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延平区2010—2012年致泻性大肠杆菌检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延平区感染性腹泻患者致泻性大肠杆菌(DEC)检出情况及菌株特征。方法用多重和单重PCR方法检测DEC的EPEC/EHECeaeA基因、EHECstx基因、EAEC aggR基因、EIECipaH和virA基因、ETEC ST和LT基因,对阳性菌株进行API20E系统生化鉴定、血清凝集试验和PFGE试验。结果 2010—2012年DEC监测点共检测腹泻病人粪便标本504份,检出DEC 39株(7.7%),其中EPEC 23株(59.0%,以aEPEC为主,18株),ETEC 14株(35.9%),EAEC 2株(5.1%)。ETEC中ST基因阳性9株,LT基因阳性3株,均阳性2株。不同类型的DEC生化反应特性不同;对18株aEPEC进行PFGE,DNA片段得到较好分离。DEC检出率各年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EC是该监测点腹泻患者重要病原菌,以EPEC为主,建立健全基层疾控机构对DEC的检测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2021年浙江省湖州市致泻性大肠埃希菌分离株的检出情况、主要毒力基因、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特征。方法 对2021年哨点医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和市场采集的食品标本进行分离,运用多重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其毒力基因,并对其中104株进行耐药性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分子分型。结果 病例源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检出率最高为60.66%,食品源中也是EAEC检出率最高,为92.86%。DEC引起的发病人群以20岁~39岁年龄组最高,发病高峰在6月—8月。耐药率最高依次为氨苄西林(63.46%)、四环素(62.50%)、萘啶酸(57.69%)。经Xba I酶切后,对EAEC和ETEC进行分别聚类,EAEC相似度为41.7%~100.0%,ETEC相似度为40.7%~100.0%。结论 2021年湖州市检出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以EAEC为主,对氨苄西林的耐药率最高。建立本地PFGE分子分型数据库,为DEC防控提供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腹泻病例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分布与分子分型特征,为DEC分子流行病学调查提供数据。方法对2018-2019年腹泻病例便标本多病原菌分离鉴定,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法(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和聚类分析。结果从954份粪便标本共分离98株DEC(10.5%,98/954),仍是腹泻病例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基因型以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nterotoxigenic Escherichia coli,ETEC)为主(54.1%),其次为致病性大肠埃希(Entero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EPEC)(29.6%)和聚集性大肠埃希氏菌(Enteroaggregative Escherichia coli,EAEC)(16.3%)。菌株分子分型带型呈多态性,53株ETEC有3组菌株具有完全一致带型,可分为32种带型;26株EPEC分为23带型、16株EAEC分为14带型,带型间相似度较低。结论 DEC基因型以ETEC为主。通过PFGE分子分型提示ETEC可能存在同源菌株的持续感染,长期持续监测和分子分型,对防控和溯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朱晓露 《现代预防医学》2020,(12):2292-2295
目的 了解连云港市连云区2015 - 2018年腹泻人群中致泄性大肠埃希氏菌(DEC)感染和分子分型特征,为本地DEC科学防控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2015 - 2018年连云区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分离培养、核酸检测,结合病例信息及脉冲场凝胶电泳结果,分析DEC的流行和菌株特征。结果 分离DEC菌株84株,其中EPEC 21株、EAEC 38株、ETEC 22株、EIEC 2株、EHEC 1株;DEC感染年龄以15~55岁为主,不同年龄段感染谱不同;DEC总检出率为13.17%(84/638),2017年DEC检出率最高;84株DEC菌株分型检测可分为79个带型,种内相似度最高为100%,最低为0.84%。结论 连云区腹泻人群DEC感染以EAEC、EPEC和ETEC为主,青壮年为高危人群、PFGE指纹图谱具有多样性,ETEC菌株存在聚集性趋势,应加强连云区DEC检测和指纹图谱数据库构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沈阳市腹泻人群中DEC的流行特征及耐药情况,为预防和治疗DEC感染性腹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集2012年-2014年每年5月-9月医院肠道门诊就诊的406例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应用多重PCR方法检测DEC,并作耐药性分析。结果共检出DEC 27株,检出率为6.65%,EAEC 19株(70.37%),ETEC 4株(14.81%),EPEC 2株(7.41%),EHEC和EIEC各1株(3.70%),检出率以EAEC最高。不同年龄、不同年份DEC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C对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33.33%),其次是庆大霉素和复方新诺明(29.63%),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低于20%。结论沈阳市DEC存在5种类型,以EAEC为主;沈阳市DEC对多种抗菌药耐药率较高,建议加强对DEC的监控。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北京地区腹泻人群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毒力基因的分布及流行特征。方法对2012-2013年监测医院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分离培养,再采用实时荧光PCR检测毒力基因。结果6370份粪便标本有253份阳性,共分离到DEC 262株,阳性检出率为4.0%(253/6370),9份标本发现两种不同型别的DEC混合感染。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42.8%,其中非典型EPEC占42.0%,典型EPEC占0.8%;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为38.9%,其中耐热肠毒素基因st阳性占24.8%,不耐热型肠毒素基因lt阳性占9.9%,st和lt均阳性占4.2%;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为15.3%;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为2.7%;检出1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血清型为O26∶K60。ETEC感染具有明显的年龄分布特征;各型DEC全年均有检出,且呈季节性变化。结论北京地区腹泻病患者DEC感染类型以EPEC和ETEC为主,且EPEC分离株多为非典型,并存在混合感染,不同型别DEC感染具有年龄和季节性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深圳地区腹泻患者中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流行状况及病原特征。方法 对2014年深圳市4家哨点医院门诊急性腹泻患者粪便标本进行DEC的分离、分子鉴定、血清分群及PFGE分型。结果 1 823份粪便标本中分离到74株DEC,阳性分离率为4.06%;感染病例年龄分布以 <3岁的婴幼儿及20~39岁中青年为主,病例集中在5-9月夏秋季。以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和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为主,分别占45.9%和31.1%。ETEC以O159最多,2株及以上PFGE带型一致的菌株有5簇;其他型别DEC血清型和PFGE带型均较分散。结论 2014年深圳地区腹泻病患者DEC的感染类型以ETEC和EPEC为主,存在年龄及季节分布特征,菌株的血清型及PFGE分子带型较分散,应警惕ETEC的暴发风险。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社区腹泻患者感染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coli,DEC)的常见类型及耐药性,为制定有效治疗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医院2013年7-11月442例门诊腹泻患者粪便标本,采用针对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非典型EPEC(ATEC)、肠产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肠凝聚性大肠埃希菌(EAEC)、肠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6种类型DEC共11对致病基因(escV、bfpB、stx1、stx2、elt、estIa、estIb、invE、astA、aggR、pic)的特异性引物对分离得到的大肠埃希菌进行多重PCR测定;应用微量稀释法检测D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442例门诊腹泻患者中130例分离到DEC,占29.4%,其中10例同时分离到两种致病菌,6例分离到同一种致病菌包括两种基因型;共分离到147株DEC,包括EAEC100株占68.0%、ETEC7株占4.8%、ATEC9株占6.1%、EIEC和STEC各1株,未分型29株占19.7%。结论社区DEC以EAEC最为常见,且出现ATEC感染;DEC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性因致病性不同而异,临床治疗需考虑DEC类型并加强耐药性监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阐明2011年-2013年杭州地区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流行特征及耐药趋势。方法对1 246例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中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DEC鉴定及分型;纸片扩散法(K-B法)测定DEC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结果 1 246例急性腹泻患者粪标本中共检出DEC 263株,检出率为21.1%,以EAEC(11.8%)为主,其次为ETEC(7.3%)、EPEC(2.0%)。DEC菌株对氨苄西林、复方新诺明、头孢唑啉的耐药率分别为51.3%、43.0%和35.4%,产ESBL菌株的检出率为32.2%,多重耐药菌占44.1%。结论 2011年-2013年来杭州地区DEC检出率较高,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应加强对DEC的检测及药敏试验,以指导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监测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在杭州市腹泻儿童中的病原学特征。方法收集392例2016年1月-12月腹泻儿童粪便标本中的大肠埃希菌,并采用多重PCR技术进行DEC的鉴定及分型。结果 392例急性腹泻标本中共检出DEC 81株,检出率为20.7%(81/392)。EAEC、EPEC及EIEC的检出率分别为13.0%(51/392)、2.3%(9/392)、0.3%(1/392),混合毒力DEC的检出率为5.1%(20/392),仅在1株混合毒力DEC菌株中检出ETEC,未检出EHEC。DEC在夏秋季的检出率较高,其中混合毒力DEC有明显的季节分布特征,其他DEC季节分布无差异,各类DEC均无年龄、性别分布差异。结论 DEC在夏秋季的检出率较高,混合毒力DEC的儿童感染者月度分布呈季节性变化,需加强长期持续性的DEC监测,是深入了解DEC病原学特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2018—2021年上海市宝山区腹泻病人致泻大肠埃希菌(Diarrheagenic Escherichia coli,DEC)的感染情况及耐药特征。方法 对2 511例腹泻病人的粪便样本进行分离、纯化、鉴定,使用荧光定量PCR进行毒力分型;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 2 511份腹泻病人的粪便标本中检出DEC阳性169份,阳性率为6.73%;有3种致病型别,分别为EAEC 64株、ETEC 85株、EPEC 20株。18~<45岁检出率最高,为8.36%,无<6岁儿童;有季节性规律,夏秋季检出率明显高于冬春季,7、8月是感染高峰期,1—3月均无病例报告。药敏结果显示,169株DEC耐药率高达94.08%,其中氨苄西林耐药率最高为68.05%,其次为萘啶酸(62.13%)、四环素(38.46%);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ce, MDR)率为40.83%,最多对8类抗生素耐药。结论 宝山区腹泻病人DEC整体耐药率较高,其中EAEC的耐药情况最为严重。应加强致泻大肠埃希菌耐药性监测及临床抗生素使用监管。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2013-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腹泻患者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分布与分子分型特征,为ETEC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3-2015年北京市丰台区腹泻病例的粪便标本进行致病菌分离培养,采用MLST法,用eBURST V 3软件和MEGA 5.0对分离株进行分子分型及进化树分析。结果 从1 599例腹泻病患者粪便标本中检出ETEC 58株,分离率为3.6%(58/1 599)。58株ETEC分离株MLST分型结果为共分成19个型别,部分试验菌株形成2个ST克隆群,分别为STC-6007、STC-3103,分别同属于一个进化分支,多数菌株的遗传关系较远,可能与菌株来源多样有关。结论 ETEC感染2013-2015年在丰台区腹泻疾患中占较高比例,ST-6010与ST-69是最主要的ST型别。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北京市丰台区腹泻患者肠毒素性大肠埃希菌(ETEC)的分布与分子分型特征,分析2种分型方法的应用价值,为ETEC的分子流行病学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腹泻患者便标本分离培养,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 2种方法进行分型比较。结果 55株ETEC分离株PFGE分型得到40种型别,呈多态性; MLST分型得到19个型别,ST-6010与ST-69是最主要的ST型别,部分试验菌株形成2个ST克隆群,分别为STC-6007、STC-3103。多数菌株的遗传关系较远,可能与菌株来源多样有关。结论 ETEC感染在腹泻患者中长期存在,遗传关系呈多元化。2种分子分型方法的结合,从基因水平上解释了ETEC的流行特征及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上海市宝山区致泻性大肠杆菌(DEC)在腹泻患者中的感染情况,并掌握其流行特征和耐药情况,为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年该区监测点医院上送的腹泻患者粪便样本进行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F-PCR)分型检测,并对阳性样本进行15种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试验。结果上送的817份粪便样本检出DEC 70份,检出率8.57%;其中肠产毒性大肠杆菌(ETEC)检出构成比最高。7—9月检出率最高,各型DEC的性别和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DEC对萘啶酸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超过了50%,对奥格门丁、四环素和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也均超过了20%,对第3代喹诺酮类抗生素最为敏感,未出现耐药情况。结论 DEC为宝山区腹泻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其中ETEC占比最高。夏秋季为主要流行季节,各型DEC的性别、年龄分布差异不明显,对部分常用抗生素产生了不同程度的耐药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安徽地区临床分离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耐药状况、基因同源性及主要基因型.方法 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采用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分型进行基因型检测和同源性分析.结果 268株DEC中,57.1%为多重耐药菌,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18株,肠毒素...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对住院腹泻患者粪便中艰难梭菌的分离培养和毒力基因检测及分型,了解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状况。方法 收集2020年10-12月湘南学院附属医院、郴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和郴州市第三人民医院住院腹泻患者粪便标本306例,厌氧培养法分离艰难梭菌菌株,采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B毒素基因tcdA、tcdB及二元毒素基因cdtA、cdtB,并对分离的艰难梭菌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结果 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产毒艰难梭菌核酸阳性率为8.17%(25/306),>60岁患者感染风险更高(χ2=5.499,P=0.019); 306份标本中分离出17株艰难梭菌,粪便标本荧光PCR检测有25份阳性,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cdA2=5.499,P=0.019); 306份标本中分离出17株艰难梭菌,粪便标本荧光PCR检测有25份阳性,二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08),毒力基因检测均为tcdA+tcdB+tcdB+,未检出二元毒素;选取7株艰难梭菌进行MLST分型,分出5个ST型,ST54型(3株)、ST129型(1株)、ST98型(1株)、ST53(1株)和ST631(1株)。结论 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低,感染毒素类型为tcdA+,未检出二元毒素;选取7株艰难梭菌进行MLST分型,分出5个ST型,ST54型(3株)、ST129型(1株)、ST98型(1株)、ST53(1株)和ST631(1株)。结论 郴州市住院腹泻患者艰难梭菌感染率较低,感染毒素类型为tcdA+tcdB+tcdB+,呈多种ST流行。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淮安市腹泻患者中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情况、毒力基因、耐药性以及分子分型,为致泻大肠埃希氏菌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2014—2015年淮安市各哨点医院和社区医院腹泻门诊患者的粪便标本运用多重PCR筛查和生化试验检测致泻大肠埃希菌,检测出菌株的进一步做药敏试验和分子分型。结果在549份腹泻标本中共检出致泻大肠埃希菌39株,检出率为7.10%。其中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18株(46.15%)检出最高,其余依次为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8株(20.5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7株(17.95%)、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5株(12.82%)和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1株(2.56%)。药敏结果显示,39株致泻大肠埃希菌中1种以上耐药菌27株,占41.25%;最高耐药达到9耐,其中四环素和萘啶酸耐药率,分别为53.84%、51.28%。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显示,39株致病性大肠埃希菌有不同的带型,且带型有密切的亲缘关系。EAEC单独聚类,除zx14352和zx14395外,其他带型的相似度都超过50%。结论淮安市2014—2015年致泻大肠埃希菌感染主要以EAEC为主。菌株耐药性强,多重耐药谱广。菌株的基因型呈多态性分布,有流行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和建立用于常规监测4种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的分子诊断方法,并应用于上海市腹泻人群DEC的监测.方法使用丹麦SSI分子诊断试剂盒对DEC参考菌株进行验证试验及制定DEC-PCR诊断、分离的操作规程(DEC-PCR-SOP),并检测2012年6-9月上海市3家临床医院腹泻病例粪便标本.结果经26株DEC参比菌株验证,SSI分子诊断试剂盒的特异性为100%; 1887份腹泻病例标本共分离得到218株DEC(乳糖阳性181株,乳糖阴性37株),其中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 118株、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90株、侵袭性大肠埃希菌(EIEC)9株、产志贺毒素大肠埃希菌(STEC)1株、志贺菌18株,总阳性率为l1.6%;监测地区DEC腹泻病例中以EPEC占优势,而EPEC腹泻病例中又以2岁以下婴幼儿为主;外籍DEC病例以ETEC占优势,新生儿ETEC病例占5岁以下低年龄组腹泻病例的1/3.结论经评估DEC-PCR-SOP用于4种DEC常规监测的数据结果可信.国内食源性监测网络实验室应不断完善4种DEC诊断和参比能力.  相似文献   

19.
【目的】开展上海市奉贤区的致泻性大肠埃希菌(DEC)耐药性和同源性分析,为临床合理用药和风险监测预警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9—2022年上海市奉贤区腹泻病检测中分离到的DEC,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进行21种抗生素药物敏感试验,采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进行聚类分型。【结果】腹泻病例DEC检出率为18.99%(131/690)、肠聚集性大肠埃希菌(EAEC)占64.89%(85/131)、肠产毒性大肠埃希菌(ETEC)占22.14%(29/131)、肠致病性大肠埃希菌(EPEC)占12.21%(16/131)、肠出血性大肠埃希菌(EHEC)占0.76%(1/131),未检出肠侵袭性大肠杆菌(EIEC)。DEC检出具有明显夏季高发的季节性特点。DEC多重耐药率为66.41%,共有65种耐药谱,耐药率最高的5种抗生素是氨苄西林(60.31%)、萘啶酸(51.91%)、头孢唑林(50.38%)、四环素(44.27%)、复方新诺明(35.11%),2019—2022年DEC对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明显升高。85株EAEC聚类分析相似度为58.4%~100.0%,得到69种带型;29株ETEC...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北京市房山区感染性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及分离株的病原学特征。方法 2017年5—12月,收集2家医院腹泻患者的粪便标本,进行弯曲菌的分离、培养及鉴定。对分离的空肠弯曲菌进行11种抗生素的敏感性检测,并对菌株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结果共检测标本286份,分离到弯曲菌31份,检出率为10.80%;经质谱鉴定28株为空肠弯曲菌,3株为结肠弯曲菌。空肠弯曲菌可分为23种不同的ST型,其中4株为ST22,2株为ST760,2株为ST6500,其他20株分别属于20种ST型别;研究发现3个新的ST型,分别为ST9253、ST9254和ST9255。28株空肠弯曲菌对萘啶酸、环丙沙星、四环素的耐药率达100.00%,对氟苯尼考的耐药率为39.29%,对红霉素、阿奇霉素、泰利霉素、克林霉素敏感。结论北京市房山区腹泻患者空肠弯曲菌感染率较高,对喹诺酮、氟喹诺酮类、四环素类药物耐药严重,对大环内酯类、酮内酯类和林可酰胺类药物敏感;菌株的ST型呈多样性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