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戈壁设施蔬菜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物状况,并评估健康风险,为保障戈壁设施蔬菜绿色生产和食用安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生产基地随机抽样方法,于2019—2020年在甘肃省河西走廊戈壁设施蔬菜产区采集蔬菜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HPLC-ICP-MS)和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蔬菜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根据GB 2762—2017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评价蔬菜重金属污染状况,采用目标风险系数法评估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共采集141份蔬菜样品,铅、镉和砷含量的中值分别为0.005、0.002、0.007mg/kg,总汞含量均低于检出限。戈壁设施蔬菜铅、镉和总砷含量均未超标,检出率分别为4.26%、23.40%、87.23%。蔬菜重金属污染指数均低于0.6,属于清洁水平。通过膳食途径摄入蔬菜中的重金属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总砷、铅、镉,不同种类蔬菜的风险由高到低依次为黄瓜、辣椒、番茄;儿童、中老年和青壮年摄入蔬菜中重金属的风险依次递减。结论:戈壁设施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含量均未超标,通过膳食途径摄入戈壁设施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低。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苏州市地方特产水生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情况, 评价苏州居民经水生蔬菜膳食途径摄入的重金属对人体存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2016~2018年在苏州市10个区县连续采集8种共198份水生蔬菜样品, 采用国家标准方法检测样品中铅、镉、总汞和总砷含量, 按GB 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判定重金属超标情况; 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和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不同种类水生蔬菜中铅、镉、总汞和总砷的污染程度; 采用暴露情景假设的方法和简单分布模型(确定性评估)的方法评价水生蔬菜中重金属的健康风险。结果 水生蔬菜中铅和总砷的超标率分别为5.29%(10/189)和0.60%(1/166), 镉和总汞无超标样品, 铅、镉、总汞和总砷检测平均值分别为0.0518、0.0066、0.0007和0.0526 mg/kg。3个年份样品的重金属污染水平不完全相同, 水生蔬菜总汞水平存在种类间差异; 重金属污染水平之间存在相关性。水生蔬菜中4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或等于0.7, 处于优良水平; 综合污染指数均小于0.7, 处于安全水平。苏州地区水生蔬菜中的铅污染对成人及95%的儿童均不会产生健康危害, 但对高食物消费暴露的儿童(5%)可能产生潜在的健康影响; 镉、总汞、总砷污染对成人和儿童均不会产生健康危害。结论 苏州市水生蔬菜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 水生蔬菜铅污染可能对小部分儿童存在潜在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3.
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和原子荧光光谱法分别对舟山本岛范围内农贸菜场和超市的菲律宾蛤仔中铅、镉、总汞、无机砷含量进行测定,并对其污染状况和食用安全性进行评价。结果显示:菲律宾蛤仔可食部分中铅、镉和总汞均符合GB 2762-2012《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要求,部分样品中无机砷含量超标,超标率在6%~10%之间,无机砷污染指数为0.71;菲律宾蛤仔中铅、镉、汞、无机砷含量小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粮农组织制定的每周可耐受摄入量比例的10%。故舟山农贸菜场和超市中菲律宾蛤仔相对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采用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运用广东省重金属污染监测工作所采集的各类居民日常食品中的铅、镉、砷、汞检测数据,评估广东省居民膳食中铅、镉、砷、汞的人群健康暴露情况。方法测定广东22市各类食品中的铅、镉、砷、汞含量,计算居民铅的暴露边界比,镉的每月摄入量,砷、汞的每周摄入量并以此作为评价标准。结果各类食品中铅、镉、砷、汞的总体均值分别为0.140、0.118、0.320、0.018 mg/kg,18岁以下未成年人群,铅的暴露边界比(MOE)值为0.35~13.76;18岁以上成年人群,铅的MOE值为1.83~89.57,镉的每月摄入量为0.02~20.28μg/kg.bw,占镉暂定每月可耐受摄人量的0.08%~81.1%。各人群大米中镉的EMI值为11.47~20.28μg/kg·bw,占镉暂定每月可耐受摄入量的45.9%~81.1%;砷的EWI值为0.2~10.4μg/kg·bw,占PTWI的1.3%~69%;汞的EWI值为0.01~1.29μg/kg·bw,占PTWI的0.25%~32.2%。结论广东省居民膳食中铅、镉、砷、汞污染的暴露情况对于各年龄段人群来说总体处于安全水平,但其中大米的镉、蔬菜中的铅暴露却存在一定的风险。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潍坊市市售动物性水产品及其制品有毒金属(铅、镉、汞、砷)污染情况,及时发现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风险预警。方法:2013-2022年在养殖场、捕捞场所、超市、农贸市场采集甲壳类、鱼类、软体类水产品及水产制品类434份样品,依据国家标准测定样品中铅、镉、总汞(甲基汞)、总砷(无机砷)的含量,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污染状况。结果:总汞、总砷的检出率为83.23%、93.68%,铅污染水平92.95%处于正常背景值范围,甲壳类镉污染水平39.13%处于重度污染范围。结论:2013-2022年潍坊市动物水产品镉的含量较高,甲壳类、鱼类、软体动物的镉均有超标。  相似文献   

6.
砷、铅、镉、汞在食品中为有害元素,食用被这些有害元素污染的海产品严重威胁人们的健康甚至是生命。国家卫生标准和其他涉及到海产品的行业标准中砷、铅、镉和汞都是规定必须监控的元素。国家卫生标准规定海产品中铅≤0.2mg/Kg,砷≤0.1mg/Kg,镉≤0.1mg/Kg,汞≤0.5mg/Kg。采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样品,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同时测定海产品中的砷、铅、镉、汞,测定方法的检出限为0.003-0.046 ng/mL,精密度在0.98%到4.26%之间,回收率在89%到116%之间,对实际样品的测定中,按照国家的限量标准,砷有3个样品超标,镉有2个样品超标,铅、汞的含量没有超标。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日照市市售海带中常见污染物铅、镉、汞、砷、无机砷污染的含量,为市售海带的深加工与安全风险评价提供基础资料与科学依据。方法 在市直、县区各农贸市场、超市、食堂等进行随机采样,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仪(ICP-MS)测定市售海带中铅、镉、汞、砷的含量,以液相色谱-原子荧光光谱仪测定无机砷的含量,并按照湿、淡干、盐干等三种海带样品进行分类,对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日照市市售海带样品按照湿、淡干、盐干分类,三类样品中铅、镉、汞、砷及无机砷的含量在不同年度之间具有一致性。在同一年度中,铅、镉、砷含量的平均值:湿<盐干<淡干;汞含量平均值:湿<盐干、淡干,盐干、淡干样品中汞含量无显著差异;湿样品无机砷含量均合格,而淡干、盐干样品合格率偏低。结论 海带中铅、镉、汞、砷、无机砷污染普遍存在,而在湿、淡干与盐干海带中铅、镉、汞、砷、无机砷含量的差别应在监管与安全风险评估中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陕西省6类食品中铅、镉、汞、砷的含量进行检测,并对其污染状况做出综合评价,从而为陕西省开展食品安全评估和采取针对性的控制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陕西省境内10个地市的大型农贸市场、批发市场和超市,采集粮食562份、蔬菜340份、水果174份、肉类228份、蛋类144份和奶类108份,6类食品共1 556份。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铅(Pb)、镉(Cd)的含量,应用GB/T 5009.11—2003《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中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测定砷(As)的含量,利用测汞仪直接测定汞(Hg)的含量,采用单项污染指数及综合污染指数对不同类食品中铅、镉、汞、砷的污染状况做出评价,并对陕西省居民经此6类食品摄入铅、镉、汞、砷的人体健康风险进行描述。结果陕西省6类食品中,铅、汞含量均值最高的都是肉类,分别为0.049 0和0.003 3 mg/kg,镉、砷含量均值最高的是粮食类,含量均值均为0.025 0 mg/kg;利用单项污染指数和综合污染指数对6类食品中铅、镉、汞、砷含量进行评价,均可评价为安全、清洁;由6类食品摄入铅、镉、汞、砷的安全限值(MOS)1。结论陕西省6类食品不同程度的受到了铅、镉、汞、砷的污染,但总体污染程度较低,铅、镉、汞、砷对食品安全影响的风险较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济南市居民水产品中铅、镉、汞、砷四种重金属的污染现状,评估暴露风险。方法2016~2019年对济南市6类水产品中的铅、镉、汞、砷含量进行监测,以山东省居民食物标准人均水产品消费量数据和4种重金属元素的健康指导值或基准剂量为参数,应用点评估方法对济南市居民水产品铅、镉、汞、砷暴露水平进行评估。结果共监测水产品561份,镉超标率最高,为7.31%;其次为铅,超标率为3.39%。水产品中4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和P_(95)含量由大到小顺序均依次为砷、铅、镉、汞,铅、镉超标率较高,集中在甲壳类、双壳类和干制水产品等种类。居民水产品中每月铅、镉、汞、砷的平均暴露量分别为3.52、2.66、0.58、13.25μg/kg,与相应的暂定每月允许摄入量或基准剂量相比较,安全限值均大于1;P_(95)含量分别为15.60、13.21、1.96、67.76μg/kg,安全限值也均大于1。结论济南市居民水产品中铅、镉、汞、砷暴露水平位于安全限值以内,通过水产品摄入这4种重金属元素没有明显风险,但应重视干制水产品、双壳类、甲壳类中铅、镉富集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我国土壤中重金属镉、铅的污染尤为严重。如2014年至2016年,我公司对接收的菜场、农户送检的近80份土壤进行砷、汞、镉、铅重金属检测,其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的有12份、铅含量超标的有7份,砷、汞各1份。详细见表1:故,能够准确检测土壤中重金属镉、铅的含量是非常必要的。当前我国检测土壤中重金属含量的有关方法主要有原子荧光光谱法、原子吸收光谱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法和X射线荧光光谱法。其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福建省市售茶叶中金属元素含量情况,通过分析茶叶中重金属含量情况,评估其对人体的健康风险情况。方法在福建省市场随机抽取不同品种茶叶98份,用微波消解法处理茶叶,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检测茶叶中铝、铅、砷、汞、铬、镉的含量。结果98批市售茶叶中的铅、砷、汞、铬、镉5种重金属元素含量都在国家标准范围之内,目前暂无茶叶中铝含量相关限量标准,但其危害作用有限。98份市售茶叶中铅、砷、铬、铝检出率均为100%,铬、汞的检出率分别为95.9%、37.8%。各元素靶标危害系数(target hazard quotient,THQ)排名依次为铝>铬>砷>铅>镉>汞,危害指数(hazard Index,HI)为0.2589,铝对危害指数的贡献率为45.2%。按照不同茶叶种类进行分类,其危害指数排名依次为黑茶>乌龙茶>绿茶>红茶。按照茶叶产地进行分类,其危害指数排名依次为云南>福建>浙江。结论福建省市售茶叶中这6种金属元素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但危害指数为0.2589,小于1,对人们的健康风险较低,但仍应持续监测茶叶中金属元素的含量情况。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上海市崇明区食用农产品中铅、砷、汞、镉等重金属的污染状况及其对人体健康风险评估。方法对全区290件食用农产品中的铅、砷、汞、镉等重金属进行监测,利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以及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重金属污染特征,采用健康风险分析法评价农产品中重金属对人体的健康风险。结果 290件样品中的4种重金属均未超出标准限量值,水果中重金属污染水平均低于0.6,属于清洁水平;蔬菜和稻谷中重金属污染物残留较多,属于尚清洁水平。谷物和蔬菜中重金属危害系数均小于1。结论崇明区食用农产品中重金属存在一定的污染残留,靶标危害系数法分析结果表明未对人体造成健康风险。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苏州地产大米中铅、镉、总汞、总砷4种重金属污染状况, 并评估4种重金属对苏州居民的膳食暴露风险。方法 2019年从苏州市属9个区县采集本地产大米93份, 采用国标方法检测其中铅、镉、总汞、总砷4种重金属的含量, 依据GB2762-2017《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中污染物限量》对样品中重金属超标情况进行判定; 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大米中4种重金属的污染程度; 采用简单分布模型(确定性评估)的方法评价大米中重金属对苏州居民造成的膳食暴露风险。结果 全部大米样品中铅、镉、总汞、总砷4种重金属均未超过国家限量标准, 铅、镉、总汞和总砷污染水平均值分别为0.0208、0.0419、0.0027和0.0701 mg/kg, 各区县大米中重金属含量水平之间无统计学差别。大米中4种重金属单项污染指数均小于0.7, 污染程度处于优良水平; 综合污染指数小于0.7, 污染程度处于安全水平。苏州地产大米中铅的污染对苏州本地居民95%的儿童及所有成人均不会产生健康危害, 但可能对5%的儿童(高食物消费暴露者)产生潜在健康影响; 镉、总汞、总砷污染对成人和儿童均不会产生健康危害。结论 苏州市地产大米中重金属污染水平较低; 大米中铅的污染可能对高食物消费暴露儿童存在潜在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检测干巴菌中5种重金属总砷、总汞、铅、镉、铬及无机砷和甲基汞的含量,探讨干巴菌对重金属的生物富集作用。方法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检测总砷、总汞、铅、镉含量,采用液相原子荧光光度计联用检测无机砷、甲基汞的含量。结果 31份干巴菌样品中总砷、总汞、铅、镉的检出率均为100%,无机砷的检出率为50%,甲基汞在全部样品中均未检出。昆明的干巴菌样品中砷含量较高,达0.46 mg/kg;曲靖的干巴菌中铅含量有0.9997 mg/kg;镉含量较高,为0.46 mg/kg。结论总体来看不同地区的干巴菌中总砷、总汞、镉、铬、无机砷和甲基汞的含量处于较低水平,但铅含量偏高。干巴菌对重金属没有特异性吸收富集能力。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云南16个不同地区157份水生蔬菜中分布广、毒性强的重金属元素(镉、铅、铬、汞、砷)含量特征, 并对其进行健康风险评估。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处理后, 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 ICP-MS)检测水生蔬菜中镉、铅、铬、汞、砷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采用重金属目标风险系数(target hazard coefficient, THQ)法对水生蔬菜中典型重金属可能产生的健康风险进行定量评估。结果 云南各地区水生蔬菜中5种重金属均有不同程度检出, 镉、铅、铬、汞、砷平均值分别为(0.006±0.019)、(0.029±0.043)、(0.036±0.075)、(0.002±0.002)、(0.108±0.164) mg/kg, 本研究采集157份样品中共6份超标样品, 整体合格率为96.2%。结论 云南省不同种类水生蔬菜中重金属含量总体水平较低, 大部分种类水生蔬菜重金属健康安全风险较低。但是, 芦蒿和慈姑两类蔬菜有着较高的健康风险。不同人群方面, 儿童受到的健康风险相比成年人更高。  相似文献   

16.
厦门市售蔬菜重金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污染研究及评价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了解厦门市蔬菜中有害重金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污染情况,于2004年8月至2005年12月从厦门市各超市、农贸市场、蔬菜批发市场和蔬菜产地上采集46个品种532份蔬菜样品,用国标法(GB/T5009.11-17-1996、GB/T5009.33-2003)分别分析蔬菜中的重金属、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含量。结果表明,检测样品中Pb、Cd、As、Hg、硝酸盐和亚硝酸盐的平均值分别为0.0099、0.083、0.056、0.003、1090.3、0.59mg/kg;根据国家标准1-2,仅部分品种如菠菜、甘蓝、花菜、萝卜的铅超标,有潜在污染风险;大部分蔬菜中砷、汞、镉三种重金属的含量都较低,潜在的污染风险不大。硝酸盐污染程度严重的占36.5%;中、重度污染的占20.2%;轻度的占43.3%,硝酸盐含量依次为嫩茎叶菜类>根茎类>花菜类>瓜菜类>鲜豆菜>茄果类>水生蔬菜类,各样品间含量差别较大;而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甘肃省14个市州蔬菜中铅汞进行三年的采样监测,掌握铅汞重金属污染的基本情况并对人体健康风险进行了分析。方法 在全省14个市州共采集样品1213份,依据国标方法进行铅汞含量的测定,采用尼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对蔬菜中铅和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用目标危害指数法(THQ)和危害指数(HI)评价蔬菜中铅汞对成人和儿童的健康风险。结果 各类蔬菜中均检出了铅和汞,其中鳞茎类中的铅和茎类蔬菜中的汞检出率均达到了100%;块根和块茎类蔬菜铅的超标率为3.76%;汞含量除在茎类蔬菜中超标率为1.34%外,在其余种类中均未有超标。从铅汞的综合污染指数来看,除茎类蔬菜以外,其他都表现为Pb>Hg,铅对蔬菜重金属污染贡献较大,其中瓜菜类和鳞茎类的铅含量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0.61和0.52,属于轻度污染;茄果类和块根块茎类蔬菜的铅含量综合污染指数分别达到了4.68和4.40,污染较严重。居民通过蔬菜摄入的铅汞的暴露风险儿童高于成人,但THQ和HI均小于1,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本次研究中甘肃省市售蔬菜中少数受到重金属铅的污染,其余蔬菜中铅汞含量对健康影响均在安全范围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