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应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及其安全性。方法选择56例2014年12月~2017年6月在我科进行治疗的严重RDS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27例和治疗组29例,两组患儿均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同时给予传统的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治疗组则给予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上机后1、4、12h和24h治疗组患儿的pH值和氧分压(PaO_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二氧化碳分压(PaCO_2)、吸氧浓度(FiO_2)及氧合指数(O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存活率为91.3%,与对照组的88.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存活患儿的上机时间和吸氧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及肺气漏(PAL)的发生率要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而颅内出血(IVH)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RDS的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患儿的肺氧合功能,提高治愈率,降低患儿的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还能显著缩短患儿的上机时间和住院时间,治疗效果和安全性均很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2月~2013年7月本院收治、需机械通气的RDS患儿70例,随机分为HFOV组和常频机械通气(CMV)组,比较两组患儿肺功能、并发症、机械通气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机械通气1 h后,两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均较0 h有不同程度改善,且在1 h及6 h HFOV组较CMV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机械通气24 h后HFOV组的OI、MAP仍较CMV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短于CMV组(P〈0.05);两组气漏、支气管肺发育不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等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能更好更快的改善RDS患儿的肺氧合功能,缩短病程,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中国医药科学》2017,(2):106-109
目的探讨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临床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入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通气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对照组48例实施仰卧位机械通气,观察组34例实施俯卧位机械通气。观察两组患者Pa O2、Pa CO2、p H值、Pa O2/Fi O2的变化情况,并对两组患者平均上机时间、平均住院时间、不良事件发生率和死亡率进行分析统计。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氧合指数、动脉血气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12、24h后观察组较对照组氧合指数、p H值改善非常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上机时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分别为13.8d和18.2d(P<0.05);平均住院时间也非常的短,分别为21d和35d(P<0.05);观察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为5.88%,明显低于对照组12.5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俯卧位机械通气应用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人的疗效显著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在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治疗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16例重症NRDS患儿在实施常频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出现以下情况之一则改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1 X线胸片提示肺透明膜病变在Ⅲ级以上;2氧浓度≥80%、PIP≥25 cm H2O且血氧饱和度(Sp O2)仍≤85%;3 NRDS合并有肺气漏、肺动脉高压者。结果经HFOV治疗后,16例患儿肤色逐渐转红润,2 h内Sp O2≥88%,12 h后患儿需氧浓度(Fi O2)、平均气道压(MAP)、动脉血氧分压(Pa O2)、二氧化碳分压(Pa CO2)、氧合指数(OI)与使用HFOV前比较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儿最终均撤机成功并治愈出院。机械通气时间平均为95.2 h,其中HFOV时间平均为40.1 h。HFOV治疗过程中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结论 HFOV治疗重症NRDS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联合珂立苏治疗新生儿重症胎粪吸入综合征(MAS)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本院43例MAS患儿随机分成控制性机械通气(CMV)组23例和HFOV组20例。HFOV组应用高频振荡通气,CMV组常规机械通气,两组均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珂立苏治疗。监测两组通气治疗0、2、12、24、48h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指标吸入氧浓度(FiO2)、氧合指数(OI)、动脉血氧分压/动脉肺泡氧分压(a/ApO2)的变化,比较两组患儿的呼吸机使用情况、住院时间、并发症及临床转归的差异。结果两组患儿联合珂立苏通气治疗后反映肺氧合功能的各参数在不同时间点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HFOV组在时限和程度上要比CMV组显著;HFOV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比CMV组短,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肺气漏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CMV组(P<0.05),而病死率与Ⅲ度以上颅内出血的发生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高频振荡通气联合珂立苏治疗重症MAS,肺氧合功能改善快,上机时间、氧疗时间和住院时间缩短,并发症减少,可作为一种更安全有效的抢救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 HFO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 N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0年12月-2014年6月在我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ICU)住院需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呼吸窘迫征患儿45例,按通气模式分为HFOV组25例和SIMV组20例,比较2组患儿上机后1 h、12 h和24h的血气指标、上机时间、住院时间、临床疗效及肺气漏( PAL)、支气管肺发育不良( BPD)、脑室内出血( IVH)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HFOV 组治疗1h后动脉血氧分压( PaO2)明显上升,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 PaCO2)、氧合指数( OI)明显下降,与SIMV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开始时、12 h、24 h的PaO2、PaCO2、O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上机时间、住院时间短于SIMV组,差异有显著性( P<0.05)。2组PAL、BPD、IVH 发生率、治愈率差异均无显著性( P>0.05)。结论 HFOV用于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能迅速改善肺呼吸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病程,同时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是一种疗效肯定、安全性好的机械通气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NRDS)的疗效研究。 方法 选取NRDS患儿100例,分为高频振荡通气组(50例,早产儿32例,足月儿18例)和同步间歇指令通气组(50例,早产儿32例,足月儿18例),比较两组之间的上机时间、上机前、上机后血气分析(2 h 、12 h 、24 h)、氧合指数(OI)以及出现气胸等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HFOV治疗组上机后2、12、24 h的血气分析数值和氧合指数明显优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胸、慢性肺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率HFOV明显低于SIM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与SIMV比较,HFOV治疗NRDS疗效尤其是早产儿NRDS能更好的改善氧合,更快地下调呼吸机参数,节省上机时间和减少肺部等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效果。方法随机将早产儿重症NRDS患儿分为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组和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组,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上机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呼吸机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HFOV组在发绀、呼吸困难、临床症状改善、上机时间以及氧疗时间明显优于CMV组,住院时间、存活率及并发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治疗早产儿重症NRDS能更好地改善氧合,通气效果优于CMV,临床症状改善更快,减少上机时间及氧疗时间,减少肺损伤(VILI)的发生,是治疗早产儿重症NRDS的一种有效的通气模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珂立苏联合高频通气(HFOV)治疗足月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48例足月儿RDS合并肺动脉高压患儿,按家庭自愿原则分为观察组(26例)和对照组(22例)。观察组行珂立苏+高频通气治疗;对照组行常频机械通气治疗。结果两组上机后1、6、12 h的吸氧氧合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愈率(88.5%)、气胸发生率(3.8%)与对照组(68.2%、18.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FOV+珂立苏可以提高足月儿重症RDS治愈率,并减轻肺动脉高压情况。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通气模式空氧混合气治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的疗效及对氧合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9月~2017年11月到某院接受新生儿肺炎合并气胸治疗的患儿2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不同通气模式空氧混合气治疗方案分为对照组(13例)与观察组(14例),其中观察组采取高频震荡通气(HFOV),对照组采取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比较患儿氧合功能、转归情况、肺功能指标及并发症。结论:治疗后观察组PaO_2、PaCO_2和OI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肺泡复张时间、拔除胸腔闭式引流管时间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机械通气时间、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肺功能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果:不同两种通气方式在气胸治疗中,HFOV能显著改善肺炎合并气胸患儿的氧合功能,缩短上机时间及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Bi PAP)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43例RDS早产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22例,对照组21例,观察组患儿给予经鼻Bi PAP治疗,对照组患儿给予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上机后24 h动脉血气变化、心率以及平均住院时间、总上机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等。结果经治疗后1 h、12 h、24 h观察组患儿呼吸、心率、血气分析、氧合指数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鼻双水平正压通气能够明显增加潮气量、通气量,改善呼吸窘迫综合征患儿氧合水平,降低气管插管率,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使用。  相似文献   

12.
李玲  薛梅 《安徽医药》2019,23(3):588-590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吸入(iNO)联合高频震荡通气(HFOV)治疗新生儿严重呼吸衰竭疗效。 方法 选取2013年3月至2016年3月60例HFOV中高参数设置下氧合差的患儿[吸入氧浓度(FIO2)>60%,经皮血氧饱和度(TcSO2)<80%],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予iNO联合HFOV治疗,对照组予单纯HFOV治疗,治疗中监测血气分析、血氧饱和度、血压、心率,监测血常规、出凝血时间、高铁血红蛋白等指标。比较两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救治成功率以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iNO联合HFOV,能显著改善患儿氧合指数,使呼吸机参数逐渐下调至安全范围,且合理调整参数后患儿无明显不适,缩短患儿机械通气时间,提高呼吸衰竭患儿的抢救成功率。机械通气时间对照组为(107.00±39.60)h,观察组为(89.34±22.7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率对照组32.14%,观察组9.3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未用iNO之前PH值、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动脉氧分压与吸入氧浓度比(PaO2/FiO2)、氧合指数(OI)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NO后2 h、24 h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给氧(CPAP)作为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撤离有创机械通气失败措施的临床价值。方法:某院胎龄≤32周患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早产儿经气管插管及有创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并达到撤机标准者27例作为研究对象。27例随机分为治疗组15例和对照组12例,治疗组拔管撤去有创机械通气后给予患儿CPAP应用;对照组拔管撤去有创机械通气后予头罩吸氧。结果:治疗组在减少吸氧时间,减少撤机失败率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CPAP通气作为预防胎龄≤32周合并RDS的早产儿撤机失败的措施有临床价值,可降低早产儿撤机失败发生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布地奈德联合肺表面活性物质(PS)对重症呼吸窘迫综合征(RDS)早产儿近期疗效、血氧指标及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5 年8 月至2017 年12 月收治的重症RDS 早产儿共110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5 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单用PS,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布地奈德气管内滴注,比较两组患儿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住院总时间及治疗前后PaO2 、PaCO2 、OI、BPD 发生率和其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有创通气时间、撤机时间及住院总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PaO2 水平较对照组升高,PaCO2 和OI 较对照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中重度BPD 发生率(16.36%) 显著低于对照组(54.55%,P<0.05)。两组患儿其他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布地奈德联合PS 治疗重症 RDS 早产儿可快速有效促进肺功能恢复,缩短通气时间和总住院时间,并有助于降低中重度BPD 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高频振荡通气对治疗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将52例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随机分成两组,26例采用常频机械通气(CMV)治疗,另26例采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观察两组患儿的肺功能变化,并发症及转归等。结果:HFOV组患儿在治疗6、12、24、48h,氧浓度(Fi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OI)明显下降,a/APO2(动脉/肺胞氧分压比值)明显上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且与CMV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FOV组患儿上机时间、氧疗时间、病死率及并发症均较CMV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FOV能较CMV更好地改善氧合和通气功能,迅速纠正早产儿重症呼吸衰竭,减少上机时间及氧疗时间,提高存活率,疗效较CMV好。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医药科学》2016,(5):196-19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叠加常频通气(C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persistent pulmonary hypertension of the newborn,PPHN)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患儿82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采用HFOV叠加CMV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对照组采用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6、12、24、36h后氧合指数、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结果HFOV叠加CMV组氧合指数(OI)在治疗后6、12、24、36h均低于HFOV组;研究组的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氧暴露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5)。结论高频振荡叠加常频通气治疗新生儿持续肺动脉高压较单纯高频振荡通气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无创高频振荡通气在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撤机后的效果.方法 选择2017年3月至2019年2月在四川省妇幼保健院接受有创呼吸支持超48 h,并在出生3周内撤机的极低出生体质量呼吸窘迫综合征病儿8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接受呼吸支持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3例行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观察组42例行经鼻无创高频振荡通气模式(NHFOV).对比两组7 d内撤机成功率、血气分析指标、一般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7 d内撤机成功率为83.72%,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5.12%(P<0.05).两组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水平均明显下降,但观察组下降幅度更大,两组氧分压(PaO2)及氧分压/吸氧分数(FiO2)水平均明显升高,但观察组升高更明显(P<0.05).两组总辅助通气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开奶时间及全肠喂养时间均明显较对照组短(P<0.05).对照组共出现14例(33.33%)并发症,与观察组出现5例(11.63%)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NHFOV较NCPAP可明显提高极低出生体质量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拔管撤机成功率,改善病儿血气分析指标,缩短开奶时间及全肠喂养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频振荡通气(HFOV)治疗重症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08年10月∽2013年12月本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52例重症新生儿RDS患者为研究对象,入院后按照抽签随机取样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76)和观察组(n=76)。两组患儿入院后均给予基础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儿给予常频机械通气模式治疗,观察组患儿给予HFOV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的各血气分析指标(pH、PaO2、PaCO2、OI)。比较两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治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的各血气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pH、PaO2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aCO2、O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1.5±4.9)d,观察组为(14.7±3.1)d,观察组的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t=7.59,P=0.006)。观察组治愈率为94.7%,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2.9%(χ2=5.37,P=0.018),并发症发生率为3.9%,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1%(χ2=6.99,P=0.008)。结论 HFOV能明显改善重度新生儿RDS的缺氧状态,改善氧合,缩短住院时间,提高其治愈率,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 RDS)的疗效及对患儿心肌酶的影响。方法 将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100例新生儿RDS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50例,两组均必要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 PS)、机械通气等对症处理,观察组患儿采用高频振荡通气联合肺复张策略,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血气指标[酸碱值(potential of hydrogen, pH)、吸入氧分数(fraction of inhaled oxygen, FiO2)、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 OI)]、心肌酶[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 CK)、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 isoenzyme, CK-MB)]的变化,记录患儿治疗过程中达最低FiO2时间、肺表面活性物质应用次数、吸氧时间、呼吸机支持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复张12 h pH值高于对照组,FiO2、OI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珂立苏治疗足月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DS)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足月新生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气管内滴入珂立苏。观察两组用药后1、6、12h后血气分析、氧合指标、吸氧浓度的变化;比较两组平均机械通气时间、住院天数、用氧时间、死亡人数。结果治疗组动脉血气分析、氧合指标及吸氧浓度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机械通气天数、用氧时间及住院天数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珂立苏有效降低足月儿RDS的死亡率,减少并发症,提高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