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什么是农村教育城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农村教育城市化?山东济南市历城区通过实践认为:通过实施科教兴区战略,大力发展农村教育,要积极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实现农村教育的“三个转变”:即由政府提供“适应性教育”到“满足性教育”转变;由注重硬件建设向内涵发展转变;由农村学校文化向城市文化整合转变。在农村教育城市化就是要让农村的孩子接受与城市相同的优质、均等、现代化的教育,农村教育城市化不是城市的侵略,而是城乡的融合。农村教育城市化就是要培养新型农民,等等。  相似文献   

2.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目的是让让农民享受到与城镇居民同样的文明和实惠,使整个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围绕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建设,以农村和农民为主要变革的领域与主体,在解放农村生产力、释放农村发展活力中寻找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3.
2010年蒙自县撤县建市,随着蒙自市功能的转变和发展的定位,以此为契机兴起的城镇化进程,对周边农村的发展是一个机会,在这个过程中有利于实现城乡的协调发展和一体化进程、发展农村的产业经济带活农业经济和对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实现农民的市民梦、创业梦和安居梦。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更是要重视、尊重民意,保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并且呈现出全新的特点,农民转化为市民,村民转化为居民。在身份转变的同时,将广大的农民转变为城市新市民,是该项工作的核心内容。只有坚持以人为本,通过科学发展观来统筹城乡发展,多途径、多形式地提升市民的素质,实现市民素质和城市化进程同步发展,促进新型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制定了一系列保障农民利益的政策和措施,逐步形成了以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政治利益、文化利益为主要内容的思想,赢得了广大农民的拥护和支持,促进了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也为新时期解决农民利益问题,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6.
教育是现代文明的基石,也是人民群众实现幸福生活和美好愿望的基础,面对新形势,农村、农民、农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教育支撑。经济欠发达山区要发展好农村教育的关键就是因地制宜,以人为本,办好寄宿制学校。这是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实现教育公平,让广大山区孩子同享优质教育资源和成长幸福的一条极为有效的途径;同时也为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基础。一、山区寄宿制学校产生的背景山区寄宿制学校产生的最主要原因是山区农民对子女教育的较高愿望与农村教育发展的低水平之间存在突出矛盾。受自然条件制约,山…  相似文献   

7.
随着温州城市的扩展,广大城郊地区正处于急剧变化之中,产生了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政府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职责就是把握好经济转型的路径设计,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问题,使农民成为城市经济中的积极生产者,融入城市经济,实现农民向市民的最终过渡。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市化与教育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进入2l世纪后,"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农村城市化问题,已成为中国急需解决的问题之一.农村城市化是缩小城乡差别的过程,是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农村城市化代表农村的发展方向和广大农民的根本利益.  相似文献   

9.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合作社事业是边区政府根据生产力发展的实际,从发展经济、巩固政权出发,开创的适合发展经济、满足广大人民利益的一个伟大工程。在边区,合作社事业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公营到民营、再到公助民办,从消费为主到生产为主的三次转变,并在体制模式、管理方式、依靠力量、服务对象等方面实现了自身的创新,适应并推动了边区生产力的发展,开创了战争年代农村经济繁荣发展的局面。  相似文献   

10.
农民转化教育是动态发展的概念,以实现农民身份、经济、心理全方位的现代化转型。农民转化教育以保障农民的发展权和可行能力为终极价值追求、农民利益至上为核心原则、符合市场需求为基本导向。实施农民转化教育,优势与障碍并存,在涉及众多主体利益的新时期,于各方利益中寻求平衡尤为关键。未来的农民职业教育包含"从身份农民到职业农民"、"从只从事第一产业到从事第二、三产业"、"从农村生活到城市生活"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