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直接超滤再生水的回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西安市北石桥污水净化中心二级处理出水为原水进行了直接超滤试验,着重对超滤去除大肠菌的效果进行了考察,并根据检测结果对超滤再生水中肠道病毒对人体的健康风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2.
针对深圳市3个污水处理厂再生水水体中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采用基于蒙特卡罗( Monte - Carlo)模拟的概率统计方法对再生水回用于城市绿化途径所造成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深圳市A、B、C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中化学物质所致人体终身健康风险与个体健康风险均远小于国际公认可接受的最大风险水平,各污水厂的再生水可直接回用于城市绿化.  相似文献   

3.
复合植物床生态系统对再生水的深度处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三级挺水植物床和沉水植物床构建复合植物床生态系统,考察了该系统对再生水的深度处理效果,并初步分析了系统中基质、植物和微生物对氮、磷的去除贡献。结果表明:多级复合植物床生态系统能够有效去除再生水中的氮和磷,在该系统中,芦苇和香蒲对营养型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比扁杆藨草好,沉水植物床则主要起稳定出水水质的作用。对TN的去除主要依靠植物的吸收、转化和微生物的反硝化;基质对TP的去除起主要作用,平均去除率达到87.1%。经复合植物床生态系统处理后的再生水不易引起藻类的大量繁殖,降低了再生水回用于景观用水的富营养化风险。  相似文献   

4.
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面临的重要科学问题与技术需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是如何保障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本文围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所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系统分析了污水再生利用各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针对现有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保障再生水水质安全的技术需求。提出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微量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和氮磷等风险因子的高效深度去除技术,再生水输配储存过程中水质劣化机理与控制技术,再生水利用过程中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是今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领域的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污水再生利用是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其关键是如何保障再生水的水质安全。本文围绕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所需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系统分析了污水再生利用各过程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针对现有技术的研究现状,提出了保障再生水水质安全的技术需求。提出污水再生处理过程中病原微生物、微量有毒有害化学污染物和氮磷等风险因子的高效深度去除技术,再生水输配储存过程中水质劣化机理与控制技术,再生水利用过程中风险评价与控制技术,是今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领域的研发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生物可同化有机碳(AOC)是有机物中最易被微生物用于合成菌体、支持异养菌生长繁殖的营养基质,是评价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的重要指标。对北京市3座再生水厂不同深度处理工艺出水AOC浓度变化情况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臭氧氧化后AOC升高了12%~233%,导致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降低;经微滤(MF)后出水AOC变化率为-7%~5%,对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影响不大;曝气生物滤池和反渗透出水AOC分别降低了18%~86%和54%~83%,可有效提高再生水水质生物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O3/BAC工艺应用于城市污水深度处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使再生水适合不同用途,对经过混凝沉淀和砂滤处理的再生水进行了臭氧-生物活性炭的深度处理.在臭氧消耗量和反应时间分别为5 mg/L和10 min,BAC空床停留时间(EBCT)为10 min的条件下,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对CODMn、DOC、UV254和色度平均去除率为32.4%、29.2%、48.6%和80.1%,出水CODMn、DOC、UV254和色度的平均值分别为3.3 mg/L、4.0mg/L、0.05 cm-1和2.0倍;臭氧生物活性炭工艺出水SDI《4,从而满足了反渗透系统的进水要求.  相似文献   

8.
电吸附除盐工艺处理城市再生水的中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电吸附除盐中试,考察了对城市再生水进一步除盐的可行性。结果表明,电吸附除盐工艺对氯化物和离子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0%和78%,产水率为76%,电耗为0.57kW.h/m3,且其尾水的COD浓缩不明显,可直接外排;该工艺自控程度高、运行操作简单、出水水质稳定、除盐效果明显且直接运行成本较低,用于城市再生水的深度处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简要介绍国内外再生水的工程实例,并对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进行了潜在风险的分析,包括水质、富营养化、安全性分析等。并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水质保障措施,如净化水质的生物、生态修复工程等,为再生水回用于景观水体的工程实施提出应完善水质标准,根据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水体功能,因地制宜利用水质净化措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再生水的水资源和水能源价值是实现城市清洁能源高效利用和可续续发展的可行途径之一。以常州市新龙国际商务区为研究区域,分析其邻近污水厂的再生水可利用量,2020年达7. 5×10~4m~3/d,2025年达22. 5×10~4m~3/d,基本满足再生水能源站的需水量要求。对再生水回用于城市杂用、工业用水等途径的水质标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除城市杂用与景观环境用水的粪大肠菌群数超标外,其余基本控制项满足要求。从水能利用可行性分析,再生水能源站的冷热负荷,2020年达26 MW/14 MW,2025年达93 MW/50 MW,基本可实现210×10~4m~2建筑面积的供冷供热需求。水能、水质、水量三方面的综合评价,一水多用、水能一体的综合利用策略,可以实现再生水的热能利用和资源化利用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11.
南京郊区化水平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界定郊区和郊区化概念的基础上,主要从工业和人口两方面对南京的郊区化水平做出评价.通过分析,以期能对南京郊区化的发展有一个整体的全新认识,从而有助于新时期南京市的城市规划和管理工作的顺利展开。  相似文献   

12.
张霞 《山西建筑》2012,38(2):123-125
通过了解运城市区的气候特征、地表水含量及排水现状,总结出市区排水工程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市区排水工程规划思路,以期建设一个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市区排水系统,实现市区洪水、雨水、污水的安全有序排放。  相似文献   

13.
赵诗佳  陈蛟 《山西建筑》2011,37(18):189-190
从现象学的角度,以体验者的观察感知与舒尔茨的建筑现象学理论相互博弈,逐步展示江南园林的点点滴滴意蕴,规避对造园具体手法的详细认知,由体验出发,结合现象学理论,再辩证地回归园林体验,以实现对江南园林意蕴本质感知.  相似文献   

14.
对自动扶梯突然反转而导致逆行故障的类别和成因进行了分析,讨论了逆行速度及症状,分析了逆行概率及风险,并针对逆行提出了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15.
住宅的多样性——日本集合住宅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西安目前住宅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弊端为例 ,说明我国目前住宅需求的多样化和设计手法的单一化之间的矛盾 ,论述了与我国有着相似文化背景的日本在解决不同住宅需求时采用形式多样、功能各异的集合住宅的理念 .试图以此借鉴 ,使我国建筑设计界了解日本集合住宅的发展演变过程 ,吸取他们的经验 ,为我们在住宅多样化研究和设计时提供一种不同的思路和方法 .  相似文献   

16.
本文通过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建筑学院城市规划专业1999-2004年硕士研究生的95篇毕业论文的选题进行整理分析,找出其中的趋势、规律,分析热点问题并试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7.
巷道围岩塑性区的德鲁克-普拉格准则解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考虑到巷道围岩屈服与中间主应力有关,运用德鲁克-普拉格准则推出了圆形巷道塑性区半径及应力的解析解。结果表明,在考虑中间主应力的情况下巷道围岩塑性区增大,证明中间主应力对塑性区具有一定影响。因此,该理论成果弥补了以往理论未考虑中间主应力的不足,也为巷道围岩塑性区的理论分析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对理想塑性、脆性拉裂两种破坏后性状对应桩体的抗弯、抗剪承载力的进行了分析比较,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可以更好地反映桩体弯曲破坏后抗弯及抗剪承载力的降低。对于复合地基支承路堤的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表明,路堤荷载、桩体材料弹性模量不同时桩体受力以及路堤失稳时桩体的破坏模式并不相同,当桩体弹性模量、路堤荷载较大时,桩体发生受拉弯曲破坏,需考虑桩体的脆性拉裂破坏后性状以描述桩体抗弯、抗剪承载力的降低以及不同位置桩的连续破坏。  相似文献   

19.
材料性能的随机场特性参数的检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建议根据相关函数分析结果描述材料随机场性质,提出用曲线拟合方法检定随机场特性的分析模型参数。经过实例分析,指出指数余弦式模型的现实性及特点。  相似文献   

20.
金鹏 《新建筑》2002,(6):51-53
从建筑工效学的角度对上海市吴江路休闲步行街进行了调查研究,根据调查结果,分析了其在建筑工效学上的一些特点与不足之处并进行了探讨,以期对步行街的建筑工效学设计提供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