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淫羊藿炮制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淫羊藿炮制工艺研究崔学义,马英丽,孔琪(黑龙江商学院哈尔滨150076)邢艳萍(黑龙江省医药干校哈尔滨150076)张礼(北京温阳西洋参制药有限公司101401)传统工艺以炒黄火力油炙淫羊藿。由于温度过高,药物局部过热,羊脂油在熔化与翻炒时生烟分解破坏,致使炮制品变黄、卷曲甚至部分药物火色太重。传统制法的炮制品中淫羊藿甙明显降低,但对性机能却有明显促进作用[1]。据此,笔者设计一种尽量保留淫羊藿全成分和最大限度发挥辅料羊脂油?...  相似文献   

2.
目的为进一步探讨淫羊藿性和味的发展演变过程,了解和分析其性味与其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功效的关系,从而为中药基础理论研究提供可靠的技术支持。方法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通过历代本草著作和现代文献研究对中药淫羊藿的辛、苦、甘味和寒、温性的评述和记载进行考证,对其发生变化的原因进行逐一解释和阐明。结果经考证理清了淫羊藿的味从辛味到甘味再到苦味以及其性从寒性到平到微温再到温性的发展演变过程,以及性味和功效的关系并发现其性发生显著性变化的原因可能与其经过炮制过程有关。结论为今后探讨淫羊藿的性味学和药效学研究,现代药理学研究成果与中药现代化相结合,深入开发探索其临床应用等提供重要的利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淫羊藿炮制前后对小鼠血浆睾酮及附性器官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4,他引:14  
对淫羊藿经羊脂油炮制可以增强温肾壮阳作用这一传统概念,用现代药理学方法予以检验。实验结果表明:生品淫羊藿无提高性机能作用,炮制品淫羊藿有明显的增强性机能作用。  相似文献   

4.
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研究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5种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方法:测定炙淫羊藿炮制前后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结果: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淫羊藿苷,宝藿苷Ⅰ的含量发生了变化,不同品种、不同批次的炙淫羊藿呈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结论:炙淫羊藿的炮制工艺条件和黄酮类成分的比例关系决定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淫羊藿(又名仙灵脾)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Epimedium brevicornum Maxim.、箭叶淫羊藿Epimedium sagittatum (Sieb.et Zucc.)Maxim.、柔毛淫羊藿Epimedium pubescens Maxim.、巫山淫羊藿Epimedium wushanense T.S.Ying.或朝鲜淫羊藿Epimedium koreanum Nakai的干燥地上部分.本文就淫羊藿的炮制历史沿革、炮制传统理论和临床应用以及炮制前后的化学成分及药理药效变化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
浅析淫羊藿的炮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芙蓉 《光明中医》2006,21(1):26-27
淫羊藿的炮制方法,渊源已久,最早见于南北朝刘宋时代的《雷公炮炙论》,雷激在书中曰:"凡使淫羊藿时,呼仙灵脾,以夹刀夹去叶四畔花枝,每一斤用羊脂四两拌炒,待脂心为度."[1]自该书提出淫羊藿的羊脂炙法后,一直沿用至今.如徐楚江主编的高等医药院校教材《中药炮制学》中便把"炙淫羊藿"作为该药主要的炮制方法,其论道:"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熔化,然后倒入淫羊藿丝,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每100公斤淫羊藿,用羊脂油20公斤."[2]但此种炮制方法是否妥当,后人提出了不同见解.验之临床亦非得宜,值得分析辨证.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5,(11):1538-1540
目的:探讨炮制方法对黔产淫羊藿及其炮制品中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影响。方法:分别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及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黔产淫羊藿及其炮制品中的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进行测定。结果:淫羊藿总黄酮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淫羊藿苷在0.00105~0.0525mg/m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加样回收率为99.91%,RSD为2.14%。结论:黔产淫羊藿经炮制加工后,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总体上未出现较大的变化,仅酒炙淫羊藿中总黄酮及淫羊藿苷的含量略有上升。  相似文献   

8.
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淫羊藿油炙工艺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淫羊藿炮制工艺.方法:选取炮制温度、炮制时间为主要影响因素,以淫羊藿苷与宝藿苷Ⅰ总含量为评价指标,HPLC测定指标成分含量,采用星点设计-效应面法优选淫羊藿的炮制工艺.结果:最佳炮制工艺为炮制温度160℃,炮制时间7 min.实测值与预测值RSD-2.59%,建立的模型有较好预测性.结论:优选的淫羊藿炮制工艺简便稳定,可用于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9.
受热温度和时间对淫羊藿中黄酮成分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淫羊藿为一味传统中药,是《中国药典》2005年版收载的淫羊藿的入药品种之一[1]。淫羊藿多以炮制品入药,对淫羊藿的炮制研究多以淫羊藿苷为指标测定炮制对于淫羊藿苷的影响,但并没有一个定论,且所得到的炮制条件差异较大[2-4]。本实验室在进行朝鲜淫羊藿含量测定时曾发现,不同批次炮制所得到的样品中淫羊藿苷的含量具有明显的差异,于是产生这样的假设:由于每次炮制过程中淫羊藿的受热并不完全一致,从而导致淫羊藿中所含的黄酮成  相似文献   

10.
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陈玲玲  贾晓斌  贾东升 《中草药》2010,41(12):2108-2111
综述淫羊藿炮制前后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药效的变化.通过总结淫羊藿炮制研究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应从规范炮制工艺,结合中药指纹图谱研究炮制前后物质基础的变化,采用血药浓度法和药理效应法研究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明雨  孙娥  徐凤娟  徐金娣  贾晓斌 《中草药》2020,51(11):2900-2907
目的基于UPLC-Q/TOF-MS技术建立淫羊藿炮制前后指纹图谱,对其全成分进行分析并找出标志性化学成分,以明确淫羊藿炮制前后黄酮组分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UPLC-Q/TOF-MS技术,在正离子模式下采集淫羊藿生品及炮制品样品数据,并在此基础上根据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OPLS-DA)整体探究9个不同产地、批次的淫羊藿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差异。结果从淫羊藿生品及炮制品中寻找并鉴定出9个标志性化学成分,即8-乙烯-山柰酚、淫羊藿素、淫羊藿次苷I、淫羊藿素-3-O-葡萄糖苷、异戊醇基箭藿苷B、1,3-异戊二烯基朝藿定C、1,3-异戊二烯基-箭藿苷B-7-O-葡萄糖醛酸、3-O-(4-乙酰氧基)鼠李糖-2-O-(间二乙酰氧基)葡萄糖-淫羊藿苷及其同分异构体。结论淫羊藿炮制后黄酮组分结构发生变化,次级糖苷增加,多级糖苷减少,淫羊藿黄酮组分总体向低糖苷组分转化,进一步阐明了淫羊藿加热炮制后黄酮组分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
淫羊藿炮制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炙淫羊藿的传统方法为:先将羊脂油置锅内,加热熔化,然后倒入淫羊藿丝,用文火炒至微黄色、取出放凉。 笔者经多年实践,对此方法进行了改进。方法为:按传统炮制方法,在倒入淫羊藿丝后,淋洒少量清水,  相似文献   

13.
基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的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淫羊藿为传统补益类中药,经羊脂油炙后可增强温肾助阳的作用。以往文献对淫羊藿的炮制研究主要集中在化学成分变化和药理药效变化2个方面,本课题组创新性从黄酮成分吸收代谢角度,并基于活性成分转化-肠吸收屏障网络耦联作用研究炙淫羊藿的炮制机制。炙淫羊藿炮制作用分为炮制过程“热”和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2个关键环节,课题组通过连续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从ADME角度着重阐明了炙淫羊藿炮制过程中“热”的作用与科学内涵,并首次提出基于“自组装胶束”体内形成机制阐述炮制辅料“羊脂油”的作用与增效机制。该文就课题组多年来对炙淫羊藿炮制机制的研究思路和成果进行总结,并对后续的研究方向和内容进行展望,以期为现代中药炮制机制研究提供新思路与新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不同炮制方法的淫羊藿对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淫羊藿不同炮制方法对实验小鼠抗炎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二甲苯、巴豆油致小鼠耳壳炎症法测定不同炮制方法的淫羊藿对小鼠耳壳肿胀的影响,计算肿胀度,并与生理盐水组、消炎痛组进行比较。结果制淫羊藿炒至发亮有光泽提取液(制淫羊藿Ⅱ)与生理盐水组进行比较对二甲苯及巴豆油所致小鼠耳壳肿胀明显减少(P<0.05),而与消炎痛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炮制淫羊藿炒至发亮有光泽,提取液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15.
淫羊藿为小檗科植物淫羊藿、朝鲜淫羊藿或箭叶淫羊藿除去粗梗的地上干燥部分 ,具有补肾壮阳、强筋健骨、祛风除湿、止咳平喘之功效。目前临床上所用多为羊油制淫羊藿。宋代以前的文献 ,对淫羊藿的记载大多在功能主治方面 ,鲜见对其炮制方法的描述。除《神农本草经》中有“主阴痿绝冷、茎中痛 ,利小便 ,益气力 ,强志”之述 ,未见其他任何对原药材处理的记载。推测当时可能多以鲜用或生用为主。鲜用或生用淫羊藿目前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依然常见。直至宋代 ,在《雷公炮炙论》中方见有其炮制描述 :“凡使 ,须用夹刀夹去叶 ,四畔花尽后 ,细锉 ,用…  相似文献   

16.
炮制对淫羊藿中淫羊藿苷及总黄酮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3,他引:7  
淫羊藿具补肾阳,强筋骨,祛风湿功效。临床常用于阳瘘遗精,筋骨瘘软,风湿痹痛等证。淫羊藿中含多种黄酮类成分,其中以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箭叶淫羊藿苷等为主[1] 。淫羊藿临床常见炮制品有淫羊藿、炙淫羊藿、盐淫羊藿、酒淫羊藿等,其中油炙后能增强补肾壮阳作用[2 ,3] 。本实验首次采用高效液相法测定淫羊藿中主成分淫羊藿苷,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其总黄酮,并比较炮制对其含量的影响,为筛选最佳炮制工艺、制定淫羊藿饮片的质  相似文献   

17.
淫羊藿炮制前后淫羊藿甙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牛锐  卓廉士 《中成药》1991,13(1):18-19
本实验采用岛津CS-930型双波长扫描仪对淫羊藿炮制前后淫羊藿甙进行了含量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淫羊藿甙含量在炮制品中无明显降低,但炮制品的水煎液中淫羊藿甙的溶出量与生品比较,明显地提高。故仅就淫羊藿甙而言,淫羊藿用羊油炮制是适宜的。  相似文献   

18.
不同炮制法的淫羊藿提取物对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不同炮制法的淫羊藿提取物对小鼠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影响。方法采用断尾法测定小鼠的出血时间;用玻片法和毛细管法测定小鼠的凝血时间,并与阿司匹林进行比较。结果淫羊藿、炙淫羊藿Ⅰ、Ⅲ提取物均有延长出血时间和凝血时间的作用,尤以炙淫羊藿Ⅰ提取物作用最为明显(淫羊藿炒至吸尽油脂的提取物),而炙淫羊藿Ⅱ提取物有延长出血时间的作用,但对凝血时间无影响。结论炙淫羊藿Ⅰ的炮制方法对小鼠出血和凝血时间影响最明显。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2,(9)
目的:考察淫羊藿生品与炮制品中主成分淫羊藿苷的吸收差异。方法:采用Caco-2细胞模型,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药物浓度,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研究淫羊藿生品与羊脂炙品中淫羊藿苷及单体在模型中的双向转运。结果:在淫羊藿苷浓度相同的条件下,羊脂炙品所含淫羊藿苷的吸收渗透系数明显大于生品及单体化合物。结论:初步说明淫羊藿经过羊脂加热炮制以后,能促进有效成分淫羊藿苷的吸收,这可能和炮制时加入的羊脂有关。  相似文献   

20.
《中药材》2017,(10)
目的:通过评价淫羊藿炮制前后对机体物质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不同影响,以期阐述其炮制前后的寒热温凉属性变化,为炮制前后淫羊藿功效侧重点的变化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构建优甲乐诱导的热证模型和冰水浴造成的寒证模型,考察淫羊藿炮制前后对寒、热证病理状态下及生理状态下大鼠物质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变化。生理状态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生品淫羊藿组和炮制淫羊藿组,连续给药15 d;热证状态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热证模型组、热证黄连组、生品淫羊藿组和炮制淫羊藿组,连续给药15 d。寒证状态大鼠分为空白对照组、寒证模型组、寒证附子组、生品淫羊藿组和炮制淫羊藿组,连续给药15 d,均在末次给药后12 h,取肝脏制成10%肝匀浆备用,测定肝匀浆中物质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含量。结果:正常生理状态下,生品淫羊藿可降低GCK水平(P0.05)、对ICD亦有下调趋势(P0.05),并降低PYGL含量(P0.05),可升高GSK-3含量(P0.05);炮制品淫羊藿可升高GCK(P0.05)和PFK-1(P0.05)水平,显著增加PDH(P0.01)以及PYGL(P0.01)的含量。热证模型中,生品淫羊藿可降低PDH(P0.05)含量,对CS水平亦有显著下调(P0.05)。寒证模型中,生品淫羊藿可降低乙酰辅酶A(P0.05)含量;炮制品淫羊藿可升高GCK(P0.05)和PFK-1(P0.05)的水平,对PDH(P0.05)、PYGL(P0.05)和ICD(P0.05)亦有上调作用,还可显著升高ATGL(P0.01)含量。结论:淫羊藿炮制后其药性有较大改变,表现为对机体物质能量代谢趋势的改变,推测炮制品淫羊藿药性偏温热,生品淫羊藿药性偏寒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