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血中IL-5和IL-12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布地奈德鼻喷剂对变应性鼻炎患者Th 1/Th 2细胞因子平衡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检测3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布地奈德鼻喷剂治疗前、治疗2周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Th2细胞因子IL-5和Th 1细胞因子IL-12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前后血中IL-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体检组,而IL-12水...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鼻康片对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总IgE和Th1细胞/Th2细胞(Th1/Th2)平衡的影响,分析中成药鼻康片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机制.方法 24只7周龄Balb/c小鼠随机分成空白对照组(n=6)、模型组(n=6)、西药对照组(n =6)、实验组(n=6)4组.用卵清蛋白致敏建立实验变应性鼻炎模型,西药对照组和实验组分别给予西替利嗪和鼻康片治疗,疗程结束后应用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总IgE、白细胞介素-4(IL-4)和γ-干扰素(IFN-γ)含量.结果 鼻康片可显著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IgE和IL-4的水平,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然而Th1/Th2的比值和IFN-γ的水平明显增高,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鼻康片可通过降低变应性鼻炎模型小鼠血清IgE和IL-4的水平,增加IFN-γ的水平,调节Th 1/Th2的平衡来发挥抗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3(IL-13)的变化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健康体检者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70例(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的血清IL-4、IL-5、IL-13及总Ig E。结果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与对照组相比,IL-4、IL-5和IL-13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IL-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L-4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L-13虽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前IL-4、IL-5与总Ig E呈正相关,IL-13与总Ig E呈负相关。结论特异性免疫治疗使变应性鼻炎患者IL-4、IL-5和IL-13的分泌趋于正常,提示特异性免疫治疗可能通过调节免疫反应的调控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儿童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血管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白细胞介素-4(IL-4)、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和作用,以及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2例变应性鼻炎患者应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以及2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VCAM-1、IL-4、IL-12水平。结果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前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与健康体检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经使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过敏性鼻炎患者治疗后血清中sVCAM-1、IL-4、IL-12的含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CAM-1、IL-4、IL-12在过敏性鼻炎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丙酸氟替卡松鼻喷雾剂鼻腔局部用药可以通过抑制VCAM-1和调节Th1/Th2型细胞因子的动态平衡来治疗过敏性鼻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单一屋尘螨变应原疫苗(简称,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安全性及可能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erennial allergic rhinitis,PAR)患者30例.其中对屋尘螨呈强阳性的患者18例(A组),对化粉、真菌等呈强阳性的患者12例(B组),健康对照组20例,对比观察各组阿罗格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前后症状、体征、临床疗效,同时检测血清IL-4、IL-10、IFN-γ、TGF-β1和特异性IgE(sIgE)等免疫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1)30例PAR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后总有效率83.3%(25例),显效率60.0%(18例),无效率6.0%(2例).(2)30例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共进行990次脱敏治疗,1例发生全身反应,共发生2次,总发生率0.2%(2/990).14例发生局部反应,共发生14次,总发生率1.4%(14/990),局部和全身反应均较轻.(3)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血清IFN-γ、TGF-β1治疗后升高,但没有恢复到健康对照组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而IL-4、IL-10降低,但比健康对照组高;sIgE较治疗前明显下降,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A组、B组各项指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岁格屋尘螨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变应性鼻炎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能调节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Th1/Th2细胞因子的失平衡状态,并可能与血清中其他特异性抗体发生交叉抗原反应,这为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IL-6,IL-8,IL-12)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用ELISA法检测健康体检者19例,变应性鼻炎患者31例血清中IL-6,IL-8,IL-12水平。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特异性免疫治疗前与正常对照组比较,IL-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8,IL-12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特异性免疫治疗前后相比,IL-8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01),IL-6差异有显著性(P<0.05),IL-12差异则无显著性(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特异性免疫治疗前IL-6,IL-8与TIgE呈正相关,IL-12与TIgE呈负相关。结论 特异性免疫治疗使变应性鼻炎者细胞因子IL-6,IL-8,IL-12的分泌趋于正常,证实其为治疗变应性鼻炎较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7.
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7(IL-17)和白细胞介素-23(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与血清特异性IgE的相关性。【方法】 研究对象分为变应性鼻炎组(24例)和正常对照组(12例),分别收集受试者的血清,采用瑞典Pharmacia公司UniCAP 100E全自动免疫荧光定量分析系统检测常见吸入性变应原血清特异性IgE、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17和IL-23表达情况。【结果】12例正常对照组者血清sIgE结果均为0级,2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sIgE的浓度为2 ~ 6级。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患者组血清中的水平分别为(165 ± 39)pg/ mL 和(79 ± 26)pg/ mL,在正常对照组分别为(68 ± 18)pg/ mL,和(14 ± 4)pg/ mL,,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和IL-23 含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变应性鼻炎患者血清IL-17与IL-23、血清sIgE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533和0.687,P < 0.01),IL-23含量与血清sIgE浓度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13,P < 0.05)。【结论】 IL-17和IL-23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可能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辛芷鼻敏胶囊对变应性鼻炎大鼠IL-2和IL-4 mRNA表达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疆医科大学研制开发的中药新药辛芷鼻敏胶囊治疗大鼠变应性鼻炎的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对脾脏IL-2mRNAI、L-4mRNA进行定量检测。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IL-2mRNA表达下调,IL-4mRNA表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实验组IL-2mRNA表达上调,IL-4mRNA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阳性对照组IL-2mRNA表达上调(P<0.05),但IL-4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辛芷鼻敏胶囊能通过抑制变应性鼻炎IL-4mRNA表达,上调IL-2mRNA的表达,调节Th1和Th2平衡,从而治疗变应性鼻炎。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T淋巴细胞活化及释放的Th1/Th2 细胞因子失平衡与变态反应性鼻炎发病的关系。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 40例变态反应性鼻炎患者 ,2 0例慢性鼻炎患者和 2 0例健康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 ,经PHA诱导培养后上清液中Th1细胞因子γ干扰素 (IFN -γ)和Th2 细胞因子白介素 4(IL -4)、白介素 5 (IL -5 )的水平及血清中可溶性白介素 2受体 (sIL -2R)的水平 ,并分别对变应性鼻炎患者的sIL -2R与IFN -γ、IL-4、IL -5的相关性进行研究。结果 :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变应性鼻炎组的IL -4和IL-5水平显著高于慢性鼻炎组和正常组 (P <0 0 1 ) ;而IFN -γ水平却显著低于后两组(P <0 .0 1 )。变应性鼻炎组患者血清的sIL-2R变应性鼻炎组均显著高于后两组 (P <0 .0 1 )且与PBMC培养的上清液中IL -4和IL -5的浓度呈正相关 (r分别为 0 .62 5和 0 .5 95 ,P <0 .0 1 )。与IFN -γ浓度呈负相关(r=-0 .5 80 ,P <0 .0 1 )。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体内激活的T淋巴细胞是Th2 细胞 ,并释放Th2 细胞因子 ,Th1细胞和Th1细胞因子分泌则受到抑制 ;Th2 细胞因子在调节变应性鼻炎IgE合成及嗜酸性细胞浸润等病理生理机制上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清中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4(IL-4)及白细胞介素-12(IL-12)的表达及3者在变应性鼻炎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实验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外周血清中IL-2、IL-4及IL-12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试验组外周血清中IL-2、IL-12检测值明显比对照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IL-4则比对照组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中IL-2、IL-12、IL-4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方面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临床疗效,并讨论其免疫学机制。方法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64例,随机分为常规免疫治疗组(对照组)31例,标准化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组(试验组)33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接受免疫治疗后的疗效及血清IL-4、IL-5水平。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0.9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9.70%,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细胞因子IL-4、IL-5浓度值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均为P<0.01)。结论尘螨标准化变应原疫苗免疫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方法,可能通过减少机体IL-4、IL-5的生成,从而减轻IL-4、IL-5对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的免疫毒害作用,发挥其调节免疫的作用,进而达到有效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螺旋藻对实验性变应性鼻炎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 - 4 (IL- γ)和干扰素 - γ(IFN- γ)的影响 ,以探讨其治疗机制。方法 :用卵清蛋白致敏大鼠制成变应性鼻炎动物模型 ,口服螺旋藻治疗 ,观察其行为学差异 ;用组织病理学方法观察鼻黏膜改变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 ISA)对血清中 IL - 4和 IFN-γ进行检测。结果 :行为学得分 ,阳性对照组 (7.8± 1.0 3)明显高于实验组 (1.6± 1.35 )和正常对照组 (0 )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实验组鼻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轻于阳性对照组 ,实验组 IFN-γ水平明显高于阳性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0 .0 1) ,实验组 IL - 4水平明显低于阳性对照组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0 .0 1)。结论 :螺旋藻通过调节 IFN-γ和 IL - 4的表达 ,纠正失衡的 Th1 / Th2 的细胞因子网络而对变应性鼻炎产生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益肺健脾法配合三伏贴敷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PAR)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介素-4(IL-4)的影响。[方法]将60例PAR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采用益肺健脾法配合三伏贴敷治疗;对照组30例,口服西替利嗪。观察治疗前、治疗后及治疗结束后3个月外周血IL-4含量变化,并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及临床疗效,用统计学分析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4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症状评分及临床疗效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后3个月两组体征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症状评分、临床疗效和IL-4水平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肺健脾法配合三伏贴敷能有效治疗PAR,与其降低血清IL-4水平有关,提示其能调节患者外周血Th1/Th2细胞因子的失衡状态,对PAR患者的免疫状态有恢复作用且时间长久。  相似文献   

14.
OBJECTIVES: To observe the plasmatic concentration of IL-6, IL-10 and IL-2 in the patient of chronic allergic rhinitis before and after acupuncture therapy. METHODS: Cytokine levels were determined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in 30 healthy volunteers (Group A) and 90 patients of chronic allergic rhinitis (Group B) with an increased plasma IL-10 level. Group B was then divided into 3 subgroups: 30 patients treated with real acupuncture (Group B1); 30 patients treated with sham acupuncture (Group B2); 30 non-treated patients (Group B3). RESULTS: The allergic subjects of group B1, compared with controls, showed a significant reduction of IL-10 after a specific treatment with acupuncture (P < 0.05). On the other hand, in those patients treated with sham acupuncture (B2) as well as in non-treated patients (B3), the IL-10 values remained high and unchanged. There was a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change in IL-2 values at 24 hours (P < 0.05) after real acupuncture (Groups A, B1), however the values remained within normal ranges. The IL-6 do not change after therapy. CONCLUSION: The acupuncture treatment can reduce plasmatic level of IL-10 in chronic allergic rhinitis.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哮喘鼠血清白细胞介素23(IL-23)在激素治疗前后的水平变化及与IL-4、IFN-γ、IL-17的相关性,探讨其在哮喘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将30只健康雌性BALB/C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原则分为3组,每组10只,即OVA致敏并激发的哮喘模型组(A 组)、鸡卵白蛋白(OVA)致敏、激发并予激素治疗组(B组)和正常对照组(C 组)。末次激发24 h后,各组小鼠摘眼球取血,ELISA法检测血清IgE、IL-4、IFN-γ、IL-17和IL-23的含量。结果:① 小鼠的行为学改变、血清IgE水平增高以及 IL-4 显著增高而 IFN-γ降低、IL-4与IFN-γ呈负相关等,均证明哮喘模型制备成功。② A组小鼠血清中IL-23 的水平 [(155.56±12.50) ng·L-1] 高于C组[(51.49±6.34) ng·L-1],而B组小鼠血清IL-23 的水平 [(88.00±6.43) ng·L-1] 低于A组(P<0.01)。③ IL-23与IL-17含量成正相关关系(r= 0.763,P<0.05),与IL-4、IFN-γ均无相关性。结论:IL-23参与哮喘的发病,糖皮质激素对其有抑制作用。IL-23可能是通过诱导IL-17的产生间接促进哮喘发病,IL-23对于Th1 类细胞因子IFN-γ及 Th2 类细胞因子IL-4均无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研究Th22细胞及IL-22分子在原发性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肝肝硬化患者42例(肝硬化组),肝癌伴乙肝肝硬化患者38例(肝癌组),及门诊健康受检者30例(健康对照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21例(慢性乙肝组)。收集各组谷草转氨酶(AST)、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IL)和白蛋白(ALB)信息,并分别收集清晨空腹肘静脉血2份,一份用ELISA方法测定IL-22表达水平,另一份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h22细胞含量。统计分析各组指标的差异。结果:肝硬化组和肝癌组患者的AST、ALT、TBIL和ALB显著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1),肝癌组患者AST、ALT、TBIL和ALB高于乙肝肝硬化组(P<0.01),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间AST、ALT、TBIL和AL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AST、ALT、TBIL和ALB逐渐升高(P<0.05)。肝硬化组及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均高于慢性乙肝组和健康对照组(P<0.05),肝癌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高于肝硬化组(P<0.05),慢性乙肝组的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肝癌的发生发展,Th22细胞含量及IL-22表达水平逐渐升高(P<0.05)。结论:Th22及IL-22水平可能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