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患者的随访是肿瘤防治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院自1964年建院以来,对每位住院及门诊放疗的恶性肿瘤病人,均建立随访资料卡,实施终身随访。随访资料卡的正面简记患者的疾病诊断、临床分期、病理诊断及治疗情况,背面上半部分记录患者及亲属的详细通信地址、工作单位、邮政编码、联系电话,下半部分简录随访结果。当患者出院后一年,我们凭随访资料卡到病案室查阅病历,若病人近期门诊复查即当一次随访结果记入随访卡,对未复诊者反复发信随访,直至有结果。然后视病种的恶性度每隔1-2年随访一次,若死亡应向其亲属了解清楚死亡的时间…  相似文献   

2.
信访电话追访家访结合提高随访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国际抗癌联盟(UICC)组织提出的要求肿瘤随访率要达到90%以上,这样才有实用价值。我们福建省肿瘤医院开诊以来的随访形式是以信访为主,包括一般信访和查询(发信到亲属、单位或村(居)委会)信访,但随访率,又难以达到UICC的要求。因此近年来增加了电话追访以及必要时进行家访的方式来提高随访率。我院随诊制度规定:所有恶性肿瘤患者一出院即建立随访档案,出院二个月后即开始随访,间隔时间俄各种不同肿瘤而定,通过发信五次无回信者即停止随访工作,列为失访。为提高信访随访李,我们对1994年9198例患者随访情况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64年开院时设立肿瘤病人随访组。凡经我院治疗过的癌症患者出院后,每年都会收到一封或几封由我组发出的随访信,询问患者治疗后的身体健康情况以及生活和工作各方面的情况。仅1964年至1980年底就对43208名住院和门诊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病人进行了定期随访;一些就近的患者按医生的嘱咐定期回院复查(随诊)。为什么要定期随诊随访呢?  相似文献   

4.
闫超  白萍 《癌症进展》2013,11(3):270-276
目的探讨子宫腺肉瘤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自2001年~2013年收治的13例子宫腺肉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结果。结果患者年龄36~71岁,平均54岁。主要表现为异常阴道出血,特征性病理表现为肿瘤间质"套袖样"或息肉样突入腺腔内。13例患者均接受手术治疗,9例术后行辅助化疗,3例行放疗。随诊期间1例Ⅳ期患者因化疗无效于术后1个月死亡;3例患者于初始治疗后数月内死于肿瘤复发、转移,另外9例患者随访至今无复发。结论子宫腺肉瘤临床罕见,无特异性临床表现,确诊依赖于术后病理学检查;临床呈低度恶性,治疗应采用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晚期及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预后不良。疾病易复发,应长期随诊。  相似文献   

5.
颅骨肿瘤11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Meng G  Zhao J  Lü G  Liu W 《中华肿瘤杂志》2002,24(1):90-92
目的 探讨颅骨肿瘤的常见病理类型、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19例手术治疗的颅骨肿瘤病例,对其临床症状、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法以及生存情况先进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共行神经外科手术122次,3人行手术2次。全切除手术75次,近全切除手术24次,部分切除手术22次,1例患者行活检手术。外生型肿瘤43例(36.1%),内生型肿瘤27例(22.7%),混合生长型肿瘤49例(41.2%)。随诊85例患者中,78.6%的患者术后恢复了正常的工作和学习,16.6%的患者术后生活可以自理,生活需要照顾以及随访期间死亡的患者各2例。结论 积极的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明确诊断,延缓神经功能缺损的发展,延长患者的生存期以及美容等目的。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1954-2004年收治的147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直肠指诊、B超和CT检查;肿瘤病理类型复杂,147例共涉厦不同病理类型30种,其中良、恶性分别为49.7%和50.3%;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本组病例肿瘤完整切除者77例,部分切除者32例,二次手术者18例;78例骶前恶性肿瘤联合应用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综合治疗的疗效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等因素有关;患者生存期3个月~14年,中位生存期2年,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及综合治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评价CT引导下经皮射频消融(radiofrequency ablation, RFA)治疗全肺切除术后转移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2010年01月至2022年05月,5例单肺转移癌患者(5例男性,平均年龄59.6岁),共接受了8次RFA治疗。4例患者为原发肺癌术后转移癌,1例患者为肾盂输尿管肿瘤肺转移。其中2例患者因肿瘤局部复发而分别接受了2次和3次RFA。8个RFA治疗的肿瘤大小2.0~5.0 cm(平均3.0 cm)。根据RFA后立即进行的CT检查及临床随访结果评估RFA治疗全肺切除术后转移癌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安全性。结果:术后并发症包括气胸(37.5%)、胸痛(37.5%)以及以低热为主要表现的消融后综合征(25.0%)。没有一例患者在手术期间或RFA后30天内死亡。死亡病例存活期分别为3个月、25个月、33个月。1例首次RFA后38个月随诊仍然生存,1例术后3个月随诊仍然生存。结论:RFA可以在全肺切除术后提供局部肿瘤控制,并且可以重复射频。RFA治疗全肺切除术后转移癌安全、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8.
1986年 1月 1日至 1990年 12月 31日共540例因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行激光治疗。作者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方法,对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在治疗后随访中的价值进行了研究。随访方案为术后4个月及10个月分别用细胞学及阴道镜进行检查,若两次随诊无异常发现,则半年及以后每年仅以宫颈刮片随诊。523例(97%)术后随访1次,452例(80%)术后随  相似文献   

9.
我院自1990年1月至1999年1月共收治胃癌患者152例,其中残胃癌患者2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例1,男性,63岁,16年前因反复上腹痛14年,并分别于1982年5月、1982年12月两次出现黑便,在我院住院,经纤维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浅表型胃炎(出血型)”,予内科保守治疗后,患者黑便消失,遂出院。出院后患者继服甲氰咪胍,但仍感上腹痛。1983年9月23日,患者因上腹痛加重伴食欲下降月余,再次来我院住院。入院后,经纤维胃镜及病理检查(病理号54383),诊断为“胃体部轻度慢性浅表型胃炎,…  相似文献   

10.
我院自1986年1月至1994年12月手术切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154例,随访106例,术后三年内死亡81例,三年生存率为23.6%,分析认为年龄、并存心肺疾患、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大小、外侵和肿瘤部位是影响预后的重要因素,作者强调提高肺癌早期诊...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对乳腺癌筛查的重视与规范化诊疗技术的提升,中国乳腺癌患者治愈率显著提高,患者生存时间显著延长。伴随乳腺癌患者随诊随访期的延长,患者面临的肿瘤及相关其他健康问题也逐渐增加,需要制定更为精准而长远的随诊随访计划,关注更广泛的健康风险。抗肿瘤治疗、年龄、激素水平变化等因素导致的乳腺癌患者心血管、骨健康、心理健康等问题,已成为乳腺癌患者管理的新难题,其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转化为疾病复发和死亡风险。因此,除了落实规范化治疗外,患者科学规范的随诊随访、伴随疾病的全方位管理、跨学科协作、全面康复也是乳腺癌治疗的关键环节,这对于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提升患者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均有重大意义。基于当前中国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随诊随访现状,根据文献及指南,结合跨学科专家诊疗建议,在2019版《乳腺癌随访及伴随疾病全方位管理指南》基础上进行更新,修订2022版《中国乳腺癌随诊随访与健康管理指南》,包括随诊随访路径图、随诊随访管理、全方位健康管理以及患者报告结局四大部分,旨在规范乳腺癌患者的长期随诊随访,指导临床医师积极开展乳腺癌患者全方位跨学科健康管理,从而进一步提高中国乳腺癌患者预后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在妇科肿瘤患者出院后的护理干预效果。方法对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妇科肿瘤的出院患者,按照电话回访制度进行至少2次/月的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3个月后评价健康教育的效果。结果共回访出院患者200例,均对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给予了有效评价,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高。两次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后,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程度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养成均有明显改善,对医嘱的依从性也明显提高。结论电话回访式健康教育,作为延伸护理的重要形式,不仅能够提高患者出院后的生活质量及指导治疗,还能维护良好的护患关系,更有效实施心理护理与干预,提升护士的健康教育水平,提高护理满意度及减少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联合膀胱灌注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疗效,探讨减少术后肿瘤复发方法。方法67例患者术前1~2h全部应用丝裂霉素40mg+注射用水40ml进行膀胱灌注化疗。经尿道电切后立即用丝裂霉素C40mg+注射用水40ml行膀胱灌注化疗1~2h。全部患者术后定期行膀胱灌注,方案为:病理为低中危肿瘤,用丝裂霉素或吡柔比星30mg。1次/周,共8次,然后改为每个月1次,持续1~2年。高危肿瘤术后用卡介苗120mg,1次/周,共6次,间隔6周后,1次/周,共3次,以后每6个月灌注3次(1次/周)一直维持1~2年。结果6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术后未出现膀胱穿孔、尿路感染、膀胱破裂等并发症。膀胱灌注后未出现发热、白细胞下降全身不良反应,6例轻度尿频、尿痛,2—3d后症状消失,不影响治疗。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6~72个月,平均13.5个月,13例复发,复发率为19.40%。结论TURBt联合膀胱灌注安全、可靠、创伤小,是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4.
原发性骶前肿瘤147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性分析1954~2004年收治的147例原发性骶前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显示,原发性骶前肿瘤的主要诊断方法包括直肠指诊、B超和CT检查;肿瘤病理类型复杂,147例共涉及不同病理类型30种,其中良、恶性分别为49.7%和50.3%;主要治疗手段为手术治疗,本组病例肿瘤完整切除者77例,部分切除者32例,二次手术者18例;78例骶前恶性肿瘤联合应用放、化疗或免疫治疗,综合治疗的疗效与原发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体积等因素有关;患者生存期3个月~14年,中位生存期2年,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为肿瘤的组织学类型、肿瘤的手术切除率及综合治疗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胃癌卵巢转移4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1985~1999年,我院共收治经病理证实并获随诊的胃癌卵巢转移患者45例,对其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法和预后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研究,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心脏肿瘤138例的临床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治疗的疗效,探讨原发性心脏肿瘤的临床诊断和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2009年12月接受手术治疗的138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病理类型分成3组:(1)黏液瘤组126例;(2)非黏液瘤良性肿瘤组7例;(3)恶性肿瘤组5例.术后共随访120例,随访率为87%.结果:黏液瘤组手术死亡率为1.6%(2/126);共随访10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5个月~10年,复发率为5.6%(6/108),远期死亡率为2.8%(3/108).非黏液瘤良性肿瘤组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5个月~10年,无手术和远期死亡.恶性肿瘤组患者因手术死亡2例,剩余3例分别于术后6、11和22个月死于肿瘤复发.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原发性心脏肿瘤的首选方法,手术治疗效果取决于心脏肿瘤的病理类型,同时强调早期诊断和积极外科治疗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7.
傅晓燕  储容  蒋鹏程  顾科 《中国肿瘤临床》2002,29(9):636-637,640
目的:随访口服三苯氧胺的乳腺癌患者,观察在随访期内发生的子宫内膜病理改变类型。方法:80例乳腺癌患者口服三苯氧胺20mg/日,每隔6个月作双合诊检查及子宫内膜活体组织检查。结果:可评价患者共67例,共行200次子宫内膜活检,60例仍为正常子宫内膜表现,TAM应用中位持续时间30个月,2例绝经前患者子宫内膜活检表现为单纯性增生过长,1例绝经后患者表现为萎缩性子宫内膜与复合性增生过长并存,1例绝经后患者切除子宫,术后内膜病是表现为增生性息肉、单纯必囊性增生。7例患者发生子宫内膜息肉,结论:长期口服三苯氧胺在绝经前后患者中均能发生子宫内膜单纯增生过长,复合性增生过长及息肉改变,未见有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乳腺癌术后转移致骨髓纤维化一例江苏省徐州市第四人民医院肿瘤科魏卫患者女,41岁。4年前,因发现右乳外上象限无痛性肿块在外院拟诊“右乳癌”行根治术治疗,病理诊断不详,术后未做辅助化、放疗。1个多月前出现右颈部肿块伴发热、乏力、下肢酸痛不适,抗炎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19.
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显钊  唐启信 《癌症》1998,17(2):149-150
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分析陈显钊唐启信关键词鼻咽肿瘤超分割放射治疗中图号R739.63R730.55我科自1989年10月至1991年5月,收治有病理组织学证实的首程住院放疗鼻咽癌121例,进行超分割放疗与常规分次放疗的对比观察,已随诊满五年,现...  相似文献   

20.
随访是随着医疗事业发展的产物,它对医疗、教学和科研等起着重要作用。但由于随访工作受众多因素影响而造成随访率较低现象。作者为提高今年的随访率而对福建医院食管癌患者资料加以分析,为今后工作借鉴。一、资料与方法资料来自该院1993年一1994年收住食管癌患者621例,以病历号逢单抽取整数300例进行随访分析,我院以病人出院2个月发信随访,对第一次未回信隔1——2个月再发信随访,对第二次未回信再隔1-2个月又发信随访,一年之内连续发三次未回信者作失访论处。随访率按累加值的方法进行计算。二、结果1.随访与职业关系从表1可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