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6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早期症状恶化且在24h内行2次头颅CT检查的病历资料,并分为血肿扩大组及血肿稳定组,分析各组病情恶化原因。结果 42例血肿扩大组经治疗后死亡18例。22例血肿稳定组经治疗后死亡5例。结论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死亡率高,导致早期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血肿扩大,血肿扩大与血压、出血部位、血肿形态等有关,血肿稳定但病情恶化与首次头颅CT血肿大小,出血部位、颅腔代偿能力等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1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分为血肿扩大组和对照组,对首次CT检查距发病时间、血肿部位及形态、出血量、入院时血压、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饮酒史等逐一对比研究。结果高血压性脑出血存在早期血肿扩大的现象,发生率为15.7%,病后血压水平、出血部位及血肿形态、是否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因素与血肿扩大存在因果关系。结论脑出血后血肿扩大多发生在出血后24h内,高血压、出血部位靠近中线、血肿形态不规则、长期服用阿司匹林、长期饮酒等是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7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病机制、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总结了76例经头颅CT扫描证实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和CT资料。结果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4.1%,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时间多数在发病后24h以内(86.8%),早期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出血部位、早期血压过高、凝血功能障碍、不适当应用脱水剂等有关。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和发生时间、探讨其相关因素及干预措施.方法 对518例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分析其中86例早期血肿扩大患者的临床资料特点.结果 脑出血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6、6%,血肿扩大主要发生于发病后6小时内.血肿扩大的主要部位在基底节区(50%),初始出血量10~20 mL者继续出血的发生率最高(47.7%),血肿扩大与血肿形态不规则及收缩压显著升高有关.血肿扩大与既往高血压史、饮酒史、脑卒中史、肝病史等相关.结论 脑出血血肿扩大是病情加重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应充分认识脑出血后继续出血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因素,密切观察病情,尽早复查头颅CT,采取积极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临床特点与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37例经CT检查提示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11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纳入20例经CT复查未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为对照组。结果 11例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患者入院时血压水平均明显升高,收缩压(SBP)均180mmHg,最高达242mmHg;舒张压(DBP)均105 mmHg,最高达136 mmHg。头颅CT扫描显示,基底节区出血9例,左侧5例,右侧4例;血肿形态呈不规则形6例,椭圆形或圆形3例;经治疗后5例死亡,6例治愈及好转。结论血压未能得到积极、有效的控制以及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属于临床上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原因。临床对血压较高的患者,应积极进行降压处理,降低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影响因素及其防治和预后。方法回顾285例脑出血患者在病情变化后行CT检查动态观察颅内血肿量,并进行临床分析。结果本组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为16.8%,多数发生在24h内,早期血肿扩大与血压过高、血肿形态、凝血功能障碍、出血部位、不适当应用脱水剂等有关系,多数患者血肿扩大后病情加重,病死率明显增高。结论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是导致病情加重与死亡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7.
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及其相关因素的分析   总被引:25,自引:3,他引:22  
目的 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血肿扩大的发生率、发生时间及相关因素。方法 对 2 4 0例脑出血患者发病后 6h内、2 4h内、1周内、2周内作CT动态观察。结果 本组血肿扩大发生率为 16 3% ,继续出血发生在 2 4h内为 6 1 5 %。不规则血肿 (4 7 7% )及丘脑出血 (4 1% )多出现血肿扩大 ;2 4h内应用甘露醇组发生早期血肿扩大 2 8例 (2 2 2 % ) ,明显高于未用组 10例 (8 8% ) (P <0 0 1)。结论 影响高血压性脑出血继续出血多发生在 2 4h内 ;早期血肿扩大的主要因素是血肿部位、形态及早期不适当应用甘露醇等脱水剂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和机制,与临床的关系和防治策略。方法对我科2006—08-2009~08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中发现早期血肿扩大的45例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血肿扩大常出现于发病24h以内,血肿扩大与血肿体积形态、出血部位、血压过高、过早使用甘露醇及凝血功能异常等有关。早期控制血压和避免盲目脱水等有助于降低血肿扩大发生率。结论早期高血压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较为常见,发病后6h内为血肿扩大高发期。对可能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的患者应尽早复查CT,动态观察,以采取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05—2014-05收治的25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血肿扩大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90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血肿扩大,对照组166例均未发生血肿扩大。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明确影响血肿扩大和短期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平均收缩压、入院时NIHSS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血高密度脂蛋白、血肿形态和出血部位等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发生血肿扩大有关(P0.01);将有统计学意义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按照OR值由高至低依次排列,血肿形态、入院时NIHSS评分、首次CT距发病时间、平均收缩压、出血部位和血高密度脂蛋白是影响高血压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同时,血肿扩大、首次CT血肿体积、早期应用甘露醇和平均收缩压是影响患者短期预后的主要因素(P0.05)。结论正确认识影响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血肿扩大及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实施临床干预,可降低血肿扩大的发生率,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0.
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人病情恶化或死亡的重要原因,是出血后血肿扩大或脑水肿导致脑疝形成而引起。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持续时间,即从发病至血肿扩大终止的时段,与患的诊断、药物治疗及手术方式的选择、死亡和预后的判断等一系列的临床问题密切相关。同时脑出血后脑水肿也是导致病人死亡和影响预后的主要原因。因此深化对脑出血病人早期血肿扩大和脑水肿的认识是十分重要的。本对高血压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和其后脑水肿的病理机制等相关问题,以及目前可能采取的防治措施进行回顾与评价,以期对临床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旨在用凝血功能综合评分法(CFCS)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52例,其中男90例、女62例;年龄平均(54.7±11.3)岁。应用头颅CT观察患者急性期血肿扩大的情况。参照国际血栓和止血协会制定的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设计CFCS进行评分;对包括CFCS在内的多个血肿扩大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χ2检验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入组152例患者,血肿体积平均(26.2±12.1)mL;入院时GCS评分平均(9.8±3.7)分。入选病例在急性期出现血肿扩大57例(37.5%)。χ2检验发现起病时血肿部位、入院时血压情况、CFCS评分等是血肿扩大的候选危险因素(P0.05)。将上述因素引入Logistic回归方程,逐步前进法分析得出入院时收缩压、CFCS评分、早期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CFCS评分与高血压脑出血急性期血肿扩大以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以作为临床判断血肿扩大因素的参考指标,有利于早期发现血肿扩大并及时进行干预。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采用早期强化降压治疗的效果,并观察其颅内血肿、周围血肿变化情况。方法纳入成都航天医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113例,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常规组(55例)、治疗组(58例)。2组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实施早期强化降压治疗,比较2组治疗效果、颅内血肿/水肿扩大率以及生活质量评分。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94.83%,高于常规组的76.36%,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肿/水肿扩大率5.17%,较常规组的18.18%更低,且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常规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进行早期强化降压治疗,能降低血肿/水肿扩大风险,间接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继续扩大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87例高血压性脑出血病例的临床资料,其中56例出现血肿持续扩大,将其与未出现血肿扩大者进行对比分析。结果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病程、长期饮酒、糖尿病史、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体重指数高、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高血糖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后血肿扩大的危险因素;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发病至第一次CT时间短(<2h)、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和早期大量使用甘露醇是高血压性脑出血血肿扩大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长期饮酒、长期服用阿司匹林、丘脑出血、血肿形态不规则、入院时血压值高以及出血后大量使用甘露醇的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要严密观察病情变化,高度警惕血肿继续扩大以免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显微血管减压(MVD)术后颅内出血的原因及应对策略.方法 对12例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MVD术后颅内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对相关文献进行复习.结果 本组患者中,小脑半球实质内血肿者3例,小脑出血破入脑室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脑室出血2例,后颅窝硬膜外血肿1例,幕上硬膜下血肿1例.1例脑室出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神经导航辅助微创穿刺血肿引流术(NAMIEH)、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SWCEH)与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LBF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疗效及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 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至2019年3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一医院神经外科收治的134例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治疗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NAMIEH组38例、SWCEH组45例与LBFEH组51例。记录2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Barthel指数以及治疗后临床疗效并进行比较,并将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 结果3组患者术前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后7、14 d出血量、GCS评分、NIHSS评分及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术前及术后7、14 d出血量及NIHSS评分均依次明显降低,GCS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依次明显升高,且组内任意两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NAMIEH组、SWCEH组再出血、血肿残留及并发症发生率均分别明显低于LBFEH组,NAMIEH组再出血发生率(10.53%)、血肿残留发生率(5.26%)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均明显低于SWCEH组(P<0.05)。以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为因变量,对单因素分析中的可能术后再出血影响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血肿形状、破入脑室、术前出血量、术前GCS评分、术前NIHSS评分、术前Barthel指数、凝血功能异常、术后并发症及总住院时间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 结论NAMIEH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明显优于SWCEH及LBFEH,可有效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明显降低再出血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且合并糖尿病、术前收缩压、发病至手术时间等为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术后再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首诊CT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首诊头部CT影像对自发性脑出血早期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300例发病后6h内入院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经CT检查显示其中61例(20.33%)发生早期血肿扩大,经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早期血肿扩大与首诊CT距发病时间短、血肿密度不均匀、中至重度脑萎缩及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1999-01~2002-01,48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引导下钻孔徒手穿刺血肿腔进行抽吸,均一次性清除血肿量达60%~90%。结果 48例患者中,基本治愈12例,显著进步14例,进步9例(有效率72.9%),重残5例(10.5%),死亡8例(16.6%)。结论 手术时机适当,早期清除血肿,解除脑组织受压是手术成功的关键,而选择适当的手术方式是提高生存率、降低死亡率及致残率的良好方法。  相似文献   

18.
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术式选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总结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外科治疗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142例基底节区高血压脑出血手术治疗病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出血部位、出血量选择不同的手术术式,传统开颅46例,选择额颞大骨瓣颞中回入路;选择直切口小骨窗微创开颅96例,一般根据头颅CT定位血肿量最大径处的皮层入路。结果本组有36例小骨窗微创开颅患者术后因再出血、或难以度过脑水肿期,而出现病情加重。选择额颞大骨瓣的患者中,术后仅有5例因为再出血、或难以度过脑水肿期,出现病情恶化(P〈0.05)。结论应根据病情的严重程度、血肿部位、血肿量、脑组织受损范围等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19.
脑出血患者早期血肿扩大相关危险因素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脑出血后早期血肿增大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299例脑出血患者,根据病情演变及脑CT变化,分为血肿增大组和血肿稳定组,对两组患者病史、临床特点、生化指标及头颅CT特征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99例患者中,69例出现血肿增大,发生率为23%,其中23例发生在24h内;基底节区不规则血肿、血压持续升高、肝功能受损、大量饮酒及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患者,易发生血肿扩大,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脑出血后血肿增大多发生在24h内,长期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发病后血压持续增高、肝功能受损可能为血肿增大的主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早期强化降压对血肿扩大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高血压脑出血(ICH)患者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血肿扩大的影响.方法 选择入院时血压>180/110 mmHg的ICH患者256例,随机分为强化降压组(A组,128例)及指南标准降压组(B组,128例),分别给予强化降压及指南标准降压治疗;观察24 h后两组血肿体积的变化和入院时及21 d时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情况.结果 A组治疗前及24 h后血肿平均体积为(20.5±2.76)ml和(23.3±2.32)ml,血肿扩大11例(8.59%);B组血肿平均体积为(20.2±2.87)ml和(26.5±2.48)ml,血肿扩大29例(22.66%),两组血肿扩大率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入院时及治疗21 d时NIH-SS评分分别为(26.5±7.42)分及(16.5±9.26)分;B组分别为(25.8±7.93)分及(19.7±10.40)分;两组发病21 d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血压ICH早期强化降压治疗对控制血肿扩大有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