治疗后的血清Alb为(39.06±2.01)g/L,显著高于治疗前的(36.53±2.12)g/L(P0.05)。经Pearson线性模型分析提示患者抗病毒治疗后LSM值与IV-C、LN、HA、PIIIPN、AST、ALT、TBil、HBV-DNA呈正相关(r=0.645、0.587、0.623、0.475、0.641、0.542、0.713、0.686,均P0.05),与Alb呈负相关(r=-0.518,P0.05)。结论 CHB肝硬化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LSM值明显下降,且LSM值与患者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HBV DN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血清AFP与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等级的关系,评估血清AFP对乙型肝炎肝纤维化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5年5月-2017年5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已确诊的慢性乙型肝炎(CHB)住院患者286例,另选取2016年3月-2017年6月本院门诊体检中心体检合格健康成人1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CHB患者行肝穿刺活组织检查,血液学指标检测PLT、ALT、AST、TBil、Alb、Glo、ALP、GGT、AFP、HBV DNA、HBs Ag等。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AFP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秩和分析;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评估。结果 286例CHB患者中肝纤维化分级S0 19例、S1 156例、S2 52例、S3 39例、S4 20例,经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血清AFP水平与肝纤维化分级呈正相关(r=0.373,P0.000 1);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89(1.87~5.59)ng/ml,健康对照组AFP水平为2.11(1.21~3.10)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7)。CHB非显著纤维化患者血清AFP水平为2.51(1.70~3.81)ng/ml,显著纤维化患者AFP水平为4.17(2.42~14.06)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 9);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LT、AST等肝功能指标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393、0.419,P值均0.000 1),且与HBV DNA呈正相关(r=0.231,P0.05)。此外,AFP水平与HBs Ag无明显相关性(r=0.154,P0.05);相关性分析发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与APRI评分呈正相关(r=0.342,P0.000 1);ROC曲线评估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预测肝纤维化临床价值,截断值为3.8 ng/ml时,特异性和敏感性分别为84.92%和37.41%,95%可信区间2.03~8.00 ng/ml,其ROC曲线下面积为0.674(P0.000 1)。结论 CHB患者血清AFP水平随着肝纤维化等级升高而逐渐增高,具有评估肝脏显著性纤维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临床表现和病理诊断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C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临床表现与病理诊断的相关性.结果:肝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显著(r=0.659,P<0.01),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分级显著负相关(r=-0.368,P<0.05;r=-0.401,P<0.05).年龄、性别及其他化验指标如ALT、AST、TP、ALB、GLO、TBil、PLT、PT、PTA、门静脉宽度、脾脏厚度等与肝组织炎症和纤维化分级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仅根据肝功能判断轻中度的CHB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程度有相当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864例PBC患者病历资料,按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到PBC肝硬化代偿期组(n=246)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183)两组患者。纳入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ALT、AST、TBil、Glo、Alb、GGT及ALP水平、血脂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INR、APRI、FIB-4、NLR等指标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相关因素危险比及95%置信区间。结果:与PBC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相比,PBC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WBC、NE#、LY#、MO#、RBC、HGB、PLT、ALT、AST、Che、Alb、GGT、ALP、TC、TG、PTA水平均偏低(P<0.05);PBC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NLR、TBil、DBil、TBA、PT、INR、TT、CREA、IgA、IgM、ARPI评...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肝脏纤维化分期与临床指标的关系,并分析CHB患者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2-01/2015-07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消化内科住院接受肝活检的76例C H B患者为研究对象.记录患者的性别、年龄,收集所有患者的全血细胞计数,包括白细胞、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小板(platelet,PLT)、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以及白蛋白(albumin,ALB)、球蛋白(globinemia,GLO)、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peptidase,GGT)、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血清HBV DNA.分析各个指标与CHB患者肝纤维化分期的关系及明显肝纤维化的危险因素.结果:随着肝纤维化程度加重,白细胞计数、HB、PLT、ALB逐渐降低,而RDW、GLO、AST、PT、GGT随肝纤维化程度加重逐渐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相关性分析示:ALT、AST、GGT、TB、GLO、PT、RDW、MPV、年龄与肝纤维化呈正相关;ALB、白细胞计数、HB、PLT与肝纤维化呈负相关.在Logistic回归分析中,PLT是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ALT不是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较好指标,血小板是明显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因此,对于年纪大,血小板降低的CHB患者,即使ALT正常或轻度升高,也应行肝组织学评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