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 :通过回顾性资料采用多元回归的统计方法拟合成多变量分析对临床休克期切痂围手术期补液量进行预测性分析。方法 :搜集 1991~ 1998年 30例临床资料较为完整的施行休克期切痂的大面积烧伤患者资料 ,根据患者入院时的临床和实验室检查选取多种观察变量对休克期切痂患者手术前和手术后补液量进行多元回归 ,拟合回归方程并进行统计学检验。同时用第三军医大学烧伤补液公式计算手术前补液量与回归方程所计算的补液量进行比较。结果 :经过回归方程 ,可以通过烧伤患者入院时的烧伤面积、年龄、心率、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预测患者休克期切痂前的补液量 ,同时根据术前补液量和切痂时间预测术后补液量。根据回归方程计算的补液系数为 1 75 7,大于第三军医大学公式 ,与我科临床目前使用的系数 1 8相近。结论 :采用回顾性的资料估算休克期切痂患者休克期内的补液量 ,考虑了与患者循环状况有密切关系的烧伤面积之外的其他因素如尿量、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 ,便于更全面的预计患者的液体需要量 ,方便临床医生掌握休克期切痂患者的休克期补液  相似文献   

2.
总结1969~1995年12月收治162例电烧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休克期补液量比一般热力烧伤多1/3~1/5,尿量保持80~120ml/h;环形焦痂切开减压,解除肌间隙综合征;创面早期切痂植皮或皮瓣移植,尽快覆盖颅骨外露的创面,积极防治继发性大血管破裂出血等,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残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张毅 《基层医学论坛》2013,(19):2498-2499
目的探讨严重烧伤患者不同创面深度与休克期晶胶补液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治疗的70例烧伤患者,计算患者的补液系数,然后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该系数和烧伤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烧伤面积与补液量之间的关系即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为直线性相关,回归方程为Y=0.0130X+1.206 5,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严重烧伤患者早期补液不仅与烧伤面积有关,而且与烧伤深度关系密切。不同深度烧伤创面在休克期的液体需要量不同,经过修正后的补液系数可以使公式适用于不同深度的创面。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深Ⅱ度烧伤创面伤后24 h内削痂的临床疗效。方法将30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 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设为实验组,并另选30例削痂条件相似而且按常规在伤后4~6 d行削痂手术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在休克期补液量、并发症发生率、尿量及创面愈合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休克期的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在休克期的尿量显著多于对照组(P<0.05或0.01),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同时创面愈合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 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5.
烧伤休克液体复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早期出现的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征。国内外学者一致认为,严重烧伤患者能否平稳度过休克期,对救治成功率有重要影响。补液是烧伤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为了解目前补液治疗的进展,现将休克期补液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1补液公式的提出1952年,美国Evans根据患者体质量和烧伤面积计算补液量,提出Evans公式。第2年,美军Brook医学中心,改良了Evans公式,称Brook公式。1962年,我国第三军医大学根据147例烧伤患者提出了三医大公式。20世纪60年代,Moyer提出烧伤后第1个24 h全部补平衡盐溶液…  相似文献   

6.
总结1969-1995年12月收治162例电烧伤的临床资料,结果表明;休克期补液量比一般热力烧伤多1/3-1/5,尿量保持80-120ml/h,环形焦痂切开减压,解除肌间隙综合征;创面早期切痂植皮或皮瓣移植,尽快覆盖颅骨外露的创面,积极防治继发性大血管破裂出血等,可明显降低死亡率和致死率,提高疗铲。  相似文献   

7.
Huang L  Wang J  Li Z  Qiu X  Liu L  Wu Q  Ma J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2,32(6):910-912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20年烧伤总面积≥50%成人烧伤患者早期液体复苏资料,探讨适合广州地区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方案。方法选择1991年~2010年本院收治的烧伤面积≥50%烧伤总面积(TBSA)94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前10年(1991年~1999年,A组)和后10年(2000年~2010年,B组)2组,比较两组休克期补液总量及晶体、胶体和水分各成份补液量,尿量,以及伤后10 d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B组患者伤后第1个24 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及伤后第2个24 h晶体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均较A组患者显著增多。B组患者伤后10 d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7.69%及2.56%,较A组(27.3%,18.18%)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对于地处广州地区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补液治疗需结合地区气候特点,强调个体化补液方案,适当增加烧伤休克期内胶体、晶体和水分补液量和比例,以降低内脏器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瓦斯爆炸深Ⅱ度烧伤患者伤后24h内创面行削痂术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有削痂手术指征并在伤后24h内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A组;107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72h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B组;57例削痂条件相似并按常规在伤后168h行削痂术的深Ⅱ度烧伤患者为C组,比较三组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回吸收期的生命体征、尿量及愈合时间。结果三组患者在休克期补液量、休克征象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休克期尿量明显增多,回吸收期的体温、心率与B、C组明显不同(P〈0.05或P〈0.01);A组创面平均愈合时间较B、C组短(P〈0.01)。结论深Ⅱ度烧伤创面于伤后24h内削痂是安全的,并能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回顾性探讨Ⅲ度烧伤患者创面处理方法和早期康复治疗。方法:回顾性总结6例Ⅲ度烧伤面积≥90%患者的创面处理。烧伤早期或休克期切除Ⅲ度创面、异体皮覆盖、自体微粒皮移植;浸浴植皮;休克期磨痂等。功能部位早期手术修复。结果:6例均治愈。结论:早期切痂是成功抢救Ⅲ度烧伤面积≥90%患者的关键措施;早期康复治疗及功能部位早期修复可加快患者的康复,明显提高伤后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回顾性分析近20年烧伤总面积≥50%成人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探讨大面积烧伤救治的经验教训。方法选择1992~2011年收治的烧伤面积≥50%TBSA的94例成人烧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入院时间顺序分为前10年(1992~2001年,A组)和后10年(2002~2011年,B组)两组,比较两组保护心功能辅助用药情况、休克期补液总量及胶体、晶体和水分各成分补液量,尿量、休克期平稳度过及伤后内脏并发症和病死率。结果 B组患者应用心功能保护药物比率高,时间长,且多种药物序贯应用;B组患者伤后第1个24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及伤后第2个24h晶体、胶体、水分补液量、补液总量、尿量均较A组患者显著减少;B组患者内脏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分别为12.82%、2.56%,较A组(32.72%和18.18%)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早期、全程、多种药物序贯维护心脏功能,对休克期平稳度过、降低内脏并发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徐东卫  袁振奋 《蚌埠医学院学报》2001,26(4):337-338,F003
目的:探讨休克期切痂植皮治疗大面积深度烧伤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依据休克期切痂植皮的临床指标,对11例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结果:11例全部平稳渡过休克期,仅1例特重度烧伤患者后期因重度营养不良伴感染,自动出院,余10例整个治疗过程平稳,感染及并发症明显减轻,创面愈合时间缩短。结论:大面积深度烧伤患者在休克期行切痂植皮是可行的,且疗效肯定。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护理。方法 对22例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通过落实各项护理措施,提高重症烧伤患者手术成功率。结论 大面积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护理措施的落实是护理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13.
休克期切痂对大面积烧伤病人能量消耗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观察休克期切痂植皮对烧伤病人能量消耗的影响。方法对21例烧伤面积大于30%的深度烧伤病人,依休克期切痂与否分为休克期切痂植皮组(15例)和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6例),所有病人在治疗期间应用新型代谢车床旁动态监测病人静息能量消耗(REE)变化。结果休克期切痂植皮组和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病人在年龄结构、烧伤总面积、Ⅲ度烧伤面积、首次切痂面积等方面基本一致(P>0.05),尽管两组病人REE均明显升高,2周时休克期切痂组为(311±15)J·h-1·m-2,非休克期切痂组为(345±16)J·h-1·m-2。但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由于及时切痂植皮封闭创面,病人在伤后2周内REE明显低于非休克期切痂植皮组,且休克期切痂植皮组病人在切痂前、切痂后REE均显著低于非休克期切痂组。结论严重深度烧伤病人休克期切痂植皮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机体的高代谢状态。  相似文献   

14.
简繁 《中外医疗》2009,28(30):14-14
目的研究严重深度烧伤患者休克期切痂植皮对提高治愈率、降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收集2000年以来烧伤面积50%TBSA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21%TBSA以上、小儿烧伤面积26%TBSA以上或Ⅲ度烧伤面积11%TBSA以上病例共计245例。按其入院先后随机分成2组,治疗组采用切痂植皮167例,对照组采用保痂治疗78例。结果2组成活率比较,治疗组成活率明显提高,内脏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严重烧伤创面休克期切痂切除坏死组织以阻断烧伤毒素对机体的损害,对降低内脏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治愈率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5.
我科自 1987年以来 ,先后收治了 12批 83例烧伤病人 ,应用综合治疗方法 ,取得了满意疗效。1 资料与方法12批 83例病人 ,每批 3~ 32人。男 55例 ,女 2 8例 ,年龄最大 6 2岁 ,最小 3岁。最大烧伤面积 92 % ,Ⅲ°90 % ,最小烧伤面积 6 %。采用综合疗法 :①休克期快速补液复苏 ,依据病情调整补液的质与量 ,辅以碱化尿液、利尿 ,力争每小时尿量达 50ml以上 ,平稳渡过休克期。②早期有计划地切、削痂植皮 ,采用自体微粒皮移植 ,大张异体 (种 )皮覆盖创面。对环形Ⅲ°烧伤创面 ,尽早行切开减压术。③保持呼吸道通畅 ,对面、颈部深度烧伤 ,合并…  相似文献   

16.
周宁 《医学综述》2009,15(22):3473-3475
补液是烧伤休克的主要治疗措施。体质量和烧伤面积是决定补液量的主要因素,但同时应考虑致伤原因、地点等其他影响因素。现行的补液公式源于50%总体表面积烧伤犬的实验,补液的安全值范围小,易产生并发症,故应个体化补液,并持续监测尿量、体温、心率、血压等。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对严重烧伤休克期补液治疗的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李延辉 《河北医学》2013,(8):1215-1217
目的:探讨烧伤休克延迟复苏治疗。方法:选取我院自2008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不同烧伤程度并发生休克的522例患者,将其作为研究对象。给患者按照补液公式进行补液:第一个24h,烧伤面积×体重X1.5mL+5%-10%葡萄糖2000mL,晶胶体比例2:1或1:1,保持尿量80mL/h,小儿1mL.kg-1.h-1;第二个24h按实际输液量减半。观察其预后效果。结果:烧伤面积小、送诊及时、延迟复苏时间短、补液得当的患者经治疗后所引发的感染几率越小,患者生命质量越高。结论:该实验表明,烧伤延迟复苏距烧伤后时间越短,患者的生命质量越高,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烧伤休克期补液疗法和切痂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运严  梁自乾 《广西医学》2004,26(8):1152-1155
烧伤休克是严重烧伤后早期出现并影响病情发展与救治后果的全身性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与临床综合征,也是大面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 。对于烧伤休克期的补液疗法和切痂治疗,国内外学者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现将其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概述如下。1 补液疗法体液渗出既是烧伤休克的主要发病原因,也是机体烧伤后的主要病理性变化。对体液渗出尚无有效的对抗治疗方法,故及时正确地补液是防治休克的有效措施。1 1 补液公式 国内外学者先后提出数种计算输液量的公式,其基本原理大致相同,对烧伤休克的治疗起了积极的作用。(1)Evans公式:是美国E…  相似文献   

19.
大面积烧伤后,早期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低血容易休克,防止烧伤休克的主要措施是补液治疗。护理上除了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掌握正确的补液知识外,还应密切观察尿液的变化。根据尿液的变化,随时调整补液的速度,使尿量维持在要求指标范围内。尽量的多与少可反应烧伤休克期是否平稳渡过及早期肾功衰竭的主要依据。经多年对烧伤面积50%以上病人500余例休克期尿液观察,体会如下:1尿管的选择:成人以20-22号,小儿以9-10号为宜,导尿管过细易使尿液从尿管外尿道口处流出,直接影响准确的记录尿量。2尿道内注入液体石蜡:为确保导尿管顺利插…  相似文献   

20.
刘甘平  陈成丽 《广西医学》2009,31(5):717-718
目的探讨中心静脉压监测在大面积烧伤休克期以及手术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大面积烧伤住院患者休克期以及首次切削痂围手术期常规监测CVP,并根据CVP监测结果及时调整补液的量和性质。结果16例大面积烧伤患者在严密的CVP监测下均平稳度过休克期,首次切削痂手术前后均未有明显血容量不足等休克征象发生。结论CVP监测能有效地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的发生,为大面积烧伤的成功救治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对于尚未引起足够重视的大面积烧伤休克期以及首次切削痴围手术期CVP监测应列为常规的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