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经济重心的转移为上海向全球城市转型提供了机遇。全球城市的形成通常需要经历去工业化和生产者服务业集聚两个阶段。2003年上海市服务业占全市总就业的比例超过了工业行业,意味着迈出了向全球城市转型的第一步,但生产者服务业就业却停滞不前,迟迟未能迈出转型的第二步。究其原因,上海常住人口(特别是外省市来沪人口)较低水平的教育结构是制约上海生产者服务业集聚和发展的主要阻力,低教育程度的人口资源不仅无法为上海经济的去工业化及生产者服务业集聚提供高素质劳动力,还使得低效率的传统制造业迟迟不能转型。对此的解决思路是:借助政府有形之手,运用外在的力量推动上海产业结构演进;提升外来人口的教育结构,为生产者服务业在上海的集聚以及上海向全球城市的转型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相似文献   

2.
都市旅游是城市经济体系中的一个子系统。根据这种认识,我们要跳出行业思维定势,把它放在城市经济的大系统中加以审视,那么就可以得到一个全新的认识:旅游接待业最初是伴随城市经济的规模扩张而作为一个互补性公共行业出现的,在城市经济集聚过程中,那些拥有旅游资源和客源的城市由于其对经济增长有持续的促进作用,成为高速发展的独立产业进而形成一个旅游目标区。从产业能级递次演进的规律来看,大都市往往演变为区域经济的集聚中心和辐射源。与此相应,都市旅游的产业能级应提升为区域旅游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旅游目标区仅是阶段性的次一级目标。因此,上海都市旅游的战略应从目前的"旅游目标区"的行业层面,提升到打造现代旅游集聚中心和辐射中心这一现代服务经济层面。  相似文献   

3.
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发展通过形成规模经济、优化城市产业结构、引领城市科技创新等,有效推动了中心城市的经济发展,并促进了城市集聚扩散功能的发挥。研究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高度集聚已经成为全球中心城市的重要特征。为适应中心城市特征的变化,同时真实地反映出经济全球化时代专业化分工不断深化的规律性趋势,基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水平对中心城市等级进行划分。在此基础上,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工具对不同等级中心城市的空间溢出效应进行了估算。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等级中心城市对本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遵循从全国性中心城市向地区性中心城市依次递减的规律;全国性中心城市对相邻地区的影响不显著,而对全国其他地区的平均影响显著为正;区域性中心城市和地区性中心城市也对其他地区经济增长表现出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通过推动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进一步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将能够有效地推动全国范围内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4.
城市是伴随着人类文明进步发展起来的,是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活动的主要载体.近几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排名第二的大国.如何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培育构建世界城市,已成为专家学者讨论的热点.就世界城市理论的历史演进、世界城市的概念界定、特征、世界城市的形成与发展进行了分析,探讨性地阐述了在全球一体化...  相似文献   

5.
在全球生产活动高度分散化的背景下,全球城市的成长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其概念变迁源于城市角色的深刻变化及集体的转型倾向。它不再表现为总部功能向少数城市集中并在由产品贸易主导的全球化进程中获得超越国界的控制力和影响力,而是在投资与贸易共同主导的国际分工体制演变的趋势下,成为服务网络中心的战略场所,以满足全球生产网络组织和地理维度延伸的双重需要。伴随着全球经济增长重心的转移,亚太地区的崛起逐步形成了组织边界开放且内部分工紧密的生产网络。迅猛的人口城市化迎合了这一趋势,造就了容纳区域化生产的新型空间形式,为亚太全球城市成长提供了重要的空间平台。这一共性可以为我国特大城市的全球城市建设提供战略路径的建构依据。  相似文献   

6.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经济控制力与人才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城市因其具有全球经济控制力的功能而成为城市发展的最高级别,而形成经济控制力最直接、最重要的源泉和驱动力是人才。北京建设世界城市,应根据世界城市形成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着眼于经济控制力形成的动力源泉,构建与经济战略配套逻辑上升的人才战略,增强北京在区域与全球经济中的控制力,实现城市形态的质变。  相似文献   

7.
全球城市是世界城市化进程的新趋势,然而在以金融业发端的全球经济危机中,早已完成服务转型的全球城市受冲击却最为显著。为了给我国正在崛起的全球城市产业结构调整提供经验,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比较纽约、伦敦、东京三大全球城市以及上海制造业企业不同环节的空间布局。三大全球城市虽然以服务业为主,但并未完全放弃制造业,只是在门类上向都市型工业转型;纽约和伦敦主要保留制造业企业的服务环节,而东京拥有部分制造环节;不同价值环节的部门在空间布局上符合市场经济规律,即总部、信息部门等位于城市中心,而制造环节向边缘地带甚至其他城市转移。我国崛起中的全球城市在发展服务业的同时,也要充分考虑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地位,在门类和空间布局上以市场为导向,发展都市型工业和制造业总部等服务部门,并促进企业布局走向区域一体化,使城市更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非正规经济已成为城市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目前仍然缺乏以城市或区域为尺度、以空间统计为方法的非正规经济空间结构研究。流动商贩是非正规经济的重要部门,结合地统计方法(Geo-Statistics)和空间结构模型,研究北京市朝阳区流动商贩区内分布。研究发现:区域内流动商贩分布呈现出显著的集聚分布,并在区内具有多个中心地。其与人口的中心地相互耦合,反映出居民需求在形塑流动商贩集聚格局中的重要影响,以及非正规经济的依附性特点。而流动商贩与正规商业的中心地在本区域并不吻合,两者并没有发生明显的集聚,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北京的城市空间分异。  相似文献   

9.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城市发展动力机制的新竞争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城市发展的动力机制与以往时代相比,有了新的变化。本文主要从新竞争经济学的角度,论证了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城市发展的新动力机制,指出培育城市的国际竞争优势产业是促使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力,国际竞争优势产业也是使城市成为国际化城市、全球城市的根本保证。最后以上海为例,提出了培育城市新发展驱动力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0.
《房地产导刊》2012,(9):32-33
全球经济一体化打破了各国原本相对均衡的发展状态,使城市中心区的发展影响到更大区域内的可持续发展。如何更加科学的规划、建设、运营城市,真正实现人口、经济、资源相协调的可持续的发展?在"2012’未来城市可持续发展论坛暨第十届中国地产经济主流高峰论坛"上,国内外最权威的专业人士和行业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