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总结胸腔镜辅助微创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麻醉处理。方法8例冠心病患者,术前心功能NYHA分级Ⅰ~Ⅱ级。采用单腔气管内插管静吸复合全麻,术中行有创动脉血压、心电图、脉搏氧饱和度、呼气末二氧化碳、中心静脉压、尿量、温度(鼻温、直肠温)监测,并间断进行动脉血气、电解质监测。游离乳内动脉过程中采用低潮气量,增加呼吸频率,以避免肺过度膨胀影响手术操作。术中持续泵入硝酸甘油,预防围术期发生心肌缺血及控制血压。结果全组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平稳,6例患者术后当13拔除气管插管,1例术后第113拔除,1例因术后肺部感染延迟至术后69h拔管。全部患者均顺利出院,无围术期心梗及死亡。结论胸腔镜辅助微创单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手术,术中合理选择麻醉药物、加强呼吸管理将有助于患者术后早期拔管,减少肺部并发症,缩短监护室的停留时间,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及减少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2.
微创心脏瓣膜替换术27例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索一种新的微创心脏瓣膜替换术。方法:作者于1997年3月至1997年7月为26例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和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经右侧腋下胸部小切口,完成了心脏瓣膜替换手术。结果:患者手术皮切口长度一般在7.5~10.0cm之间,平均8.6±1.6cm。其中经第4肋间完成21例,第3肋间完成6例。所有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该项技术不仅可减轻手术对患者的损伤,同时为换瓣手术技术的改进提供了新经验,拓宽了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告28例右心瓣膜替换术,其中三尖瓣替换(TVR)24例,肺动脉瓣替换(PVR)4例。手术死亡6例,均为TVR病例,死亡率21.4%,死亡与术前心功能差有关。远期随诊2~72个月,除了TVR用机械瓣的患者2例中1例瓣失灵再次手术,1例抗凝过量出血外,余无并发症发生。作者认为,右心瓣膜若需手术,则尽量施行成形术;如病变严重必须换瓣,则首选包括同种瓣在内的生物瓣。  相似文献   

4.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麻醉处理难度大,现从麻醉前用药、术中循环管理、围术期器官功能保护、主动脉内球囊反搏的应用这几方面介绍麻醉处理进展。  相似文献   

5.
微创冠状动脉外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全心 《山东医药》2000,40(2):47-48
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胸腔镜外科手术的开展和普及,Benetti等提出了在胸腔镜辅助下,经左胸小切口行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建议,并在1994年罗马举行的冠状动脉外科学术会上首次演示了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Miminallyinvasivedirect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ing,MIDCABG)[1]...  相似文献   

6.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明显降低了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的病死率,微创瓣膜手术通过减少旁路搭桥和主动脉钳夹的时间,减少解剖学损伤,降低了患者的手术风险。对于高危患者,联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微创瓣膜手术可减少手术风险和病死率。通过外科医生和内科介入医生的密切合作可给患者带来最佳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目的:探讨非正中胸壁小切口,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适应证和手术方法,并报告13例手术结果。方法:13例患者年龄42~66(平均54.5±8.3)岁,有脑血管意外病史者1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者4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1例,合并高血压者9例,合并糖尿病者2例。单次和多次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后再狭窄各1例。手术在全麻下进行。其中左前外切口11例,右前外切口1例,左胸骨旁切口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单支移植11例,右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单支移植1例,左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移植合并大隐静脉与对角支及钝缘支搭蛇形桥1例。1例同时行心肌激光打孔术。结果:无手术死亡,无手术并发症。平均手术时间3小时,平均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9.2±5.9小时。其中10例(76.9%)患者未输血。平均住院费用3.50±0.95万元。4例患者平均随诊6.5±3.3个月,心绞痛消失,2例患者超高速计算机断层摄影术或核磁共振成像检查示冠状动脉旁路通畅。结论:微创CABG安全可靠,创伤小,早期结果满意。与体外循环下的CABG相比可以减少输血,降低医疗费用,减少手术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正>颅内出血的病死率和病残率较高。内科保守治疗和外科开颅手术清除血肿效果均不是很理想。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不仅定位准确、方法简单、创伤小,而且安全有效。我院于2008年5月至2010年5月,通过微创手术治疗颅内出血患者85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野外复杂环境下在野战微创介入救治方舱(简称方舱)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护理方法。方法 2012年4月至9月在辽宁省岫岩县、凌源市两个地区医院在方舱内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17例,均经桡动脉途径,其中男性11例,女性6例,年龄54~82(61.14±10.61)岁。总结术前、术中和术后的护理方法和对策。结果 9例冠状动脉造影患者术后24 h出院,5例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患者术后72 h出院,3例急诊手术患者1周后出院,术后局部伤口均无感染发生。结论在方舱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合理有效的护理方法促进手术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总结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DCAB)的临床体会和近期临床效果。方法:自2010年9月21日至2011年11月22日,单组完成MIDCAB 13例,其中男性9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57.4±13.6)岁,范围34~77岁;平均体质量(68.1±8.3)kg;心胸比0.49±0.04;体外循环下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二瓣置换术(MVR),机械瓣1例,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G)12例。结果:本组病例围术期及出院后死亡为零;平均手术时间为(4.0±1.0)h,3~5.5 h;气管插管时间平均(12.1±4.8)h,3.5~19 h;ICU时间平均(15.7±3.5)h,7~20 h;术后第一天引流量平均(378.5±187.8)mL,未输血患者:13例(100%);术后住院时间平均(6.7±2.0)d,5~10 d;切口长度平均(7.5±1.4)cm,6~10.0 cm;出院时心功能1级3例、2级10例。结论:直视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近期手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具有创伤小、切口美观、出血和输血少,无胸骨感染、并发症和病死率低等优点。  相似文献   

11.
<正> 心脏手术不停跳技术是近年来在国内迅速发展、较接近生理状态的一种心肌保护技术.该技术避免了传统低温停跳法心肌保护技术无法避免的许多不足,因而具有较大潜在优势,特别是重症心脏瓣膜替换手术麻醉病人.1997年9月至1998年5月,我院共开展不停跳心脏瓣膜替换手术58例(其中包括心功能Ⅳ级的重症病例)并获得理想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2.
本院自1984年3月至1992年12月,应用侧倾碟瓣、牛心包生物瓣和St.Jude瓣施行心脏瓣膜替换122例。除1例外,病因均为风湿性病变。二尖瓣替换96例,双瓣膜替换17例,主动脉瓣替换9例。心功能(NYHA)Ⅲ级者78例,Ⅳ级者21例。术后1个月内死亡15例(12.3%)。死亡原因主要为心室颤动,细菌性、霉菌性心内膜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等。83例随访6~96个月,晚期死亡5例。余均症状改善,多数已恢复工作。本文还就换瓣手术指征,心室颤动的原因,重症患者机械呼吸的应用,术后心内膜炎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3.
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施行手术40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指征、方法及围术期处理。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12月我院同期施行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40例,其中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并冠状动脉病变35例;冠心病并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2例,主动脉瓣退行性变3例;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单支血管病变20例,双支12例,多支8例,施行二尖瓣替换29例,主动脉瓣替换7例,二尖瓣替换+主动脉替换4例,同期施行三尖瓣成形10例,左心房血栓清除6例,室壁瘤切除3例。结果:全组病例无早期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出量综合征6例,呼吸衰竭3例,脑栓塞3例,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随访30例,随访时间1~60个月,除1例术后5年死于肝癌外,其余心功明显改善。结论:心脏瓣膜替换并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同期手术可获得良好效果。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心肌再血管化,良好的心肌保护和术后处理是获得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比冠状动脉杂交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治疗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中远期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从2012年1月到2014年6月,选择行冠状动脉造影诊断为冠状动脉多支病变,适宜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及PCI处理的冠心病患者102例,随机分为两组:冠状动脉杂交术组(n=53)和PCI组(n=49),治疗目标为达到最大限度完全血运重建。术后1、3、6、9、12个月及两年随访,术后12个月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评估靶血管通畅率及SYNTAX评分,记录患者临床状况及心血管不良事件,评价两组患者两年内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生存率。结果冠状动脉杂交术组造影剂用量低于PCI组(P0.001),两组IABP支持、监护室时间、LCX及RCA置入支架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冠状动脉杂交术组平均住院时间、总支架长度及术后hs-CRP峰值低于PCI组,冠状动脉杂交术组造影剂肾病、急性心衰、复发心绞痛及术后低血压发生率也低于PCI组(P0.05),两组院内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脑血管意外及死亡差异无显著性(P0.05)。术后随访2.4年,平均16.2±11.3个月。随访期间冠状动脉杂交术组再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运重建、急性心衰及复发心绞痛发生率低于PCI组(分别是1.9%比8.2%、1.9%比8.2%、3.8%比12.2%、5.7%比14.3%,P0.05),两组脑血管意外、主要出血事件及死亡差异无显著性;冠状动脉杂交术组两年总死亡率为3.8%,PCI组为4.1%。冠状动脉杂交术组术后1年靶血管通畅率为94.1%,高于PCI组的85.1%,SYNTAX评分低于PCI组(P0.05)。结论与PCI术相比,冠状动脉杂交术可以减少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治疗后中远期不良事件,且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方法 择期OPCAB患者18例,ASA分级Ⅲ~Ⅳ级,采用咪达唑仑、依托咪酯、普鲁泊福、芬太尼、维库溴铵、异氟烷等行常温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应用硝酸甘油、艾司洛尔、去氧肾上腺素、尼卡地平、山莨菪碱。结果18例手术均在非体外循环下完成,围术期循环稳定,无麻醉并发症,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 OPCAB的麻醉和围术期管理的关键在于维持心肌氧供需的平衡,避免加重心肌缺血,同时要维持血液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16.
李守先 《山东医药》1995,35(3):42-44
单纯三尖瓣狭窄和关闭不全临床上比较少见,单纯施行三尖瓣手术的患者为数更少,然而,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或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病变继发或合并三尖瓣病变者则比较多见。先天性心脏病如三尖瓣闭锁、房室共同通道、Ebstein畸形等合并三尖瓣畸形者,临床上亦不少见。另外,如右房粘液瘤、心内膜炎、心肌梗塞等病变导致三尖瓣功能障碍者亦时有发生。因此,在心脏外科手术中需同时施行三尖瓣手术者占5%~10%。  相似文献   

17.
王桂娥  柴洁  江岩  程永伟 《山东医药》2005,45(29):23-24
近年来,我院对56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术,采用中剂量芬太尼并间断应用咪唑安定、异丙酚、氨氟醚等静吸复合全麻,术中应用血管活性药物调控循环,效果良好,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8.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技术的争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MICABG)包括小切口手术、非体外循环手术和胸腔镜辅助手术等。在避免了体外循环、正中开胸及相关并发症的同时,MICABG也带来了许多新问题,因而争议颇多,主要集中在这类手术的安全性、远期效果及发展前景等方面。目前欧美进行的评估MICABG远期效果的随机对照研究,有望对其在冠状动脉再血管化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做出确切评价。  相似文献   

19.
<正> 从一九九二年七月至一九九九年十二月共行心脏瓣膜替换术718例.其中巨大心脏(心胸比例>70%)58例占同期心脏瓣膜替换术的8.7%,手术死亡率13.8%.现对降低手术死亡率减少术后并发症,围术期处理体会进行讨论.1 临床资料及分析本组58例,男33例,女25例.年龄35~65岁,病程5~38年.Marfan’s综合征2例,Ebstein2例,余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全部病例心胸比例0.70至0.93,其中左房内径≥80mm(最大达140mm)占56.7%,左室舒末内径≥80mm占21%,心功能Ⅱ~Ⅳ级(NYHA)分级,肺动脉平均压40mmHg~82mmHg(1mmHg=0.133kPa),肺活量占预计值的34%~70%,最大通气量占预计值的38%~85%,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老年人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不断增加,外科手术技术也不断改进,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对传统的CABG手术提出了巨大挑战。本文对某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104例老年患者,在危重症监护病房(ICU)拔管围术期干预后ICU时间进行分析,旨在比较OPCAB老年患者与CABG围术期干预对ICU停留时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